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晴  杨晓茹 《中国水利》2022,(23):12-15
水网作为海南基础设施建设的五网之一,对保障自由贸易港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家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新形势,按照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省级水网建设的新要求,立足水网主骨架建设现状,提出高标准高质量完善海岛型水网、实施水网后续工程建设的总体思路与重点举措,以期为推进省级水网建设起到先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水网建设对于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意义重大。在分析成渝地区水网建设面临形势与要求的基础上,明确了成渝地区水网建设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提出构建“周水济腹、西水东引、南北拓源、统筹调配、调控有力”的成渝地区水网总体格局,并从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数字孪生水网、深化农业水价改革等方面,提出推进成渝地区水网建设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立足新发展阶段,国家对水网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针对现代水网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系统研究。文章在分析总结总体战略与基本策略间辩证关系的基础上,从现代水网的基本特征、基本理念、基本步骤、基本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区域现代水网建设的总体战略,并从防洪减灾、供水保障、生态保护、文化景观、水网智慧化、管理体制等方面提出了区域现代水网建设的关键技术,可为新时期水网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是大水网工程建设的决战决胜年,省委、省政府对大水网建设高度重视,厅党组更是把大水网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多次专题研究,春节长假后上班第一天,党组就召开会议,研究推进大水网建设工作,并立即组成四个督导组,奔赴大水网建设一线服务协调督导。下面,我就大小水网建设的具体目标任务及  相似文献   

5.
从天然河湖水系和人工水利设施两方面分析了“荆楚安澜”现代水网的建设基础,多角度剖析了“荆楚安澜”现代水网建设的重要意义,详细阐述了“荆楚安澜”现代水网的建设思路、目标定位和总体布局,提出推进湖北水网三大功能间、不同行业领域间、不同层级水网间以及相邻水网间的协同融合,开展“荆楚安澜”现代水网建设的主要任务和重大工程及行动,以期通过现代水网建设,为湖北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6.
介绍济南市水网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建设防洪除涝、城乡供水、水系生态三大水网的思路以及建设保障措施.以期为水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全面总结国内外水网建设实践与相关研究进展,系统分析国家水网概念内涵、体系构成、功能结构、优势特 点,提出国家水网构建的基础理论与遵循原则。从普适含义和方法论角度,分析总体目标与基本策略的深刻涵义 和二者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从国家水网构建的建设任务与技术路线、基本理念与具体举措、水网“纲、目、 结”结构、水网层次体系、水网功能任务等角度,分析推进国家水网建设中需要重点把握的几方面关系,以期为国 家水网建设提供战略支撑及策略储备。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广西水资源及河网分布特点和广西水网建设情况。结合广西水网建设规划总体布局,剖析了广西水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未来广西水网建设思路。从完善防洪减灾体系、提升水资源调配能力、优化水生态保护治理格局和强化数字赋能及科技支撑等4个方面提出了推进广西水网建设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做好现代水网建设顶层设计,指导推进滕州水利现代化建设进程,在分析现代水网内涵、现代水网建设需求的基础上,以滕州市水问题为导向,提出了水资源调配网、防洪调度网、水系生态保护网三网合一的现代水网构建思路,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现代水网建设的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10.
为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网工程全生命周期管控相结合,分析国家智慧水网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设计国家智慧水网发展目标和建设路径,提出国家智慧水网建设的总体方向、基本思路和技术对策,统筹数字化发展与网络安全底线。在国家水网工程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构建国家智慧水网体系对于提升水网工程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滕州市相继实施河道治理工程,在河道合适位置增设拦蓄工程等,又通过实施一些河库联通工程,初步具备现代水网建设的基础。为更好加快现代水网建设,笔者结合山东省滕州市水网建设现状,对今后水网规划提出思考与建议,以便聚力做活“治水”文章,初步形成河库湖相连的生态水网。  相似文献   

