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解决传统豆豉生产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该文介绍了利用米曲霉发酵法生产豆豉,它可突破季节性限制,减轻劳动强度,使生产周期大大缩短。其主要操作要点是:大豆筛选、蒸煮、拌粉、制曲及发酵。同时,介绍了产品标准。成品豆豉颗粒松散,清香鲜美,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从工艺流程、产品配方及操作要点等方面介绍了软包装香辣牛肉酱的研制和生产。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以中国林蛙卵、干红辣椒等为主要原料,同时添加白砂糖、豆豉其他辅料来生产熏制风味林蛙卵辣椒酱的加工工艺流程、配方及操作要点。该产品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地创新并对这种加工技术的创新性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豆豉既是重要的烹调用品,又是广大群众喜爱的佐餐佳品。目前国内外豆豉生产主要有米曲霉型、细菌型、根霉型、脉孢菌型和毛霉型五大类。这些产品多数都属于自然发酵生产,产品风味各异,其中毛霉型豆豉仅有我国四川生产,以潼川豆豉和永川豆豉为代表,其特点是酱香浓郁、味鲜化渣、油润散籽、颗粒完整。由于毛霉豆豉采用开放式自然发酵生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花生奶茶的原料配方、生产工艺流程、操作要点、有关注意事项及产品质量标准.以便生产出口感厚实、营养丰富的产品.  相似文献   

6.
四川豆豉生产工艺的调查分析与改进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豆豉主要有毛霉型豆豉和米曲霉型豆豉两大类.毛霉型豆豉生产历史悠久,品位高,产量大,驰名中外.米曲霉型豆豉生产时间短,产量较小,品位虽次于毛霉型豆豉,但有味鲜、生产周期短、不受季节限制、易于管理特点.为了总结经验,提高产品质量,科学合理地发展四川豆豉的生产,我所在成都市酿造公司的支持下,于1982年10月至1983年2月先后到毛霉型豆豉的主要生产工厂:三台县酿造厂.永川县酿造厂、成都市宏发长酿造厂、成都市口同嗜酿造厂以及生产米曲霉型豆瞍的成都市调味品研究所附属工厂等进行调查.通过访问老工人、召开技术人员座谈会和现场分析,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的几种腌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充分利用平菇增加具有特色的产品,介绍了咸平菇、酱平菇、虾油平菇、酱油平菇和泡平菇等5种产品的配方、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及产品特点。  相似文献   

8.
曲霉型豆豉发酵过程中的成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埃及曲霉Y20为发酵菌株生产豆豉,对发酵过程中氨基酸、有机酸和异黄酮等风味成分和功能性成分的变化进行了分析,通过与自然发酵产品作对照,对纯种发酵豆豉的品质进行评价,以考察Y20纯种发酵生产曲霉型豆豉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充分利用大豆,介绍了以大豆为原料生产的辣饼酱、蒜米辣饼酱、芝麻辣饼酱、蘑菇辣饼酱、虾籽或虾米辣饼酱和文蛤辣饼酱等6种辣饼酱的生产原料、工艺流程、配方、操作要点和产品特点。  相似文献   

10.
曲霉型(浏阳)豆豉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简要的介绍了曲霉型(浏阳)豆豉的基本制作方法和产品的质量标准,并对浏阳豆豉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就浏阳豆豉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传统大豆发酵食品中主要功能细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酵产品特色、发酵菌株的性质及其分泌的主要酶类等方面对细菌型腐乳、细菌型豆豉及纳豆中的主要功能细菌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选择全国不同地区生产的61种传统发酵豆制品(包括豆豉、腐乳、豆酱和酱油),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柱前衍生测定其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研究表明,中国传统发酵豆制品富含GABA,从所试样品来看,腐乳样品GABA平均含量最高,为277.26mg/100g干重,含量最高的样品达1 159.46 mg/100g干重。所试豆豉、豆酱和酱油中平均GABA含量分别为116.81 mg/100g干重、68.81mg/100g干重和141.51mg/100mL。同一种类不同品牌发酵豆制品中GABA含量存在较大差异,这与发酵豆制品的不同生产工艺相关。通过工艺改进,可望富集GABA,生产富含GABA的功能性发酵豆制品。  相似文献   

