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Cullender和Smith模型是计算气井井底压力的首选方法。从气体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出发,运用两相流知识,讨论了模型推导中涉及的气-水井流密度、气-水井流质量流量、气-水井流体积流速、气-水井流Moody摩阻系数的计算方法,给出了各参数的实用公式,将公式代入气体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得出适用于高气水比气井井筒压力计算的修正Cullender和Smith模型。经计算实例对比,新模型效果良好,计算精度可以满足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2.
从气体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出发,运用两相流知识,详细讨论了模型推导中涉及的气-水井流密度、气-水井流质量流量、气-水井流体积流速、气-水井流Moody摩阻系数的计算方法,给出了各参数采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实用公式,最后将各参数计算公式代人气体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得出适用于高气水比气井井筒压力计算的修正Cullender和Smith模型。文中同时给出一计算实例,对比了采用传统Cullender和Smith模型和文中提出的修正Cullender和Smith模型进行了气井井底流压和井筒流压分布计算,其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4.
定向气井连续携液临界产量预测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定向气井比直井更难于排水采气的问题,对于高气液比(气液比大于1 400 m3/m3)的产水定向气井,Turner等人建立了圆球液滴模型计算高气液比临界产量,并应用于现场实践;同时李闽等人提出了椭球液滴模型,有效地指导了气田生产。但是传统的液滴携液计算模型在预测高气液比定向气井临界产量时,忽略了井斜角度变化对临界产量的影响,导致了定向气井临界产量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偏差。根据井斜角度、曳力系数与雷诺数(在1×103~2.2×105或2.2×105~1×106范围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定向气井高气液比携液临界产量预测模型,预测模型可用于计算高气液比定向气井的携液临界产量。通过实例对比分析表明,该预测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生产实际更加吻合,从而验证了该预测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6.
7.
气井连续携液模型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气田生产出的天然气中常常含有一些液相物质。若天然气没有充足的能量把液体举升出地面,液体将在井中堆积形成积液,影响气井的生产能力。积液有时会完全压死气井。已有许多气井连续携液的关联式。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采用正确的气井连续携液临界流量计算关联式,确定气井的合理产量,对李闽和Turner的气井连续携液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比较的内容包括:液滴在高速气流中的形状;曳力系数;临界流速计算公式;用现场实际数据对李闽和Turner的气井连续携液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李闽气井连续携带公式计算的临界流量与实际的生产情况吻合。为了便于现场应用,导出了临界流量和产量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计算气井最小携液临界流量的新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气井最小携液临界流量是采气工程方案编制中的一个重要参数.目前现场主要应用Turner和李闵公式进行气井最小携液临界流量的计算,但这两种公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根据气井中运动的球帽形液滴,建立了球帽状液滴模型的气井最小携液临界流量计算公式.并对实际井例进行了计算,给出了气井携液过程中不同分散相存在时的最小携液临界流量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气井携液临界流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准确计算携液临界流量对采气工程方案编制有很重要意义。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液滴在气流的作用下呈高宽比接近0.9的椭球体。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气井携液临界流量需要考虑液滴形变的影响。在分析了前人携液模型和产水气井携液流动机理的基础上,考虑了液滴内部流动对曳力系数的影响,建立了新的气井携液临界流量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0.
气井连续携液机理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平行气流中的液滴趋于椭球状,而低黏度液滴临界韦伯数 Wecrit 相差较大,在2.2~60变化,而已有的携液模型未综合考虑液滴变形和液滴尺寸差异对气井临界携液气量的影响。根据液滴质点力平衡理论,笔者导出了气井临界携液气量预测新模型。新模型引入的特征参数 Ck,Wecrit 综合考虑了液滴变形和最大液滴尺寸差异对携液气量的影响。根据一般能量守恒原理,推导出了液滴变形程度与临界韦伯数的函数关系,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和DDB模型预测结果一致,误差小于6%。新模型的关系式系数 Ck,Wecrit 在2.14~4.79变化,而根据文献数据和国内气田临界气流量反算的系数 Ck,Wecrit 在1.86~5.0变化。新模型从机理上解释了各气田临界携液气量相差较大和个别气田临界携液气量较低的原因,并以大牛地气田为例介绍了该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定向井携液临界流量模型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向井井筒结构复杂,井筒内气流携液困难。利用定向井模拟实验装置对定向井携液临界流量进行测试,将实验结果与液滴模型、Belfroid携液模型、液膜模型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理论模型计算出的携液临界流量值比实验测试值大,Belfroid携液模型计算的携液临界流量值随井筒倾角变化趋势与实验测试结果一致。结合实验测试数据,对Belfroid携液模型中的携液临界流速公式系数进行修正,得到定向井携液临界流量修正模型。利用修正模型诊断的气藏定向井积液情况,其诊断结果与采取回声仪诊断液面的结果一致,证明定向井携液临界流量修正模型能较好的预测井底积液情况。 相似文献
12.
