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减少违反三角形不等式(TIV)对因特网时延空间建模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修复的因特网时延空间嵌入算法S-Vivaldi。S-Vivaldi先对原有的时延空间D进行指数变换修复,获得一个几乎没有TIV的距离矩阵D’,再对D’采用Vivaldi算法进行坐标嵌入,当需要预测任意2个节点间的时延时,再进行一系列的逆变换。实验表明,该算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显著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Internet的远程控制系统网络时延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并研究基于Internet的远程控制仿真,在测量网络时延实际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滑动模型和样条原理,采用滑模均值代替滑模的常规输入值,利用径向基神经网络建立了网络时延的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反映并预测该测量数据所代表的网络路径之间的时延特性,并能在基于Internet的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中有效地替代实际网络进行研究.该建模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能用于在线学习网络模型并对网络的时延值进行预测,为基于Internet的远程闭环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无线传播环境十分复杂,除了考虑时延,频移,还要关注空间相关性,所以对MIMO信道建模就显得很困难。本文分析了现有统计性和确定性MIMO信道模型,并着重描述了基于散射体几何分布的地理特征模型,并给出了基于相关统计模型的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4.
由于因特网越变越大,越来越复杂,但网络的监控管理又不能完全依靠路由节点监测链路的性能参数,QoS推测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在MFMM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方法,能够只根据测得的端一端的时延数据,推测单一测量路径上各链路的时延密度函数。文中给出了仿真结果,并分析了算法的有效性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字网络的发展进步,因特网的规模高速膨胀,从而导致网络的不协作和分布式问题日益突出,网络服务质量的评价和监控变得愈发重要,由此提出了一种新的网络观测和推测技术——网络断层扫描。本文对网络断层扫描进行了简要的研究和分析,并重点介绍了一种新的计算时延分布的算法——时延函数的矩估计。  相似文献   

6.
基于时延的软件定义网络快速响应控制器部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多数针对软件定义网络(SDN)中控制器的部署方案均重点考虑传输时延(PD)对性能的影响,忽略了发送时延(TD)对于部署效果的影响。该文提出基于时延的网络快速响应控制器部署方案。首先,在合理考虑传输和发送两类时延的基础上,完善了已有的平均时延/最大时延最小化模型,并对两种模型是否存在最优解进行了理论证明;其次,利用模糊集理论得出了一种时延优化模型;第三,结合是否考虑发送时延提出了两种部署算法:传输算法和输送算法。为了测试方案的性能,选取实际网络拓扑及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输送算法在网络的响应速度及稳定性方面优于传输算法,时延优化模型在总时延方面较平均时延/最大时延最小化模型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7.
吕涛  冯晓虹 《电信快报》2004,(11):24-27
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对那些有带宽、时延和时延抖动等特殊要求的应用来说,传统互联网所提供的“尽力而为”服务显然不能满足这些要求。因此,在下一代网络中如何提供服务质量(QoS)支持已成为业界研究的热点。目前,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提出了几种满足QoS的服务模型(包括集成服务(IntServ)模型、差分服务(DiffServ)模型和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等)。文中简要介绍了IP QoS的基本概念,详细介绍了这几种模型的原理及其优缺点,最后进一步讨论了IP QoS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一种Ad Hoc网络时延估算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在慢移动情况下影响AdHoc网络时延关键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802.11的AdHoc网络时延估算模型,并通过仿真对其进行了验证。通过此模型可以对不同网络情况的时延进行估算,从而有效地指导网络规划。  相似文献   

