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比较了东西方直觉把握思维的特点,并对以现象学为代表的直觉思维在建筑领域的应有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2.
比较了东西方直觉把握思维的特点,并对以现象学为代表的直觉思维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3.
“殿头”一词在唐宋史籍中指宦官中的一部分人,而在诗人的笔下则多是作为宫廷地点的代称。在元杂剧中正式出现了“殿头官”的称呼,因为表演的需要,他们出场时一般都有几句自我介绍,有些殿头官更是直接参与了戏剧冲突。在明清戏剧及小说中开始出现符号化的殿头官形象,近代以后这个称呼逐渐消失。这种现象的出现,与社会背景密切相关,反映了文化下移过程中下层文人对以宫廷为代表的上层社会生活状态的主观臆测。  相似文献   

4.
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是分不开的两种思维方式.过多地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思维能力的整体发展.培养直觉思维能力,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分析数学直觉思维的特征,用实例论述运用直觉思维进行数学教学,将激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促进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本主要从思维方式的角度,研究传统思维与中国古代建筑的关系,阐述中国古代建筑中所表现的整体意识、和合及实用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6.
《周易》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文化之根,它孕育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直觉体悟思维、天人合一思维、阴阳和谐思维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和路径;对此进行反思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思维方式决定着逻辑形成的方式。古代中国思维的特点决定了古代中国的逻辑形态不同于古希腊逻辑形态。有必要从古代中国思维的整体性、自发性和合目的性方面。来说明古代中国思维方式所拥有的自身的独特之处对古代中国逻辑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现象学与心理学曾都是哲学的一部分,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现象学的方法论对心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反过来,心理学又促进了现象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周易》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文化之根,它孕育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直觉体悟思维、天人合一思维、阴阳和谐思维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和路径;对此进行反思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混沌思维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一种传统思维方式--混沌思维,以及它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直觉思维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文章从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学习论、思维科学等现代教育理论的高度,对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立足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整体性特点,探讨"天人合一"、"人文和合"为主体的整体思维方式渗透并影响哲学、管理、自然科学等领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对整体思维方式的合理性进行了辩证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对中国传统翻译理论进行分析考察。指出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同传统思维方式一样具有:整体性、经验综合性、形象直觉性、务实性和保守性等特征,并试用现代创新思维方式的系统整体性、科学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等优势,对传统译论进行推陈出新,以期为译学的建设与发展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园林从商殷时代至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园林营造体系,浓缩了中国古人千年的文化追求和审美体验.本文从山水意识、闲适心理以及意境追求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园林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之间的关系,对于园林审美欣赏具有一定程度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思维方式: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深层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古代曾经辉煌灿烂的中国科学为什么会在近代衰落,这是近代以来几代中外学者关注、思索的所谓“李约瑟难题”。本文系统地从思维方式的角度,运用比较学方法,比较深入地剖析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特别是其长于综合短于分析,强调模糊缺乏精确定量,重思辨而轻实证,满足于直观外推和经验比附的方法,以及一元性压抑创造性等特点,对近代科学衰落的深层影响。文章特别指出,现代思维方式(以西方为代表)出现了重综合、重直观、重模糊等倾向,但这是西方分析型思维、逻辑手段与定量化方法高度发展后的“回归”,是否定之否定式的“回归”。我们在思维方式上,肩负着补课与发展的双重任务。也唯其如此,中国科学才有全面赶超西方之希望。  相似文献   

16.
思维支配语言,语言反映思维。基于此,有必要从英汉思维差异入手,透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不同表现,并提出在翻译教学应培养学生重视英汉思维差异的意识,帮助其提高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言学界和翻译界大都认为,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莫过于形合和意合之分。语言的表现形式与其对应的哲学传统、思维模式具有通约性。借助这种通约性,本文从中西哲学观念和思维模式的辨析中反观英汉语段结构特点,分析汉语以意驭形而英语以形制意的可能内在成因。  相似文献   

18.
汉英思维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一个民族所创造和使用的语言文字与该民族传统写作特色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传统写作特点的重要表现特征之一就是思维。从英汉民族思维差异切入,探讨其差异对中国英语写作者的影响以及排除其影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有讲整齐、喜对称的审美心理,长于形象思维。汉字字形中渗透着中华民族的思维特征,而中华民族的思维特征也是汉字创制、演变、发展的源泉之一,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