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紫砂之所以称为“砂”,是因为紫砂的成品具有特殊的粒子感。即使土质练得很细,在细腻的外表下仍然看得见漂亮立体的粒子感。  相似文献   

2.
周建英 《江苏陶瓷》2007,40(F09):38-38
“风雨后,百花折处,惟立一抹碧绿,沾新露。”这便是竹。这也是一直以来徘徊于脑际而挥之不去的感动。从业于紫砂艺术,不可谓不爱,然而独爱竹之风骨的情结,未曾因任何因素而减淡。故历年来,也算成就了自身一段竹型茗壶的创作情节。  相似文献   

3.
蒋正园 《佛山陶瓷》2014,24(11):70-70
宜兴紫砂的原料是一种特有矿藏,其色泽丰富、质地独特、可塑性强,为紫砂作品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紫砂作品的创作意图,必须是依傍着紫砂原料的特性来发挥与表现的.  相似文献   

4.
刘达 《佛山陶瓷》2012,7(7):49-49,51
宜兴紫砂的设计制作要求独特,总的来说,设计的器型要体现紫砂的古朴、精巧,色泽要柔和、温润,同时要便于抚握、把玩。一把壶要做到百看不厌、百用不烦,与主人有一种知己、相亲的感觉,那就是好壶了。  相似文献   

5.
紫砂艺术是中国的国粹,历史深远,从来都备受文人雅士喜爱,而越是古典深厚的艺术,其中含有谜的成分也越多。窑变也是一门遗憾艺术,由于焐灰环节较多,工艺复杂,处理不当往往会使已初烧的成品在焐灰过程中失败或变残变次。而且目前市场上要见到上好的焐灰壶较为稀少。因此,要研究出上好的焐灰壶还需多下工夫。  相似文献   

6.
<正>在谈紫砂壶的创作时,首先要明确紫砂壶的存在价值。紫砂壶的创作难不难,看你如何评价。只要是一件作品,能容水器,就可成为茶壶,但只是一种容器,一般人都会做,大部分艺人穷毕生精力,也很难创作出一件流芳百世之作。作为一名紫砂壶艺工作者,有自己的代表作品传世是每个手工艺者的梦想和追求。在从事这个行业的十多年,一直在揣摩大师传世名作的同时,也试着进行自己的创作。紫砂文化的形成,其内涵并不是单一的,它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渊源与  相似文献   

7.
张菊萍 《江苏陶瓷》2013,(5):47-47,49
紫砂茗壶因其造型千姿百态、简练大方,色彩淳朴古雅,表现形式独具匠心,工艺精美绝伦,以及独特的泡茶功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独树一帜的"国之瑰宝"。紫砂壶艺是一座造型的艺术宝库,壶艺的创新,其艺术之美、形制之多、文化气息之丰富,是其它陶瓷品类无法比拟的。陶艺家为了体现一把紫砂壶的主题,首先要进行必要的构思。在构思过程中,创新是紫砂壶的灵魂。紫砂壶的装饰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突出壶的主题或点明主题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每一把紫砂壶都倾注了艺人的匠心与智慧,从造型、装饰到主题表达都需要有自己的个性体现。紫砂壶首先是一件实用品,要有泡茶的功能,这是基本要素,造型与装饰则决定了作品的艺术性与审美价值。"掇英壶"在充分保证实用功能的前提下,选用了传统意义上的方器为主体造型,同时在装饰上又融入了花器的技艺风格,壶嘴、壶把、壶钮的捏塑及壶体表面的贴塑装饰,共同架构了作品艺术形象,较好地提升了作品的审美价值。本文从"掇英壶"的艺术特点与审美价值二个方面分析其创作的风格。  相似文献   

9.
紫砂工艺的传统技艺高深,它经历代传承日臻完美。紫砂筋纹器的形成,是吸收诸多姐妹艺术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壮大的。筋纹器茶具制作讲究,独特的材质美、工艺制作美以及独特的使用功能美,符合了现代人的生活需要、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0.
占牡丹 《佛山陶瓷》2013,23(5):69-69
紫砂作品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紫砂素身壶以几何体为主,它不加任何点缀修饰来展现紫砂艺人深厚的制作技能、审美观点和精湛的艺术修为。  相似文献   

