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小红  张留洋 《电子学报》2016,44(9):2211-2218
射频识别RFID作为一种重要的物联网终端数据采集技术,系统的吞吐率直接影响着数据采集终端的性能,但目前广泛应用于无源RFID系统的帧时隙类防碰撞算法吞吐率普遍较低.本文着重分析了影响无源RFID帧时隙类ALOHA防碰撞算法性能两类因素:帧长和碰撞时隙的处理方式,通过构建和求解帧长调整和标签碰撞的数学模型,给出了无源RFID帧时隙类ALOHA防碰撞算法的具体优化途径和方案:帧长自适应调整和碰撞实时散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适应二进制散列帧时隙ALOHA防碰撞算法-ABSFSA.实验结果表明ABSFSA算法在同等条件下可以有效减少无效时隙,明显将RFID系统的吞吐率稳定提高到45%.本文的研究工作为无源RFID帧时隙类防碰撞算法的优化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数学模型,同时对提升物联网数据采集终端的性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改进型帧时隙ALOHA防碰撞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提高RFID系统中电子标签防碰撞算法的识别效率,对帧时隙ALOHA防碰撞算法的性能进行分析,提出一种结合精确标签估计和二进制搜索的改进型帧时隙ALOHA算法.将识别过程分为标签估计和标签识别两个阶段,在标签估计算法中引入碰撞概率上、下限参数,并精确估计标签数量对初始帧时隙大小进行优化;在标签识别阶段,利用二进制搜索算法对时隙内的碰撞标签进行快速识别.通过对识别过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改善了防碰撞性能,提高了RFID系统的标签识别效率.  相似文献   

3.
主要阐述了RFID系统中电子标签的防碰撞问题,分析了常用的防碰撞技术ALOHA算法。结合公安巡检数据采集终端的实际情况,给出了改进型ALOHA算法的实现过程,该算法简单有效,实用性强,提高了系统数据的吞吐率。  相似文献   

4.
在已有RFID标签防碰撞ALOHA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带中断机制的动态帧时隙ALOHA(ⅡDFSA)算法,一方面通过优化设置系统效率临界因子和参考碰撞时空比,比较系统效率判断是否改变帧的大小;另一方面通过比较碰撞时空比来判断帧大小的改变方向,从而有效降低标签识别时间,提高识别效率。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动态帧时隙ALOHA算法相比,当标签数低于200和高于800时,采用ⅡDFSA算法可以有效降低系统总识别时间,提高系统效率。当标签数介于200~800之间时,与传统的动态帧时隙ALOHA算法相当。  相似文献   

5.
彭琦  庞宇 《数字通信》2014,(2):42-44
标签碰撞是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常见问题,该问题影响了RFID系统通信过程中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在分析已有防碰撞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帧时隙分组ALOHA算法,结合码分多址技术,提出了新型的标签防碰撞算法.该算法能够有效减小标签之间的碰撞概率,缩短读写器操作时间,提高吞吐率,很适合应用于具有较大数量标签的RFID系统中.  相似文献   

6.
可并行识别的超高频RFID系统防碰撞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王必胜  张其善 《通信学报》2009,30(6):108-113
对超高频射频识别(RFID)系统的防碰撞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动态帧时隙ALOHA(DFSA)协议与正交可变扩频因子码(OVSF)作为扩频码的码分多址技术相结合的超高频RFID系统,实现了在单一时隙内最多可并行识别m个RFID应答器,m为OVSF扩频码长度.对提出的RFID系统期望的系统吞吐量进行了理论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其防碰撞性能显著超过了现有的基于动态帧时隙ALOHA(DFSA)协议的超高频RFID系统的防碰撞性能.  相似文献   

7.
分组自适应分配时隙的RFID防碰撞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小红  胡应梦 《电子学报》2016,44(6):1328-1335
为了解决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系统中的多标签防碰撞问题,在分析帧时隙ALOHA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分组自适应分配时隙的RFID防碰撞算法(GAAS).首先让阅读器对标签随机所选的时隙进行扫描统计,并将其发送给每一个标签,标签再进行相应地时隙调整,使阅读器跳过空闲时隙和碰撞时隙,自适应地分配有效时隙,进而对标签进行快速识别.当未识别标签数比较大时,算法采用分组以及动态调整帧长等策略,以减少时隙处理的时间.仿真结果表明:GAAS算法提高了系统的识别效率和稳定性,降低了传输开销.特别是当标签数超过1000时,该算法的吞吐率仍保持在71%以上,比传统的帧时隙ALOHA-256算法和分组动态帧时隙ALOHA算法的系统效率分别提高了300%和97.2%.  相似文献   

8.
多个应答器的碰撞问题是影响超高频射频识别(RFID)系统读取效率的一个关键问题。从EPC Class1 Generation2(C1G2)RFID系统帧长受约束特点出发,分析了帧时隙ALOHA防碰撞机制及其经典应答器估计方法的特点。提出了应答器间隔估计方法(IEM)以及基于该方法的EPC C1G2 RFID防碰撞算法,并给出了仿真结果。与现有基于经典应答器估计方法的射频识别系统防碰撞算法相比较,提出的防碰撞算法减少了识别时间,提高了系统的识别效率。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的RFID防碰撞算法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码分多址思想的时隙ALOHA算法(CS-ALOHA),来解决射频识别(RFID)中的防碰撞问题。在建立该算法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对系统吞吐量带来的好处,并推导出系统稳定的条件。理论与仿真实验表明,采用CS-ALOHA算法的系统稳定范围要大于时隙ALOHA系统,并且当选用的扩频码组阶数为N时,CS-ALOHA算法的最大吞吐量可达原时隙ALOHA的N倍。  相似文献   

