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氨水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形成铜氨溶液,之后与乙醇混合使硫酸四氨合铜以晶体形式析出,过滤、干燥制备硫酸四氨合铜晶体。考察不同操作条件对硫酸四氨合铜晶体粒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析出过程中加入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对粒度分布有一定影响,混料时以铜氨溶液分散加入到乙醇中效果较好,适当增加乙醇用量和提高搅拌强度有利于得到小粒度产品。  相似文献   

2.
小型氮肥厂生产中,普遍存在铜氨液沉淀较多的问题。大量的铜以碱式碳酸铜、金属铜、硫化铜等形式从铜氨液中沉淀出来。堵塞设备、管道和填料层、影响原料气的净化,造成铜耗增加,同时损失了大量的电解铜。据新乡地区不完全统计,每年因此就损耗250吨电解铜。因此,如何将这部分贵重的金属铜予以充分回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经过多次实验,我们已完成了“用电解法回收铜氨液沉淀物中的铜”的中间实验。仍以新乡地区为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我国小合成氨厂精炼工序中高压铜氨液两相流体压差能的状况,从研究铜氨液的热工性质着手,研制出适宜于使用铜氨液为工质的两相流体压差能回收机的可行型式,以实现对铜氨液压差能的回收。  相似文献   

4.
王贵清 《山东化工》2012,41(1):31-32
一种非掩蔽测定铜氨液中低价铜方案。用锌置换铜氨液后用EDTA滴定,计算低价铜。特点是溶液清亮,终点显明,费用低。可非氧化快速测定总铜。  相似文献   

5.
以硫酸铜和氨水为原料,制备硫酸四氨合铜水溶液。然后采用反向沉淀法,将硫酸四氨合铜水溶液加入到乙醇中得到硫酸四氨合铜粉体。通过改变搅拌强度、表面活性剂以及硫酸四氨合铜溶液与乙醇比例得到不同粒径的硫酸四氨合铜。对产物进行粒度分布、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测试。得到最小粒度的反应条件为:采用机械搅拌,硫酸四氨合铜溶液与乙醇比例为1:6并且反应体系中加入0.016mol/L十二烷基三基氯化铵。所得粉体最小平均粒径为55nm。  相似文献   

6.
<正> 在小氨厂的原设计上,制备铜液是采用铜液制备槽。这在制备过程中,不仅造成NH_3、HAC 的挥发浪费,而且操作条件恶劣。因此,我厂采用再生器代替铜液制备槽;以在再生系统内制备铜液的方法来实现“完全封闭循环净氨法”快速制备铜液。近几年来,又将此法应用到正常生产中快速提总铜、或快速提铜比的操作方法上去。十余年来的实践证明,该法简便易行,速度快、效果显著。特别是当铜洗不正常时,如带液、冒液、检修中铜液减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铜氨液补氨方法是直接将液体氨补加在再生以后的铜氨液中,大多数厂家都在氨冷器之前补入,这样可以不影响再生以后的铜氨液温度。在氨的合成工序分离氨并冷凝成液氨比较困难,往往需要大量的冷却分离设备,特别是在气温较高的季节,气氨的冷凝更为困难。若铜氨液中补加液氨改为补加气氨,无论从节能降耗还是方便操作方面来讲,都有  相似文献   

8.
合成氨、甲醇联合生产过程中,带入铜氨液中的过量甲醇使氨液发泡并带液,将危及氨合成塔的正常生产。本文介绍了铜氨液中的甲醇测定的方法:通过蒸馏将甲醇从铜氨液中蒸馏出来进行滴定.以排除溶液中其他物质对测定的干扰。实验表明,测定数据准确,回收率达98.4%,重现性也好。  相似文献   

9.
<正> 我厂采用湖南化工设计院图纸,自制加工并安装了一台126m~2的铜液预冷器,在铜洗工段投入使用。铜液在预冷器中先后与合成来的低温液氨、气氨换热,以进行冷量回收。目的是尽量甩开铜液氨冷器,少开或不开冰机,节约冷冻用电。小合成氨厂合成工段氨分和冷交分别排放的液氨及二级氨冷器蒸发的气氨,温度都很低,具有一定的冷量,以前这部分冷量都是白白地被浪费掉而没有得到回收利用。传统流程中,合成工段氨分和冷交排放的液氨直接进入液氨贮槽,二级氨冷器蒸发的气氨则直接送往碳化  相似文献   

