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活性炭吸附水中酚类内分泌干扰物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察了两种不同表面化学性质粉末活性炭(WP及其改性炭WPN)对松花江原水和砂滤水中六种加标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对六种目标物的吸附能力与其憎水性(logKOW)有关,依次为:4-n—NP〉E1〉DES〉EE2〉E2〉BPA;活性炭吸附降低了水中的TOC与UV254值,同时也去除了水中大部分的内分泌干扰物,WP和WPN两种活性炭对江水和砂滤水中六种目标物的去除率分别为26.82%~85.97%和74.62%~96.64%,其中WPN的吸附效果相对较好。试验结果还表明,活性炭对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吸附能力受水中有机物与活性炭物化性质的影响较大,通过一定的改性处理获得孔结构与表面化学性质均有利于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活性炭,并将其用于给水的深度处理,对于提高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使用寿命及确保出水水质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多个水体及饮用水中内分泌干扰物时有检出且浓度较高,现有饮用水水质标准已不能充分反映水污染特征的问题,分析了国内外有关环境水体及给排水中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情况。分析归纳了内分泌干扰物中雌激素、邻苯二甲酸酯类和烷基酚类化合物的来源,3类化合物在饮用水中的分布以及水处理对其影响等方面的基础数据,可为饮用水水质标准的修订提供依据。同时,初步探讨了将雌酮、雌二醇、雌三醇、乙炔基雌二醇、己烯雌酚、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壬基酚、辛基酚纳入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壬基酚、双酚A、阿特拉津、多氯联苯和雌激素等典型内分泌干扰物(EDCs)在饮用水消毒过程中的去除效果以及副产物的生成情况,分析了由此引起的内分泌干扰作用及其毒性变化。典型EDCs母体在消毒过程中均有一定程度的降解,并以多种途径生成了不同的消毒副产物,依母体结构和消毒方式的不同,最后表现的毒性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双酚A消毒后的产物毒性将大大增加。因此研究饮用水中EDCs在消毒工艺中的降解特性和物质迁移变化,对指导饮用水消毒的运行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水中内分泌干扰物的生物筛检及其毒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内分泌干扰物的筛检和评价方法及其毒性在水处理过程中的变化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活体法评价结果可靠性高,但较费时、费力,而离体法可以快速通量筛检评价内分泌干扰物的活性,但需活体法验证;常规污水和饮用水处理工艺对水中的内分泌干扰物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并可能产生毒性更大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程爱华  罗清  胡睿 《山西建筑》2010,36(28):339-340
结合内分泌干扰物(EDCs)的危害,通过介绍内分泌干扰物的分类、性质及环境行为,指出研究内分泌干扰物质的分布、转移和存赋特征,进行风险评价并提出防治措施是今后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采用模拟生活污水,在相同的运行条件下,对比研究了MBR与SBR对7种典型内分泌干扰物及其内分泌活性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试验所投加的内分泌干扰物不影响MBR和SBR的稳定运行;对于目标物17β-雌二醇(E2)、雌三醇(E3)、双酚A(BPA)、4-壬基酚(4-NP)和4-辛基酚(4-OP),MBR和SBR对它们的去除效果没有明显差别;但MBR对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nEO,n平均约为1.5)和17α-炔雌醇(EE2)的去除效果较SBR更佳且更稳定.此外,MBR对内分泌活性的去除效果也较SBR更优.  相似文献   

7.
我国饮用水中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我国水源水中内分泌干扰物(EDCs)的存在现状以及采用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深度处理工艺和高级氧化技术去除EDCs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综述。我国水源水已受到EDCs的严重污染,其中主要包括农药类、壬基酚、双酚A、邻苯二甲酸酯类以及多氯联苯类等;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对EDCs的去除非常有限;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可降解一定的EDCs;生物处理技术具有成本低、可去除多种EDCs的特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在我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简述了内分泌干扰物对人体的危害,并对其在我国地表水中的分布及在饮用水中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北京污水厂进、出水中内分泌干扰物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三种酚类化合物(4-OP、4-n-NP、BPA)、五种雌激素(E1、E2、E3、17α-E2、EE2)为目标物,对其在北京市三个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中的浓度及工艺流程中的分布、迁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出水中浓度最高的物质是BPA、EE2,分别为(56~140)、(78~115)ng/L.BPA和天然雌激素(17α-E2除外)主要被生物降解去除,而对EE2的去除主要发生在初级处理过程,去除率约为63%.两种烷基酚在污水处理厂并不能被有效去除.与欧美国家、日本等相比,北京市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中的内分泌干扰物浓度偏高,尤其是出水中的雌激素浓度较高,具有一定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0.
