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塑料导爆管非电起爆系统在巷道掘进(或相似条件)中,经常使用簇联方式(一把抓)。如何保证导爆管簇联激爆的可靠性,在实用和理论研究上都具有一定价值。为此,我们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就此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关于一个8~#雷管在簇联中能激爆导爆管的层数和根数,目前资料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正常使用以每簇不超过40~50根为限。武汉冶金安全技术研究所曾做过一簇达100根的  相似文献   

2.
《爆破》2008,25(4)
一种毫秒延期组合雷管,包括电雷管、联接块、导爆管和雷管,所述的电雷管设置在联接块上,导爆管与电雷管用联接块相联接,导爆管的一端装有雷管,雷管用于起爆炸药包或起爆具,用导爆管的长度延期和电雷管延期相结合来调整延期时间,  相似文献   

3.
新型导爆管T型联接卡在拆除爆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导爆管T型联接卡主要应用于导爆索与导爆管雷管混合起爆网路。通过大量的拆除爆破工程实践表明,采用T型联接卡具有很高的起爆可靠性,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检查,它是工程爆破值得推广的一种新型联接块。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们在烟囱拆除定向倾倒爆破中采用了塑料导爆管起爆系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针对塑料导爆管起爆网路不易发现故障的缺点,采取半复式网路、簇联法复式网路和塑料连通管连接法复式网路。本文以三个实例介绍爆破设计的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5.
我矿于1980年就开始了使用导爆管的试验,经历了由少量、小规模使用到较大量使用的过程,并很快全部用于采矿爆矿中去。在刚开始使用时,因对该系统的联接方式方法无具体经验,技术不熟悉,发生过一些技术事故。接受了教训,改善操作、联接技术后,使导爆管爆破网路起爆可靠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针对导爆索-导爆管复式起爆系统中的盲炮问题,从导爆索-导爆管联接角度、导爆索能够安全起爆导爆管的安全距离、传爆方向等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首先,根据导爆索-导爆管起爆系统的起爆特点,建立了正向、反向传爆的数学模型,获得了最佳起爆角度范围;接着根据能量起爆机理,计算了导爆索爆轰引起的冲击波可引爆导爆管的最大搭接半径;最后,进行了不同搭接角度、不同搭接半径的导爆索-导爆管复式起爆系统的起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当导爆索-导爆管搭接角度在70°~110°传爆较为可靠,最大搭接半径在6~8.4 mm内能够可靠引爆导爆管,这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7.
汤冶 《爆破》1996,13(4):42-45
论述了钢混框架结构8层宿舍楼的定向爆破拆除技术,总结了在拆除爆破中运用四通联接导爆管之间闭合回路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8.
蔡伟  金惠石 《爆破》1996,13(1):67-68,91
介绍了四通联接的塑料导爆管非电起爆系统的复式闭合三维空间格子网路,结合工程实例阐述该网路在大面积拆除控制爆破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导爆管是近年来迅速兴起的一种新型起爆器材。它具有传爆可靠性高、成本低、使用方便、安全性好等优点,因而形成了以导爆管为特征的非电起爆系统,并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导爆管的起爆方式主要限于击发枪(内装火帽)引爆和雷管引爆。这两种方式使用麻烦,安全性差,费用高,噪声大,尤其是在引爆过程中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为寻求新的起爆方法,我们对导爆管的电火花起爆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并试制成功导爆管电容起爆器,现已用于生产,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张彦  刘锋  韩体飞  朱帅  张涵  陈磊 《爆破器材》2016,45(6):35-38
点火方式是影响毫秒延期雷管延期时间及精度的重要因素,文中以铅丹-硅系毫秒延期雷管为基础,采用2种延期药配方平行试验,控制延期体切长等差增加,对比电点火头和导爆管2种点火方式条件下雷管延期时间,并计算延期时间标准偏差。结果表明:平行试验结果一致性好,同种配方2种点火方式下,延期时间存在差异,开始时电点火头点火的延期时间高于导爆管点火,后面则是电点火头点火的延期时间低于导爆管点火;试验切长范围内,导爆管点火时的延期精度普遍高于电点火头点火,且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1.
The performances of three types of heat exchangers that use the louver fin geometry: (1) parallel flow parallel fin with extruded flat tubes heat exchanger (PF2), (2) parallel flow serpentine fin with extruded flat tubes heat exchanger (PFSF) and (3) round tube wave plate fin heat exchanger (RTPF) have been experimentally studied under dry, wet and frost conditions and results are presented. The parameters quantified include air-side pressure drop, water retention on the surface of the heat exchanger, capacity and overall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for air face velocity 0.9, 2 and 3 m/s, air humidity 70% and 80% and different orientations. The performances of three types of heat exchanger are compared and the results obtained are presented. The condensate drainage behavior of the air-side surface of these three heat exchanger types was studied using both the dip testing method and wind tunnel experiment.  相似文献   

