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Cu Cl2、NH2-MIL-125(Ti)和尿素为前驱物,通过煅烧法制备了不同Cu掺杂量的二氧化钛/聚合氮化碳(PCN)异质结(Cu Ti CN)。其中3Cu Ti CN光催化还原CO2性能最优,在可见光下CO的产生速率可达735μmol/(g·h),分别是纯PCN和Ti O2/PCN异质结的9倍和3倍。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氮气物理吸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光致发光谱(PL)等手段对光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和光电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Cu掺杂和异质结的构建增强了可见光吸收,增大了材料的比表面积,提高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和传递效率。根据带隙数据和莫特-肖特基曲线得到了异质结的能带结构,并提出了Cu掺杂TiO2/PCN异质结光催化还原CO2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Bi(NO3)3·5H2O为铋源,Co(NO3)2·6H2O为钴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在陶瓷基片上分别制备了应用于固定式光催化反应器的Bi-TiO2复合膜及Co-TiO2复合膜。研究了涂膜方式及煅烧升温速率对膜表面形态的影响,并以甲基橙溶液为目标降解物,对比了旋涂法及浸渍提拉法制备的薄膜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光催化活性。通过热分析仪(TG-DSC)、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手段分析了掺杂薄膜的结构。结果表明,采用旋涂法制备的薄膜与陶瓷基体结合较为紧密,而浸渍提拉法制备的薄膜催化活性较高。当煅烧温度为500 ℃,升温速率为10 ℃/min时,其对甲基橙的降解率较高。当摩尔比为0.010时Bi-TiO2复合膜的催化活性较佳,100 min光降解甲基橙比率达到8.10%。钴或铋掺杂TiO2均可提高TiO2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Bi-TiO2膜的催化活性优于Co-TiO2膜。  相似文献   

3.
四氧化三钴(Co3O4)是一种p型半导体,可作为气体传感材料。非金属硼(B)具有吸电子特性,将其与p型半导体气敏材料进行掺杂,可增加材料的空穴载流子浓度,从而提高材料的气敏性能。本文以六水合硝酸钴[Co(NO3)2·6H2O]、硼酸(H3BO3)和尿素[CO(NH2)2]为原料,采用低温一步水热法成功制备了B掺杂Co3O4海胆状微球。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拉曼光谱仪(Raman)对掺杂B前后的Co3O4进行结构表征,探究B掺杂对其气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掺杂对Co3O4材料的气敏性能有明显的强化作用。当掺杂摩尔比为Co∶B=8∶1时,B-Co3O4对1×105μg/L乙醇的最佳工作温度为180℃,灵敏度响应达到26.8,是相同条件下纯Co3O4的4.4倍。B-Co3O4在较低的工作温度下,具有良好的灵敏度、选择性和稳定性,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气敏材料。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光催化CO2反应中引入热能是提高转化效率的新方法。通过一锅法将含氧空位缺陷的MoO3(MoO3-x)均匀负载在蜂窝状氮化碳(NCN)表面,成功制备出不同MoO3-x比例的MNCN复合催化剂。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在全光谱照射下,复合样品MNCN-1.0光热催化CO2表现出优秀的性能,CO和CH4的产率分别达到25.35μmol/(g·h)和1.80μmol/(g·h)。这是由于MoO3-x独特的性质使其在全光谱反应中提高反应温度,促进温度场与光场的协同作用,提高了光催化的反应效率。  相似文献   

5.
过渡金属-氮共掺杂炭材料是一类高效的CO2电还原催化剂。以热解聚合物制备的氮掺杂炭材料为载体,浸渍镍源,经红外灯光照2 h,利用光化学法制备了高分散的镍-氮-碳催化剂(Ni/NC)。采用扫描电镜(SEM)、物理吸附、粉末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催化剂的形貌、结构、物相和组成进行了分析,并评价了催化剂的CO2电还原反应性能。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0.5 mol/L的KHCO3电解液中,镍的负载量为2 %(质量分数)时催化性能最好,CO分电流密度得到有效提升,塔菲尔斜率为492 mV/dec,起始过电位为286 mV;在-0.6 V(vs.RHE)下,CO的法拉第效率为78%,在-1.0 ~-0.5 V(vs.RHE)内,n(CO)/n(H2)=0.5~3.6。  相似文献   

