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炼铁》2018,(4)
结合宝钢2号高炉钛矿护炉实践,重点阐述了钛矿护炉对高炉的影响。根据热力学计算和试验分析,钛矿护炉时须控制铁水[Ti]在0.1%以上,才能保证碳氮化钛等钛化物的析出。宝钢2号高炉钛矿护炉实践表明:长期使用钛矿护炉,会造成渣铁流动性变差、透气性变差和燃料消耗上升。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钛矿护炉;在侧壁温度异常升高常规手段又无法控制时,可使用钛矿护炉,但侧壁温度下降并稳定在可控范围时,应立即停止使用钛矿。  相似文献   

2.
高炉配加含钛炉料是保护炉缸的措施之一,其护炉机制尚不明确,使用效果差异较大,长期使用还会给高炉操作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为此,对钛矿护炉机制和护炉失败原因进行了讨论,并通过热力学计算的方法,系统研究了钛矿护炉时高炉渣TiO2含量、铁水TiC析出温度及钛含量的合理控制范围,从而指导生产实践,为高炉操作者选取钛矿护炉操作参数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钛矿护炉主要是通过降低铁水流速和促进炭砖复合保护层形成的双重作用来实现。消除炉缸侧壁气隙,保证传热体系的完整,可提高钛矿护炉效果。当前计算工况下,高炉渣中TiO2质量分数、铁水TiC析出温度、铁水中钛质量分数分别控制在1.5%~3.0%、1 300~1 400℃、0.064%~0.11%范围内,能够有效护炉,减轻其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炼铁》2018,(4)
对邯钢7号高炉(2000m~3)炉役后期钛矿护炉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针对高炉炉缸侧壁温度异常升高现象,通过先采取降低冶炼强度、加大冷却强度、调整下部送风制度等措施控制了侧壁温度升高的趋势,再采取配加钛矿护炉的措施,两周后炉缸侧壁温度由628℃下降到320℃,实现了炉役后期高炉的安全生产。认为钛矿护炉后适当进行凉炉,有利于钛的沉积,便于形成稳定的炉缸凝结层。  相似文献   

4.
张建 《钢铁》2019,54(9):39-43
 高炉炉缸侧壁温度升高是多数钢铁企业正在面临的严峻课题,加钛矿护炉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技术手段。为了达到预期的护炉效果、避免钛矿的浪费,以及避免过量钛矿对炉况的消极影响,根据首钢京唐公司两座高炉的炉缸侧壁温度变化数据,测量护炉铁水中的钛含量。通过线性回归分析,细化了相应铁水中的硅质量分数及钛负荷范围。结果表明,首钢京唐1号高炉铁水中钛质量分数应控制在0.055%~0.080%,硅质量分数控制在0.20%~0.35%,钛负荷控制在(6±0.5) kg/t;2号高炉的铁水中钛质量分数应控制在0.08%~0.13%,硅质量分数控制在0.30%~0.45%,钛负荷控制在(7±0.5) kg/t。生产中尽量维持稳定的炉温,减少波动,有利于保护炉缸内衬。此外,也需保证死料柱的活性,严格管控炉前作业,选择合理的冷却制度。  相似文献   

5.
张卫东  竺维春  单洎华 《炼铁》2004,23(5):29-31
首钢1号高炉用钛云球作护炉料之前,对钛云球的强度、还原性和高温性能进行了分析,认为钛云球可以满足高炉护炉生产要求。高炉配加钛云球试验结果表明:混用钛矿和钛云球护炉比单独用钛矿护炉效果好,并可降低生铁成本。  相似文献   

6.
摘要:为探究高炉护炉用钛矿的还原软熔性能,利用高温激光共焦显微镜对预还原钛矿的熔化过程进行观察,并对不同钛矿的还原和软熔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护炉用钛矿的微观结构和物相组成的差异造成了其还原性能和软熔性能的差别。低钛型钛矿相比高钛型钛矿有更好的还原性和软熔性能。综合考虑3种高炉护炉料的还原性和软熔性能,认为使用球团矿P-B护炉对高炉的稳定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7.
含钛高炉渣铁侵蚀炉衬的显微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含钛高炉渣,铁显微结构的研究表明,攀钢高炉随冶炼强度的提高,炉渣组成发生变化,渣中TiC,TiN,Ti(C,N)含量减少,影响护炉效果,含钒钛的铁水中含有TiC,TiN,Ti(C,N),对护炉起着很大作用,因此钒钛矿护炉不单是含钛渣完成的,也有含钒钛铁水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结合柳钢4号高炉钛矿护炉实践,重点对炉缸侧壁温度上升的原因、钛矿护炉的效果,以及影响钛分配比的因素进行了分析。4号高炉炉缸侧壁温度上升的主要原因为炭砖侵蚀、原燃料质量波动,尤其是焦炭质量,以及炉内钛残留量减少等。采取钛矿护炉操作后,侧壁温度明显降低,温度上升势头得到有效控制。高炉钛分配比受渣铁成分和温度的影响较为明显,适当提高炉渣碱度和铁水温度、增大铁水硅含量及降低硫含量等有利于钛分配比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炼铁》2015,(5)
对迁钢高炉炉缸维护技术进行了总结。迁钢高炉实践表明,炉缸维护技术的选择必须结合高炉实际情况:3号高炉炉龄短,炉缸活跃性好,可以摸索合理的利用系数,在少用钛矿的情况下,达到炉缸维护的目的;1号高炉处于炉役后期,炉缸侧壁局部侵蚀已很严重,必须采取"高温、高钛"护炉措施。迁钢还开发了高炉钛煤混喷护炉技术和球团加钛新工艺,丰富了加钛护炉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用钛矿进行护炉操作已是高炉操作者常用的护炉方法。遗憾的是 ,使用钛矿护矿的机理直到现在还不是很清楚。现有的对一代退役炉缸进行的剖析研究结果表明 :当使用钛矿护炉时 ,Ti(C ,N)将在炉缸铁浴内形成并沉积于炉缸受侵蚀部位的工作面或砖缝之中 ,并认为Ti(C ,N)的沉积和团聚物起到了保护炉缸的作用。但现有的研究对Ti(C ,N)究竟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形成和析出、Ti(C ,N)为什么会在侵蚀热点部位团聚的行为不太清楚。本研究从热力学和热模拟试验两方面研究了碳饱和铁浴内Ti(C ,N)的生成机理。利用CONFOCAL激光高温…  相似文献   

