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降低纤维乙醇生产过程中纤维素酶成本,以高产纤维素酶里氏木霉TGC521为生产菌株,玉米秸秆汽爆料为碳源,对纤维素酶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面方法对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并研究了溶氧、还原糖等工艺参数对发酵产酶的影响以及所产纤维素酶的应用。结果表明,玉米秸秆汽爆料对产酶影响最大,其次为玉米浆。优化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秸秆汽爆料38.6 g/L、(NH42SO4 4.8 g/L、玉米浆29.7 g/L、麸皮5.3 g/L、KH2PO4 1.0 g/L、MgSO4 0.5 g/L。在溶氧浓度20%~30%、还原糖含量2.0~3.0 g/L、发酵时间144 h条件下,纤维素酶活力达到39.0 U/mL。进一步利用生产的纤维素酶进行原位糖化,低酶载量条件下纤维素转化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2.
邱露  彭帅英  李昆太 《中国酿造》2023,42(3):179-186
以L-阿拉伯糖异构酶产生菌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C6为全细胞催化剂,对其发酵制备工艺以及生物转化D-塔格糖的催化反应条件和细胞透性化学处理方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株C6以最优培养基配方(葡萄糖10 g/L,酵母浸粉20 g/L,蛋白胨20 g/L,无水乙酸钠10 g/L,MgSO4·7H2O 0.4 g/L,MnSO4·2H2O 0.05 g/L,K2HPO40.4 g/L,L-阿拉伯糖3 g/L,ZnSO4·7H2O 0.04 g/L,生物素100μg/L,焦磷酸硫胺素400μg/L)在最优发酵条件(发酵温度37℃、初始pH值7.5、装液量70 mL/150 mL、接种量1%)下培养24 h,生物量(OD600 nm值=1.25)和L-阿拉伯糖异构酶酶活(107.81 U/mL)较优化前分别提高了92.31%和116.44%;全细胞催化剂在优化的催化...  相似文献   

3.
以预处理后的造纸污泥为研究对象,检测污泥的组分,利用预处理后造纸污泥,培养里氏木霉生产纤维素酶。研究了碳源浓度、通气量、pH值、摇床转速、温度对里氏木霉产酶的影响,优化产酶条件。结果表明,里氏木霉在优化后的产酶条件下,即碳源浓度40g/L、通气量120L/天、pH值4~6、摇床转速180 r/min、第一天30℃、第二天开始28℃培养时间7天,发酵培养所得粗酶液中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酶活较优化前的有明显的提高。优化后的滤纸酶活、羧甲基纤维素酶酶活、木聚糖酶酶活分别为87.53U/m L、121.66U/m L、202.45U/m L。  相似文献   

