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合成了一系列铜酞菁磺酰胺衍生物,并用它们对铜酞菁颜料进行表面处理以改进铜酞菁颜料的分散性、润湿性.通过研究初步认为:添加铜酞菁磺酰胺衍生物能提高铜酞菁颜料在水中的分散性,以添加5%具有短脂肪链的铜酞菁磺酰脂肪胺衍生物组份的分散率为最高.  相似文献   

2.
铜酞菁衍生物对铜酞菁颜料表面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合成了几种铜酞菁的衍生物。用这些铜酞菁衍生物对β型铜钛菁颜料进行表面改性,以改进其分散性、流动性、色光和透明度。研究发现铜酞菁衍生物处理的颜料,在水中及甲苯中的分散性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3.
铜酞菁衍生物对铜酞菁颜料分散和润湿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铜酞菁磺酰胺类衍生物,并用它们对铜酞菁颜料进行表面处理,以改进铜酞菁颜料的分散、润湿性。添加铜酞菁磺酰胺衍生物,可以提高颜料在水中的分散性,其中以脂肪链C_2~C_3的磺酰胺衍生物为好,表面处理时用量以铜酞菁量的5%为佳。经处理的铜酞菁颜料,其临界表面张力较未处理的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4.
南晓平 《江苏化工》1996,24(5):30-34
合成了一系列铜酞菁磺酰胺衍生物,并用它们对铜酞菁颜料进行表面处理以改进铜酞菁颜料的分散性、润湿性。通过研究初步认为:添加铜酞菁磺酰胺衍生物能提高铜酞菁颜料在水中的分散性,以添加5%具有短脂肪链的铜酞菁磺酰脂肪胺衍生物组份的分散率为最高。  相似文献   

5.
铜酞菁颜料抗絮凝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春隆  南晓平 《化工学报》1990,41(5):562-567
本文合成了7种铜酞菁甲胺衍生物,并与铜酞菁制备了不同的颜料组成物.通过测定颜料组成物在醇酸树脂中不同时间的粘度值的变化,研究了铜酞菁颜料的抗絮凝性能;发现铜酞菁甲胺类衍生物的添加可以改进其抗絮凝性,其中环己胺衍生物具有更优良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铜酞菁颜料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颜料,但极差的亲水性严重限制了其应用范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有机颜料水溶性改性处理成为研究热点。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包覆的铜酞菁颜料,并利用DLS、SEM、TEM、FTIR、XPS和粉末接触角等分析手段对改性颜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铜酞菁颜料经二氧化硅处理后,其亲水性、热稳定性和分散性都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陈彬  赵一星  庄莆 《化工学报》1986,37(4):455-463
本文对α-或β-铜酞菁颜料的几种干燥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考察了干燥时毛细管凝聚与粒度控制的关系.并在α-铜酞菁颜料的干燥中运用了有机溶剂换相和固体盐沉淀干燥两种新法,而不致发生转相.本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各种表面活性剂对α-铜酞菁颜料进行了表面处理,以达到控制粒度,提高颜色强度,改善色光和分散性等目的.并用固体临界表面张力的测取,初步探索了表面处理改善颜料性能的原因.本文提出了表面活性剂在铜酞菁表面的吸附状态,即亲水性单点伸展吸附和亲油性多点围绕吸附.并讨论了由此引起的颜料分散稳定性的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自行合成的四种铜酞菁有机胺类衍生物对酞菁蓝颜料进行了表面处理,得到了以下规律:颜料的临界润湿表面张力随着铜酞菁衍生物碳氢链长度的改变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颜料的表面自由能、表面自由能的色散成分变化不大,而极性成分下降比较明显;颜料的粒度分布向小颗粒方向移动,经铜酞菁衍生物处理后的颜料在正辛醇、二甲苯中分散,粒径在4μ以下的颜料粒子重量百分比由空白样品的50.1%增加至88.4%和96.4%;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自行合成的四种铜酞菁有机胺类衍生物对酞菁蓝颜料进行了表面处理,得到了以下规律:颜料的临界润湿表面张力随着铜酞菁衍生物碳氢链长度的改变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颜料的表面自由能、表面自由能的色散成分变化不大,而极性成分下降比较明显;颜料的粒度分布向小颗粒方向移动,经铜欧菁衍生物处理后的颜料在正辛醇、二甲苯中分散,粒径在4μ以下的颜料粒子重量百分比由空白样品的50.1%增加至88.4%和96.4%;经表面处理后的颜料,其流动性也普遍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0.
赵一星  陈彬  庄莆 《化工学报》1986,37(4):435-444
本文运用各种仪器和测试方法,对α-和β-铜酞菁颜料的晶体性质、晶相调整和颜料化方法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晶相铜酞菁色光的差别本质在于晶体中的分子堆积形式不同.本文考察了酸溶法制α-铜酞菁颜料中稀释温度与颜料质量的关系.并找到了一些不使α-铜酞菁转相的有机溶剂,用这类溶剂回流处理α-铜酞菁颜料能提高颜料的质量.本文还探索了国外新的β-铜酞菁颜料化方法——晶种法.  相似文献   