6.
CO2加氢制甲醇既能有效缓解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气温升高问题,也能促进CO2的资源化利用,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对Cu-Zn-Al水滑石(CZA-LDH)开展改性研究,以Cu(NO3)2·3H2O、Zn(NO3)2·6H2O和Al(NO3)3·9H2O为原料,以NaOH和NaCO3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ZA-LDH,并在制备过程中引入聚乙二醇(PE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三乙醇胺(TEA),焙烧后得到4组催化剂。XRD、FT-IR、N2吸附-脱附、SEM表征结果及催化性能测试数据表明,引入TEA的CZA-LDH焙烧后得到的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CZA-LDO-TEA)表现出最优的性能。这是因为TEA 能够破坏表面晶体结构,促进催化剂中CuO组分的还原,提高了 CO2的化学吸附能力,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CO2转化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四丁基氢氧化铵催化碱法制备富勒醇,并以富勒醇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富勒醇修饰氮掺杂二氧化钛光催化材料,对该复合材料的成分、结构等进行表征与分析,并研究复合材料的光催化还原CO2的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可见光区的光吸收性能增强,表现出良好的室温可见光催化还原CO2活性,其中CO平均生成速率达5.560 μmol·g-1·h-1,CH4平均生成速率为0.789 μmol·g-1·h-1。分析认为,富勒醇复合与N掺杂有效提高了TiO2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以太西无烟煤为原料,采用化学氧化法制备煤基碳量子点(C-CQDs),进一步以C-CQDs和尿素为前体,原位复合制备得到煤基碳量子点/氮化碳(C-CQDs/g-C3N4)复合材料。采用TEM、XRD、FT-IR、UV-Vis、PL等手段对样品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进而考察了其在光催化还原CO2合成甲醇过程的催化性能。研究表明:C-CQDs均匀地负载在g-C3N4的表面,且掺杂适量的C-CQDs有利于提高C-CQDs/g-C3N4的光催化活性,当可见光照12 h时,其光催化还原CO2甲醇产量最高可达28.69 μmol/(g cat),约为相同条件下纯石墨相g-C3N4作用时甲醇产量的2.2倍。  相似文献   

9.
利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Rb-Sr-Fe-TiO2光催化剂,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在可见光诱导下,利用亚甲基蓝(MB)评价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RbCl、Sr(NO3)2和FeCl3的最佳掺杂比mRbCl∶m_(Sr(NO3)2)∶mFeCl3∶mTiO2=2∶1∶0.2∶100,最优催化剂浓度1.0 g·L-1条件下,Rb-Sr-Fe-TiO2对4 mg·L-1的亚甲基蓝溶液进行光催化降解,3 h内降解率达到98.56%。Rb-Sr-Fe-TiO2克服了传统TiO2吸附能力差和可见光响应性差的缺陷,提高了材料的光催化活性,有望在废水处理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CO2还原电催化剂已成为近几年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但CO2还原常伴随着竞争析氢反应,这直接导致了能源的浪费。本文通过水热合成制备出一种高效还原CO2为CO的锌镁双金属氢氧化合物[ZnMg(OH)4],并引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来抑制析氢副反应。以ZnMg(OH)4为载体通过喷涂法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19H42BrN,CTAB)涂覆在催化剂表面,形成ZnMg(OH)4-CTAB复合催化剂,并对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形貌进行表征,通过一系列电化学测试对催化剂电催化CO2还原性能进行评估。在电势-1.5V (vs.RHE)下,表面涂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能使样品的CO法拉第效率从78.2%提高至87.25%。结果表明,在催化剂表面涂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复合催化剂ZnMg(OH)4-CTAB具有较高的CO2还原性能,这与阳离子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11.
以KCl、Bi(NO33和类石墨氮化碳(g-C3N4)为前体,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BiOCl/g-C3N4异质结光催化剂,并进行可见光催化还原CO2,考察了催化剂的活性及稳定性,同时研究BiOCl:g-C3N4(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和光照强度对光催化还原CO2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蒸气的存在下,BiOCl/g-C3N4较纯BiOCl和g-C3N4具有更高的光催化还原CO2活性,在催化剂用量为0.1 g,光照强度为2.413×10-6 einstein·min-1·cm-2,BiOCl:g-C3N4摩尔比为1:1的异质结催化剂显示了最高的光催化还原CO2活性,且可见光催化剂在5次套用实验后其活性基本不变。基于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比表面积测试(BET)和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表征,可以推断BiOCl和g-C3N4之间形成的p-n结能有效分离光生电子和空穴,是增强光催化剂活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以五水合硝酸铋[Bi(NO33·5H2O]为铋源、二水合钨酸钠(Na2WO4·2H2O)为钨源通过水热法制备出多孔钨酸铋(Bi2WO6),并以纳米板条堆叠形成椭球结构的类石墨相氮化碳(g-C3N4)为基底通过溶剂热法在原位还原金属铋(Bi)的同时制备出具有Z型异质结构的g-C3N4/Bi/Bi2WO6(CN/B/BWO)复合光催化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BET)、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光致发光(PL)光谱等检测手段对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金属铋可以作为类石墨相氮化碳和钨酸铋之间的电荷转移媒介,其产生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效应可协同增强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和载流子的迁移率,从而提升样品的光催化活性。采用350 W氙灯照射30 min,样品CN/B/BWO-0.7对盐酸四环素(TC-H)的降解率达到99.94%,并对其降解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气相扩散法,通过添加聚苯乙烯磺酸钠(PSS),制备了球状碳酸铈粒子。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等对产品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PSS可以改变碳酸铈的形貌,当PSS质量浓度为0.50 g/L、Ce(NO3)3浓度为0.07 mol/L时,得到分散均匀、粒径为3 μm左右的球状碳酸铈粒子。同时对其形貌控制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pH=1条件下分别加入硫酸根、硝酸根、磷酸根对三聚氰胺进行处理,采用高温煅烧法制备了一系列聚合氮化碳材料,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以罗丹明B(RhB)为污染物,探究了在可见光下聚合氮化碳对RhB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稳定性以及降解机理。加入0.12 mol硫酸根处理的聚合氮化碳(CN-0.04SO42-)在45 min内对RhB的降解率为99.1%,其伪一级动力学常数是未加硫酸根的23.0倍,硫酸根能有效地增强聚合氮化碳的光催化活性。CN-0.04SO42-经过3次循环实验对RhB的降解率略有下降,说明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活性物种捕获实验表明,影响光催化降解RhB的主要活性物种是·O2-和·OH。  相似文献   

