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现今数字技术非常发达的情况下,人们普遍认为动画与电影没有多少分别。这种观念导致动画创作者和观众将动画与电影视为同一种艺术形态。而这样的观念造就了一系列高度仿真但票房惨败的动画影片,让我们不得不开始思考:动画的视觉语言是否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规则?因此,本文从视觉语言入手,对比动画与电影的视觉语言。归纳总结出指导动画特有的创作方法,避免动画创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以图像为中心的时代,我们的阅读已经从对文字的关注转为对图像的关注,而在当代图像的构成中,许多艺术家和设计师都在借助计算机技术,通过对图像的修改来创作新的视觉形式,使我们的视看经验呈现出多种可能性,从而,推动着图像视觉语言的拓展。对于这一现象,我们通常习惯于从图形符号的角度去看待其演变,这是否全面呢?对此,本文试图从语言的角度来分析其语境因素,探讨图像视觉语言拓展的形成规律。  相似文献   

3.
招贴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特别是在海报设计中,招贴设计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招贴海报设计是为视觉传达艺术的重要方式,设计师通过自己的图形艺术语言来表达出自己的艺术理念,而且视错觉图形往往是设计师在设计的主要载体。海报设计中,主要通过抓住人们视觉和听觉的注意力,进而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激起他们对眼前视觉图形的兴趣,进而诱发其欲望,更加全神贯注的投入到眼前的海报中。招贴海报中的图形艺术是这个整体的焦点,所以做好招贴海报设计至关重要,而且这不仅能够给人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在信息传播中还能够达到迅速、准确、有效地功能和目的。文章通过对招贴海报中视错觉图形应用的探讨,对如何运用视错觉图形独特的语言产生新的视觉效果做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传播下的视觉语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为视觉传达设计带来了新的展现形式与发展空间,新媒体创造了认知世界的新观念。本文通过剖析视觉语言的感知,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比较的角度来解析新媒体传播特征对视觉语言的影响,揭示新媒体传播中视觉传达设计的视觉语言特有的感知方式和表现形式,探讨视觉语言在未来新媒体传播中创新的可能性,有助于设计者借助新媒体特点进行视觉传达设计创新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视听语言是电影的艺术形式,动画作为一种电影类型,是通过视觉和听觉向观众传达信息的。美国和日本作为全球动画潮流的风向标,结合了本民族特点运用独特的视觉语言符号和声音创作模式,形成了风格迥异的视听风格。文章旨在通过美日动画影片创作方法上的差异分析,来研究动画视听语言的综合运用和发展趋势,寻找成功商业动画的视听语言创作模式,促进中国动画的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互动装置艺术逐渐成为国际上颇具活力的新艺术形式。艺术家们运用互动装置艺术的独特语言模式去创作视觉形象和营造视觉环境,并通过与作品的互动激发人们的视觉联想,最终使人们感受到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在理性与感性的不断变换中引发人们的思考。文章通过对互动装置艺术的发展历史、概念及特征的介绍,阐述了互动装置艺术拓宽了艺术作品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为人们的观看方式提供了新的尝试与可能,也无疑将成为艺术家去表现想象与真实交织的视觉幻境的艺术实践必不可少的创作手段。  相似文献   

7.
在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符号作为一种独特"语言",成为国际性的通用方式。随着人们审美心理的需要和对它实际功能的需求,越来越人性化、简约化、准确化的视觉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层出不穷。本文基于对文化以及跨文化概念的了解,提出了视觉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以此为重点,分析在整个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视觉符号所带来的影响及其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8.
影视媒介中的视觉符号,既是作为信息的主体。又是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因子,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会形成类似于话语情境的表述氛围,我们称之为视觉语境。视觉语境会对受众的信息解读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会构建起影视媒介作品的基调与气质。文章基于影视媒介方式.从语序构建、语权确立、语义引导等方面对视觉语境的功能进行深入探究。以期望为影视媒介作品的创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科技进步和全球信息化,从某种程度上缩短了时空差,人的想象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延伸的同时,使得现代视觉设计在理念、构成及视觉语言上都会由于时代的影响而日新月异。"多维"设计的探讨与应用,使得现代视觉设计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由传统的二维空间表现向多维空间发展,其表现形式更多元,更丰富,使现代视觉设计艺术更新颖、更有效地传递信息。  相似文献   

