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在绿色发展背景下,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可有效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具备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已进入规模化退役期,产业化规范化回收利用迫在眉睫。但该行业仍面临政策标准支撑不足、产业化技术和工艺待突破、行业秩序混乱等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基础上,建议加快推动法律法规制定,持续完善国家标准体系;同时,加大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力度,提升回收利用水平;要加强行业监管及执法,营造良性市场竞争环境,多措并举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3.
4.
锂金属作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原材料,亦是本世纪的重要新能源金属.收集整理了全球范围内从终端报废产品中回收再利用锂金属的技术及工艺流程,比较了不同技术条件下的最优回收率.2000—2019年,锂离子电池锂金属的在用存量迅速增加,从30 t增加到1.8万t;在现有回收技术与工艺条件下,只有合金和锂离子电池中的锂金属可以回收,且回收对象主要集中于锂离子电池.基于此,进一步采用物质流分析方法,评估了2020—2035年中国大陆范围内锂金属回收再利用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锂离子电池是主要回收锂的来源;(2)到2035年锂金属的在用存量将增加至43万t,锂金属回收潜力逐年递增,到2035年将超过4万t;(3)合金中锂的回收潜力小,困难大.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锂金属资源的有效供给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锂金属作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原材料,亦是本世纪的重要新能源金属.收集整理了全球范围内从终端报废产品中回收再利用锂金属的技术及工艺流程,比较了不同技术条件下的最优回收率.2000—2019年,锂离子电池锂金属的在用存量迅速增加,从30 t增加到1.8万t;在现有回收技术与工艺条件下,只有合金和锂离子电池中的锂金属可以回收,且回收对象主要集中于锂离子电池.基于此,进一步采用物质流分析方法,评估了2020—2035年中国大陆范围内锂金属回收再利用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锂离子电池是主要回收锂的来源;(2)到2035年锂金属的在用存量将增加至43万t,锂金属回收潜力逐年递增,到2035年将超过4万t;(3)合金中锂的回收潜力小,困难大.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锂金属资源的有效供给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锂金属作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原材料,亦是本世纪的重要新能源金属.收集整理了全球范围内从终端报废产品中回收再利用锂金属的技术及工艺流程,比较了不同技术条件下的最优回收率.2000—2019年,锂离子电池锂金属的在用存量迅速增加,从30 t增加到1.8万t;在现有回收技术与工艺条件下,只有合金和锂离子电池中的锂金属可以回收,且回收对象主要集中于锂离子电池.基于此,进一步采用物质流分析方法,评估了2020—2035年中国大陆范围内锂金属回收再利用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锂离子电池是主要回收锂的来源;(2)到2035年锂金属的在用存量将增加至43万t,锂金属回收潜力逐年递增,到2035年将超过4万t;(3)合金中锂的回收潜力小,困难大.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锂金属资源的有效供给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粉矿回收系统在矿山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粉矿回收系统的各种形式及减少粉矿撒落量的技术措施。以白音诺尔铅锌矿为实例提出了竖井粉矿回收方案和斜井粉矿回收方案,分析了两仆方案的优点和缺点比较,斜井比坚井方案节省投资34.99万元。 相似文献
8.
9.
矿井水回收利用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矿井水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已历时三十余年,但到2003年为止,全国矿井水利用率仅为15.41%,远低于发达国家井下排水利用率80%左右的指标。文章根据多年来的设计运行实践,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利用率的症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目的在于更快地促进矿山排水资源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11.