11.
李学芬 《陶瓷》2024,(1):98-100
紫砂壶自宋朝起源以来,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和创新,尤其是紫砂造型的变化和创造,紫砂壶最初只是一件茶具,经过历代紫砂艺人的发展和创新,才有了现如今的陶瓷艺术。一件件精美实用的紫砂作品从众多陶艺品中脱颖而出,成为文化和艺术的代名词,宜兴紫砂壶在世界陶艺之林中独树一帜。首先是其出众的造型特征,紫砂矿泥出众的可塑性,让紫砂作品的造型变得丰富多样,紫砂壶优质的使用特点让它不再是简单的茶具,经过多道复杂的工具,以及紫砂艺人的精心制作工艺,紫砂壶最终才得以成形,成为一件美观实用的紫砂作品。其次是紫砂作品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对于紫砂艺术而言,其传播是因为其出众的文化内涵,因此作品的文化属性是紫砂壶能够历久弥新、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紫砂壶自诞生之日起便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对于爱壶之人而言,紫砂壶的造型特征和内在价值是决定一件紫砂壶优劣的标准所在,紫砂壶能够受到众人的喜爱和关注,是因为紫砂壶发展至今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茶具,而是一种艺术形式,紫砂壶历史上有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参与创作,作品中的文化内容得到了大量的提升,紫砂壶的价值体现在与文化的包容,集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文化形式于其中,使得作品的造型更加古色古香,作品的内涵更加深刻丰富,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紫砂壶从未停下过脚步,而是沿着文化发展的轨迹一直前进。  相似文献   

12.
蒋国娟 《陶瓷》2021,(12):63-64
宜兴的紫砂壶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和衍变,以独特而秀丽多姿的形象令世人赞叹.在紫砂壶造型不断的发展创新过程中,文化始终扮演着一种引领者的角色,为中国的文化艺术的塑造提供着恒久的吸引力.悠久的历史为我们创造了非常多的创作角度,其中关于追求吉运的吉祥文化就具有特殊的魅力,这种魅力始终影响着当代紫砂壶艺创作,为紫砂壶融入现代生活...  相似文献   

13.
顾斌武 《江苏陶瓷》2011,44(1):48-48,50
紫砂洋桶壶是紫砂茗壶品种里较为常见的一种款式,亦是一种茶壶款式的专用名称。紫砂洋桶壶自清末民初创制以来,以其造型简练、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4.
紫砂泥是一种氧化铁含量较高、可塑性较强的陶土,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人们充分利用紫砂泥的诸多特性,创造出了灿烂的紫砂工艺和繁荣的紫砂文化,丰富了生活内容,提高了生活质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紫砂陶制品为服务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狮球壶》是在圆器的基础上进行塑器创作,所以造型上既有圆器特有的圆润流畅,又有塑器的形神兼备.狮球壶诞生于清末民国时期,因为江案卿而受到热烈的关注,现如今更是有着远大的创作前景.  相似文献   

16.
17.
苏叶飞 《江苏陶瓷》2013,(5):53-53,56
纵观宜兴紫砂数百年的发展史,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文环境,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不断地被熔炼、升华成独树一帜的壶艺文化并流传至今。在宜兴的文化积淀中,陶瓷艺术自六朝以来,先后有以火青瓷为特色的"宜兴窑",以月白、天青等彩釉为特色的"欧窑"和以紫砂器为特色的"蜀山窑"三种陶瓷体系。正是在这种民族的地域文化背景下,宜兴以手工成型为主的紫砂壶艺,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和由此产生的紫砂文化,融合了宜兴七千多年的陶瓷文化和几千年的茶文化累积的精髓,融合了周边地区其它民间工艺的文化成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花货紫砂壶表现手法更全面、更具体、更生动、更易理解,往往给人有一目了然的感觉。花货紫砂壶的题材也相当广泛,有自然的、抽象的、历史的、吉祥的、精神的,简直是小小一方土能表千万意。  相似文献   

19.
蒋圆芬 《佛山陶瓷》2015,25(2):48+51
紫砂壶造型丰富,式样繁多。历代紫砂壶造型式样的来源,井栏壶就是仿古代井的护栏而设计壶型的。  相似文献   

20.
宜兴紫砂工艺的造型设计千姿百态,方非一式,圆不一相。因此,从造型艺术角度而论,紫砂工艺的地位当在一切陶瓷工艺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