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适应新环境下“全灾种,大应急”的应急人才培养目标,我校面向消防专业设置“电工学”课程,使学员从理论和实践上获得与消防救援相关的电工学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在分析我校学员学情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应急人才培养背景下电工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形式和手段,挖掘与课程思政的结合点,针对学情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实践,思政内容能够有效融入到电工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IP发展的源泉和灵魂,发展文化IP也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但文化IP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足、缺乏对优秀文化IP背后的价值挖掘、产业模式过于单一等。本文认为,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文化IP的发展路径,可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IP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塑造具有中国特色与时代特征的文化IP,打造有价值、有意义的文化IP,推进数字文化IP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优秀传统文化IP的国际化传播等方面着手,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是高等学校思政教学主渠道“思政课程”的有效补充。通过深入分析传感器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充分必要性,提出了按家国情怀、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不同维度剖析解耦思政元素,形成多维度思政元素,进而从教学全过程的“教育教学目的、课程目标与内容、资源建设与教学设计、考核方式”四个维度探索思政元素融入路径,提出并融入“点线面”思政元素挖掘、“六结合”教学方案、“讲查看做辩”多元化教学方法等具体策略,初步构建了多维度思政元素融入的传感器课程体系,实现 思政知识 与传感器专业知识的 基因式 融合。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实现思政与专业教育协同推进的新时代高校教学改革的创新理念。本文以“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元素欠缺,教师学生理解课程思政狭隘的现状入手,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以晶体管放大电路教学过程中融入的思政元素为例,阐述了融入思政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培养有科学研究探索能力,不畏挫折失败,勇于担当的时代新人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将人文素养,科学精神、素养和科学思维方法、工程的认知和素养等方面的思政育人目标融入“电路实验”课程,以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传递给学生,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的信息化资源,分别从丰富思政教学内容、多元化思政教学方式和实验全过程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探索思政教育在电路实验中的融入措施,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思政教育在实验课程中的落地,希望可以为其他类型实验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实现思政教育高质量发 展,引领思政教育守正创新的重要举措。历史逻辑相通、理论逻辑相合、实践逻辑相融等维度的逻辑耦合,为“四史”教育融 入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可行性。“四史”教育的深层融入,将强化思政教育的思想引领,涵养初心情怀,推动守正创新,提升 思政教育政治高度和情感温度,延伸思维深度,巩固并拓展其价值意蕴。高校应融“四史”教育于思政课程,在深度嵌入中 完善运行机制;融“四史”教育于课程思政,在协同联动中实现全面覆盖;融“四史”文化于校园文化,在以文化人中强化隐 性育人;融“四史”教育于社会实践,在学史力行中彰显现实力量,稳步优化“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多元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辩证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根基和源泉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它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导向作用,为其提供丰富的实践内容,在这一教育过程中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继承和发展。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耦合,需要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渗透作用,加强高雅校园文化的陶冶功能,提升实践应用的锤炼作用,形成全方位、立体型教育架构。  相似文献   

8.
将人文素养,科学精神、素养和科学思维方法、工程的认知和素养等方面的思政育人目标结合电路实验课程以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传递给学生,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的信息化资源,分别从丰富思政教学内容、多元化思政教学方式和实验全过程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探索思政教育在电路实验中的融入措施,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思政教育在实验课程中的落地,希望可以为其它类型实验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晓雨 《中国新通信》2023,(1):203-205+209
大学外语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既传递语言知识和技能等信息,也在潜移默化中传输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因此,该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是“课程思政”的突破口与新抓手。本文以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大学外语”课程为例,探讨了在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进行的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10.
蔡杰 《中国新通信》2024,(1):127-129
在文化发展过程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始终屹立不倒,其在对外交流活动中的形式、层次、主题体现也越发多样,代表的不仅仅是时代变迁的烙印,更是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精神指引与价值导向。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如何更好地将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是每一位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职责。本文首先阐述了互联网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意义,客观分析了在互联网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重点提出了互联网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创新路径与方法。希望可以更好地把握时代发展的优势与特点,切实提高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并真正提高我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全方位人才,在“信号与系统”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努力实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价值引领的融合统一。从课程知识点、敏感话题、杰出人物、实验实践等多角度深入挖掘“信号与系统”思政元素,并在课程中践行思政,在完成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家国情怀及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2.
李荣芳 《中国新通信》2023,(14):138-140
课程思政是基于“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的一种综合教学理念,即在大学教育中,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功能,承担着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职责。课程思政也是一种思维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引领。本文首先分析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提出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措施,然后结合《数据库技术》课程进行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希望对相关课程教师在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方面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新闻传播类课程具有独特属性,课程思政的实施十分必要。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类课程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思政元素,确保知识育人与思政育人同向同行,将思政元素融入新闻传播类课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真正实现新闻传播类课程知识育人与价值引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创新理念。“电路基础”作为信息类的重要学科核心课程,必须发挥起课程思政的作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本文分析了“电路基础”课程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思政资源建设、课程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方式三个方面,探索了融入思政教育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法,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为信息类人才的全面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电工学”课程内容涉及广,实践性强,传统教学模式有其局限性。将EDA仿真技术融入“电工学”课程教学,有助于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学生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课下进行仿真实验,真正融会贯通地掌握“电工学”课程知识。  相似文献   

16.
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政课程"的有效补充.本文从家国情怀、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三个维度剖析解耦思政元素,进而从"教育教学目的、课程目标与内容、资源建设与教学设计、考核方式"四个维度探索思政元素融入路径并提出具体策略,初步构建了多维思政元素融入的"传感器"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专业教育中融入课程思政,可以提升育人成效。结合“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论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载体四个方面,构建多元化思政体系的具体建设方案,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实现专业知识和思政德育的协同育人。课程建设方案对工科课程如何融入思政内容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在“课程思政”大背景下,全国院校都在积极开展思政课程,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是专业课教师都面临的研究课题。本文以“C程序设计”为例,探讨了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课程思政融入“C程序设计”存在的问题,对课程思政融入“C程序设计”进行了探索与思考,并尝试在C程序设计课程思政进行实践。  相似文献   

19.
围绕新时代通信技术人才培养需求,分析了通信类课程的思政核心素养特点和要求,提出课程思政在科学精神、政治品质、职业品质、思维方法四个维度的思政育人目标,深入挖掘积累了丰富的思政元素。对思政元素加工组合凝练,结合教学实施,设计实现路径,重构思政课堂。采用“双主体”教学模式,利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拓展“多场景”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证明,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在专业课中有机融入了专业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了课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深度协同共振,全面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沉淀出了极具价值的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文艺进入繁荣发展的今天,在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成为每一位文艺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和底蕴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相比,综艺节目虽然年轻,但因其有效且广泛的传播方式,在当今社会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能发挥积极作用.本文以当下综艺节目创作中对传统文化大量运用的趋势为背景,以传统文化在综艺节目中的跨界创新为主要研究内容,分析了当下综艺节目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方式,提出新形势下,综艺节目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