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翻车机驱动用绕线型变极异步电动机转子绕组的设计,引入“无感绕组”的概念并提出采用复合线圈“线圈对”连接技术,能够做到转子上只需3个集电环,且在两种极数下转子都可以具有较高的阻抗,既保证了变极电机能够有较大的变极切换转矩,又有效地限制起动或变极切换时的冲击电流。  相似文献   

2.
对翻车机驱动用绕线型变极异步电动机转子绕组的设计,引入“无感绕组”的概念并提出采用复合线圈“线圈对”连接技术,能够做到转子上只需3个集电环,且在两种极数下转子都可以具有较高的阻抗,既保证了变极电机能够有较大的变极切换转矩,又有效地限制起动或变极切换时的冲击电流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单绕组变极双速异步电动机在由低速(起动)转换到高速(运行)时,为了做到不断电切换并消除“失速”现象,所采用的绕组安排和接线方法。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单绕组变极双速异步电动机在由低速(起动)转换到高速(运行)时,为了做到不断电切换并消除“失速”现象,所采用的绕组安排和接线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36槽4/6极3Y/3Y变极电机绕组三支路感应电动势不平衡的问题,基于分裂线圈法,给出了绕组排列的新方法,确定了线圈分裂比。考虑转子导条集肤效应和磁场不同分布,采用正弦时变有限元法和能量法计算了不同极数下起动时和不同负载时的转子槽漏抗。通过绕组的重新排列和线圈分裂比的恰当选取,绕组的利用率得到提高,转子槽漏抗随负载增大而减小,与传统方法和实测值相比,考虑各转子槽饱和与分布不均匀的转子槽漏抗计算方法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大型直流电机新型转子绕组即变断面电枢线圈,均压环的制造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一种新型的交流电动机转子无感绕组,该绕组由等匝不同槽的两个子线关联工联而成的复合线圈构成,既可用于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转子,亦可用于隐极式等分槽同步电动机(以下简称为同步电动机)的转子,绕组的型式可采用迭绕组或波绕组,容量范围不受限制。  相似文献   

8.
从分块转子磁通切换电机结构特点出发,制定分块转子磁通切换电机的线圈绕组分布图和线圈电动势星形图的画法,基于此提出任意相分块转子磁通切换电机的相带划分方法,并通过有限元仿真验证了该相带划分方法的正确性,分析分块转子磁通切换电机单线圈谐波特性,基于该文制定的线圈电动势星形图,推导出适用于任意相分块转子磁通切换电机相绕组无偶数次谐波的齿极配合判据,通过有限元仿真验证了该判据的有效性。基于上述研究成果,研制了一台三相12/7电励磁分块转子磁通切换电机原理样机,实验验证了该文提出的分块转子磁通切换电机绕组相带划分法和无偶数次谐波齿极配合判据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复合线圈"原理提出一种转子绕组自增阻结构。通过分析样机的定、转子绕组联结方式,说明了由变极绕组原理设计的定子绕组对样机起动状态到运行状态的切换作用;详细地阐述了自增阻结构在样机起动时可以有效增大转子电阻折算值并在样机运行时恢复正常的原理。在不同负载工况下,利用有限元仿真和样机实验对样机自起动特性和样机异步起动方式的起动特性进行仿真分析与对比。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转子绕组采用自增阻结构设计的无刷双馈电机克服了传统无刷双馈电机存在的起动电流大、转矩小的问题,具有良好的起动特性,适用于需要频繁起动的场合。  相似文献   

10.
转子采用交—直变流输出的绕线型变极异步电动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雪帆  王虹 《电气传动》1998,28(5):17-19
对绕线型变极感应电动机,提出在转子电路中采用交-直变换的方法,将交流输出变为直流输出,在保证所有极数均可串电阻调速性质不变的情况下,使转子绕组引出线减少,转子结构得到简化,并以8/16极转子绕组实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单激励线圈系统有传输距离和传输角度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四线圈激励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通过将4个激励线圈分别放在平行和垂直位置的方式,不仅可以延长能量传输距离,而且减弱了传输方向的敏感度。为简化分析,将激励线圈等效为磁极,根据N/S极性,提出了区域线圈的4种绕组连接方式,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对其区域磁场分布进行研究。给出了区域等效电路模型,对比单激励线圈系统,推导出参数设计方法,给出了补偿电容的计算依据。以获取最大磁场强度为目标,选取S-S-N-N绕组连接方式,构建了一个0.8m×0.8m×0.8m的四线圈激励的共振式无线能量传输区域,验证了参数设计的正确性,并说明了采用四线圈构建供电区域可延长传输距离,减弱传输方向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2.
明野 《防爆电机》2013,(4):43-44,54
新安江水电站水轮发电机增容改造后,部分机组磁极线圈温升偏高。针对可能造成磁极温升偏高的原因进行分析,确认改造后磁极绕组是采用普通矩形铜排,且没有散热匝,磁极产生的热量无法完全散发是造成磁极线圈温升偏高的主要原因。通过计算分析,按目前机组的通风现状,磁极线圈如采用带散热翅结构的铜排,可以有效地提高散热面积,确保磁极线圈温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用傅氏变换分析变前极绕组安导波及其调制波基础上,讨论了用逐相安导调制法得到的变后极绕组的对称性、磁势谐波含量、磁势主波旋转方向及变极方案择优等。  相似文献   

