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卫东 《煤》2020,29(2):50-52,67
庞庞塔矿9-101工作面回采期间其回风巷出现明显的失稳变形现象,通过采用钻孔应力计、顶板离层仪等设备进行现场监测得知,区段煤柱塑性破坏深度大于2 m,巷道顶板岩层深部和浅部离层值最大值分别为262 mm和172 mm,顶板锚杆(锚索)超前工作面约60 m处开始破断失效,巷道两帮的位移量明显大于顶底板的移近量;由此提出优化支护方案的合理建议,为综放工作面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湖西矿井深井条件下回采巷道围岩变形观测及数值模拟,研究了超前巷道变形规律及锚杆预应力对围岩控制的效果,为现场围岩控制提供了依据,保证了安全生产,对于类似问题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煤炭技术》2017,(2):17-20
为探究受多次动压影响深井综放巷道围岩失稳特征及支护技术,以同煤集团麻家梁煤矿为工程背景,利用围岩地质力学参数测试、实测井下多次采动应力场及确定合理煤柱尺寸等方法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次动压影响阶段,超前支撑压力对煤柱的影响范围及影响程度远远小于工作面推过后采动应力对煤柱的影响;二次动压影响阶段,煤柱应力核区位于深度8~18 m钻孔之间,合理煤柱尺寸应至少为55 m,方能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4.
根据新巨龙矿井一采区第一个沿空开采综放工作面的矿压实测,论证了工作面沿空巷道围岩变形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5.
苏国强 《现代矿业》2020,36(5):74-75
为了解决回采工作面巷道支护方式与参数布置等问题,以山西某煤矿为研究对象,采用FLAC数值模拟软件和现场测试的综合性方法,研究了大采高综放工作面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得出了大采高综放采场围岩位移场的变化规律;结合矿井实际情况,采用矿压监测系统在工作面回风巷布置测点进行工业性试验、实时监测观测数据,掌握了巷道围岩位移的变化状态,指导巷道围岩的支护形式与参数等的确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纯如 《采矿技术》2011,11(2):26-28,64
根据试验工作面工程地质与生产技术条件,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旋转综放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围岩力学特性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煤层应力的分布规律,为综放工作面推进过程中过特殊地质构造时回采巷道合理支护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许谦  吴增明  张旭波 《煤》2021,30(3):35-36,81
文章针对王庄煤矿6212综放工作面过9条不同层位空巷的情况,基于DDA软件,模拟分析了6212工作面过不同层位空巷时围岩变形破坏情况,并获取了不同层位空巷顶板下沉量演化曲线,揭示了综放工作面过不同层位空巷的变形破坏机理。而为了实现对不同层位空巷围岩的有效控制,采取了端头高水充填以及相应的加固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王庄煤矿5216综放工作面在进行放顶煤回采的过程中出现工作面运输巷变形严重的问题。通过注浆加固实践,证明巷道破碎围岩经过注浆加固后,巷道承压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围岩位移量明显降低,顶板围岩下沉量降低至400 mm以内,两侧巷帮相对位移量降低至700 mm以内,能够满足工作面在回采期间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综放动压巷道围岩变形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动压巷道围岩变形的现场观测,从巷道围岩变形的相对量角度,总结得出了动压巷道在受采动影响期间三阶段的特征;并从巷道围岩变形的绝对量角度,总结得出了动压巷道整体上呈现小变形特点,从而说明区段保护煤柱宽度和巷道锚杆支护参数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柏新宇  王苗苗 《煤》2016,(4):16-19
针对因煤柱尺寸设计不合理造成支护效果不理想、煤炭资源浪费的现象,文章主要采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分析了不同煤柱宽度下围岩应力分布和位移变化规律,对综放工作面煤柱留设与支护进行改进,从根本上改善综放工作面煤柱留设情况,提高了巷道支护效果及工作面煤炭资源回收率。  相似文献   

