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为解决苎麻混纺针织物弹性回复性差、穿着刺痒的问题,采用硅酮和氢氧化钠对其进行化学整理。测试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测试的结果表明:硅酮弹性体整理提高了苎麻棉针织物的弹性回复能力,改善了苎麻棉针织物的手感。氢氧化钠整理提高了织物的断裂伸长,降低了织物的初始模量,使织物的弹性回复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纤维素纤维针织物的最佳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的是有关纤维素纤维针织物的化学免烫整理的内容.化学免烫整理既可用于机织物,也可用于针织物.由于针织物组织较稀松加上在整理加工过程中长度方向受拉伸,因而  相似文献   

3.
测试了PTT针织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热定形前后织物尺寸稳定性能、纤维临界溶解时间、织物延伸度与拉伸应力的关系、针织物拉伸弹性回复率、针织物顶破强力以及织物的染色性能。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了PTT针织物较佳的热定形温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4.
本文举例说明了弹性纤维机织及针织物在预处理及整理加工中的特征。描述了常规的工艺步骤,以及含弹性纤维织物所需工艺用到的拉幅机及其特殊组合。进一步讨论了管状或平幅针织物的有利及不利之处。证实了针织物的平幅整理形式比管状整理形式更为有效,生产的产品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5.
凌群民  谭磊 《纺织学报》2010,31(7):91-96
针对纯苎麻针织物在穿着过程中具有强烈刺痒感的问题,简要阐述苎麻针织物刺痒感产生的原因及降低刺痒感的方法。采用剪毛-柔软剂整理、纤维素酶-柔软剂整理、柔软剂整理3种工艺对纯苎麻针织物试样进行后整理加工,并对整理后纯苎麻针织物的线圈密度、织物面密度等织物基本织物规格及纵向拉伸强力、悬垂性能、起毛起球性能、折皱回复性能及织物刺痒感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后整理工艺均能降低纯苎麻针织物刺痒感,但后整理工艺会劣化纯苎麻针织物的基本性能,对拉伸强力的劣化尤为明显。对比分析3种后整理工艺发现,剪毛-柔软剂整理的复合整理能有效降低纯苎麻针织物刺痒感,是较为理想的后整理工艺,但对织物力学性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纤维强力保护剂PF3在纯棉织物免烫整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宏光  戴瑾瑾 《染整科技》2005,(6):36-39,30
实验研究了纤维保护剂PT3在免烫整理中的应用,测试了纯棉织物免烫整理后物理机械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保护剂PF3虽然对织物的弹性略有影响,但可以明显提高免烫整理织物的强力保留率,并且可以降低整理后织物甲醛的释放量,证明了纤维保护剂PF3是优良的免烫整理织物强力保护添加剂。  相似文献   

7.
采用吸湿排汗整理剂对不同系列Coolplus纤维针织物进行处理,通过测试其经不同处理工艺整理后的吸湿放湿性能、水分扩散能力及织物服用性能的变化,对比分析认为,通过吸湿排汗整理Coolplus针织物的吸湿排汗能力显著提高且具有耐久性,其顶破强度没有变化而织物的服用性能、外观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测试了不同混纺比的竹绒混纺纱的拉伸性能,并对其针织产品的手感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竹绒混纺针织物进行缩绒处理、柔软处理,测试织物的尺寸变化率、手感和起毛起球性能,确定了该产品的生产工艺。结论为:竹绒纤维的混纺比45/50比30/70具有更优的可编织性;缩绒工艺为:温度40-50℃,时间20-30min;竹绒混纺针织物的耐磨性较好,不同混纺比纱线、不同组织织物的起毛起球等级均在4级以上。  相似文献   

