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和南通柴油机厂联合承担的列入全国科技发展规划的气波增压器研究课题通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来自全国二十二个单位的四十三名科技工作者于四月十八日至二十日在南通市召开鉴定会议,一致通过了这项科研成果的部级技术鉴定。这项科研成  相似文献   

2.
<正> 由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和南通柴油机厂联合承担的列入全国科技发展规划的气波增压器研究课题通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来自全国二十二个单位的四十三名科技工作者于四月十八日至二十日在南通市召开鉴定会议,一致通过了这项科研成果的部级技术鉴定。这项科研成果的取得将为我国柴油机增压装置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4.
5.
气波增压器是利用柴油机排出的高温燃气与来自大气的低温低压空气的转子内直接接触,通过一系列特定安排的压缩波和膨胀波,完成能量传递,使进入柴油机的空气压强和密度增加,从而达到气波增压目的。其原理如图1所示。气波增压器主要由空气定子1、燃气定子h、外壳、转子b等零部件组成。转子b形成很多轴向通道,从空气定子1新鲜空气口f吸入的空气进入转子槽道,与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机械增压器性能测试试验台,对自主研发的ZNR2.4罗茨机械增压器的绝热效率、容积效率、轴功率消耗和噪声等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ZNR2.4罗茨机械增压器性能随转速和压比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绝热效率受压比影响较大,压比在1.3附近时绝热效率最高;容积效率随着转速的提高而不断提高,当转速在3 500 r/min以上时,容积效率高于70%;轴功率随转速的提高不断增大,最大为0.7 kW;噪声随转速提高而增大,但声压级均值小于85 dB(A),最大值不超过95 dB(A)。研究结论为罗茨机械增压器的后续改进和优化提供试验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现有的增压器性能试验台和脉冲发生器、在25 Hz和45 Hz两个脉冲频率下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涡轮各特性参数的变化情况,将瞬态时的流量特性和效率特性曲线与稳态条件下的结果进行对比,得出涡轮在不同进气条件下的特性变化情况,从而得到各参数对涡轮流通能力和效率的影响;以此指导与发动机的匹配,给出涡轮各参数的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晓军 《机电信息》2010,(18):223-224
基于机械增压器的实际应用,针对传统渐开线型线的不足,对罗茨转子进行了型线简化。对改进后的转子面积利用系数、重合度等参数进行了分析。以一种机械增压器的转子为例,在不同压比条件下,对改进前后2种转子的排气压力和流量脉动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改进的转子型线在特定工作条件下具有优势,为这种型线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得出三叶机械增压器在排气量、振动和噪声方面的各种优势。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工业一些需要使用高压气体的场合,气体增压器常被用来对低压气体进行增压而获得所需的高压气体.该文简要介绍了气体增压器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利用气驱气体增压器进行低压气体收集的过程,详细研究了在此过程中增压器的动作特性,推导出了增压器静态性能参数如吸排气压力、吸排气体积和耗气量的计算公式和停机压力公式及它们在集气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根据这些公式,得出了增压器的压缩比和容积效率的变化规律;最后分析了余隙容积对增压器各项工作性能的重要影响,对加深了解增压器的工作性能以及增压器的选型、设计和使用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某型号车用增压器涡轮叶轮为研究对象,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加工了蜡模,浇铸了减重优化的涡轮叶轮,在增压器试验台架上对三台增压器进行了超速破坏试验和整机性能试验,以及转子高速动平衡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减重优化厚度涡轮叶轮满足强度要求,转子的第二阶临界转速降低,但增压器工作转速仍介于二阶和三阶临界转速之间,减重涡轮对增压器效率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清煤机集料装置的运输效率,以某型号清煤机的运料螺杆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能量法构建了颗粒和叶片作用的力学模型,得到了受力和转速的数学关系.将螺杆参数赋予三维模型,以Archard磨损理论和离散元素法为基础,利用Edem建立螺杆煤料耦合模型.通过控制变量法对螺杆的运输能力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粒径的煤以及不同的转速对螺杆...  相似文献   