万家寨引黄水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分析及处理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万家寨引黄工程南干线引水过程和水厂处理过程中共设置8个采样点,分枯、平、丰水期采集水样,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了引黄水中可能存在的内分泌干扰物。结果表明,检出的106种有机物主要是各种直链的烷烃、烯烃化合物以及醇类、酯类和酮类化合物,其中有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双酚A两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主要超标物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引水过程中万家寨水库和汾河水库对引黄水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均有一定的自净作用,而汾河河道汇入支流对引黄水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含量有较大贡献;太原呼延水厂现行水处理工艺对引黄水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具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但在进厂原水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出水浓度仍然可能超标。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自2008年9月开始使用河北应急水源来缓解水资源紧张的矛盾,因此外地调水、多水源供水形式对北京市供水水质安全造成威胁。从河北应急水源水质分析入手,阐述其对北京城市供水水质安全的影响以及针对这些影响开展的基础研究;重点阐述了在净化工艺、安全输配、应急响应几个主要环节采取的应对措施;总结了使用外地新水源供水的经验教训,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周瑛  许荣花 《市政技术》2020,(1):167-170
推进和落实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水平,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创新,农村饮用水水质提升和污水治理工作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重点措施更是重中之重。在实地考察北京郊区部分乡村管网建设情况的基础上,从项目实际出发对项目的前期调研、踏勘及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探讨北京郊区美丽乡村管网改造工作的重难点及优化发展思路,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我国管道分质供水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华杰  姜浩  陈威 《市政技术》2006,24(2):115-117
从我国城市居民对优质生活饮用水的迫切需要出发,全面论述了我国现行分质供水的模式、处理技术、消毒技术。分析了我国管道分质供水的特点及发展方向。从技术、经济方面指出了管道分质供水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城市供水业务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城市供水业务管理中所涉及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研究,一方面用计算机供水系统产生的大量技术、经济数据建立数据库,做到随时按要求进行统计汇总等;另一方面对该系统进行综合利用,为各层次的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王元立  徐得潜  杨建 《市政技术》2013,31(4):98-101
研究了突发性污染事故发生时城市应急供水规模的确定方法,提出了可根据城市水源条件、应急备用时间、事故风险等级、城镇重要性及事故影响等条件来确定应急供水的标准和规模。同时,考虑到建设费用及事故的影响,确定芜湖市突发事故的应急供水备用时间为5 d,应急供水规模为71.10万m3/d。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适合我国城市供水系统的水质化学稳定性评价体系,重点研究了水处理及输配过程中水质化学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均会增加水的腐蚀倾向,而投加臭氧则可缓解其腐蚀倾向;在输配过程中,管网水的化学稳定性变化不大,因而改善管网水水质化学稳定性的关键是提高出厂水的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黄浦江水源水存在有机物和氨氮含量过高等污染问题.详细介绍了针对黄浦江水源水质所构建的从源头到龙头供水新体系的整体思路和工程应用情况,通过试验研究确定采用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输水渠道沿程生物降解、水厂高效净化示范工程和安全输配水为主体建设的示范工程,采用新技术高效澄清池、新型滤池和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等水处理工艺流程,对主要污染物形成多级屏障,最终形成安全饮用水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大量净水厂正在改造升级中。文章介绍了水厂改造的背景及现状,指出水厂建设及改造的方向;简述了我国水处理工艺各单元池型的发展,总结工艺改造的要点和部分水厂成功改造的经验;对比欧美典型水厂的发展和技术改造,来反观我国同国外水厂间的差距及提升前景,尤其是国外较成熟的深度处理工艺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城乡一体化供水发展进程中,新建水厂和原有水厂服务范围会存在供水交界区域,通常位于多个水厂的供水末端区域,管道流速慢、水龄大、水质相对较差。进行了HZ地区供水交界面水质保障研究,通过调整供水厂的压力调度,使得供水交界区域小幅移动,对供水交界面内的管网节点水龄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措施能小幅降低供水交界面区域内的水龄,用水量大的用户水龄降低相对更为明显,水龄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保障供水交界面区域的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供水管网的老化漏失规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供水管网漏失的监测难度大,维护费用高.为了有效减少管网漏失率,需要研发管网漏失模型,从而制定合理的监测模式和维护方案.针对管网老化过程,分析了其与管网漏失率的关系,应用决策树方法开发了包含管龄和管径两个因素在内的漏失规律模型.以北京市为例,对主城区19年间(1987年-2005年)由供水管网老化造成的漏失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老化漏失管道的管龄服从Weibull分布,管龄为20年左右的管道更易产生漏失.利用建立的漏失规律模型,通过ArcGIS预测了2008年北京市区供水管网的老化漏失分布情况,其结果将用于漏失监测仪的优化布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