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克探1井在白垩系亚格列木组下段砂砾岩获得重大突破,实现了“克拉之下找克拉”的构想,对白垩系深层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克探1井成藏条件、储层特征、构造模型的深入研究,明确了克拉苏构造带侏罗系—三叠系供烃、白垩系亚格列木组裂缝型砂砾岩成储、上覆白垩系舒善河组泥岩成盖的生储盖组合,并建立了“下生上储、垂向输导、立体成藏”新模式。克探1井的成功钻探,证实了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之下仍具备优越的储盖组合,并且越向深层靠近烃源岩,成藏条件越有利。同时亚格列木组断背斜圈闭成排成带,展示出巨大的勘探潜力,可形成新的天然气战略接替区。  相似文献   

2.
近期中国石油风险探井萨探1井在二叠系井井子沟组试油获得高产油流,实现了准噶尔盆地阜康断裂带下盘吉南凹陷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大突破.为评价吉南凹陷勘探前景,基于萨探1井的钻探认识,系统梳理和总结了阜康断裂带东段油气成藏条件,指明下一步勘探方向.研究表明,吉南凹陷与吉木萨尔凹陷隔凸相望,是一个发育巨厚成熟烃源岩、具有较大勘探...  相似文献   

3.
河套盆地由于快速堆积、欠压实作用等原因,4000~5000m以上均为弱成岩覆盖,地震资料成像精度受到严重影响。针对巨厚弱成岩引起的勘探难题,开展了基于目的层响应特征的可控震源激发信号设计、基于多信息约束的精细近地表建模及全深度Q值补偿、基于大地坐标的近地表类型分区去噪、基于平面属性的断层解释等技术的应用,资料品质得到了提升。通过相关技术的应用,主要目的层频带拓宽了10Hz左右,断面清楚,断点清晰干脆,能够满足地震解释需求,探明了吉兰泰和巴彦两个油田。通过针对性的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的研究,解决了该区域地震波吸收衰减严重、资料信噪比低、复杂构造区成像精度差、储层难以预测等关键难题,可以指导类似地区的勘探施工。  相似文献   