9.
采用过氧化尿素漂白、Cibacron 红FN-R活性染料染色和柔软、定型整理等工艺对牛奶纤维/棉混纺针织物进行了湿处理和后整理.测试了湿处理前后和后整理前后,织物的抗弯刚度、压缩性能、表面性能、折皱回复性、悬垂性能的变化.研究了湿处理和后整理对织物各项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弹性纱线和弹性织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弹性纱线和弹性织物在世界纺织业中占据着稳定的地位,它在服装的性能、舒适和功能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弹性纤维的发展替代了自然橡胶。从而成倍地改善了织物的服用舒适性,同时也建立了新产品的生产基地。这篇文章阐述了弹力织物和针织物生产和后整理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纯棉纬弹织物幅宽的控制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有效控制纯棉纬弹织物的幅宽,通过分析影响纬弹织物幅宽的诸多因素,认为在对全棉纬弹织物进行生产设计时,一定要从纱线线密度、经纬密、织物组织结构等方面分析对比,了解上机幅宽、坯布幅宽、煮练后幅宽、热定形后幅宽、成品幅宽的变化规律,掌握各品种的纬向总缩率.并以生产具体品种为例,分析了全棉纬弹织物幅宽设计的过程及思路,从而可在保证织造顺利进行的前提下满足客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金永安 《印染》2012,38(15):30-32
针对氨纶纤维的特性,棉氨弹力抗皱免烫整理织物前处理采用高温快速烧毛工艺,酶退浆工艺、丝光碱浓度控制在240 g/L,以减少氨纶纤维在加工中的损伤;潮交联工艺中的堆置温度控制在38℃,相对湿度为55%,堆置时间为24h.生产的棉氨弹力织物具有较好的抗皱免烫效果,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13.
氨纶弹力织物产品开发与设计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介绍了氨纶纤维性能和几种氨纶弹力纱线结构、性能及其应用,并对弹力织物设计中如何确定织物弹力方向和大小、原料选用、组织结构的配置、织物幅宽及经纬向织缩率等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圣麻纤维的服用舒适性,对圣麻纤维的强伸性能、摩擦因数、吸湿性能等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sag/涤纶50/50 18.5 tex纱的有关性能,与涤纶/棉50/50 18.5 tex纱进行了对比.圣麻与涤混纺纱染色后断裂强力下降,伸长率增加,影响织物的手感及服用性能;吸湿的瞬间快速性,说明最终产品具有良好的吸湿功能;圣麻涤纶混纺纱的急弹性回复率、缓弹性回复率均略小于涤棉混纺纱,说明圣麻纤维的弹性比棉纤维略差,其织物抗皱性能亦比棉纤维织物略差.  相似文献   

15.
三点弯曲法测定槟榔干果纤维层弹性模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效宁  李梁  吉建邦 《食品与机械》2018,34(10):212-216
建立一种评价槟榔纤维层力学特性的新方法。利用三点弯曲法测定槟榔干果的弹性模量,优化测定参数。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感官评价测试方法与其进行对比,通过辐照软化槟榔干果来验证该方法的科学性。研究结果认为:样品的含水量及宽度对弹性模量有一定影响,而测定条件则无显著影响;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测量手段,三点弯曲法可直接量化出槟榔干果纤维层的柔软度。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细旦涤纶/竹浆纤维混纺弹力竹节纱衬衣面料的产品设计过程,叙述了纺纱及织造工艺流程,根据纱线特性对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优化了织造工艺参数,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使上机织造效率达90%以上。织出的面料经印染整理后平挺美观,吸湿透气,柔软细腻,服用舒适,且具有良好的强度、弹性和保形性。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不同PTT/PET自卷曲长丝织物在后整理中的表现及其最终成品的弹性性能,选用3个厂家生产的PTT/PET自卷曲长丝试织织物,并在相同工艺条件下进行染整处理,再与氨纶织物进行对比,得到4种织物的质量损失率、纬向染缩率、弹性伸长率、弹性回复率。结果表明:单丝纤度越大,质量损失率越小,染色率越大;织造密度越大,质量损失率越小;弹性伸长率越大,弹性回复率越小。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及DSC辅助分析发现,PTT/PET复合丝由于单丝比较细,比表面积大,在染整处理过程中受到碱液腐蚀过大而发生2种组分分离的现象,从而失去了双组分丝应有的高弹性。  相似文献   

18.
PTT/PET双组分长丝是一种具有优良弹性的新型聚酯纤维,利用该双组分长丝、锦纶包芯纱、PTT、锦纶为原料,在圣东尼SM8TOP2上采用添纱组织编织5种不同的织物,经过相应的染色和后整理,对它们的弹性、吸湿透气等服用性能进行测试比较,研究了PTT/PET双组分长丝纤维在针织全成型内衣上应用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9.
涤粘弹力织物的染整加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贺良震  张曙光  吴佩云  莫靖昱 《印染》2007,33(11):23-26
常规的涤粘弹力织物主要分经向弹力织物、纬向弹力织物和双向弹力织物。文中介绍了常规弹力织物的基本特点、织造设备和原料组成,给出了基本的加工方法和加工重点。通过分析不同染色方法及不同干热条件对氨纶回弹性的影响,表明平幅精练、缸内预缩及预定形是保证双弹织物加工质量的基础,而可控的坯布均匀收缩是保持织物平整和氨纶回弹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舒弹丝纤维的特性,以适当的比例与羊毛混纺作纬纱,开发平纹弹力法兰绒、方平板司呢等新型面料的过程。对原料配比、纤维染色、和毛纺纱、织造上机、整理等生产工艺和技术要点进行了探讨,对纱线捻度、织造幅宽、织物组织结构、紧密度、缩率等影响产品风格的参数进行了设计,测试结果表明:成品主要物理指标符合FZ/T 24003—2006《粗梳毛织品》标准要求。为应用舒弹丝等新型纤维开发新风格毛纺产品,降低成本,扩大市场空间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