12.
尼泊尔8.1级地震发生2个月后,该文作者随队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尼泊尔地震震害调查。该文报道了尼泊尔8.1级地震中3个调查点的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震害特点。调查表明,除少数医院、政府办公楼、学校建筑为正规抗震设计建造外,大部分RC框架结构为自建民居、商铺。被调查RC框架结构的梁、板、柱均采用现浇混凝土,填充墙均采用粘土砖砌筑。震害主要表现为底层或临街楼层(街道高于底层时)框架柱压弯破坏,填充墙倒塌,柱顶水平施工缝处破坏,部分紧邻填充墙的柱顶部剪切破坏,屋顶女儿墙震损掉落,少数结构发生整体垮塌。该文作者对某一典型区域的框架结构进行了详查,得到6个震损结构的尺寸、材料强度和破坏模式,分析表明,具有较小柱轴压比,较大刚重比的结构具有较好的抗倒塌能力。最后,针对尼泊尔RC框架的震害特点,对比我国相关规范规程和以往震害经验,探讨了防止填充墙相邻柱端剪切破坏的措施、防止施工缝对柱的削弱、非结构构件抗震构造措施的必要性,以及震后建筑安全性鉴定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群体高层建筑风荷载干扰效应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可实现的k-ε湍流模型,对处于B类地貌风场中由4栋复杂体型高层建筑组成的建筑群进行了静力风荷载和风场的数值模拟,计算得出了群楼周围的流场分布和建筑表面各测点的风压,与风洞试验结果比较表明:数值模拟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度,可用于两个以上的复杂体型高层建筑群楼的静力干扰研究。着重讨论了复杂体型高层建筑物之间的静力干扰效应,结果表明:串列布置时,上游建筑对下游建筑的迎风面和侧风面都有影响;而并列布置时,静力干扰作用只发生在相邻建筑物的侧风面,对相邻建筑物的迎风面影响很小;静力干扰效应随高度有显著的变化,尤其对高低错落的建筑群,表现为明显的三维效应。  相似文献   

14.
高效并行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三类不同体系结构并行多机系统上,通过求解大型稀疏线性代数方程组的高效并行迭代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5.
二平移三转动并联机器人机构型综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单开链单元的欠秩并联机器人机构型综合方法的理论,对二平移三转动并联机器人机构进行了型综合及分类,得到几十种机构。提出的二平移三转动并联机器人机构型综合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并已用于其他运动输出类型的欠秩并联机器人机构的型综合。  相似文献   

16.
超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其后果往往比其他类型的建筑物要严重很多。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能防患于未然。火灾探测器是消防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感觉器官",它的作用是监视环境中有没有火灾的发生。一旦有了火情,就将火灾,温度、烟雾、气体和辐射光强等物理量转换成电信号,并立即向火灾报警控制器发送报警信号。火灾探测器种类繁多,每种探测器的工作原理与使用范围都有所区别。论文针对超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提出了该类型建筑内的火灾探测器设置建议。  相似文献   

17.
建筑物的震害预测方法研究对震害防御和震后应急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随着结构类型和抗震规范的不断更新,当前的震害预测理论仍不完善。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建筑物单体震害预测方法。具体工作如下:1)通过研究一个城市或地区各类房屋建筑的地震易损性,计算得到该城市或地区建筑结构震害指数基准值;2)根据历史地震震害资料和震害预测资料,综合分析影响各类建筑结构震害的主要因素,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各影响因素权重;3)通过考虑各影响因素中不同影响因子的平均震害指数的变化,得出其对震害指数的影响程度,给出影响因子修正系数;4)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得出单体结构震害指数,并给出单体结构破坏等级。利用该方法对汶川8.0级地震中数栋结构进行了验证,其破坏等级同地震现场房屋安全鉴定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8.
谢壮宁  顾明  倪振华 《工程力学》2005,22(5):136-141
分析了5种不同高度比的两个任意排列的施扰建筑物对受扰建筑的顺风向动力干扰影响,结果显示两个施扰建筑的协同作用会产生远高于单个施扰建筑的干扰效应。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统计方法对不同参数配置的包络干扰因子(EIF)分布进行分析,发现不同高度比配置以及不同地貌类型下的EIF分布存在较为明显的相关特征,并由此得到了可以反映不同参数对EIF分布影响的定量关系,它大大地简化了考虑多参数变化干扰效应研究结果的繁杂程度,使结构受扰后的荷载估计计算更趋于简洁合理。根据对于试验数据的归纳分析结果,初步提出了一些可供规范修改时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3个不同建筑物的一次性控制爆破方案.根据爆区周围环境、建筑物相互关系和结构特点,采取定向爆破和原地坍塌爆破对建筑物群进行同时爆破拆除.通过选择合理的倒塌方向、爆破参数及起爆顺序,使爆破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0.
地铁对周边建筑物振动影响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建立了土层系统-建筑物二维共同作用有限元模型,采用Newmark隐式逐步数值积分法,从地铁列车荷载频谱特征和场地土层类型角度,分析了由地铁运行所诱发的周边建筑物振动响应规律。分析表明,在同一频率地铁振动荷载影响下,同一建筑物各楼层振动响应水平基本相同,上部楼层的振动仅比下部楼层振动有小幅上升;地铁低频段荷载对建筑物振动的影响大于高频段荷载的影响,但该低频段宽度要比建筑抗震分析中所考虑的地震荷载频段要宽;不同类型土层上建筑物的振动响应规律基本相同,表现为随建筑物距离地铁线路距离的增大,由地铁运行所诱发的建筑物的振动响应波动减小,但随土层硬度增加,建筑物的振动响应水平和衰减幅度也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