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需要。指出立足国内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高层次专门人才必须进行培养模式、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冯全科 《压缩机技术》2003,(4):18-20,34
回顾了我国压缩机技术的发展及其专业人才培养的历史,分析了现代大学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和现代压缩机企业产品技术发展的特点。提出充分利用好现代大学毕业生专业面宽、创新潜能大的优势,采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培养专业设计人才,才能使企业获得更大的人才效益。  相似文献   

3.
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现代语言教学理论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有力保证。教师可通过改善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意识和动机,创设发展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对英语学习策略的训练,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引导自主学习等措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着重阐述贫困地区农业农村人才的培养教育,充分发挥农广校主渠道作用,创新办学模式,加快培养现代农业人才。  相似文献   

5.
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职业院校当前迫在眉睫的任务。阐述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并就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职业院校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结合实际应用的几项职教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6.
如何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主动适应并引领社会的优秀人才.是高校目前应该高度关注并力求解决的难题。高校必须从了解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入手.真正从人才培养理念、教学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和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几方面寻求突破,全局规划,系统改革,真正回归大学的“育人”本真。  相似文献   

7.
从目前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索并构建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8.
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提高理工类应用型本科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的有效途径,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方的友好沟通合作。文中简明阐述了实现校企合作模式培养的主要途径,其中包括充分资源共享互换交流模式和深度介入定向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人才质量的高低与高校研究生培养导师水平的优劣密不可分。文章介绍了当前研究生培养的基本模式、导师团队协同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生导师团队协同培养模式的评价方法三个方面予以论述,希望我们的研究,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于泳 《机电信息》2013,(29):5-8
探讨了有效培养医药行业急需的GMP管理人才的“双导师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分析了“双导师培养模式”的内容和优势,为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制药装备行业人才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创新能力培养是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标,从事研究生教育的管理者应重视和加强以研究生为主体的质化模式,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其成为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以量化模式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进行了探计,认为该模式有利于培养具有良好工程素质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的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12.
骆书芳 《装备制造技术》2022,(11):134-136+143
以集美工业学校为,阐述中职院校机械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实践。集美工业学校从2019年开始,在分析制约机械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利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外引内培,加强创新教育队伍培养;将创新教育融入创业教育,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发展学生科技社团,实践反哺项目制教学;对标省级竞赛标准,开设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月;培育优质项目,孵化创新成果等措施实施教学改革。经过近3年教学实践,创新创业教师团队综合素养得到了大幅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视野和思维空间大幅拓展,参加各级创新创业竞赛成绩斐然,位列福建省中职院校之首。该模式能有效地提升中职院校机械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且经过不断总结、反思和优化后,融入了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是一套较为完善的、多渠道、多方位、多管齐下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模式。该模式培养的中职院校机械类学生,具有较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自主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可以在中职院机械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复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机械专业CDIO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DIO作为当今世界高等工程教育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正在各工科院校进行试点和推广,结合地方性高校的特点和传统教育模式的优势,将CDIO教育模式引入到机械专业人才培养中,探讨机械专业CDIO培养模式及基于CDIO的课程体系,为CDIO教育模式在机械专业的实践及应用性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4.
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程硕士是研究生教育的一种,侧重于工程技术与应用的培养,工程硕士必须采用有别于工学硕士的培养模式。本文主要介绍机械工程领域在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方面进行的一些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EIP-CDIO培养模式,即将讲道德(ethics)、讲诚信(integrity)、职业化(professionalism)与CDIO有机结合。把EIP-CDIO培养理念用到工程图学课程改革中,通过一系列项目的实施,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研究生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新的培养模式不断涌现,科研分组的培养方式在导师资源不够的今天推动研究生教育走上新的台阶。文章分别阐述了现行的分组科研培养模式的利弊,并针对调查过程中反映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培养机械加工技师人才的主要途径有职业院校的培养和企业的培养,通过对这两种途径所作的总结,力图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实用高效的技师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面向工程实际的应用型机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目前国内的高等工程教育模式,以及与国外高校对工程人才的培养方法对比,提出面向工程实际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学生的理论教育、课程设计、实验教学、金工实习到企业实习等方面给出较为全面的培养思路,以期对当今的机械工程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探讨普通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及其定位依据的基础上,构建了该专业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三大融合”为特色,使受教育者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产学结合、企校合作”,既能发挥企业和学校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企业与学校双赢的模式之一,这样的职业教育才有生命力,才能培养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