13.
细菌型豆豉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豆豉是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一种传统发酵副食品,根据制曲发酵时参与微生物种类的不同而分为毛霉型、曲霉型、细菌型以及脉胞菌型。该文综述了细菌型豆豉的营养价值、功能成分和发酵菌种,并指出了生产中存在的安全性隐患,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传统大豆发酵食品的生理功能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本文综述了我国传统大豆发酵食品的各种功能性成分,总结了其生物调节功能,并针对我国传统大豆发酵食品的研究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A low‐salt (4% NaCl, w/w) douchi supplemen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fermented rice culture (FRC) of 0%, 5%, 10%, 15% and 20% (v/w) was produced, and the effect of FRC on microbiology, biochemistry and sensory quantity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RC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low‐salt douchi.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added 0% FRC), in the other treatments, the counts of yeast and lactic acid bacteria increased by about 50%, whereas the moulds decreased by about 30%; the pH reduction was close to 4.7; total acid increased to about 1.300 g per 100 g; reducing sugar maintained a decrease to 21.07 mg per g; amino nitrogen increased to about 0.900 g per 100 g, but not above the control (1.013 g per 100 g). In general terms, total free amino acid contents and three organic acids were higher in low‐salt products than four commercial products. Sensory evaluation of products supplemented with 10% and 15% FRC revealed better overall acceptability compared with other treatments and a commercial product.  相似文献   

16.
纤维蛋白溶解酶是溶解血纤维蛋白凝块的药物。近年来在许多不同的亚洲传统酿造食品如日本纳豆、豆腐、泡菜、韩国大豆酱、食用磨菇酱、发酵虾酱和酱油等中均发现含有纤维蛋白溶解酶,并且从中分离纯化出这种酶。本文重点介绍纳豆激酶、豆豉纤溶酶和发酵虾酱等纤溶酶的生物化学特性。  相似文献   

17.
细菌型豆豉中溶栓活性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纤维蛋白平板法研究发现,我国传统的细菌型豆豉——临沂豆豉中含有与日本纳豆相似的溶栓活性成分。研究发现春天自然发酵后未经洗曲的临沂细菌型豆豉的粗酶提取液溶栓活性最强;但该成分不耐热,在加工中应尽量保持较低温度。该实验为利用豆豉开发新型溶栓药物及保健食品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运用脱脂乳固体培养基及纤维蛋白固体培养基的两步分离筛选法,从云南红河传统发酵豆豉中分离筛选具有高产豆豉纤溶酶活性的菌株,同时对它们的豆豉纤溶酶基因进行克隆分析,以期为新型功能性豆豉的研发提供备选菌株及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两步分离筛选法能有效地从云南红河传统发酵豆豉中筛选到高产豆豉纤溶酶的菌株Bacillus subtilis LC-2-1,对该高产菌株的豆豉纤溶酶成熟肽基因分析及预测结果表明,菌株B subtilis LC-2-1确实能分泌一种由825个碱基编码275个氨基酸残基且分子量约为27.4kDa的豆豉纤溶酶,与纳豆激酶及其他豆豉纤溶酶相比差异显著,同源性仅为85.1%。同时其豆豉纤溶酶活性分析结果则表明,菌株B subtilis LC-2-1所产纤溶酶活性较高,可达79.84 U/mL。因此,本研究结果将为新型且具有溶血栓功能发酵豆豉的研发提供备选菌株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细菌型豆豉在工业生产上的品质稳定性,以4种不同品种的市售大豆(LS、DBL、DBS、BS)为原料,使用修正后的Gompertz方程拟合3种不同后发酵温度(15、25℃和40℃)下细菌型豆豉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变化,并测定发酵终点时其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Gompertz方程可以很好地拟合氨基酸态氮生成动力学(判定系数>0.96),3种不同后发酵温度下(25、15℃和40℃)拟合的预测发酵终点分别为发酵9、10 d和4 d左右;4种细菌型豆豉在15℃后发酵温度下的氨基酸态氮生成最大值为DBL>LS>DBS>BS,在25℃和40℃后发酵温度下的氨基酸态氮生成最大值为LS>DBL>DBS>BS;其中黑豆型豆豉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低于黄豆型豆豉,而黄豆型豆豉间无明显差异。相比于发酵前,4种细菌型豆豉发酵后的鲜味氨基酸比例增加、苦味氨基酸比例减少。但相比于15℃后发酵温度,后发酵温度为40℃时所得的4种细菌型豆豉均出现鲜味氨基酸比例降低,而苦味氨基酸比例增加,这可能与高温促进美拉德反应从而消耗鲜味氨基酸有关。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