10.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一种新的自动识别技术,其独有的优势对物流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并会取代条形码。基于这些因素,首先介绍了RFID技术的原理、特点;然后分析RFID技术和其防碰撞算法怎么在物流领域中进行应用,并对RFID防碰撞算法进行仿真,主要分析时隙ALOHA算法中的时隙数对标签识别率的问题,使得到的数据能在物流应用中提供参考;最后指出制约RFID技术发展的因素和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萧耀友  胡钢  魏钦伟  蔡祥 《通信技术》2011,44(1):99-101,108
针对现有的无线射频识别系统(RFID)二进制树防碰撞算法所需的搜索时隙较多,系统识别速率较低,提出了一种基于二进制树分解的动态防碰撞算法。该算法利用标签EPC的唯一性,对发生碰撞的比特位进行深度分解,根据碰撞位调整搜索状态,从而进一步减少搜索时隙数并提高了系统的呑吐量。通过对算法的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二进制树分解的动态防碰撞算法相对于动态二进制搜索算法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IAMS算法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连续碰撞位探测(CCBD)的防碰撞算法.在CCBD算法中引入连续碰撞位探测机制,并把标签碰撞分为单独位碰撞和连续位碰撞两种情况进行处理.连续碰撞位探测机制能够准确获得连续碰撞位的实际存在情况从而避免了空闲时隙以及不必要的碰撞时隙的产生.理论分析和实验仿真表明,CCBD算法克服了IAMS算法的不足,在标签识别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位屏蔽多叉树搜索射频识别防碰撞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莫磊  陈伟  任菊 《电子学报》2018,46(5):1200-1206
针对RFID树型防碰撞算法中时隙数多、数据通行量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叉树防碰撞算法,阅读器准确检测碰撞位并向标签反馈碰撞位信息,标签对阅读器已知的ID位进行屏蔽,把ID号转换成连续碰撞的序列号.阅读器利用屏蔽位信息和标签返回的碰撞位编码信息,对标签进行分层分类搜索.通过对标签ID进行屏蔽,阅读器和标签间仅发送对方不知道的碰撞位信息.该算法减少了碰撞时隙和识别时隙,避免了空闲时隙,减少了阅读器和标签间的数据通信量.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减少了系统的时隙总数和数据通信量,提高了阅读器的识别效率.  相似文献   

14.
付钰  钱志鸿  程超  刘晓慧 《通信学报》2016,37(1):123-129
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组机制的位仲裁查询树(GBAQT, bit arbitration query tree based on grouping mechanism)算法。该算法根据标签ID自身特征分组,采用3位仲裁位来取代传统1位仲裁识别标签的方式,通过碰撞位信息得到传输数据,从而能避免一些空闲时隙。算法的性能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GBAQT防碰撞算法具有较少的总时隙数,系统效率和时隙利用率也明显优于其他算法。  相似文献   

15.
在介绍RFID系统中防碰撞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跳跃式二进制树形搜索防碰撞算法.通过设置LIFO栈,充分利用碰撞节点信息使其能快速、有效地识别RFID标签.通过对其分析,该算法的执行效率能够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基于后退式索引的动态树形防碰撞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标签防碰撞技术是RFID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二进制搜索算法和动态二进制搜索算法是两个典型的防碰撞算法。文章在动态二进制搜索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防碰撞算法,通过对新算法的分析,可知本算法相对于动态二进制搜索算法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EPC-C1G2协议属于EPCglobal组织发布的第二代超高频射频识别空中接口协议,该协议采用时槽ALOHA算法解决多标签识别时产生的碰撞问题.首先介绍了该协议多标签碰撞解决所需的参数和命令,协议中的Q值决定了解决碰撞时所用的时槽数.时槽数越多,标签越不容易碰撞,但识别时间却越长,因此,恰当地选择Q值可以在标签识别时间和识别标签数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给出了两种碰撞解决流程,一种是固定Q值算法,另一种是递减Q值算法,并仿真分析了这两种多标签识别流程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基于空闲时隙消除的超高频RFID防碰撞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标签防碰撞是射频识别系统中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为了进一步提高射频识别系统的性能和降低复杂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闲时隙消除的二进制分裂算法.该算法在二进制分裂算法中引入了单比特状态标识位,在识别过程中,标签在ID数据传输之前先发送单比特随机信号,用于判定时隙是否碰撞,从而避免了冗余的信息传输.由于该算法彻底消除了传统二进制随机数分裂方法中的空闲时隙,因此节省了识别过程中的协调时间开销.最后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证明:ISE-BS算法的吞吐率稳定在40.65%左右,时间效率稳定在32.46%左右,ISE-BS算法相比于现有的防碰撞算法性能更优.从实现的角度,比较了各个算法的浮点运算成本,结果显示提出的算法可以极大的降低系统复杂度.  相似文献   

19.
射频识别系统的防碰撞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标签防碰撞是RFID系统中一个关键问题.在射频识别系统中,当阅读器作用范围内有多个标签同时向阅读器发送数据时,会产生冲突,必须采用一种防碰撞算法解决这种冲突.在分析典型的二进制及动态二进制防碰撞算法基础上,采用了一种新的防碰撞算法.经实验证明,该算法能有效解决射频识别系统中多目标识别的防碰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