11.
残采工作面会面临多层位多角度空巷进行回采,给工作面安全回采带来技术难题。以山西某矿6212残采综放工作面为背景,利用数值模拟分析了残采工作面过顶煤斜交空巷、底煤斜交空巷和交叉点围岩变形规律。模拟结果表明:至少应距离空巷25 m进行空巷加固措施,沿顶掘进的空巷底板塑性区发育明显,交叉点围岩应力集中程度高,应加强支护和管理。针对现场空巷的空间位置,提出了密集支柱或木垛、锚网索、超高水材料注浆预充填等过空巷关键支护技术,保证了残采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12.
薛文涛 《中州煤炭》2020,(5):161-164
对焦作矿区某矿1604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段采空区侧围岩进行控制,通过现场调研、实践探索对沿空留巷段采空区围岩控制进行了实践应用,形成了"切(超前预裂切缝)、补(顶板补强支护)、护(巷帮挡矸防护)、支(滞后临时支护)"为核心的沿空留巷工艺,并在现场得到了验证,取得较好的现场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刘康 《中州煤炭》2019,(9):158-161
为了研究动压对底板巷道围岩变形破坏规律,以动压影响底板巷道为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动压条件下巷道围岩弹塑性力学分析和底板巷道围岩变形破坏规律研究。研究得出,动压条件下塑性区的范围比静压条件下大1.2倍,巷道表面位移量比静压条件下增大2.4倍;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巷道围岩等效应力峰值逐渐增大,并且远离巷道表面,塑性区和破裂区呈非对称性、极不均匀,底板、左拱部和右拱部产生了“三角形”裂隙分布,围岩变形破坏呈现“倒花盆”型。研究为沿空动压巷道支护方式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易书钢  张向磊  郭斌 《中州煤炭》2020,(7):1-4,10
为了保证九里山矿1508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治理效果,通过现场数据测定、实验考察和理论分析,研究了推进度、抽采负压、抽采管网等高位巷抽采关键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煤层越厚、推进度越快,瓦斯涌出量越大;孔抽期间理想抽采负压为25~30 kPa、巷抽期间理想抽采负压为5~10 kPa,高位巷并联支路及管路阻力会影响高位巷的抽采效果。  相似文献   

15.
冯彦军 《中州煤炭》2023,(5):305-309
针对综采工作面末采阶段回撤通道矿压显现剧烈的问题,采用了数值模拟和现场观测的方法,研究了德泉煤矿12103综采工作面回撤通道围岩应力演化规律特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工作面距离回撤通道20 m时,回撤通道两帮应力呈现非对称应力现象,随着工作面和回撤通道距离越来越近,应力峰值不断增加。现场观测结果表明,12103回撤通道顶底变形量为279 mm,两帮变形量最为158 mm,保障了工作面回撤期间的安全,现场应用良好。  相似文献   

16.
万法军 《中州煤炭》2019,(11):146-149
为了确保深部矿井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根据理论和经验分析,煤矿巷道稳定性影响因素主要为巷道围岩性质、开采深度、采动影响剧烈程度、巷道与上部煤层间的垂距、巷道支护不合理等因素。采用采场远距离卸压保护技术、预应力锚索束技术和钻孔卸压联合主动支护技术,预防了浅部围岩变形和工字钢在锚索端部出现的弯曲变形,遏制了巷道底部浅部围岩的变形,确保了巷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解鹏雁  王文 《中州煤炭》2021,(9):279-285
基于某煤矿以往工作面回撤通道支护方式锚杆(索)间排距过小致使工作面回撤延迟、从而导致工作面接替紧张的问题,以该矿9105综放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的手段对回撤通道围岩受力特征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优化支护方案,对优化支护方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在现场进行工程应用。应用结果表明,合理地增加锚杆(索)间排距,巷道变形不明显;优化后的方案能够满足安全回撤的要求,缩短了工作面回撤周期,减少了支护材料,节约了成本。  相似文献   

18.
针对深部围岩巷道变形破坏的问题,以糯东煤矿北翼轨道巷道围岩为工程背景,采用钻孔窥视成像技术及现场监测相结合研究研究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北翼轨道巷道围岩变形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通过钻孔成像技术可知,北翼轨道帮部围岩在0~3.0 m处为围岩第一破裂化区域(破碎区),但破碎程度依次减小;4.0 m处为岩层稳定区,局部仍出现离层或破裂现象,但围岩整体稳定;北翼轨道顶板围岩在0~5.0 m处为围岩第一破裂化区域,6.0 m为岩层稳定区。研究可为深部围岩巷道变形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Based on the movement regularity of surrounding rock with road-in packing of gob-side entry retaining in fully-mechanized sub-level caving face (RPGERFCF), the mechanical model of its surrounding rock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calculating formulas of the deformation of the roof, coal wall and filling body were attained. By the mechanical analysis to the deformation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of RPGERFCF, the major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formation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were found out and the technologic approaches reduced the deformation and enhanced the stability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were put forward. Consequently, the scientific bases were provided for the stability control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of RPGERFCF.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50674046); National Science Important Foundation (50634050); Hunan Science Foundation (06JJ50092)  相似文献   

20.
岳东  江万刚 《陕西煤炭》2006,25(4):15-16
随着厚煤层放顶煤开采技术的日益推广,放顶煤矿压规律的研究逐步深入,然而厚煤层开采的侧向支承压力的研究比较滞后,由于侧向支承压力的分布规律对煤柱的留设,以及煤炭资源的回收率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对综放采场侧向支承压力的研究对区段煤柱的留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