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P2P与CDN结合实现IPTV点播业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亮 《电信快报》2007,(1):39-41,44
介绍了当前网络电视(IPTV)系统中普遍采用的内容分发网络(CDN)技术及其优缺点,同时介绍了打破传统客户端/服务器(C/S)模式的新技术——对等联网(P2P)模式,并将其应用到IPTV系统中。文章分析了P2P流媒体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响应流程,同时对其优势和局限性进行描述,进而提出了一种结合了P2P和CDN技术的混合流媒体系统,以实现IPTV中的点播业务为例,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继“宽带网建设热”以来.IPTV已成为宽带应用的一大亮点。在建设过程中,IPTV面临着政策、技术和经济等一系列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将阻碍IPTV事业发展。本文主要对IPTV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提供可靠服务的P2P流媒体点播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艾  刘心松  李凡 《电子与信息学报》2009,31(10):2294-2298
针对P2P流媒体点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节点可靠度和服务质量评价的点播系统结构RP2MoD。节点根据父节点的失效概率计算自身可靠度,并在点播时对父节点的服务质量作评价。父节点的选择、媒体数据的分配策略以及容错和恢复处理均以此为基础。理论分析和仿真表明,系统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能提供稳定可靠的点播服务,而增加的可靠度和服务质量的相关操作对系统性能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4.
P2P与IPTV     
目前,多数IPTV网络采用CDN作为支撑,即将内容根据需要传递到一个或一批用户端。CDN不仅可以完成对多媒体内容的存储、调度、转发、播放等,还可以降低服务器和带宽资源的消耗并提高服务质量。由于现有的CDN是从基于PC的流媒体业务发展而来的,在多个用户同时选择吲一内容时存在服务效率低、重定向机制复杂等问题,因此它对直播电视、时延电视等增值业务的支持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5.
赵扬  李南 《通信工程》2007,(2):42-43
本文主要介绍了P2P技术的概念、特点及结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P2P模式和C/S模式进行了比较。还介绍了P2P技术在网络电视中存在的不足及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一种基于响应度的P2P点播流媒体系统激励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P2P点播流媒体系统中的搭便车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结点响应度的激励机制GBIM(Responsivity Based Incentive Mechanism).该机制根据结点对来自其它结点数据请求的响应度提供不同网络服务质量,从而激励邻居结点彼此协作,更多地贡献带宽资源,使系统效用最大化.仿真实验表明:GBIM机制促进了系统效用的增长,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达到了激励节点参与资源共享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P2P IPTV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TV一般泛指通过IP网络传输音视频内容并用电视机收看的业务。目前电信运营商提供的IPTV运营在支持组播的可管理的IP网上,其主要业务为直播电视(转播电视广播)、时移电视、视频点播(VoD)以及交互信息服务等。  相似文献   

8.
当前主流的传统C/S架构的IPTV网络存储成本巨大,即使是采用H.264这样的高性能编码器,可以节省的存储费用也是有限的,而且服务器的响应时间长,服务器性能和带宽“瓶颈“严重.提出一种P2P(Peer to Peer)和C/S(Client/Server)混合的用于存储和传送IPTV(Internet Protocol based Television)数据的网络新结构G2P(Group to Point),并详细介绍G2P结构中媒体服务器的分布以及分布式差异化存储和组对点分片数据分发方式,分析比较采用G2P技术发展IPTV业务的特点,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9.
当前主流的传统C/S架构的IPTV网络存储成本巨大,即使是采用H.264这样的高性能编码器,可以节省的存储费用也是有限的,而且服务器的响应时间长,服务器性能和带宽“瓶颈”严重。提出一种P2P(Peer to Peer)和C/S(Client/Server)混合的用于存储和传送IPTV(Internet Protocol based Tele- vision)数据的网络新结构G2P(Group to Point),并详细介绍G2P结构中媒体服务器的分布以及分布式差异化存储和组对点分片数据分发方式,分析比较采用G2P技术发展IPTV业务的特点,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0.
P2P IPTV解决方案与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分析IPTV(Intemet Protocol Television)的发展现状和传统的C/S(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所面临的问题,对P2P的工作原理和P2P技术在网络电视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一种P2P IPTV解决方案,并讨论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对IPTV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P2P技术与IPTV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伟 《电信技术》2006,(4):51-54
首先介绍了IPTV技术的两类业务在集中交换模式下的实现方式。提出了当前IPTV中客户数量与服务质量之间的矛盾问题。然后对P2P技术从结构模式和技术优势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预测P2P将成为IPTV的解决方案,弥补IPTV的缺陷。  相似文献   

12.
P2P技术在IPTV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晓华 《中国有线电视》2006,(12):1142-1144
IPTV是基于宽带高速IP网的流媒体服务,提出基于对等网络模式的IPTV系统,从而克服了现在IPTV系统的“瓶颈”问题,对P2P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单介绍了基于P2P的IPTV技术。  相似文献   

14.
用P2P流媒体技术实现IPTV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先提出了发展IPTV所带来的主要挑战,由于目前C/S模型所固有的瓶颈而引出对等网络(P2P)技术.介绍了P2P技术的概念,以及3种工作方式.重点分析了其在流媒体中的应用,通过举例分析比较,说明P2P流媒体系统的优势所在.并说明了P2P技术应用在IPTV所面对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以及P2P流媒体软件实现大规模用户视频直播的具体方式.最后,阐明P2P流媒体技术对IPTV及整个媒体所带来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P2P技术在网络电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康芳  王道彬  钟朗 《通信技术》2007,40(7):11-12
通过分析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的发展现状和传统的C/S(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所面临的问题,对P2P的三种模式工作原理和P2P技术在网络电视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对IPTV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并分析了传统的P2P技术及P2P流媒体服务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响应流程。对其优势和局限性进行了描述。进而提出了一种可管理的P2P模式。并将其应用到IPTV系统中,提出了一种可管理P2P(MP2P)模式的IPTV媒体交付网络。  相似文献   

17.
侯成宝  宋建新 《信息技术》2008,32(3):102-105
首先阐述了IPTV的基本概念及传统IPTV传输技术的限制,接着研究分析了CDN内容分发技术及P2P技术各自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CDN与P2P结合的IPTV系统架构.  相似文献   

18.
P2P技术在IPTV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P2P是一种新兴的网络模型。它引导网络应用的核心从中央服务器向网络边缘的终端设备扩散。与传统的C/S模式相比,它在网络资源利用率、消除服务器瓶颈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介绍了P2P的概惫,然后分析了P2P技术和C/S模式的区别。最后介绍了P2P技术在网络电视中的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指明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孟玉华  柏琳 《中国有线电视》2006,(19):1904-1908
当前主流的传统C/S架构的IPTV网络存储成本巨大,即使是采用H.264这样的高性能编码器,可以节省的存储费用也是有限的,而且服务器的响应时间长,服务器性能和带宽“瓶颈”严重。提出一种P2P(PeertoPeer)和C/S(Client/Server)混合的用于存储和传送IPTV(Intemet Protoeol based Television)数据的网络新结构G2P(Groupto Point),并详细介绍G2P结构中媒体服务器的分布以及分布式差异化存储和组对点分片数据分发方式,分析比较采用G2P技术发展IPTV业务的特点,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从IPTV运营商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基于机顶盒终端的面向用户的P2P技术,在网络、成本和网络优势等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面向用户的P2P技术对于IPTV运营商存在根本性的缺陷,面向用户的P2P技术要想成功地应用于IPTV,必需克服这些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