9.
在控制器局域网(CAN)总线通信控制协议的基础上,在MATLAB/Simulink软件Stateflow仿真环境下,利用有限状态机理论对CAN总线通信系统进行了形式化建模。通过此仿真模型,可以分析CAN总线通信系统中负载率的变化对网络吞吐量、平均信息时延、通信冲突率、网络利用率、网络效率以及负载完成率的影响。仿真结果验证了CAN总线通信控制协议的特点,同时也证明了Stateflow对CAN总线协议进行建模仿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蜂窝车联网(C-V2X)与车载自组织网络(VANET)的异构融合能够有效提高网络容量。然而,不同网络在非授权频段上共存而引起的信道冲突会导致系统吞吐量降低和用户接入时延增大,无法满足车联网用户对服务质量(QoS)的需求。针对该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用户个性化QoS需求的时频资源分配方法。首先,分别对C-V2X 和 VANET 的吞吐量和时延进行建模分析,刻画用户数据传输时间配置与吞吐量和时延的数学关系;然后,基于上述模型构建吞吐量-时延联合优化函数,根据用户的个性化QoS需求实现异构网络中吞吐量和时延的优化;最后,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的时延-吞吐量联合优化算法(DT-JOA)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该文所提网络资源分配算法可以有效地保证用户的个性化QoS需求,提升异构网络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1.
在基于Internet的远程控制系统中,通过Internet进行信息传输的时间延时的不确定性对实时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带来较大的困难.研究了网络传输延时对网络闭环控制系统的影响,提出了通过基于神经网络的预测控制方法解决存在网络随机延时的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反映并预测该测量数据所代表的网络路径之间的时延特性,并能在基于Internet的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中有效地替代实际网络进行研究;而所用的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能用于在线学习网络模型并对网络的时延值进行预测,为基于Internet的远程闭环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融合多种业务过程中面临服务质量、信息安全和网络可信度等问题带来的挑战。实行实名制,层次结构,测量、监控与审计,流量规划和准入控制,地址空间扩充,网络可信度综合评价是有效的治理措施。从驻地网开始治理,使得每一个驻地网都有良好的品质,可为互联网提供良好的服务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晏坚  龙飞  曹志刚 《电信科学》2003,19(2):52-55
因特网正在以迅猛的速度飞速发展,卫星作为一种重要的通信手段,其传输的因特网业务也日益增加。本针对卫星信道的长延时特点对TCP办议在卫星信道上的传输效率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当前的各种解决方案作了简单介绍,最后介绍了下一代卫星宽带多媒体网络。  相似文献   

14.
林川  赵海  毕远国  贾思媛 《通信学报》2015,36(3):149-160
互联网宏观拓扑结构下时延特征的研究对互联网结构与性能的理解具有重要作用。择取CAIDA Ark项目下分别位于4个不同地区的探测数据,提取网络时延与通信直径,发现网络时延与通信直径关系很小且超过70%的有效路径中存在支配时延。经分析,正是支配时延的存在影响了网络时延与通信直径的关系。对支配时延链路两端进行地理映射,发现支配时延以较高概率出现在同一国家同一城市某一链路传输之间。在此基础上,得出链路两端距离小于5 000 km的支配时延主要由排队时延组成,而链路两端距离大于5 000 km的支配时延主要由传播时延组成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In the heterogeneous Internet of things (IoT), the 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 (SINR) and delay constraint are two important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throughput of IoT and the performance of users. Until recently, most network selection policy researches were based on either the Shannon theory or the signal strength, while the combined influence of the delay con-straint and the SINR, which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re-source utilization, is hardly considered. We therefore pro-pose an SINR driven joint network selection policy, which incorporates the delay constraint and the signal strength into the SINR. This policy permits IoT users to access the network with the maximum of SINR from all the available networks under the delay and signal strength constraints.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joint network selection policy can obtain the higher throughput of IoT and average SINR comparing with other polices.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人类所憧憬的信息共享、开放、灵活和快速等需求得到满足,网络环境为信息共享、信息交流、信息服务创造了理想空间,然而,互联网与生俱有的开放性、交互性和分散性特征使得信息安全问题日渐凸出, 本文就此论述了影响网络环境下信息安全问题的几大因素,并对如何构建和谐健康的互联网,加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阐述了合理的见解,提出一定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Geolocation of Internet hosts enables a new class of location-aware applications. Previous measurement-based approaches use reference hosts, called landmarks, with a well-known geographic location to provide the location estimation of a target host. This leads to a discrete space of answers, limiting the number of possible location estimates to the number of adopted landmarks. In contrast, we propose Constraint-Based Geolocation (CBG), which infers the geographic location of Internet hosts using multilateration with distance constraints to establish a continuous space of answers instead of a discrete one. However, to use multilateration in the Internet, the geographic distances from the landmarks to the target host have to be estimated based on delay measurements between these hosts. This is a challenging problem becau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twork delay and geographic distance in the Internet is perturbed by many factors, including queueing delays and the absence of great-circle paths between hosts. CBG accurately transforms delay measurements to geographic distance constraints, and then uses multilateration to infer the geolocation of the target host. Our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CBG outperforms previous geolocation techniques. Moreover, in contrast to previous approaches, our method is able to assign a confidence region to each given location estimate. This allows a location-aware application to assess whether the location estimate is sufficiently accurate for its needs  相似文献   

18.
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引发了大量需要终端与网络间进行频繁交互的业务,产生了终端能量和无线信令资源消耗过度的问题。结合3GPP标准定义的下一代移动网络非连续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DRX)机制,从终端能耗、数据包延时、空口资源开销等角度出发,分析了DRX机制对典型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网络性能影响,并对DRX机制的参数配置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