15.
水合硝酸镁是红土镍矿硝酸湿法冶金工艺中产生的副产品,其资源化利用是决定湿法冶金工艺绿色化工艺链条贯通的关键环节之一。水合硝酸镁热解生产氧化镁是其资源化利用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为此,以稳定的硝酸镁水合物——六水硝酸镁为实验物料,采用热重分析(TG-DTG)、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其热解基本过程,旨在为水合硝酸镁资源化工艺参数的确定提供理论支撑。研究结果表明,水合硝酸镁热解过程可以分为脱水和分解两个阶段:脱水阶段,六水硝酸镁在68~170 ℃失去4个结晶水生成二水硝酸镁,二水硝酸镁在170~389 ℃失去2个结晶水生成无水硝酸镁;分解阶段,无水硝酸镁在389~510 ℃分解生成氧化镁、二氧化氮和氧气。六水硝酸镁热解过程是一个吸热反应,其反应热约为940.50 J/g。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传统光催化材料BiOBr和UiO-66-(COOH)2的性能和对可见光的吸收强度,以及它们的光催化活性和光催化效率,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法制备了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BiOBr/UiO-66-(COOH)2。运用X射线衍射光谱(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光致发光(PL)光谱、N2吸附-脱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电化学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其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一的BiOBr材料,与UiO-66-(COOH)2复合之后的BiOBr/UiO-66-(COOH)2催化剂保留了原有材料的结构,相应的比表面积增大,对可见光的吸收强度增强。将BiOBr/UiO-66-(COOH)2用于光催化降解甲基橙,在氙灯照射120 min后,甲基橙的降解率达到70%,分别约为纯UiO-66-(COOH)2和BiOBr的3.68倍和1.43倍,光催化活性显著提高,光催化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17.
由过量二氧化碳(CO2)排放导致的温室效应使得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紧迫,在“双碳”背景下,如何资源化利用CO2尤为重要。光催化还原CO2生成化学品和燃料是有望同时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途径。非金属半导体聚合氮化碳(PCN)具有可见光响应、化学稳定性高、易于制备等优点,在光催化领域备受关注,但由传统热聚合方法得到的PCN存在比表面积小、电子-空穴对复合严重、对可见光吸收范围窄等不足之处。介绍了光还原CO2的反应机理和PCN的结构,总结了PCN的制备方法以及提升其光还原CO2性能的手段,包括形貌调控、异原子掺杂、缺陷工程和构建异质结等。最后,对目前PCN材料在CO2光还原反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