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研究三级排烟模式且顶部设有自然排烟窗的室内商业步行街火灾烟气蔓延特性,在步行街首层环廊位置进行热态发烟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两级排烟,三级排烟模式下环廊排烟可有效阻止烟气蔓延至步行街高大空间;一旦发生小规模火灾或产生低热量烟气时,步行街顶部采用机械排烟方式比自然排烟方式具有明显的排烟效果,但排烟风机的延迟开启易造成烟气蔓延范围扩大。为了营造安全的疏散条件,避免烟气从环廊蔓延至步行街,应增大环廊排烟设备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于烽 《山西建筑》2012,38(19):144-146
基于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方法,以自然排烟量等于烟气产出量为基本要求,利用火灾烟气模型和火灾动力学理论,计算出高大空间建筑火场烟气各物性参数,较系统的提出了大空间建筑的自然排烟系统开窗面积的理论计算方法。以某室内商业步行街为例,理论计算分析了不利火灾场景下烟气流动和排烟效果,该建筑现有排烟口面积满足排烟要求。  相似文献   

3.
室内商业步行街在为消费者带来良好体验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消防隐患。一旦发生火灾,烟雾、高温等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重大事故。通过Pyrosim仿真模拟,对室内商业步行街排烟模式进行研究,设置无机械排烟、二级排烟和三级排烟三组工况,依据所需研究内容设置相应模拟监测点,用来监测中庭及环廊处的温度、能见度、CO和风速等影响人员疏散的关键指标。研究得出:在满足规范要求的排烟量以及设备正常联动的条件下,当火灾发生在房间走道时,相较于三级排烟模式,二级排烟模式,可以更好地抑制烟气在环廊中蔓延。但火灾发生在中庭时,两种排烟模式下烟气控制效果相近。同时,通过模拟,也可以验证,过余设计的环廊排烟,并不会对疏散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大型综合性商业室内步行街的排烟系统关乎其整体消防安全性的实现。目前有关室内步行街烟气控制方式及其合理性仍然缺乏系统性研究和清晰的结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厦门市消防支队以厦门嘉庚体育馆配套商业综合体工程为试验场所,开展了大型综合性商业室内步行街火灾烟气控制系统试验研究。该综合体整个工程建设用地面积为48 973 m~2,总建筑面积约164 022 m~2。首层步行街走道设计为"亚安全区",采用"三级排烟"方案,步行街顶部设可开启侧窗。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商业计算流体软件PHOENICS,分别对自然通风、空调送风、自然排烟、机械排烟等四种常见的建筑通风状态下的客房进行烟气流动规律的模拟研究,得出:火灾后,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将着火房间的烟气、热量排出室外,降低着火房间的烟气浓度和温度,但机械排烟的效果较自然排烟稳定.本文计算机场模拟的结果证明了使用CFD技术对火灾现象进行数值模拟是可行的,可用于指导室内火灾的扑救和火场人员的安全疏散.  相似文献   

6.
在阐述室内步行街建筑特点的基础上,从一般要求、排烟方式要求、排烟系统的排烟能力要求以及排烟效果影响因素分析等方面分析了现行消防技术规范防排烟条文要求对室内步行街的适用性,介绍排烟能力需求、烟气控制理论等室内步行街排烟系统设计要点。并在实际案例研究中,运用FDS模拟了不同排烟方案下的排烟效果。  相似文献   

