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交流阻抗方法并结合循环伏安方法, 研究了机械活化对黄铁矿粉末微电极/非水溶液界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机械活化增大了黄铁矿电化学反应的有效活性面积, 降低了界面的电荷传递电阻, 减少了双电层电容。当有添加剂存在时, 微电极的电化学电阻和界面电容越小, 黄铁矿颗粒的分散效果越好。十八酸通过改变介电常数和增大双电层厚度而增大静电斥力, 提高黄铁矿的分散性能。  相似文献   

2.
通过扫描电镜对不同制片压力下极片的表观形貌进行观察,以及通过交流阻抗和恒流充放电,研究了不同制片压力对极片的比电容、等效串联电阻、功率特性和循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45MPa压力范围内随着制片压力的增大,极片的等效串联电阻先减小后增大,比电容先增大后减小,功率特性也是先变好后变差.当制片压力为35 MPa时,极片各种性能达到最佳:极片得到最小的等效串联电阻0.92 Ω;在不同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均为最大,当电流密度为0.15 A/g时,比电容达到118.3 F/g;电流密度从0.15 A/g增加到9.6 A/g,其比电容仅衰减了4.5,,功率特性较佳.  相似文献   

3.
主流地震勘探爆炸机点火电流等效有效值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杰  李群河  严岗 《采矿技术》2010,10(2):70-71
电流流经电雷管桥丝电阻按焦耳-楞次定律产生热量点燃引火药头,雷管能否引爆取决桥丝电阻、流经桥丝的电流和通电的时间。电容储能式爆炸机提供给电爆网络的电流随着时间增长减小,不是恒定电流。推导出电容储能式爆炸机等效点火电流有效值计算公式,用离散点火电流数据等效有效值计算公式验证了推导出的公式。  相似文献   

4.
急斜煤层防水煤岩柱的失稳及留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龙湖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采用数值计算和相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在不同煤厚和煤柱宽度时,防水煤岩柱的稳定性和失效形式,结果表明:采厚增加,导水裂隙的发育高度显著增大,裂采比增大;大煤柱不能明显降低导水裂隙的发育高度和煤柱塑性破坏宽度;防水失效主要有煤柱的塑性破坏和导水裂隙导通上部含水层两种形式;薄煤层防水煤岩柱留设应重点防止煤柱的塑性破坏,而厚煤层则应考虑导水裂隙的贯通情况.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风量和瓦斯条件下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分布规律,以新集一矿15#煤层13130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采空区多场耦合的数学模型,并利用COMSOL软件模拟了不同通风和瓦斯条件下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风速的增加,采空区进风侧和回风侧氧化带宽度均显著增大,进风侧与回风侧的氧化带宽度的差距变小;氧化带宽度随着瓦斯涌出强度的增大而显著减小,随着通风阻力的增加而显著增大;瓦斯涌出强度越小,氧化带宽度受通风阻力的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6.
以某矿6302工作面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方法研究了对硬厚岩层下煤层重复采动的应力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多煤层重复采动过程中,下层煤的卸压边界角随着推进步距的增大,先增大后趋于稳定,2层煤之间岩层间隔起到了隔板的作用,下层煤上方的集中应力由于层间岩层的影响发生衰减。这一趋势随层间岩层厚度增加,衰减系数减小,相同岩层厚度情况下,岩层硬度增加,衰减系数越小。  相似文献   

7.
基于FLAC的导水断裂带分布规律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掌握煤层开采后上覆岩体导水断裂带的分布规律,采用FLAC有限差分程序分析不同开采宽度采空区上方应力变化.根据摩尔-库仑准则,以开采上边界起到模型单元应力状态屈服区的最高点处的距离作为导水断裂带的高度.对某矿首采工作面建立FLAC模型,模拟不同采宽条件下导水裂缝分布,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导水断裂带先呈扁平拱形,后呈马鞍形;导水断裂带高度初期随工作面宽度增大而增大,当工作面宽度大于一临界值后不再增加;所模拟导水断裂带高度与实测吻合.回归分析表明,在相同采厚条件下,导水断裂带高度与开采宽度呈二次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硫化矿石经历机械力活化后的常温氧化特性,从金属矿山采集典型矿样,在室内开展了机械球磨实验。运用氧化增重率法表征了矿样在不同料球比、不同机械活化强度、不同机械活化时间等条件下经历机械活化后的氧化增重特性。结果表明,硫化矿石的氧化增重率与活化时间、料球比、机械强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随着机械力强度的增大,矿样的氧化增重率也随之增大;不同料球比球磨条件下的氧化增重率顺序依次为01∶31∶51∶81∶12;机械活化时间越长,其氧化增重效果越明显,说明经过机械力作用后的硫化矿石更容易发生氧化自燃。  相似文献   