4.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23):207-213
探究常压中温下不减小生物质粒度的水稻秸秆预处理方法。以预处理后秸秆保留量(g/g)、预处理秸秆酶解产糖量(g/g)、初始秸秆比产糖量(g/g)为预处理的评估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以NaOH为预处理试剂。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得到预处理的条件为温度55℃、时间30 h、质量浓度1. 3 g/d L,初始秸秆比产糖量(g/g)为0. 271 g/g,与预测值基本一致。对预处理前后的水稻秸秆进行电镜扫描和红外光谱分析,显示预处理打破了水稻秸秆的部分关键结构,使其易于酶解。以预处理前后的水稻秸秆为唯一碳源,里氏木霉为菌种进行液态产酶产糖发酵,发现未处理的水稻秸秆中微生物不能生长,预处理秸秆发酵液中里氏木霉长势良好,发酵5 d,测得滤纸酶活(filter paper activity,FPA) 0. 522 IU/m L。本研究将为水稻秸秆预处理技术和生物炼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陈成  宁喜斌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0):138-145
为快速高效地提高菌株Bacillus cereus B03的产酶能力,采用响应面法对Bacillus cereus B03产β-内酰胺酶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不同碳源及浓度、不同氮源及浓度、不同金属离子及浓度、氯化钠、磷酸氢二钾以及温度、pH、接种量、装液量对菌株产酶活力的影响,然后设计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影响产酶的3个显著性因素:温度、pH、接种量。在此基础上,最后设计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确定最优产酶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20 g/L、酵母浸粉20 g/L、NaCl 2 g/L、MgSO4·7H2O 0.2 g/L,K2HPO4·3H2O 4 g/L,最佳产酶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7 ℃,pH为7.3,接种量3%,装液量50 mL/250 mL。在此优化条件下,该菌株产β-内酰胺酶的酶活力为113278.7 U/mL,为优化之前酶活(88792.7 U/mL)的1.28倍。本研究为进一步工业化开发利用性状稳定且高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韩建春  冯镇  张宏伟 《食品科学》2011,32(1):149-153
从土壤中筛选出了一株产葡萄糖氧化酶较高的菌株,利用响应面法对该菌株的产酶培养基进行优化以提高产酶量。响应面法优化的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09.41g/L、复合氮源(m(月示蛋白胨):m((NH4)2SO4)=3:1)37.36g/L、吐温-80 37.15g/L、KH2PO4 2g/L、 MgSO4·7H2O 0.7g/L 和KCl 0.5g/L。采用该优化培养基所得葡萄糖氧化酶的活力为1.54U/mL,较优化前提高了31.6%。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发酵培养条件及对其所产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里氏木霉发酵产酶的最佳培养基为:麦麸1.8%、硝酸钠1.3%、碳酸钙0.3%、氯化钠0.2%、磷酸二氢钾0.3%;里氏木霉所产纤维素酶的最适反应条件为:pH 4.0、50℃,金属离子Fe2+、Co2+、Mn2+、Ca2+对酶活有促进作用,而Fe3+、Ag+对酶有抑制作用。经培养基优化后,发酵液上清中的最终酶活为116.64U/mL,是优化前的3.5倍。  相似文献   

8.
碳源对绿色木霉ZC产中性纤维素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筛选得到一株高产中性纤维素酶的绿色木霉ZC,对其培养基中的碳源进行了优化,探讨了碳源的种类、混合碳源以及碳源与麸皮的比例对其产酶的影响,确定了以4 g/dL玉米秸秆粉、1g/dL麸皮为主的发酵培养基,此培养基中纤维素酶滤纸酶活可达321.12 U/mL.  相似文献   