4.
2021年,南美桑托斯盆地深水区风险探井古拉绍-1井获得重大原油发现,地层测试获得日产千吨高产油流,确定了巴西阿拉姆区块超大型油藏的勘探潜力,证实其具有规模商业开发前景。为了更好认识这一重大突破,在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油气勘探历程,对古拉绍-1井的构造-沉积背景、油气成藏条件以及油藏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阿拉姆区块位于桑托斯盆地阿拉姆—乌拉普鲁(阿—乌)隆起带,与卢拉—苏格(卢—苏)隆起带的卢拉油田隔“湖”相望,具有相似的构造沉积背景;盆地中央大型古隆起为碳酸盐岩沉积提供了有利条件。(2)阿拉姆区块邻近主力生烃凹陷,油源充足。(3)继承性古隆起控制了湖相碳酸盐岩储层连片分布。(4)盐岩、盐上灰泥岩和泥岩对油藏形成了多重有效封盖。(5)盐下背斜圈闭规模大,为有利油气指向区。(6)古拉绍-1井油藏属于低CO2、低H2S中质油超压油藏。古拉绍-1井的成功钻探是巴西桑托斯盆地盐下核心区向外围区拓展取得的重大突破,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坚持海外风险勘探的重大成功,是中国石油海外深水油气合作发展的又一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5.
巴彦河套盆地储层低成熟度、高渗透、低强度、高泥质含量特性显著,井壁岩性水敏性强,地层不稳定而易垮易漏,固井面临井深、封固段长、顶替效率低、界面胶结差和后期压裂对水泥环力学性能要求高等技术难题,采用界面增强材料DRJ-2S、膨胀增韧材料DRE-4S等固井关键材料,形成了综合性能良好的DRJ-2S批混批注固壁型冲洗隔离液和DRE高强度韧性微膨胀水泥浆体系。研究表明,DRJ-2S批混批注固壁型冲洗隔离液的冲洗效率达96%以上,较清水提高30%以上,且密度为1.60 g/cm3隔离液的7 d抗压强度为9.6 MPa,可明显提高混合流体抗压强度及水泥环界面胶结强度;90℃、21 MPa下,掺有(4%~6%)DRE-4S的高强度韧性微膨胀水泥浆的抗压强度不小于24 MPa,弹性模量不大于7 GPa,线性膨胀率不小于0.02%,具有较强的力学交变适应性。DRE高强度韧性微膨胀水泥浆体系、DRJ-2S批混批注固壁型冲洗隔离液及配套固井工艺技术在巴彦河套盆地规模应用40多井次,平均固井合格率为96.5%以上,推动了该地区整体固井质量大幅提升,为复杂油气井安全高效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且具有很好的推...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彬长区块构造特征相对复杂,2020年中国石化在该区块部署的风险探井长探1井在上古生界上石盒子组试获工业气流,标志着盆地南缘上古生界天然气取得新层系突破,随后又有多口井在上石盒子组、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多层试获工业气流或钻遇良好显示,表明盆地南部物源体系中构造复杂带与盆地内部陇东地区不同,上古生界呈现出多层含气。为查明盆地南缘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模式,完善和丰富盆地南部上古生界物源体系成藏认识,通过岩性录井及地层测试、色谱—质谱分析、测井解释、地震解释及属性分析、区域地质类比等技术手段,系统开展了盆地南部彬长区块构造演化及断裂活动、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特征、沉积相及储层分布、区域保存条件及天然气输导特征等成藏条件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南部上古生界具备天然气富集成藏的有利地质条件,天然气成藏表现为"多层叠置、断裂输导、下生上储、立体成藏"模式,优质储层分布及高角度断层输导两个关键因素共同决定了盆地南缘天然气富集;大型三角洲砂体厚度大、物性较好,高角度断层输导成藏的区域是下步有利的天然气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7.
2020年底,川东红星地区建南区块针对上二叠统吴家坪组二段部署实施的第1口页岩气风险探井HY1井在压裂测试阶段获得天然气产量8.9×104m3/d,实现了中国二叠系新层系页岩气勘探的重大突破。综合HY1井的钻探成果和岩心、钻井、测井、录井及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分析、碳同位素等分析测试资料,系统分析了红星地区二叠系页岩气地质特征和富集主控因素。红星地区二叠系发育两套深水陆棚亚相页岩,具有优质页岩厚度薄、有机质丰度高、孔隙度高、含气量高、脆性矿物含量高的“一薄四高”特征。广泛发育的深水陆棚亚相页岩是二叠系页岩气富集的物质基础,有机-无机协同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和较强的吸附能力,良好的保存条件是红星地区页岩气富集的关键。HY1井的勘探突破表明:(1)中国南方二叠系页岩气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是增储上产的重点领域;(2)盆外复杂构造区内相对弱变形区是页岩气勘探的重要方向;(3)地质工程一体化是实现二叠系页岩气勘探突破的重要保障;(4)薄储层、超深层页岩的改造技术和酸性页岩气藏采输气工艺是实现二叠系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的攻关方向。研究认识对于具有相似地质...  相似文献   

8.
河探1井是中油股份公司在华北油田河套盆地临河坳陷部署的一口重点风险探井,完钻井深为6460.44 m,钻探目的为探索兴隆构造带光明背斜古近系、新近系生储盖特征及其含油气性。该井三开钻遇四套不同压力系数复杂地层,钻井液密度窗口窄,现场顺利实施了提密度压井、堵漏,控压钻进等作业,四开钻遇异常高压流体层,应用超高密度钻井液体系一次性将钻井液密度从1.80 g/cm3提高至2.55 g/cm3,并安全实施完井作业,储备压井高密度钻井液(ρ=2.60g/cm3),达到国内应用水基钻井液采用重晶石粉加重的极限。在钻井施工过程中先后出现井塌、膏泥岩层蠕变缩径卡钻、高压盐水侵以及井漏等事故复杂,采用超高密度抗高温复合盐钻井液,现场应用随钻封堵提高地层承压能力工艺,分段完成七次承压堵漏,同时强化一级固控有效使用,应用高目筛布、优化钻井液体系配方、优选加重材料、调节膨润土含量及合理控制低密度固相含量等手段,成功解决了窄密度窗口和超高密度水基钻井液高温、高固相流变性能调整困难等技术难题,确保了压井和试油作业期间高温条件下超高密度钻井液体系具有...  相似文献   