12.
基于流场动力学行为的机械产品结构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以发动机为例的典型复杂机械内流场的特性进行分析,考察流场中的流形,研究其产品结构改进及性能改善的方法。采用数值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采用显隐相结合的时间差分和有限体积法进行离散,运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LE)法,对扩散项、对流项进行计算。根据模拟结果对发动机进行结构改进设计,结果表明:内流场的流形得到改进,总体性能得到改善,三维瞬态数值模拟是复杂机械产品设计过程中结构改进及性能改善的一种有效而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采油用螺杆泵橡胶定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定子橡胶材料的进行伸张疲劳试验,建立定子橡胶的S-N曲线;对螺杆泵进行力学特性分析,确定在靠近高压腔室螺旋密封带上螺杆泵最易发生疲劳失效;利用Fe-safe对螺杆泵定子橡胶进行疲劳裂纹形成寿命进行预测研究,确定螺杆泵定子橡胶各段模型的最小疲劳裂纹形成寿命和安全系数和随腔室压力的关系,即随腔室压力升高而下降,并拟合得到橡胶定子疲劳裂纹形成寿命与腔室压力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4.
针对工程机械中广泛采用的单泵驱动多执行器系统,为了在满足系统协调动作的前提下,使泵输出的液压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提出了一种基于压差传感和执行器进油侧流量反馈的分流控制方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优先级控制和分流比控制相结合的混合控制策略,并对其进行了试验验证。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均表明,该分流控制方法有助于提高各执行器的流量分配的合理性、动作的协调性以及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将组合边界点法应用于声辐射问题的分析计算,通过对模拟车床主轴箱辐射声场的组合边界点法分析、试验测试结果以及与分布源边界点法分析结果的对比,证实了组合边界点法是一种准确、快速的结构振动声辐射问题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介观尺度微型铣床开发及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微机电系统(Microeletro mechanical system, MEMS)技术和超精密加工技术局限,开展面向介观尺度微细铣削技术的研究。首先根据介观尺度铣削的加工特点,对其机理研究的关键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提出微细铣削理论的研究重点及研究方法。然后在分析微细铣削成形条件和加工要求的基础上,开发微型铣床系统,并对系统各组成子系统及性能指标进行描述。最后开展机床加工性能评估试验,通过精度测量、误差分析和误差补偿提高工作台的定位精度达到1.62 μm,采用直径0.127 mm铣刀开展微铣削试验,通过表面粗糙度测量和同心圆切削试验评估机床的加工精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复杂零件加工实例进一步说明机床的加工能力,论证小型化机床加工技术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汽车安全气囊工作性能仿真试验验证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提出了一种测试汽车安全气囊工作性能的试验方法,旨在提供一种汽车安全气囊工作性能仿真的试验验证手段。采用自行设计和制造的气囊碰撞试验台架及其他相应的试验装置,进行气囊碰撞试验,主要测量气囊展开后或展开中与人体及其他物体相互碰撞时气囊内部气压、碰撞速度、加速度等参数的变化曲线,从而检验汽车安全气囊工作性能仿真结果的正确性。使用这种试验技术与装置检验了运用 MADYMO 系统计算的一个典型气囊充气展开碰撞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机械强度》2016,(1):49-53
车用磁流变离合器是将智能材料磁流变液与汽车离合器设计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离合器。基于Bingham模型建立了盘式磁流变离合器转矩传递模型,以B级轿车为目标车型设计并加工了试验样机,用电子扭转试验机对其扭矩传递能力、扭矩传递稳定性、离合器接合和分离特性等进行了试验测试。分析了磁饱和作用和剩磁对接合分离速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磁流变离合器性能满足作为目标车辆离合的器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机械强度》2016,(5):933-939
针对机载燃油泵故障数据少、诊断方法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研制了机载燃油转输系统实验平台,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和进化支持向量机的机载燃油泵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依据机载燃油转输系统实验平台获取的振动传感器信号与压力传感器信号,利用小波包理论对振动信号进行分解,以不同频段信号的能量值作为特征参数,并结合出口压力信号均值构造故障特征向量。然后,将基于遗传算法的支持向量机作为分类模型,以得到的故障特征向量训练并验证该分类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方法一方面能够提高故障分类准确率,另一方面能够优化传感器的设计,即只安装一个压力传感器与一个特定方向的振动传感器即可对机载燃油泵的多故障诊断率达100%。  相似文献   

20.
汽车防抱制动系统中液压系统性能评价与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包含电磁阀、制动管路和制动分泵的防抱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ABS)液压系统数学模型,设计ABS液压系统试验平台,对实车ABS液压系统进行测试。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拟合,对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在液压系统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整个ABS系统的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讨论影响ABS控制效果的液压系统滞后时间、升压减压能力、压力波动特征等关键因素及参数。研究结果为ABS系统与整车制动系统的匹配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