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纵向非均质油藏普遍存在层间矛盾突出、水驱采收率低、低渗储层难以动用的特点,纵向非均质严重影响了油藏的高效开发问题,开展了多层长岩芯水驱油实验.实验采用最新研制的带多测压点的多层长岩芯驱替模型,该模型可以记录沿程压力变化,更加准确地反映水驱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注水方式对中低渗层的采出程度影响很大;提高注入速度可以提高不同渗透层的压力,且渗透率越低压力提高幅度越大;层间干扰严重,不同工作制度下低渗层压力变化很大.该研究成果对于选择合理的开发层系组合、采取适当的注水方式具有指导意义,为今后非均质油藏高效开发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聚合物驱后氮气泡沫驱油特性及效果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并联岩心模拟不同渗透率级差和驱替历史的非均质储层泡沫流动实验,研究非均质储层中渗透率级差和剩余油分布对泡沫流度调整特性和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渗透率级差小于12时,泡沫可以有效调整高低渗透层中的流度差异,在渗透率级差及含油饱和度分布合适时,泡沫在高低渗透层中以等流度驱替;对于不同剩余油分布的非均质储层,泡沫驱效果主要与高渗透层中剩余油的饱和度有关,高渗透层中的剩余油越少,泡沫在高渗透层中的封堵压力越大,可使泡沫和后续驱替流体进一步驱出低渗透层中的剩余油.  相似文献   

3.
提液措施对聚驱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藏数值模拟是研究聚合物驱影响因素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数模方法建立一注四采典型模型,研究聚驱合理的提液时机、不同渗透率级差对提液效果的影响程度以及提液对油井剖面改善情况的影响,为油田提供聚合物驱动态调整依据及有效手段.研究认为:无论单层还是多层非均质地层,聚驱时提液的增油效果均好于聚驱不提液的效果,提高采收率7.25%~8.77%;多层非均质地层比单层聚驱效果差;纵向渗透率2倍级差和5倍级差时,提液最佳时机为整体见效后;10倍级差时,注聚时提液和见效时提液效果相同;对于纵向非均质程度高的地层,高峰期后提液不利于扩大中低渗透层波及体积.  相似文献   

4.
针对鲁克沁区块油藏原油相对较稠,井又深,而且地层非均性严重,在采用注水开发时,出现不同渗透率层段推进不均匀现象,再加上注入水的黏度远远低于油的黏度,导致推进不均匀程度加剧,致使低渗透层段原油不能得到有效开采,影响了注水开发发效果。为此开展了弱凝胶深部调剖体系研究,并对其成胶时间、成胶强度及凝胶的稳定性等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并且通过岩心实验知该凝胶对岩芯的封堵效率在97%以上,调剖后并联岩芯的吸水剖面改善率大于85%,提高了中低渗透率岩心的采收率和剩余油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5.
针对油藏非均质性严重, 聚驱后低渗透层动用程度仍较低, 厚油层内部剩余油仍大量存在, 纵向动用 不均匀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应用分步射孔改善聚驱油效果的方法, 即在水驱结束后, 对厚油层选择性射孔并水驱挖 潜后再转注聚。应用室内物理三管并联驱油实验和理论公式, 分析分步射孔聚合物驱油机理, 并结合数值模拟, 以 北北块二区为目标, 研究了分步射孔后聚驱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大前置段塞、 高相对分子质量、 梯次 降浓段塞组合, 聚驱效果最好; 分步射孔后注聚相较于不经过分步射孔直接注聚, 低渗透层动用程度更大, 驱油效果 更好, 最终采收率提高了1. 2 8%。  相似文献   

6.
杏北开发区杏六东区块于2 0 0 7年进行三次加密调整, 至今非主力层已水驱4 0余年。针对区块内油 层层数多、 纵向非均质严重、 各层动用程度相差大的问题, 开展了不同渗透率级差组合水驱油室内实验, 结合区块地 质特征进行了层系井网演变研究, 将每个层系渗透率级差控制在6以内, 把区块分为三个层系, 并针对不同层系设计 了相应的井网部署方案, 以此达到提高油层尤其是薄差层开发效果的目的。利用数值模拟技术优选所设计的井网 部署方案, 结果表明方案二将油藏最终采收率提高到了4 9. 1 8%, 为层系井网演变的最好方案。  相似文献   

7.
通过组合模型,研究了鄂尔多斯长8储层非均质性对储层驱油效率的影响,认为组合试验中不同渗透率岩心进水量差别非常大,高渗岩心不但进水量比低渗岩心大的多,而且进水量的增长速度也比低渗岩心快,这说明,在油层合注开采过程中,随时间的推移,高渗层段由于大量水的冲刷,使水相渗透率逐渐提高,水窜程度加重,而低渗层段进水量增长缓慢,水驱效果难以得到改善.组合试验还发现高渗岩心驱油效率高于其单独试验的驱油效率,而低渗岩心的驱油效率低于其单独试验的驱油效率,且高渗岩心进水量的增量明显大于低渗岩心,说明现场高低渗透率层合注开采时,必然是好油藏驱油效率高,水驱动用程度大,差油藏驱油效率低,水驱动用程度小,一旦在高渗层形成水窜条带,将很难进一步提高水驱效率,因此应尽量控制注水层位的渗透率级差程度,或分层注水,以降低水驱的非均质程度.  相似文献   

8.
伊拉克中南部的M油田为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油藏,其主力油层X层系渗透率极差大。为了解井与井之间的注水连通性、对应性及非均质性,开展了井间示踪剂监测试验。结果表明,注采井组范围内储层存在较强的非均质性; X层系中在2-1小层存在高渗透层,层内非均质性较强,影响了注水开发效果。非均质性较强的碳酸盐岩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高渗透层的存在及其对注水开发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新算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大多数低渗透油层的渗流研究都是通过岩芯驱替实验得到渗透率与启动压力梯度的关系,不仅费时费工,而且考虑的因素比较单一的问题.通过对中国西部某低渗油田不同渗透率岩芯室内驱替实验,从流体在低渗透多孔介质渗流机理出发,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回归分析,建立了新的物理模型,提出了一种求解启动压力梯度的新方法,得到求解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数学模型.由数学模型可以得到启动压力梯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驱动压力梯度、流体的流度,启动压力梯度与前者成正比关系,与后者成反比关系.利用求解启动压力梯度的数学模型,结合低渗透油田实际,研究了启动压力梯度对单井产量、极限注采井距和含水上升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直井与水平井的联合井网是油田水平井开发模式之一.采用联合井网开发,存在水驱不均匀、驱油效率较低而剩余油分布不清等问题.根据相似性原理,设计制作不同渗透率级差的储层水驱实验平板模型,模拟渤海湾盆地某油藏的地质条件和联合井网模式,进行水驱油模拟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与均质储层相比,非均质储层见水较早,但其最终采出程度和平均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