针对镍锌电池相比铅酸电池具有的技术优势,分析了不同种类镍锌电池的性能特点和用途,指出铅酸电池、液流电池、钠硫电池、锂离子电池、水系金属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及混合电容具有的技术优势和缺点,并对镍锌电池储能技术特性进行了论述。通过分析容量特性、内阻特性、温度特性、开路电压、充电效率及能量效率,对镍锌电池SOC进行了估算;通过容量修正算法,实现电池放电过程中温度、放电倍率、放电循环次数的修正,使得电池在恒流放电工况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研究为镍锌电池在储能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大多数电力系统生产仿真方法中,尚未全面考虑新能源发电的输出特性。根据风电发电和光伏发电的历史运行数据,采用统计方法对其进行了功率输出特性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以最低生产成本或最佳节能减排效果为优化目标,建立以电力平衡、电力平衡和峰值平衡为基础的大规模集成新能源发电的电力系统运行模型。利用所提出的电力系统运行模型,基于中国西北电网进行了运行仿真,分析了不同系统运行条件下的新能源电力条件。仿真结果很好地验证了所提出的电力系统运行模型在大规模新能源发电产业电力系统的适应分析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风电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风电系统的准确建模对于风电系统输出电流、电压和功率的预测至关重要。从小型风电系统的基本风能转换过程出发,建立了风机叶片、双馈感应发电机和风速模型,通过对比风电系统输出电流、电压、功率的方式,比较了3种风速模型的仿真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基于ZA型和SB型正态分布的风速模型,得到的风电系统输出电流、电压和功率最为稳定,适用于小型风电系统的建模和预测。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新能源电力系统复合储能单元的性能不能满足电力系统的发展要求问题,设计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复合储能多目标优化方法。分析光伏发电单元与风力发电单元结构特征,构建了复合能源容量数学模型;分析了当前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要求,确定了复合储能优化目标函数;使用机会约束规划技术,完成了目标函数的求解过程。至此,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复合储能多目标优化方法设计完成。构建算例实验环节,实验结果表明:机会约束优化方法可同时完成多个目标的优化过程,进一步提升复合储能单元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提升电力建设安全规范化管控为目的,设计电力建设安全规范化管控系统。利用不同类型传感器采集电力建设工程相关数据,网络通信层利用数据接收与发送模块接收电力建设工程相关信息后,经由客户端管理模块将其传输至业务层,通过深度学习网络识别电力建设现场视频图像实现电力建设安全管控,最后在用户层为用户呈现所需电力建设相关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有效实现电力建设现场作业的安全管控,施工作业现场状况监查结果精度高,可依据本文系统监查结果实时调整电力建设工程施工,保证电力建设作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新能源接入电网后,导致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变差,为此研究新能源参与电力系统调峰调频的仿真方法,提升调峰调频效果,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运行。考虑发电机组深度调峰、可中断负荷调峰对发电成本的影响,以发电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以功率平衡、备用容量与机组最小启停时间等为约束条件,建立调峰优化模型;采用改进蚁群算法求解模型,获取最佳调峰控制策略;调峰结束后,通过调度中心按照系统频率偏差与联络线功率等参数求解功率缺额,发送调度指令至新能源站,令其配合电力系统控制发电机组出力,共同完成调频任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备较好的调峰和调频能力,且经过调峰后电网运行较为稳定,具备良好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18.
矿产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使得矿区供电面积也逐渐扩大,矿区电力工程施工现场规模与复杂度也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极大地增加了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威胁矿区工作人员与大型机械设备的安全,设计了矿区电力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测系统。系统硬件单元包括电力监测仪硬件电路设计单元、主控芯片选取单元与GPRS通信芯片选取单元;软件模块包括电力监测仪软件程序设计模块、主控芯片初始化程序设计模块与电力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预警模块。通过上述硬件单元与软件模块的设计,实现了矿区电力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测系统的运行。实验数据表明,应用设计系统后电力参数相对误差减小,安全预警合格率提高,充分证实了设计系统具有更好的电力安全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19.
太阳能光伏发电储能效果,对保证发电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储能容量多目标优化技术。分析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储能器件的储能特性,提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能量管理策略;通过构建目标函数,以负荷需求能量为约束条件,建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储能容量优化模型,并对其进行求解获取最佳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储能容量优化结果。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有效增加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储能容量,降低其负荷缺电率、能量浪费率以及入网波动率,提升系统供电可靠性与运行稳定性,经济性较好、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为了合理分配施工人数,提升施工工具使用率与承载力分析效果,设计考虑多参数耦合的电力施工承载力分析系统。通过源数据层整理电力施工承载力分析的多参数数据,确定人力、工具、时间方面的承载力风险要素,利用节点加权的证据理论融合方法,在电力施工承载力分析系统总体架构中,优化了数据仓库层、业务逻辑层、界面层和源数据层的数据运转效果,利用贝叶斯网络结合风险要素评估承载力,输出承载力评估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有效评估分析电力施工承载力,合理分配施工人数,确保施工人数略高于人力承载力极限值,避免出现人员浪费情况,提升施工工具使用率;该系统多参数耦合时盲目数据丢失率较低,有效避免耦合时正确数据被丢弃;不同数据属性值时,该系统的信息损失度较低,具备较优的数据传输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