根据气液两相流理论和质点理论,倾斜井筒中液滴在气体中的受力状态将随着井斜角的不同而改变,而液滴受力状态的不同最终导致了气液两相流态和气体对液体的携带能力的变化.因而,倾斜井筒的临界携液流量不能用常规的垂直井筒和水平井筒携液临界流量公式计算.以气液两相流态理论为基础,根据质点分析理论,推导得到了考虑不同井斜角的倾斜井筒携液临界流量公式.计算了倾斜井筒不同井斜角的携液临界流量,并将计算结果与水平井筒及垂直井筒携液临界流量公式计算结果相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倾斜井筒的携液临界流量介于垂直井筒与水平井筒之间;随着井斜角的增大,倾斜井筒携液临界流量减小,倾斜井筒携液临界流量越接近垂直井筒携液临界流量,携液临界流量变化幅度越小. 相似文献
13.
排水采气井油管和环空两相流压降优化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川西南威远气田大水量气井现场测试数据,建立了举升油管和油套环空气液两相流压降优化模型.将油管内的持液率模化为气相、液相无因次速度和液相无因次粘度的函数;环空流动的持液率模化为气相与液相折算速度、密度和粘度三个相对量的函数.以最小计算压降与实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作为目标函数,优化持液率关系式的参数值和管壁粗糙度修正系数.经综合评价表明,对于大水量气井条件下,新模型的计算结果与现场数据十分吻合,其性能明显优于所比较的5个常用经验相关式.文中还对此模型进行了水气比敏感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高气液比气井井筒温度分布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筒的温度分布是气井设计和动态分析必不可少的参数,可以通过直接测量或者计算两种方法得到。但是目前对于一些超深、高温高压或井况复杂的气井,难以进行直接测量;对于高气液比气井,井筒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存在计算精度低和可用性问题。因此,研究井筒内的温度分布十分必要。以传热学和两相流理论为基础,建立了高气液比气井井筒温度分布的计算模型,考虑到液相对热物性参数的影响,可以在没有井口资料的情况下计算出气井井筒内的温度分布;对井口温度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分析了气产量、液产量、不同液体以及管径等对井口温度的影响;通过实例计算,井口温度的计算平均误差为2.35%,与不考虑液相影响的计算结果相比较,该结果更与实测值接近,更为精确。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庆探区深层气井多为低气液比的特点,本文以低气液比携液临界流量与实际产量相比较,判断井筒是否积液。当井筒积液时,采用气举工艺排液,降低井底流压,提高返排效率。此外,也可以通过关放激励解出储层污染,提高地层产量。通常针对低气液比气井,也将气举和关放激励两种方法相结合进行排液求产。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这些排液求产方式可以提高试气效率,具有一定生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气水比条件下气井液相伤害程度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气井生产压差增大,井底压力降低,凝析水或者相对富水区内水体将逐渐向井的方向侵入,导致生产过程中见水,水气比上升。通过对不同地层压力、不同水气比下的分流率的计算,结合相渗数据统计出的含水率与渗透率的关系式来确定不同地层压力、不同水气比条件下的相对渗透率,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不同渗透伤害程度对气井产能影响的计算方法,并给出相应的实例说明。这对气井的产能设计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利用L-K方程和一维等熵流动假设,成功地求解了天然气在不同组分、温度和压力下的临界流函数(C)值,该值与国际标准-ISO9300对应数据非常接近,同时,指出了使用临界流文丘里喷嘴测量低温高压天然气时,某些易凝气体有可能在喉部析出而影响测量精度,应加以充分注意。 相似文献
18.
19.
积液停产气井排液复产的新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气藏地层出水、作业压井,都可能造成气井的井筒积液停产,而长时间的积液浸泡往往会对气层造成极大的污染和伤害,因此,快速 有效地排液复产,是保持气井产能,高效开发气田的关键,文章在筒要对比分析液氮、气举、化排和机油等各种常规排液复产工艺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操作方便,复产快捷,长期有效的排液复产新方法-井间互联井筒激动排液复产工艺,该工艺通过一次性改造站内和井口流程,实现集气站内各井高压进站管线的永久互联。当气井发生积液停产时,切换站内井间互联流程,利用气藏内部高压气井的井口高压,将停产井井筒积液的一部分暂时压回地层,降低井筒液柱高度和回压,并通过开井 激动,提高气井的生产压差和自喷带液能力,使气井快速扰除井筒积液并恢复生产,经文23气田近30井次的试验和应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气井的排液复产周期由3-8d缩短到现在的3-5h,有效地降低了气井复产成本,保持了措施效果和气井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