7.
某大型商业综合体为例,基于性能化防火设计的特点和消防验收面临的难点问题,通过现场火灾热烟试验方法对大型商业综合体室内步行街烟气控制方案和系统的有效性、可靠性进行验证。设置机械排烟、自然排烟两种工况,在中庭部位布置双温自记仪、热电偶、标记灯串、多点风速仪,获得试验期间温度、风速、烟气层高度等数据。分析监测数据与试验现象可知,机械排烟效果优于自然排烟。提出应调整中庭红外对射感烟探测器安装位置、提高四层走道排烟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奥体南区地下环形隧道防排烟系统设计,采用FDS模拟及现场热烟试验研究在防烟分区FY-3内发生汽车火灾时,隧道内烟气蔓延、能见度、重点位置温度场变化情况.模拟结果和热烟试验效果基本一致,在排烟风机及时开启联动排烟的工况下,烟气基本被控制在防烟分区FY-3内,人员疏散路径上未出现大面积烟气沉降现象,控烟排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理论分析中庭类商业综合体建筑的火灾烟气特性,计算中庭类商业综合体自然排烟系统排烟口的有效面积,并提出大型商业综合体自然排烟排烟口有效面积的设计理念。以某大型商业综合体为例,采用FDS对基于4MW火灾烟气特性的自然排烟系统的排烟效果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火源最大热释放速率为4MW时,在该建筑自然排烟系统排烟窗有效面积占中庭地面面积的37.8%时,火灾产生的大部分烟气能够通过顶面自然排烟窗排至室外;各层安全出口附近距离地面2m高度处的烟气在1 800s内均能满足安全疏散的条件;数值模拟与理论预测的排烟效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室内火灾烟气控制过程中可以选用的防排烟方式,明确了不同建筑内室内火灾防排烟方式的选择标准,得出了一些指导室内火灾不同防排烟方式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采用理论和FDS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研究地下步行通道发生火灾(1.5 MW)时,半横向排烟和纵向排烟对地下步行通道内火灾烟气蔓延的控制效果。研究表明,在排烟量相等、送风量不等的条件下,除火源正上方温度超过60 ℃外,半横向排烟模式下火灾参数未达到临界值,有利于行人向火源两侧逃生;纵向排烟模式将火灾参数均控制在临界指标以内,大部分烟气被控制在火源下风侧,有利于行人向上风侧逃生。地下步行通道火灾时,从人员逃生效率以及消防人员应急救援便捷性的角度出发,宜采用半横向排烟模式;从行人受危险因素不确定性影响的角度出发,宜采用纵向排烟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以某综合管廊为研究背景,利用PyroSim模拟软件建立的仿真计算模型,研究了设立挡烟垂壁、改变防火门开启程度、增设排烟设施等情况下的烟气蔓延规律.研究发现:在烟气未充满管廊时,挡烟垂壁会使烟气蔓延速度降低,烟气蔓延速度与挡烟垂壁高度成反比;防火门打开会使火灾烟气蔓延至相邻防火分区,烟气蔓延速率与防火门开启程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室内滑雪场的高大空间及低温环境特性对防排烟系统设计的影响,确保防排烟系统在特殊建筑环境条件下安全可靠,确定更合适的防排烟设计方案,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了室内滑雪场建筑防排烟系统的设计难点,利用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对比分析了不设排烟设施、设置机械排烟系统及设置自然排烟系统3种情况下,建筑内火灾烟气蔓延情况.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4.
采用热烟试验方法研究某地下大空间步行街区采用自然排烟模式的有效性。火源面积为 2 m2 ,火源的功率约为1 500 kW,设置 3 处典型火源位置。结果表明,在自然排烟模式下,大部分烟气在热浮力作用下通过火源上方的自然排烟口排出至室外,仅在局部区域产生少量烟气的聚集、沉降现象。在模拟计算的人员疏散时间内,疏散路径及疏散出口能见度高,总体控烟排烟效果明显,烟气流动沿程的温度变化对人员疏散行为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应用FDS软件对某典型上盖开发式动车车辆段的盖下列检库射流风机与机械排烟系统协同排烟效果进行了模拟研究。通过分析火灾时烟气扩散速度、烟气层分布特征、一氧化碳浓度分布以及排烟效率等指标,对射流风机协同机械排烟和单独机械排烟的排烟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射流风机协同机械排烟可有效减慢烟气的扩散速度,并且可降低库内大部分区域的烟层厚度,增加排烟口处的局部烟层厚度,以提高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效率。与单独的机械排烟工况中排烟效率相比,射流风机协同排烟将最不利排烟效率从33.1%提升至53.9%,最佳排烟效率从44.3%提升至55.1%。且在射流风机协同排烟工况中,对于库内一氧化碳的沉降控制和排烟效率,开启两组射流风机且距火源近端的风机组与相近排烟支管距离为风机的有效射程时效果最佳,且随火源远端风机组的向下倾斜射流角度逐渐增大至与水平面呈45°夹角,一氧化碳的沉降控制效果和排烟效率都提升。  相似文献   

16.
利用火灾动力学仿真软件FDS研究了排烟口面积和排烟口长宽比对地铁区间隧道火灾排烟效果的影响(火源功率为5 MW)。即对不同工况下,人眼特征高度层温度,CO浓度,能见度以及顶棚温度进行研究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排烟口面积为4m^2、排烟口长宽比1:1更有利于人员疏散。  相似文献   

17.
采用FDS对某超高层建筑标准办公层在不同排烟模式、环境风下玻璃幕墙破裂时的火灾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机械排烟关闭时,室内排烟效果由高到低分别为无风下玻璃幕墙破裂、玻璃幕墙不破裂、有风下玻璃幕墙破裂.机械排烟开启时,室内排烟效果由高到低分别为玻璃幕墙不破裂、无风下玻璃幕墙破裂、有风下玻璃幕墙破裂.机械排烟关闭时人员的可...  相似文献   

18.
采用 FDS 模拟与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设定 6 种上、下开口面积之比的工况进行模拟,研究自然排烟口对机场航站楼排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上、下开口面积之比不大于 1.8时,随着排烟口面积增加,室内平均温度下降,烟气层高度抬升,排烟效果越来越好;当火灾发展至 720 s 时,室内平均温度仍在安全范围内,对于人员疏散影响不大。建立理论模型,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得出当上、下开口面积之比为 1.8 时理论模型适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采用Fluent模拟软件,分别对6节编组和8节编组地铁车站轨顶排热风口采用45°嵌装式调节阀调节形成的均匀排风及其在站台火灾工况下的协同排烟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形式的车站在轨顶排热风口处通过安装调节阀调节后,轨顶排热系统的排风量均随着排风压力的增大而增加;同一排风压力下,轨顶排热系统形成的总排风量,在轨顶排热风口处安装调节阀的方式均高于安装插板阀;采用调节阀各风口间不均衡率可保持在5%以内,实现了均匀排风,而采用插板阀各风口不均衡率则超过了20%,无法实现各风口间风量的均衡。两种形式的车站,通过安装调节阀形成的轨顶均匀排热系统在站台发生火灾时,车站站台每组楼扶梯口部均能形成向下不小于1.5 m/s阻止烟气向上蔓延的阻挡气流,轨顶侧排烟口处风量未超过最大允许排烟量,满足规范相关要求,协同站台火灾排烟方案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20.
以上海市某地下两层岛式地铁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FDS软件对站台区域火灾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站台层公共区域火灾在喷淋系统与排烟系统耦合作用下的烟气层特性.通过解析火灾区域内2.0 m高处的温度、烟气层高度、能见度以及喷淋区域内各排烟口流速等相关火灾参数的变化规律,探讨地铁站火灾时自喷系统和排烟系统的相互影响,并确认喷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