9.
深海采矿扬矿泵内固体颗粒运动特性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深海采矿输送系统中扬矿泵易堵塞和磨损等问题,采用标准κ-ε湍流模型求解扬矿泵内流场,并运用离散相模型模拟颗粒流动轨迹,研究了颗粒粒径、导叶进口安放角、导叶数量对扬矿泵堵塞及磨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颗粒在导叶1区与前盖板碰撞次数最多,对导叶前盖板磨损严重;在3、4区与压力面碰撞次数最多,颗粒与导叶碰撞主要起到改变颗粒运动轨迹的作用,对3、4区的导叶压力面的磨损并不严重。随着粒径增大,平均过导叶时间和碰撞次数呈增加趋势,且增加了颗粒与吸力面碰撞的可能性。随着导叶进口安放角增大,平均碰撞次数和平均过导叶时间均随之增加,颗粒与压力面碰撞区域越靠近导叶进口处,对压力面进口造成的磨损越严重。随着导叶数量增加,过导叶时间有减小的趋势;颗粒与导叶压力面碰撞位置向导叶中部移动,对压力面的磨损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0.
天然鳞片石墨微波法制备石墨烯及其电容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采用Hummer法制备氧化石墨,再利用微波法热还原氧化石墨制备石墨烯,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电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微波时间对石墨烯微观结构和电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微波法可以将氧化石墨彻底还原为无定形的多层片状石墨烯,随着微波时间的延长,石墨烯的剥离效果越明显,比表面积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微波处理90s制备的石墨烯比表面积为353.2 m2/g.随着微波时间的延长,石墨烯的电容量先升高后降低,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先增加后趋于稳定,微波处理90s获得的石墨烯电容量为343 F/g,经过5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98.5%,展示了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11.
赵小平  韩晨霞  马晟  高涛 《中州煤炭》2021,(6):197-200,206
为了保障煤矿井下生产安全和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分析了井下低压供电系统结构,基于此,研究了馈电开关保护装置硬件框架,硬件部分主要包括电源模块、辅助模块、永磁操作机构驱动和储能电容充电模块、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通信模块、人机接口模块、模拟量采集模块、核心微控制器模块等,着重研究了其功能及硬件电路设计,设计了系统抗干扰措施;研究了馈电开关保护装置软件设计,着重设计了主程序、故障保护模块等软件部分。研究对提高电网的作业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锌铝合金热镀层合金层生长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焰  魏绪均等 《矿冶》2001,10(1):49-52
为了获得具有适当合金层厚度的锌铝合金镀层 ,本文采用三因子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方法 ,对影响锌铝合金镀层整体耐腐蚀性能的合金层生长问题进行了研究 ,获得了合金层生长的数学模型 ,并对合金层的生成厚度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热浸镀锌铝合金的硅元素添加量、浸镀温度和浸镀时间对合金层生长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实验研究范围内 ,随硅元素含量的增加 ,合金层厚度降低 ;随浸镀温度的升高 ,合金层厚度呈直线增加 ;随浸镀时间的延长 ,合金层厚度呈抛物线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13.
针对镍锌电池相比铅酸电池具有的技术优势,分析了不同种类镍锌电池的性能特点和用途,指出铅酸电池、液流电池、钠硫电池、锂离子电池、水系金属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及混合电容具有的技术优势和缺点,并对镍锌电池储能技术特性进行了论述。通过分析容量特性、内阻特性、温度特性、开路电压、充电效率及能量效率,对镍锌电池SOC进行了估算;通过容量修正算法,实现电池放电过程中温度、放电倍率、放电循环次数的修正,使得电池在恒流放电工况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研究为镍锌电池在储能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油库正常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渗漏污染问题,以云南省某地下油库为研究对象,利用FE-FLOW软件,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内典型污染物在不同工况下的污染物迁移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正常工况下,污染物的影响范围随时间增加而增大,但是影响范围未超出厂区,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在油库防渗层失效的非正常工况下,污染物的扩...  相似文献   

