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气质谱联用(GC-MS)法对酱香型和浓香型白酒的挥发性物质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研究不同香型白酒挥发性物质差异。结果表明,酱、浓香型酒样挥发性成分分别共检测出62种(定性60种)和36种(定性35种),前者酯类、酸类、吡嗪类等化合物的种类多于后者。酱、浓香型酒样在39种挥发性物质含量上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酱香型酒样中呋喃类及吡嗪类化合物含量分别是浓香型酒样的7.54倍和46.95倍,且醇类物质含量高于浓香型白酒;而浓香型酒样中4-甲基苯酚、己酸及其酯类物质含量分别是酱香型酒样的16.67倍、16.67倍和2.63倍,己酸异戊酯、己酸己酯、己酸乙酯等酯类含量显著高于酱香型酒样(P<0.05)。酒体挥发性物质的构成差异是白酒香型及风格差异的实质。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白酒中乳酸、乙酸、丁酸和己酸的方法,同时,研究了白酒样品中不同乙醇体积分数对四种有机酸保留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四种有机酸在8~43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精密度试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1.6%,加标回收率在97.24%~104.40%之间。丁酸和己酸的保留时间不受乙醇体积分数的影响,乳酸和乙酸的保留时间在乙醇体积分数<3%时影响较小,与标样保留时间的差值在0.1 min以内。采用该方法对三种不同香型的白酒样品进行检测,能准确测定出酒样中四种有机酸的差异,并与其香型风格特点及实际情况相符,证明该方法可用于实际生产中白酒四种有机酸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陶然 《酿酒科技》2010,(8):119-119
本刊讯:目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关于修订〈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第一批)〉的公告》,对白酒、啤酒、黄酒、葡萄酒、白兰地、果酒、配制酒(露酒)等酒类产品的相关抽查规范进行了修订。  相似文献   

4.
通过近几年的研究,枝江柔雅白酒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酿造工艺。通过微量成分分析表明,其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浓香型白酒,而己酸乙酯含量则正好相反;其中乙酸乙酯/己酸己酯在2.5~3.5之间,而其他酒样基本在0.5左右;乙醛和异戊醛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浓香型白酒,枝江柔雅白酒主要醇类含量较高,为其他浓香型白酒的2~3倍;有机酸含量高,明显区别于其他浓香型白酒;通过指纹图谱分析表明,醇甜味、绵甜感、复合酯香、醇香等有助于凸显酒体的"柔雅"感。  相似文献   

5.
采用气相色谱法和对羟基联苯比色法,通过连续跟踪春夏两季浓香型白酒糟醅中四大有机酸(己酸、乙酸、乳酸及丁酸)的变化,并对春夏两季所产白酒酒样进行理化分析和感官尝评,从而判断出发酵过程中四大酸与白酒酒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除了乳酸,其他3种有机酸的含量均为春季大于夏季的。春季的酒质优于夏季,且其中己酸乙酯的含量明显高于夏季。  相似文献   

6.
为快速鉴别不同香型的白酒,以3种香型(浓香、酱香、小曲清香)白酒的24个酒样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QTOF MS)法检测其4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对结果进行Z-score标准化后,结合层次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3种化学计量法,对酒样香型进行鉴别。结果表明,不同香型白酒间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差异明显,且3种化学计量法能根据香型将3个香型的24个酒样进行有效区分,其中,PLS-DA的区分效果最好。利用PLS-DA结合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建立验证模型,确定己酸乙酯、乳酸乙酯等9种物质是导致不同香型白酒风味差异的主要物质(VIP≥1),建立的模型也能很好地将验证酒样按香型分类,可为白酒香型的快速鉴别分类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正> 前言 白酒是我国传统的蒸馏酒,酿酒历史悠久,生产工艺独特,产品种类繁多,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目前,我国白酒香型的比重,以浓香型产量较多。现已研究清楚浓香型白酒的主要香味成分是酯类、有机酸、高级醇和羧基化合物。其中,尤以酯类和有机酸的作用更为重要。就酯类而言,主要是己酸乙酯、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等;而有机酸类主要是己酸、  相似文献   

8.
不同种类酒的总酯检验方法略有差别,为了验证米香型、酱香型、浓香型白酒蒸馏前后的总酯含量是否存在差异,本实验以国家标准中总酯检测方法为依据,对蒸馏前后的米香型、浓香型、酱香型白酒进行总酯含量检测及数据对比分析,以验证白酒总酯检验方法与配制酒的总酯检测方法对3种香型白酒总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香型的白酒蒸馏后总酯含量均有损失,且不同香型的白酒损失情况不同,本次验证中米香型白酒总酯损失0.11 g/L,酱香型白酒总酯损失0.18 g/L,浓香型白酒损失0.38 g/L。因此,国家标准GB/T 27588—2011《露酒》附录A(规范性附录)总酯的测定方法不适用于米香型、浓香型、酱香型白酒的总酯检测。  相似文献   

