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现状及发展趋势,以郑州市矿区为例,结合无人机遥感调查、野外实地调查等技术,明确了研究区域生态修复治理现状,即当前矿山土地资源破坏总面积约为19 105 000 m2,仅有9%的土地资源完成了生态修复。经过治理的矿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为6.6 g/kg,植被资源覆盖度为25.07%,空气达标率为80%,区地上地下水资源均呈现出匮乏状态。当前矿山生态修复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需要进一步完善。根据区域生态修复治理现状,从土地资源、土壤适宜性、水资源分布、植被资源覆盖、水土流失、空气质量等方面出发分析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保障相关生态修复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为改善内蒙古林西县废弃矿山生态系统功能,提升生态生产能力,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本文以“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导,分析矿山存在的地质灾害,并提出治理方案。因地制宜,提出“一环两轴五区”的空间治理格局,采用“光伏+生态修复”的治理模式,将治理区划为沙生灌木区、光伏+牧草种植区、光伏+灌木经济林区、地道药材种植区与植被恢复区等五个主体功能区。通过治理,可有效降低地质灾害发生,逐步恢复废弃矿山生态系统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绿水青山。本文研究了废弃矿山生态治理技术,分析了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地质灾害治理方案与生态修复治理方案,探索了“光伏+生态修复”治理模式,为后续生态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善当地居民生态环境质量,研究了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技术,分析了矿山地质环境主要问题,主要包括矿山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壤污染及土地资源破坏,分析了设计条件和有关参数选取。基于此,研究了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技术,主要分为工程修复分区、自然修复单元及治理单元,根据不同单元特性,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措施。研究使当地生态环境与地貌景观得以改善,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邱越雄 《中州煤炭》2023,(4):1-9,15
矿山的过度开采会加速水土流失、降低植被存活率,导致矿山区域生态环境变差,急需进行矿山区域生态环境修复。提出了关闭矿山生态修复植被选择与施工技术,分析矿山区域的地层岩性及水文地质,获取土壤有机物质的性质指标,分析了土壤物质的总体含量会对生态环境修复效果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选取不同种类的植物指进行调查、筛选测试,得到适应力强、成活率高、覆盖率广的植被,实现生态修复植物的选择。以修复植物选取结果为基础,对矿区的道路、边坡、生产环境等进行治理防护,完成关闭矿山生态修复植物的选择与施工技术研究,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废弃露天矿山在历史矿产开采过程中对矿区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地质灾害危害、地形地貌景观和植被破坏、土地资源损毁等。本文以秦岭南麓废弃露天矿山——宁陕县寸儿坝花岗岩矿为例,针对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因地制宜提出修复治理方案及措施,以期解决当地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系效益共赢,为秦岭南麓类似矿山的生态修复治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皖南某石灰岩废弃矿山现存的地质环境问题,系统阐述了生态修复工程的治理措施,确定了以削坡降坡工程为基础,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后,开展后续挂网喷播及绿化工程,分析绿化工程施工要点,并辅以必要的养护工程。最终达到废弃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的目的。本文以边坡挂网喷播及植树绿化工程作为研究重点,在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后,进行经验总结,为皖南区域同类型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和实践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安阳市殷都区磊口—都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概况,研究区包括北山庄村北采石厂恢复治理区等共10个恢复治理区及19个治理点,面积约204.16 hm2,研究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技术,主要分为危岩体清理工程、废弃建筑物拆除工程、台阶削坡工程、浆砌石挡土墙工程、台阶浆砌石挡土墙工程、截排水沟工程、生物工程和标志碑工程等防治技术,分析了露天矿山恢复治理主要设计工作量。以最优化的治理方案,取得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8.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立艳 《煤炭工程》2012,(Z2):146-148
矿山废弃地对生态环境有着极大的破坏作用,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并影响到区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由矿山资源开采导致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已经引起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在介绍废弃地特点及对矿区生态环境治理重要性的基础上,文章较系统地介绍了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为矿山废弃地水土流失的治理以及生态恢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技术.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对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情况的实时监督监管,本文以2019—2021年多期次国产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为基础,对湖北省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两侧各10 km范围内的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情况进行了动态监测。通过监测结果可知,截至2021年8月底,湖北省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废弃露天矿山已治理面积为1 125.51 hm2,占待治理面积总和的50.58%;正在治理面积为642.53 hm2,占待治理面积总和的28.88%;总体治理效果良好。根据影像特征和野外查证结果,将湖北省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模式划分为生态复绿模式、景观再造模式、农业用地模式、自然封育模式和综合治理模式等5类,对我国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在实现绿色发展过程中,实现碳中和是重要目标,也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象征.露天废弃矿山如果不及时进行科学修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极大影响,对我国可持续发展产生极大危害.要坚持碳中和视角,运用生态修复技术,加强露天废弃矿山的修复与治理.探究了碳中和视角下露天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价值,分析了当下露天废弃矿山修复中存...  相似文献   

11.