9.
在对孔雀1井实钻地质、录井、测井、测试、化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该井天然气性质及地球化学特征、储盖组合、油气藏类型,并对油气层特征进行了评价,进而探讨了油气成藏模式。针对孔雀河斜坡油气成藏的有利条件,对本区的下步勘探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40年前的4月16日,位于胜利油区东营凹陷的华8井喜喷工业油流,揭开了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的序幕,40年来,华8井的勘探成果激励着几代石油工作者难若奋斗,使中国断鲜明构造最复杂的陆相大盆地-渤海湾盆地成为中国五大含油气盆地之中勘探时间最短,探明油田数量和石油地质储量最多,勘探开发成果和经济效益最好的含油气盆地。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斜坡区二叠系、三叠系具备良好生储盖组合,为近源寻找原生油气藏的重要勘探领域。前期勘探主要立足中浅层,以寻找次生高效油气藏为主,认为二叠系、三叠系由于埋藏深度大,储层不发育,一直未作为主探层系,勘探进展缓慢。近年来玛湖大油区的发现为盆地扇体勘探提供了重要启示。借助玛湖勘探经验,对该区二叠系、三叠系油气成藏条件开展系统研究,通过扇体、储层、不整合面及断裂体系等整体评价,进一步深化了地质认识,提升了资源与勘探潜力。研究表明:盆1井西凹陷斜坡区发育二叠系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2套优质烃源岩,二叠系、三叠系规模有效砾岩储层发育,断裂、不整合面及砂体构成立体输导体系,区域、局部泥岩盖层、平原致密遮挡带构成多重封盖保存条件,为大油气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建立了源上下生上储、源侧新生古储、源内自生自储3种成藏模式,并提出了各种模式下的油气富集规律。盆1井西凹陷斜坡区二叠系、三叠系是油气运聚成藏的有利区,具有"多层系纵向叠置、优质储层平面连片、多成藏类型"特征,资源潜力大,勘探程度低,优选斜坡区二叠系上、下乌尔禾组和三叠系百口泉组作为油气勘探的突破口,实现准噶尔盆地中央坳陷二叠系、三叠系全面突破。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3亚段页岩油风险勘探突破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22年3月,针对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部地区的延长组7段3亚段(长73亚段)的泥页岩层系实施的LY1H风险探井试油获得116.8 t/d的高产油流,试采期平均原油产量达15.8 t/d,实现了页岩油新类型和新层系的重大勘探突破。基于LY1H井钻探成果,系统梳理了长73亚段页岩油成藏地质条件及试油试采特征,分析了页岩油富集高产的主控因素,以期为下一步落实规模储量提供指导。研究表明:长73亚段的砂质岩类具有单层厚度薄、砂体横向延伸短、粒度细、泥质含量高的特征,且受长73亚段高有机质丰度的厚层状泥页岩强生、排烃作用的影响明显,含油饱和度高。长73亚段富有机质泥页岩与其夹持的多套薄层状粉—细砂岩组合具有有利的源-储配置关系,高含油性、微裂缝发育、高气油比均有利于砂质岩夹层内页岩油的富集高产。LY1H井水平段油层表现为强非均质性,为提高页岩油的动用程度,设计了"前端可溶球座细分切割+后端连续油管水力喷砂精准压裂+新型绳结暂堵剂"的一体化组合式差异化压裂改造工艺,采用纳米驱油变黏滑溜水,促进了油水充分置换,缩短了试油周期,并制定了合理的排采制度,有效提高了试油效率。LY1H井的勘探突破证实,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部地区的长73亚段厚层状泥页岩所夹持的薄层状砂质岩类具备页岩油规模富集的地质基础,通过水平井大规模压裂改造工艺可提高其开发效率,是长庆油田下一步增储上产的重要接替领域和勘探重点。  相似文献   