9.
为给白酒厂建立包括挥发性短链脂肪酸在内的有机酸品控手段,进行了18种有机酸液相定量方法的开发。通过流速和梯度优化,实现了各有机酸的有效分离,色谱条件为:Atlanis T3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速0.4 mL/min,梯度洗脱,柱温30 ℃,检测波长210 nm,上样量10 μL。该方法线性范围较宽,R2>0.989,定量限0.280~3.138 mg/L,加标回收率93.03%~107.21%,相对标准偏差<3.70%。米香型白酒发酵跟踪数据表明:各有机酸含量在发酵过程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与初始发酵醪液相比,除柠檬酸、L-苹果酸和富马酸外,其它有机酸的含量在12 d发酵醪中均增加。L-乳酸、乙酸、异丁酸、异戊酸、琥珀酸是12 d发酵醪的5种主要有机酸,含量占比均大于10%。发酵过程总有机酸一直增加,且不同发酵进程的有机酸差异较大,暗示着改变发酵周期可以调控米香型白酒有机酸的组成。该方法为米香型白酒有机酸的品控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依据《浓香型白酒》国家标准(报批稿)中的检测方法,基于气相色谱法(GC),通过对气相色谱条件的优化,建立了适用于浓香型白酒中己酸含量测定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精密度试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317%~3.532%之间(n=6),加标回收率在96.1%~102.9%之间,结果证明该方法可用于准确测定白酒中的己酸含量。  相似文献   

11.
阿魏酸是天然的抗氧化剂,也是近年来国际认知的防癌物质。该文综述了阿魏酸的功效、酚酸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及饮料酒(葡萄酒、啤酒、黄酒、果酒和白酒)中阿魏酸的研究进展,为“适量饮酒,有益健康”提供科学依据。阐明阿魏酸在饮料酒中的含量差异 及形成机理,综述了提高饮料酒中阿魏酸含量的方法,为未来我国饮料酒中多酚类物质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2.
酯类物质对浓香型白酒的口感和风味起到决定性作用,由产己酸菌产生的己酸和酒精作用生成的己酸乙酯是浓香型白酒的主要香体成分。产己酸菌是浓香型白酒窖泥中能够影响白酒风味的重要微生物。该文总结了浓香型白酒窖泥中产己酸菌的形态特征和代谢途径;不同培养条件如乳酸亚铁、不同碳源、不同氮源对产己酸菌的影响;对产己酸菌与酵母菌、放线菌以及产甲烷菌等不同菌种共培养以及产己酸菌在窖池养护等实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白酒窖泥中筛选优质的微生物菌种资源与白酒提质増香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对浓香型白酒中己酸含量准确测定的需求,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白酒中己酸含量不确定度的分析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测定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估,确定浓香型白酒中己酸质量浓度标准不确定度是由被测量值重复测试、样品制备(取样量及定容体积)、标准物质(纯度98.55%,不确定度0.44%)、标准溶液配制、标准曲线拟合、仪器稳定性等不确定度合成得到。结果表明,标准溶液配制是影响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标准曲线拟合,其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别为0.020 8和0.018 4。本实验中浓香型白酒中己酸含量的测定结果可表示为(2.72±0.18)g/L,k=2。  相似文献   

14.
研究浓香型白酒中窖泥臭味物质的主要成分,对提高浓香型白酒的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实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嗅闻仪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浓香型窖泥和有窖泥臭味的基酒成分进行分析,筛选到基酒中产生窖泥臭味或异味的物质,通过香气重构和缺失验证试验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产生窖泥臭味物质主要是三个部分:以含硫化合物引起窖泥臭味;以丁酸、已酸等有机酸引起窖泥臭味;以丁酸、辛酸等与4-甲基苯酚相互作用引起窖泥臭味。  相似文献   

15.
利用快速黏度分析(RVA)仪对浓香型白酒原酒黏度进行检测,分别考察检测转速、检测时间、检测温度等因素对黏度检测结果的影响,建立浓香型白酒原酒黏度快速检测方法。采用气相色谱(GC)分析浓香型白酒原酒中各风味物质含量,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PCA),考察风味物质与黏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最佳黏度检测条件为转速1 000 r/min,时间3~5 min,温度25℃。采用GC分析5种浓香型白酒,分别检出60种、59种、57种、58种、56种风味物质。PCA提取出了4个主成分,黏度与主成分1相关系数R为-0.843,二者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6.
张榆  夏阿林 《中国酿造》2021,40(10):207
为探求一种白酒品牌判别的方法,基于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方法对6种浓香型白酒品牌共300个样本进行模式识别分析,解析了对不同品牌浓香型白酒进行判别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运用PCA方法对样品进行识别,无法区分白酒品牌;运用PLS-DA的方法对白酒样品进行识别,训练集的识别率约为99.5%,预测集识别率约为96.7%;运用BP-ANN的方法对白酒样品进行识别,训练集识别率约为99.5%,预测集识别率约为98.9%。结果表明,PLS-DA方法和BP-ANN方法对浓香型白酒样品的区分成功,表示将低场核磁共振方法应用到浓香型白酒的品牌判别中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以万州大五星枇杷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护色工艺酿造枇杷果酒。分别采用液相色相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与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检测不同果酒样品中有机酸、氨基酸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CA)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抗坏血酸、柠檬酸结合热处理的护色处理酿造枇杷果酒护色效果最佳,与未经护色处理样品相比,该护色处理有利于增加果酒中有机酸(苹果酸、柠檬酸、丁二酸)、氨基酸(苦味、芳香族及甜味氨基酸)含量;共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38种,其中酯类、醇类、酮类、其他类物质分别增加2种、3种、1种、1种;PCA结果表明,不同枇杷果酒样品中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为辛酸乙酯、乙酸苯乙酯、癸酸乙酯、苯乙醇等,聚类分析将样品聚集为三大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