9.
对产卤代烷脱卤酶的重组大肠杆菌BL21(DE3)/pET28a-DhaA进行发酵优化以提高其表达量。该研究从TB培养基出发,通过单因素实验与响应面实验在摇瓶水平上对培养基各成分进行优化;其次,在最优培养基的基础上对发酵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最后,在5 L发酵罐中进行了初步放大验证。结果表明,最优的培养基组成为:甘油10 g/L,酵母粉23 g/L,蛋白胨14 g/L,MgSO4·7H2O 1.3 g/L,ZnSO4·7H2O 0.1 g/L,酶活力可达到(1 182.94±10.86) U/L,较初始培养基提高了94%;最优的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5%,装液量40 mL/250 mL,37℃培养至OD600为1.8时加入终浓度为0.4 mmol/L的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于20℃诱导22 h,酶活力可达到(3 585.83±15.02) U/L,提高至未进行优化前的5.87倍;5 L发酵罐初步放大验证实验中,酶活力最高达到(9 682.62±191.16) U/L,提高至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Bacillus subtilis CICC 20034产脂肪酶的培养组分和发酵条件,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数据资料。方法优化不同碳源、氮源、金属离子和培养基复配发酵培养组分:优化培养温度、pH、培养时间进一步提升菌株产酶能力。结果最佳利用碳源为甘油,无机氮源比有机氮源更有利于脂肪酶生产,优化培养组分为:10 g/L甘油,10 g/L NH4Cl,8g/LNa2HPO4·12H2O,2g/L K2HPO4,0.5 g/L MnSO4。最适培养pH 6.0,温度30℃,发酵周期28 h。结论通过前期优化筛选,获得脂肪酶活性达24.16 U/mL,为后续深入优化和代谢调控提供了良好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1.
代书玲  陈国  宗琪 《中国酿造》2019,38(11):140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产磷脂酶D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最佳组成为卵黄10 g/L、蛋白胨15 g/L、牛肉粉2 g/L、MgSO4·7H2O 1 g/L、氯化钠3 g/L;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8.0,接种量1.0%,于36 ℃,200 r/min培养8 h。在最适发酵条件下磷脂酶D酶活达4.21 U/mL。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采用平板对峙法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从土壤中筛选高产伊枯草菌素A(iturin A)的菌株,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并以iturin A产量为评价指标,对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得到1株高产iturin A的菌株,编号为ND,并鉴定其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其产iturin A的最佳培养基成分为豆粕粉120 g/L、酵母浸粉16 g/L、L-谷氨酸钠1 g/L、甘油70 mL/L、MgSO4·7H2O 0.5 g/L、KH2PO4 1.0 g/L,FeSO4·7H2O 0.15 mg/L、MnSO4·H2O 5 mg/L、CuSO4·5H2O 0.16 mg/L;最佳培养条件为装液量12%、初始pH值8、接种量10%、培养温度28 ℃、培养时间5 d。在此最优条件下,菌株ND的iturin A产量为4.76 g/L,是优化前(0.35 g/L)的13.6倍。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SL2K为研究对象,对其产柚苷酶的液态发酵条件进行优化。 通过单因素试验对碳源、氮 源、诱导物、接种量、初始pH值和培养时间进行考查,在单因素基础上,选取麸皮粉添加量、蛋白胨添加量、接种量、初始pH值4个因素 进行4水平正交试验优化。 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产酶发酵条件为麸皮粉添加量3%,蛋白胨添加量5%,接种量8%,初始pH值为5.0,鼠李 糖0.08%、KH2PO4 1 g/L,KCl 0.5 g/L,MgSO·4 7H2O 0.5 g/L,FeSO4 0.01 g/L,装液量为100 mL/250 mL,摇床转速180 r/min,培养温度28 ℃, 培养时间96 h。 在此优化条件下,柚苷酶活力为233.89 U/mL,是优化前的2.13倍。  相似文献   

14.
以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为研究对象,芽孢数为响应值,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响应面优化分析。 在单因素试验的 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对芽孢数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为麸皮和牛肉膏。 由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优化确定 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方为麸皮32.12 g/L,牛肉膏15.24 g/L,硫酸镁0.49 g/L,硫酸锰0.34 g/L,磷酸二氢钠0.31 g/L。 在此最佳条件下,发酵 液中凝结芽孢杆菌芽孢数达到3.38×108 CFU/mL,是优化前的5.28倍。  相似文献   

15.
刘瑾  张朝正  赵华 《中国酿造》2023,42(2):157-162
该研究以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P9为试验菌株,以其发酵液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菌效果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对其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为:可溶性淀粉6.8 g/L、酵母浸粉18.1 g/L、MnCl20.89 g/L、FeCl20.5g/L、MgSO4·7H2O 0.5 g/L,K2HPO41.4 g/L,KH2PO40.6 g/L,pH 7.0;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4.5%,发酵温度30℃,转速240 r/min,培养时间72 h。在此优化条件下,贝莱斯芽孢杆菌P9发酵液的抑菌圈直径可达15.0 mm左右,比初始抑菌圈直径扩大1.7倍。  相似文献   