为达到对铜川市耀州区一二三道沟露天采矿区域进行生态功能修复,在对矿山区域性生态地质环境问题进行调查评价分析基础上,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突破传统矿山单一的恢复治理模式,采用3S生态地质调查技术、系统性设计理念、先进的生态恢复技术和一体化管理模式,把废弃矿山治理与生态修复、产业发展、农田开发等相结合开展综合治理,共完成生态恢复面积4.25km2,新增土地增减挂钩指标800余亩,成功引入航天科研产业落址,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促进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并对项目实施的关键因素进行思考总结,为类似区域性矿山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矿区地质环境,履行矿山业主主体责任,对研究范围内的21个图斑进行治理,分为10个治理区进行统一治理。分析了1号、2号治理的矿山环境问题,主要为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等。并对矿区内的生态环境问题、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如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等)进行治理修复,通过拆除工程、危岩清理工程、坑底整平及边坡修整工程、覆土工程、绿化工程、养护工程等工程手段,基本消除治理区内因采矿造成的地形地貌景观破坏与地质灾害隐患等地质环境问题,修复治理区内地形地貌景观,改善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建立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研究最大限度地修复了因矿山建设和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和破坏,实现了生态环境、矿山地质环境的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矿山开采对区域建设提供了物资保障,但也留下了危岩、地面塌陷、基岩裸露、植被覆盖率下降、扬尘等严重的矿山地质和生态环境问题。为促进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建设“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京津冀地区废弃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形势急迫。以河北省廊坊市三河东部矿区为例,分析了废弃矿区存在的地质及生态环境问题,结合区域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提出了矿山修复细分目标,并针对性提出了成套技术方案,为京津冀地区矿山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撑,对区域矿山修复及环境改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境治理修复的指导思想,国家用专项资金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以山东济宁某石灰岩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现存的地质环境问题修复治理为例,采用危岩体卸载、坡面排险、残梁清理、地形地貌整治、截排水工程、挡墙工程施工、绿化工程、养护工程等各项治理修复工程措施,达到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修复治理预期目标:治理生态修复面积34.62hm2。其中,消除地质安全隐患点5个,恢复植被面积11.18hm2,新增乔木林地面积7.13hm2,增加其他林地面积0.84hm2,增加其他草地面积11.27hm2。盘活利用土地面积20.33hm2。修复治理后在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和满意度三个评估项中,均达到或超过可研指标值,表明恢复治理的效果显著。通过开展历史废弃矿山的恢复治理研究,为修复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简称EOD模式)是破解生态环境治理现状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项目上的具体实践。通过EOD模式,可以将矿山环境治理与抽水蓄能产业融合,新能源开发可以反哺生态环境管理,使市场主体可以将相关行业未来收益提前投入到生态环境管理中,再通过后期的工业增加值回收治理成本,“矿山修复+新能源”模式更是对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矿坑废弃土地再利用有积极促进作用。分析了EOD模式的要义与主要案例,并从“矿山抽蓄+生态修复”融合发展研究、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矿区废弃地下空间再利用等方面对EOD模式下的“矿山抽蓄+生态修复”开发前景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6.
国土空间开发和城市建设带来的废弃矿山多存在地灾隐患、环境污染、景观破坏等问题,亟待生态修复与再利用。在生态文明时代,矿山生态修复更加强调统筹空间要素的系统评估和治理。为探索矿山生态修复新路径,以矿山生态修复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国土空间矿山生态修复规划的框架和基本内容,以南宁市大都市区为例,基于矿山生态系统综合评估,以重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为目的,构建了集"本底评价、功能分区、修复提升"为一体的规划体系。通过划定矿山功能分区,明确保护与开发程度,预判土地资源供应能力,并采取需求、供给相匹配的方式,确定各类废弃矿山的修复目的,分类提出多种生态修复策略,以期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再利用。  相似文献   

17.
矿山开采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矿山生态修复是必然趋势,研究矿山生态修复系统工程意义重大。基于国内外矿山生态修复政策法律法规及制度、管理机构、生态修复技术以及我国矿山废弃地及其生态修复现状,提出了我国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发展对策与建议,为我国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废弃矿井治理及生态修复是践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统筹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浙江省在废弃矿井治理与生态修复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走在了时代前列。现就浙江省废弃矿井治理与生态修复的经验进行简要阐述,以期为国内矿山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19.
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破坏生态环境,矿区生态环境的修复对于矿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针对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某金矿,分析了矿区生态环境现状,总结了矿山现有植被恢复情况,归纳了矿山现有生态治理经验。提出矿山生态治理方案,包括复垦技术标准、复垦目标和复垦措施。依据矿山现有生态治理经验,主要选择刺槐、泡桐、紫穗槐和狗牙根来开展矿区的土地复垦工作,开展植被措施的同时,应开展地表稳固、地形整理和完善截排水等工程措施。为其他类似矿山的生态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鲁塘矿区矿产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由于长期大规模的集中开采,造成矿山地质灾害频发、矸石堆漫山遍野、土地植被损毁严重等一系列问题,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社会经济绿色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亟需开展全面的矿区生态修复工作。本文在对鲁塘矿区矿山地质环境详细调查及其生态修复支撑调查的基础上,分析阐述了鲁塘矿区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及分布特征,其中矿山地质灾害、矸石堆占用破坏土地和水资源破坏问题较严重;以“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导,结合鲁塘矿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以往恢复治理成效,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按照“统筹部署、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思路,采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土壤重构技术、植被重建技术等技术方法,提出了“三大片区、四大工程”的生态修复方案。研究成果可为矿业集中开采区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