11.
结合高炉本部高炉护炉需要,提出生产高钛球团矿和低钛球团矿的Ti O2控制标准。以此控制标准组织生产后,解决了先前生产混合球团矿不利于高炉护炉配料调整的问题,节约了钒钛矿护炉资源。生产实践表明:高钛球团矿和低钛球团矿与混合球团矿相比,质量没有下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钛矿护炉规律的分析,参考国内外各厂家加钛矿护炉实践,及6#高炉护炉的要求,对选定合适TiO2kg/Tfe,,既能达到最佳的护炉效果,又能保证炉况的顺行。  相似文献   

13.
本钢5号高炉的护炉实践证明,高炉配加适量钒钛矿,能在炉缸、炉底析出钛的碳、氮化合物,形成坚固的保护层,起到护炉的作用,使频临停产的5号高炉服役期延长两年以上,并实现按计划大修,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结合首钢股份3号高炉钛矿护炉实践,分析了炉缸侧壁温度上升的原因,并重点探讨了铁水[Ti]、炉渣(TiO2)和钛负荷之间的关系.3号高炉炉缸侧壁温度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原燃料质量波动、炉缸不活跃、钛矿净收入量为负数,以及铁口泥包的不合理等.实践表明,钛负荷下限控制在6kg/t([Ti]=0.082%)、上限控制在10kg/...  相似文献   

15.
郑玉平 《炼铁》2019,38(6):36-39
受采暖季环保限产、送风制度调整未奏效、炉缸侧壁温度高加钛矿护炉等影响,京唐1号高炉稳定性变差,炉况波动频繁。通过采取优化送风制度、调整装料制度、强化冶炼、护炉常态化等措施,1号高炉炉况开始恢复,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恢复至较好水平。经验表明,短期加钛矿可以控制炉缸侧壁温度,但维持时间不长且易反复,采用常态化加钛矿护炉可以有效地对炉缸高温点进行控制,综合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6.
涟钢7号高炉于2018年4月21日3号铁口冷却壁水管出现了破损,其后开始了添加钒钛矿护炉。本文针对该高炉2018年1月1日~9月18日的实际生产作业数据,利用数据分析软件重点分析了铁水钛含量及其它因素对炉缸炉底砖衬温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铁水中钛升高后对不同部位影响效果不同,它对铁口以上炉渣接触带的炉缸侧壁温度影响较大;对铁口以下的炉缸侧壁以及炉底上层温度影响较小;而对象脚区甚至还促其温度升高。在炉底上层,铁水中钒的影响多高于钛的影响。同时铁水中的其它元素如P、S及碱负荷、炉渣碱度、冷却参数等亦对护炉具有重要影响,甚至远超钒钛的作用。另外,添加钒钛矿护炉后高炉炉底炉缸休风后的降温速度明显减缓。最后,根据实际效果对高炉护炉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结合兴澄3200m^(3)高炉两个阶段的钛矿护炉实践,对护炉过程中钛平衡、风口布局、造渣制度和出铁口环流等因素进行了探讨。第二阶段按照[Ti]0.08%-0.10%,钛负荷3~4kg/t控制,护炉效果优于第一阶段。认为适当提高炉渣二元碱度、降低(或局部降低)铁水环流、保持合适稳定的冶炼强度,是增加炉缸钛沉积量的有利途径,并指出低[Ti]护炉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随着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钢铁企业频频出现的安全事故,高炉炉缸安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此现状,长钢9号高炉采取钛矿护炉,以提高生铁中金属钛含量,并对高炉热流强度高的部位加强监控,以及制定相应的护炉方案。  相似文献   

19.
针对河钢唐钢3#高炉(3 200 m~3)炉缸局部温度异常升高问题,通过热流强度及炭砖厚度计算,分析了高炉炉缸侵蚀状况,同时分析了炉缸侵蚀加速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通过堵风口、加钛矿、降低冶炼强度等护炉措施,高炉炉缸恢复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20.
简要论述了汉钢2号高炉炉缸侧壁3个点温度异常升高到危险状态时,高炉采取了提升精料水平、优化冶炼制度和操作管理、加强监控、钛矿护炉、强化冷却和灌浆等有效护炉措施,取得了成功护炉和稳定产量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