12.
现代水网建设旨在解决区域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超采以及生态恶化等问题,为了评估现代水网建设的生态功能,对现代水网建设产生的生态效应进行评价。以青州市为研究区域,以2013年为基准年,2020年和2025年为规划年,在50%、75%和95%保证率下,通过青州市现代水网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调度,根据配置和调度结果,选取5个生态效应评价指标,构建生态效应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可变模糊评价法,对青州市现代水网建设产生的生态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青州市现代水网建设后,生态状况等级比建设前提升了1~3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因此,区域现代水网建设和生态调度对生态环境改善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国家水网建设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效手段和必经之路。南水北调等工程的实施为跨流域调水以及国家水网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但目前我国国家水网建设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理论体系还不完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总结的六条宝贵经验,对标国家水网建设的六点要求,提出构建国家水网的四个重大需求和三个难点问题,总结形成国家水网理论体系,包括:三大功能目标,回答"为什么要建";三个判别准则,回答"能不能建";"两个网"建设,回答"如何建";支撑国家水网建设的关键理论和关键技术,以此为国家水网战略规划和实施提供基础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济南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作为研究对象,从济南市水资源供需分析,现有济南市总供水量、降水量与水资源总量,当前济南市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作为内部规划体系指标,提出了济南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策略,作为外部规划指标,使用AHP层次分析方法,建立了济南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济南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中,内部规划指标权重最高,应重点关注济南市水资源短缺问题;外部规划建设中,应重点关注水环境保护与水生态系统修复,从而保证济南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效果。基于此,推进济南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需要合理布局,明确重点,并以此作为建设目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赵园园  王建东 《治淮》2023,(4):8-10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级水网建设要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安澜、水生态等方面的需求,在济宁市现有水网建设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全市水网建设在防洪减灾、水资源保障、水生态、水利信息化面临的挑战,提出济宁市现代水网建设的总体目标、总体布局、保障措施,着力保障供水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强要素保障,加快打造济宁市现代水网样板。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珠海市水网绿色空间不断萎缩给城市发展带来一系列生态恶果,文章以珠海市绿色生态水网建设为目标,通过对珠海市现状水网资源分析调研,提出珠海市绿色生态水网建设的“两带共建、三区提升、七心强化、多园完善、绿网构筑”总体布局,通过五大建设工程规划优化城市水网建设,降低城市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为珠海市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良好路径指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全面调研引水、蓄水、供水、用水、管水、节水等各方面体系建设、系统分析薄弱环节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提出了加快德州水网建设的六点建议.一是搞好宣传发动,统一规划,不断夯实水网建设基础.二是坚持多方筹资,加大投入,着力推动水网建设顺利实施.三是抢抓历史机遇,突出重点,进一步扩大水网覆盖面.四是坚持整体推进,节约用水,全面提升水网综合效益.五是尽快调整水价,激发活力,保障水网建设管理良性循环.六是立足于规范管理,长效运转,确保人民长期受益.  相似文献   

18.
建设水网工程是新发展格局下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水利综合治理新体系的重要途径.文章总结了江苏省水网的规划建设历程,阐述了其总体格局、规模和作用,分析了其治理特点和面临的问题,探讨了水网发展格局与重点建设内容,提出了相关思路与建议,为水网工程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成建国 《中国水利》2022,(20):18-22+10
数字孪生水网是建设国家水网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锚定“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建设目标,按“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遵循“监测系统完善、调控网络智能、预演决策支持、安全运行可靠”建设原则,设计了数字孪生水网建设总体框架,研究提出数字孪生平台、信息化基础设施、典型应用、网络安全体系和保障体系建设思路和要点,为规范指导我国数字孪生水网建设,提升国家水网调配运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0.
王雷 《吉林水利》2022,(6):52-55
大安市水土资源匹配度不高,区域水系连通存在断点等问题制约着全市水网工程的建设。本文从大安市实际出发,系统梳理了水网工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问题和现阶段全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提出了大安市全域水网体系构建思路和总体建设布局,旨在为日后大安市开展水网工程建设及其规划设计工作提供技术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