10.
小氮肥厂原料气的精制工段通常使用醋酸铜氨液来吸收原料气中的 CO、CO_2、O_2、H_2S 等有害气体,制成合格的精炼气以供给合成生产。所以,铜氨液吸收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精炼气的质量,影响合成生产。因此,寻找最佳铜洗操作条件,进一步提高铜氨液的吸收能力,就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一种在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取样的方法,研究了Cu/SiO2催化剂中层状硅酸铜的形成过程。通过对样品进行N2-吸附、FTIR、XRD和TEM表征,发现层状硅酸铜主要形成于催化剂制备的蒸氨阶段,而在老化阶段则主要发生了铜氨离子与硅溶胶表面羟基之间的离子交换反应。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原铜洗系统对合成氨生产造成的不良影响,分别对铜洗塔、铜液过滤器、铜液再生系统热源、铜液再生器、铜液水冷器、吸氨塔等设备提出了改造方案,对改造后的生产运行效果、工艺参数对比和经济效益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以对甲砜基苯甲醛、甘氨酸、硫酸铜为原料,氨水为催化剂,研究了对甲砜基苯丝氨酸铜的合成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制备对甲砜基苯丝氨酸铜的最适宜工艺为:n(对甲砜基苯甲醛)∶n(甘氨酸)∶n(硫酸铜)∶n(水)为1∶ 11∶ 055 ∶170,温度50 ℃,pH值为9,反应30 h,收率为80%左右。采用薄层色谱(TLC)、液质联机(LC MS)以及红外光谱(IR)进行表征,探究并证实了该反应的机理并推测了所发生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利用孔雀石制硫酸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乳雀石(代替金属铜)、硫酸、氨水为原料制硫酸铜,产品质量完全符合国标,而且节省能源,具有成本低、易操作、质量稳定,还可副产硫酸铵等优点,既节省金属铜,而且经济效益可观,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李晓明  王磊  崔福义 《化工机械》2005,32(4):203-206
采用静态旋转挂片试验法,研究了污水中Cl-、氨氮和COD对HSn70-1A铜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l-、氨氮和COD质量浓度的增大,铜的腐蚀率也增加。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指出在试验水质条件下,Cl-和COD的质量浓度对铜腐蚀的影响不显著,而氨氮是影响铜腐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电解铜样品经硝酸溶解,所得样品溶液中的铜离子在过量氨水中生成可溶性铜氨络离子,而电解铜中的铋则以氢氧化铁作载体共沉淀,实现了富集铋,经过滤分离铜后,用稀盐酸溶解沉淀于容量瓶中,选择223.1nm谱线作为分析线,通过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电解铜中的铋,与碘化钾分光光度法进行了对照,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
针对化肥生产中铜洗工段需要处理的稀氨水问题,以及铜液跑、冒、滴、漏造成的环境污染;这种落后的工艺,造成操作费用高,更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针对铜洗工艺改造成双甲工艺提出了具体思路,是实现合成氨清洁生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The acidity of the parent HZSM‐5 zeolite and Cu‐HZSM‐5 catalyst has been examined by FTIR and DSC using ammonia desorption. Sites of different strength were found in HZSM‐5, desorbing ammonia at a relativ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about 100 °C. Upon copper exchange a fraction of Brønsted sites were transformed to Lewis sites, but the acid strength of the remaining Brønsted sites was increased. Aside from Lewis sites originating from copper exchange, there might be some additional sites formed from precipitated copper. This could explain the quantity of adsorbed NH3 on Cu‐ZSM‐5 which is higher than theoretically expected. While changing their nature, acid sites of higher strength keep their location, which is manifested by some diffusion effect towards ammonia.  相似文献   

19.
陈晓东  张天姣  麦丽碧  许洁瑜 《广东化工》2010,37(11):142-142,158
试样用王水溶解,在氨性溶液中实现铜铬的分离。实验表明,加氨水可以消除铬的干扰,从而确定了碘量法快速测定铜铬混合粉中铜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分离科学与技术》2012,47(17-18):2643-2650
Abstract

The extraction of copper from ammoniacal solution was studied with different cyclohexyl-substituted β-diketones. For comparison with LIX 54, the extraction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 for their dependence on the chain length of the substituent as well as on the influence of pH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copper and ammon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