10.
图画书叙事方式独特,将儿童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视觉元素方面。图画和孩子的心声相应,具有和孩子对话的力量。文章主要阐述借鉴影视创作手法,静态的图画恰当的运用景别、机位角度、运动摄影等内容说话与表达;随着阅读者的翻阅,连续的一幅幅图画又以一定的时间性、连贯的叙事性与节奏性在吟唱。它们组成了复杂有趣的画面交响曲,使阅读者感受到图画在讲述故事的神奇魅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商品包装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消费意识和审美意识不断提高的普遍性,给包装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商品包装的图形、色彩、文字等视觉语言要素设计,如何做到整体性、统一性及和谐美,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论述。结论:只有遵循形式美法则规律,保持统一的和谐整体关系,才能达到对包装设计的视觉语言更完美有效地表达。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网页设计中的视觉心理与审美需求,分析网页在整体布局、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灵活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突出技巧设计方面体现网页个性创新性的视觉艺术的表现,结合人们在浏览信息时的阅读习惯以及视觉心理在网页中的体现,研究视觉艺术语言如何在网页设计实践中更有效的传达与运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对高质量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普遍审美水平的提高,婚礼趋势正由“物质型”向“精神型”转变,婚礼作为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仪式,始终承载着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与传递,这种情感的交流与传递正是借助婚礼情境的烘托和视觉语言的设计和应用来传递。本文从婚礼中视觉语言设计与应用的重要性出发,探究在婚礼情境中如何根据新人的内心诉求和大众视觉感知特征来更好地设计与应用视觉语言。  相似文献   

14.
字体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优秀的文字设计可以让视觉传达变得简单方便,可以促进人们之间情感的交流,达到有效传达信息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视觉艺术的不断发展,但在这样一个图像时代,图像被大量地复制和"消费",导致视觉设计作品缺少内涵、表意不清,视觉环境污染严重,无法给人带来视觉的愉悦和享受。绿色设计时代的到来,要求设计师转变设计观念,树立大视觉观;遵循"以人为本"的"绿色设计"原则;注重设计定位,准确转达信息;倡导原创性,创造独特的图形语言,给视觉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6.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通过语言来沟通的,物与人之间的沟通是通过物的功能及形态来传达的,而形态可以表现出一定时期、某个民族、特定地域的人们的心理状态。人们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会得到种种信息,引起不同的情感,这是人们对外界事物产生的直观认识,也称为人们的心理认知的阶段。本文以汽车设计为切入点来探讨心理认知对其外观设计的影响,并阐明产品认知心理的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18.
成功的视觉导向系统设计中提供一种可瞬间识别的图形语言,该语言既能表达准确的含义,又能跨越国界,跨越地区,无需读懂文字的图形语言。这种图形语言方便人们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找寻道路和目标。它提供有序化的信息,使人们能够掌握城市环境构造,提高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辨识性;它有创造性的构思,构筑地域性的导向标志,提高环境的整体质量;它引起人们关注,并提高人们理解信息和采取行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设计是一种思考事物和看待客观世界的方式。笔者基于对视觉语言的概念和基本元素的理解,提倡从对事物本质的分析和把握入手,以特征化的视觉语言加以表述,准确地把信息内容翻译成可视的图像。如此,才能使信息更加有效、迅速、准确地传达——而这也正是设计的根本目的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Two early studies showed that visual prompts can be effectively used to encourage people to turn off the lights in unoccupied classrooms, but they were methodologically limited. The current study used an ABAB-B design with an 11-week follow-up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wo different visual prompts (large and small signs) could be employed to increase "lights off" behaviour in 17 unoccupied washrooms. The odds were eight times higher that lights would be turned off in washrooms with signs than washrooms without, and large signs trended toward being more effective than small signs. Signs in washrooms with windows appeared to be the most effective, but this finding merits further research. Behaviour change persisted throughout the follow-up period, but reactance by a single washroom user resulted in some signs being removed. Compared to previous research, the current study used an improved methodology with a larger number of study sites.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a simple, well-designed sign can effectively encourage energy conserv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