11.
从铜酞菁的晶体结构及晶型转变方面阐述了铜酞菁颜料化技术的进展。在诸多颜料化方法中。铜酞菁表面处理和直接合成法,是铜酞菁颜料生产与加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铜酞菁颜料化工艺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鸿钧 《上海染料》2003,31(5):39-40,48
该文对铜酞菁的各种颜料化工艺进行了综述,并评价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文经可见光的吸光度测得铜酞菁-A、α-铜酞菁和β-铜酞菁在二甲苯中饱和浓度的关系是:铜酞菁-A约为α-铜酞菁的20倍,β-铜酞菁的200倍;α-铜酞菁约为β-铜酞菁的9倍。提出了铜酞菁-A抗结晶的机理是铜酞菁-A在二甲苯中的溶解度比α-酞菁蓝和β-酞菁蓝大很多。因此,在二甲苯中铜酞菁-A首先溶解,并且很快被α-酞菁蓝颜料颗粒吸附而将其包覆,从而抑制了α-酞菁蓝颜料粒子在二甲苯中通过奥斯特瓦尔德熟化过程而转变为结晶粗大的β-铜酞菁。铜酞菁-A的加量应大于7%为宜。  相似文献   

14.
本文较系统地论述了铜酞菁的卤代反应,制备不同卤代铜酞菁的方法,铜酞菁的低氯代的反应历程;高氯代铜酞菁及氯、溴混合卤代铜酞菁的制备方法及影响因素。并介绍了不同卤代铜酞菁产品的表面处理及颜料化技术。  相似文献   

15.
吴星  诸洵治 《化工学报》1991,42(6):750-756
本文研究了带有部分基团取代的α型铜酞菁颜料的合成方法,采用红外光谱、X衍射、电镜扫描对其晶相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测试了其着色力、比表面积和抗絮凝性能.结果表明:掺入部分—SO_3NR′R、—Br取代及部分聚合铜酞菁,均能使α型铜酞菁在芳香烃溶剂中具有抗晶型转变和抗絮凝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铜酞菁脂肪磺酰胺衍生物对铜酞菁表面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了4种钢酞菁(CuPC)的脂肪磺酰胺衍生物,并用于对CuPC改性。讨论了该衍生物对CuPC颜料润湿性、分散性、抗絮凝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CuPC的润湿角随衍生物中取代烷基链增长而增大,在甲苯中的分散稳定性及在醇酸树脂涂料中的抗絮凝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铜酞菁的卤化反应及颜料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较系统地论述了铜酞菁的卤代反应,制备不同卤代铜酞菁的方法,铜酞菁的低氯代的反应在程;高氯代铜酞菁及氮、溴混合卤代酮酞菁的制备方法及影响因素。并介绍了不同卤代铜酞菁产品的表面处理及颜料化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ε-型铜酞菁在酞菁系颜料中以着色力高、色泽鲜艳、耐热及耐溶剂等优良特性和特殊的光电导性而受到国内外普遍重视,研究日趋深入,在日本和欧美一些国家已有商品出售。ε-型铜酞菁一般用于涂料、塑料及油墨,日本还将其用于静电复印。关于ε-铜酞菁颜料的制备,国外研究较多,但对其核心部分及结晶特性的研究尚未见到详细报导。从多数报导来看,其制备方法不外乎两大类:1)用苯酐、尿素为原料,以有机溶剂法或固相融熔法直接合成获得。ε-型铜酞菁;2)以β-、α-或γ-型铜酞菁为原料经机械  相似文献   

19.
铜酞菁的生产工艺及进展刘向宏,韩笑非(沈阳石油化工设计院,沈阳110044)1前言铜酞菁(Copperphthalocyanine),分子式C32H16CuN8,分子量575.5,结构式为铜酞菁为酞菁系颜料。着色力强,不溶于大多数溶剂;加热到500℃...  相似文献   

20.
徐燕莉 《染料工业》1999,36(1):30-34
本文经可见光的吸光度测得铜酞菁-A、α-铜酞菁和β-铜酞菁在二甲苯中饱和浓度的关系是:铜酞菁-A约为α-铜酞菁的20倍,β-铜酞菁的200倍;α-铜酞菁约为β-铜酞菁的9倍,提出了铜酞菁-A抗结晶的机理是铜酞菁-A在二甲苯中的溶解度比α-酞菁 蓝和β-酞菁蓝大很多。因此,在二甲苯中铜酞菁-A首先溶解,并且很快被α-酞菁蓝和β-酞菁蓝料颗粒吸附而将其包覆,从而抑制了α-酞菁蓝颜料粒子在二甲苯中通过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