14.
朱洪雷 《防爆电机》2012,47(3):48-50
主要就各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正常运行中,磁极匝间绝缘损坏事故所占比重较大,往往成为严重安全隐患.因此,采用快速正确的方法,对转子匝间短路故障进行预防、检查及处理至关重要.通过实例简述转子磁极线圈匝间短路的几种常见情况及处理方法,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了将复合材料杆塔应用于输电线路,以便解决或降低雷击污闪故障问题,有必要进行复合材料杆塔的材料、电气和机械特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聚氨酯复合材料在受潮、淋雨等条件下仍具有一定的绝缘性,作为杆塔材料可以提高杆塔的绝缘水平;110 kV复合材料杆塔,在地线顺线方向引出、悬空引下接地方式下,与常规铁塔相比,相地间隙增加了70%,相地雷电冲击放电电压增加了约75%,爬电距离增加了约40%以上;在Ⅲ级污秽条件下,相地污秽耐受电压为相地最大工作电压的2.5倍以上;杆塔的整体强度,满足各工况下荷载的要求,杆塔的挠度比常规铁塔大。挂网运行的2基110 kV同杆双回半复合材料杆,在1年多时间的实际运行中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6.
为了将复合材料杆塔应用于输电线路,以便解决或降低雷击污闪故障问题,有必要进行复合材料杆塔的材料、电气和机械特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聚氨酯复合材料在受潮、淋雨等条件下仍具有一定的绝缘性,作为杆塔材料可以提高杆塔的绝缘水平;110 kV复合材料杆塔,在地线顺线方向引出、悬空引下接地方式下,与常规铁塔相比,相地间隙增加了70%,相地雷电冲击放电电压增加了约75%,爬电距离增加了约40%以上;在Ⅲ级污秽条件下,相地污秽耐受电压为相地最大工作电压的2.5倍以上;杆塔的整体强度,满足各工况下荷载的要求,杆塔的挠度比常规铁塔大。挂网运行的2基110 kV同杆双回半复合材料杆,在1年多时间的实际运行中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7.
无阻尼绕组凸极同步电机的稳态电动势方程式可以基于合成磁场理论的分析建立 ,也可以利用电工理论中的耦合电路方法推导得出。文中详细介绍了凸极同步电机的电动势平衡方程的推导过程 ,所得到的结果与用合成磁场建立的凸极同步电机电压方程一致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称块图法和遗传优化算法的反向法变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变极绕组设计的双极对数槽相位图和对称块图法,将当前求解离散优化问题最有效的方法-遗传算法引入变极绕组的自动设计中,并以常用的反向法变极为例,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数学模型,研制了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实现了变极绕组设计中完全排除设计者主观经验的因素,从而实现了变极绕组设计的计算机自动化,并通过实例证明了该理论有方法的先进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ree-phase permanent-magnet brushless machines in which the slot and pole numbers are similar, with reference to conventional brushless dc machines in which the ratio of the slot number to pole number is usually 3 : 2. Three different motor designs are considered. Two have equal tooth widths, with one having a coil wound on every tooth and the other only having a coil wound on alternate teeth, while the third machine also has coils wound on alternate teeth but these are wider than the unwound teeth while the width of their tooth tips is almost equal to the rotor pole pitch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flux linkage and torque. Analytical and finite-element methods are employed to predict the flux-linkage and back-electromotive-force waveforms, and the self- and mutual-inductances, and these are shown to b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measured results. It is also shown that the third machine is eminently appropriate for brushless dc operation.  相似文献   

20.
隐极同步发电机励磁绕组匝间短路的多回路电感参数计算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为了对故障中各种电气量进行准确仿真分析以揭示隐极同步发电机励磁绕组匝间短路的故障机理,需要准确计算电机的各种参数,尤其是与发生匝间短路的励磁绕组有关的电感参数.从隐极同步电机分布式励磁绕组在各极下的单个同心式线圈出发,应用气隙磁导的概念和谐波分析的方法计算与单个励磁线圈有关的电感参数,并按照故障的励磁绕组的实际连接情况进行叠加,得到了与励磁绕组各回路有关的多回路参数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励磁绕组故障回路产生的各种谐波磁场的作用,并通过具体算例间接说明了其合理性.将该参数模型用于励磁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的多回路计算,计算结果与样机实验吻合,验证了参数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