15.
利用零序功率方向性原理,用EDA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将延时电路、脉宽检测电路、时序检测电路、数字滤波电路等组合到CPLD可编程逻辑器件芯片中,与外围电路组成集成度高、抗干扰性高、选线准确、可靠性高的低压选择性漏电保护装置。该装置经现场实际运行,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胡艳飞  孔庆莹 《中州煤炭》2022,(6):83-89,97
车排子凸起沙湾组作为春风油田主力层段,存在沉积类型、展布特征不明确等问题,加强其沉积特征的研究其对寻找储层甜点极为重要。采用岩心描述、薄片鉴定、测井解释等手段,对CHE510井区沙一段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出,研究区沙一段属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包括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砂坝等微相,物源来自于西南方向的车排子凸起。其中N1s11层和N1s21层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局部为河口砂坝沉积,主水流方向均为西南至东北方向。砂体的分布受控于沉积作用:N1s11层砂体厚度5.0~9.7 m,平均砂体厚度7.4 m,平面上,南、北两侧厚度较大,东、西两侧及中部厚度略薄;N1s21层砂体厚度3.8~8.1 m,平均砂体厚度5.9 m,平面上,井区中部CHE511井、东部CHE512井、CHE514井附近厚度较厚;N1s31层砂体厚度3.6~7.4 m,平均砂体厚度5.3 m,平面上中部厚度较薄,东、西两侧相对较厚。通过对CHE510井区沙一段沉积特征研究,可为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光学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器(EBS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差温轧制(DTR)和常规轧制(CTR)Al-Zn-Mg-Cu合金厚板各层试样的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测试,并利用电化学实验平台测试了差温轧制(DTR)和常规轧制(CTR)试样的极化曲线以及IGC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采用差温轧制(DTR)工艺可以改善厚板各层晶粒尺寸的均匀性,通过抑制再结晶率可以减少大角度晶界占比,并使各层的晶界析出相细小及形貌差别变小,沉淀无析出带宽度变窄和差别减少;从而导致DTR试样的耐晶间腐蚀性能普遍要优于CTR试样。电化学曲线测试也表明,DTR工艺能改善Al-Zn-Mg-Cu合金板沿厚度方向的腐蚀性能均匀性,沿厚度方向各层的点蚀电位和腐蚀电位等电化学参数变化减小。  相似文献   

18.
黄菲菲 《煤矿机电》2012,(1):59-61,66
为改善中、低压电力电子设备中开关器件的性能,给出了一种功率变换器的Power MOS-FET开关电路模型。其Power MOSFET的功率损耗主要由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构成,由此推导了功率变换器主电路中Power MOSFET的损耗计算公式,并根据实验波形的计算,得到Power MOS-FET的功率损耗。得到的计算结果表明:当开关频率较大时,开关损耗是Power MOSFET功率损耗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19.
高安民  王海 《中州煤炭》2018,(6):148-151
第四系松散层是陕北的重要水源,易受煤化工渣场渗漏污染。为研究陕北第四系松散层抗污染特性,通过室内及现场试验,研究渣场第四系松散层包气带、含水层及隔水层的渗透性。结果表明:研究区第四系包气带厚度11~14 m,垂直渗透系数5.9~6.8 m/d;第四系含水层厚度28~41 m,渗透系数1.176~2.537 m/d,中等富水性,易受污染;隔水层为离石组粉土、粉质黏土,渗透系数在0.000 2~0.011 2 m/d,不透水—微透水性,隔水性能良好,隔断第四系含水层与基岩孔隙裂隙承压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起到一定隔离污染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董国胜 《中州煤炭》2019,(8):187-191,196
针对深部高突矿井存在高地应力、高瓦斯、低透气性、高地温、高岩溶水压以及高强扰动等致灾因素,以致瓦斯突出事故频繁发生的问题。在不具备常规保护层(煤层厚度≥0.8 m)开采的工程背景下,及实现上部被保护煤层增透卸压的难题,提出岩层下保护层工作面开采技术的解决思路。基于十二矿三采区主采煤层工程地条件,分析了岩层下保护层工作面采高与合理宽度的确定方法。结合矿井现有开采设备水平与技术经济因素,确定岩层下保护层开采厚度1.8 m,工作面宽度158 m;基于31040岩层下保护层工作面煤岩层揭露情况,优选出了岩层工作面破岩的关键开采设备,并设计了工作面三花眼辅助预裂爆破配合采煤机截割的破岩方式;根据己16-17煤层瓦斯地质条件,设计了岩层下保护层瓦斯卸压效果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