16.
在玉米秸秆腐殖质土壤中筛选分离得到一株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Y103,采用单因素试验、响应面法优化巨大芽孢杆菌Y103产普鲁兰酶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糯米淀粉8.5 g/L,酵母膏13.3 g/L,蛋白胨 26.7 g/L,KH2PO4 0.5 g/L,MgSO4·7H2O 0.1 g/L,MnSO4·7H2O 0.05 g/L,NaCl 2.0 g/L。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8.8,发酵温度21 ℃,发酵时间55 h。在最优条件下,普鲁兰酶酶活力为(0.77±0.03) U/mL,是优化前的3.21倍。该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50 ℃,最适pH为8.0,其水解普鲁兰糖的产物中有大量麦芽三糖和麦芽六糖,表明其为一种新颖的II型普鲁兰酶,在洗涤剂、高麦芽糖浆和麦芽六糖的生产中有着潜在的巨大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植物乳杆菌ZJ316高密度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ZJ316为研究对象,在MRS液体培养基的基础上,以吸光度值(OD600 nm值)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其高密度发酵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L. plantarum ZJ316高密度发酵的最优培养基组成为蔗糖43 g/L、玉米浆干粉60 g/L、Na2HPO4-柠檬酸0.12 mol/L、MgSO4·7H2O 0.20 g/L、MnSO4·H2O 0.10 g/L、吐温80 1 mL/L;最优发酵条件为接种量4%、发酵温度30 ℃、初始pH值6.5。在此优化条件下,采用发酵罐静置发酵24 h,植物乳杆菌ZJ316的OD600 nm值为5.13,活菌数可达8.01×109 CFU/mL,较优化前分别提高1.65倍、3.44倍。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小核菌多糖高产菌株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SCL2010的培养基成分进行了深入地筛选与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45.0 g/L,玉米浆1.5 g/L,NaNO3 2.0 g/L,K2HPO4·3H2O 2.0 g/L,柠檬酸0.7 g/L,MgSO4·7H2O 1.5 g/L,KCl 2.0 g/L。在此优化条件下,小核菌多糖的产量为31.81 g/L,碳源转化率为70.69%。采用发酵罐进行小试放大试验,小核菌多糖的产量达到31.86 g/L,碳源转化率为70.80%,发酵液表观黏度达到4 500 mPa·s,并将发酵时间缩短至60 h左右,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发酵条件研究,得到了菌体最佳培养条件和最佳无机盐添加量。 即发酵培养基组成:玉米粉20 g/L(制成糖化液),豆粕粉10 g/L,蛋白胨10 g/L,酵母膏6 g/L,K2HPO4·3H2O 1.0 g/L,KH2PO4 1.0 g/L,MgSO4·7H2O 0.2 g/L,MnSO4·H2O 0.2 g/L,NaHCO3 1.0 g/L, CaCl2 0.2 g/L,NaCl 1.0 g/L;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 7.2,培养温度37.0 ℃,接种量4%。 经50 L发酵罐发酵,在发酵32 h时,菌体浓度为2.64×108CFU/mL,芽孢浓度为2.49×108CFU/mL,芽孢率达到94.3%。通过常用抗生素对该菌存活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各抗生素对菌株存活率由低到高影响的顺序为硫酸粘杆菌素B<莫能霉素钠<盐酸林可霉素<酒石酸泰乐菌素<杆菌肽<磺胺嘧啶<新霉素硫酸盐<盐酸金霉素。  相似文献   

20.
益生菌的筛选及其发酵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性能优良的益生菌生产菌株,通过乳酸菌的溶钙圈筛选,耐酸、耐胆盐检测及体外抗氧化和分解胆固醇能力测试进行了菌株的选育;对筛选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及生理生化特性鉴定;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从牛奶储罐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各项性能优良的菌株,编号为SX68,经鉴定其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优化培养基配方为:蛋白胨10 g/L,牛肉膏10 g/L,酵母提取物5 g/L,磷酸氢二钾3 g/L,柠檬酸氢二胺4 g/L,乙酸钠5 g/L,葡萄糖30 g/L,吐温-80 1 mL/L,MgSO4·7H2O 0.58 g/L,MnSO4·4H2O 0.25 g/L,pH 6.4;最佳发酵条件为:起始pH 6.5,发酵温度35 ℃,接种量20 mL/L,溶氧量<100 mL/L,搅拌转速50 r/min,罐压0.03 MPa。在此优化条件下,菌株SX68最高发酵生物量(OD600 nm值)为15.68,活菌数为9.6×1012 CFU/mL,可为其用于益生菌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