13.
2021年完钻的风险探井歧页1H井实现了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沙河街组一段(沙一段)页岩油重要勘探突破,可以为具有相似地质特征的页岩油勘探提供参考与借鉴。基于4口系统取心井的岩心、岩石薄片、测井资料以及烃源岩评价、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分析等测试资料,系统总结了歧口凹陷沙一段页岩油形成与富集特征和配套关键工程技术。研究表明,歧口凹陷沙一段发育纹层状混合质页岩、纹层状云灰质页岩、纹层状长英质页岩、块状黏土质泥岩和块状碳酸盐岩5类岩相,其中,纹层状混合质页岩和纹层状云灰质页岩具有高有机质丰度(TOC含量平均为2.8 %)、高生烃潜量(S1+S2含量平均为21.8 mg/g)、富含颗石藻、高频纹层结构(纹层密度达24 000层/m)、层理缝异常发育、可动烃含量较高(>2.5 mg/g)等优越的地质特征,是沙一段最有利的页岩油富集岩相。综合岩相、含油性和工程可压性等,将歧页1H井水平段划分为3类富集层,其中I类富集层长度为364 m,气测值最高可达11.8 % 。优选海水基压裂液体系,采用二氧化碳前置和"逆混合+多级段塞+连续加砂"等关键压裂技术,有效解决了沙一段页岩黏土矿物含量高(>25 %)、塑性和水敏性均较强、页岩不易起裂等开发难题,为沙一段页岩油的勘探突破提供了关键技术保障。歧页1H井沙一段下亚段页岩油勘探突破,对渤海湾盆地乃至中国具较高黏土矿物含量的页岩油的勘探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库车坳陷却勒1井原油的重排藿烷系列及油源对比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却勒1井古近系发现的原油存在高丰度的重排藿烷系列及C30-未知三萜类化合物,C19-C26三环萜呈现以C19为主峰逐渐下降的分布形式,具有陆相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在库车坳陷中生界烃源岩中,仅中侏罗统恰克马克组湖相泥岩存在高丰度的重排藿烷系列,表明却勒1井原油源自中侏罗统恰克马克组,而恰克马克组湖相泥岩主要沉积于富含钙质的弱碱性环境,适度碱化条件下黏土矿物的催化作用有助于重排藿烷的形成。图4参4  相似文献   

15.
羌D2 井是目前羌塘盆地首口钻遇侏罗系布曲组含油层的地质井。通过对白云岩油层岩心样品系统采样和分析,发现钻井原油有两种类型。根据生物分子标志化合物中类异戊二烯烃、甾烷、萜烷系列进行的油源对比研究,初步认为羌塘盆地不同类型的两类原油可能有不同的来源,产自于不同环境的烃源岩之中。第一类原油来源于开阔海环境,生油母质以低等水生物为主,与侏罗系下统曲色组、中统布曲组烃源岩具有亲缘性;第二类原油来自于具有大量淡水注入的海湾河口环境,生油母质中高等植物标志显示明显,烃类可能来自侏罗系中统雀莫错组或夏里组烃源岩。该研究结果对确定羌塘盆地生油层系、圈定生烃洼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Based on the seismic data analysis, source rock geochemistry and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 source reservoir allocation and reservoir forming conditions in the Linhe-Jilantai area in Hetao Basin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urce rocks of the Lower Cretaceous and the Oligocene in the study area reach the standard of fair-good source rocks, and the lithology of reservoirs is mainly feldspar sandstone and lithic feldspathic sandstone with good physical properties. Combined with vertical and lateral migration pathways, thre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odels of near source, far source and inside source are proposed.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the further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in Hetao Basin.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地层孔隙压力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是中石化西部新区勘探的重点区块,根据庄1井和沙1井钻井和测井资料求出的地层孔隙压力,参考邻近区块实测地层孔隙压力,综合考虑地层因素,初步建立了准噶尔盆地中1区地层孔隙压力剖面,对该区块的今后钻井设计和施工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20.
塔里木盆地玉北1井构造带形成过程与变形机制的解析,是揭示该带碳酸盐岩储层发育与展布规律的重要环节。断层及背斜轴面分析表明,该带发育两种类型构造。一种是贯穿南北的正花状构造;另一种上下构造层构造形态差异明显。上部为对称背斜,受高角度走滑断层控制;下部为不对称背斜,受沿寒武系膏盐层发育的逆冲断层控制。研究表明,玉北1井构造带定型期为中加里东期,此后至少叠加了晚加里东期与海西晚期两次区域变形。构造带沿走向主干断层倾向发生变化,自北向南由逆冲向走滑构造转变。在两条主干断层交汇部位背斜最发育,其核部有寒武系膏泥岩的汇聚,形成了剪切-挤压断层转折背斜。由此推断,构造带奥陶系碳酸盐岩层系不仅存在加里东期、晚海西期两期隆升剥蚀,而且在剪切-挤压背斜顶部、层间发育的高角度、低角度裂缝都为岩溶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