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就运用地震反演方法解释和划分主采煤层的宏观结构类型(合并、分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通过总结一个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采区运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实践,阐明了运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保障采掘生产的正常进行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当前吕家坨矿业分公司面临着高产高效与生产方式转变时的地质勘探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多解性的基础上,利用赵楼煤矿采区工作面形成过程中不断丰富的地质资料,采用多种方法、从多角度对地震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充分挖掘三维地震数据反映的地质信息,得出符合地质规律的三维地震勘探动态解释成果,提高了采区三维地震勘探煤层结构、构造的解释精度,为采区工作面合理布置、矿井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为综采生产提供地质保障。  相似文献   

4.
孔德玺 《山东煤炭科技》2023,(12):139-142+147+152
甘肃赤城煤矿作为新建设煤矿,现有勘探程度无法满足煤矿开采建设要求,通过分析研究区区域地质资料和地震地质条件,针对性地设计了三维地震勘探系统,通过对先期开采区域开展三维地震勘探工作,并对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和资料成果解释,最终查明了煤矿先期开采区域主要可采煤层赋存状态、构造等特征,从而为煤矿建设、巷道掘进、工作面回采等工作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和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5.
以宁夏宁东煤田积家井矿区银星二号煤矿三维地震勘探资料解释为例来说明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的技术方法和应用.对地震资料利用各种方法、各种手段进行综合解释,从而将三维地震勘探的精度和可靠程度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武有才  孟银龙 《山西煤炭》2012,32(6):45-46,54
分析了原相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的地震地质条件和勘探结果,阐明了三维地震勘探所需的地质条件及对小断层、小褶曲的控制效果,对其推广应用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的阐述,结合采掘工程资料,进一步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地质解释。通过三维地震勘探工程的精细地质解释实践,结合后期矿井采掘资料对解释成果的验证,获得的煤层冲刷变薄带、煤层厚度和顶板稳定性等资料,可为现代矿井设计和开采提供多种可靠的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8.
基于赵庄煤矿为新开采的富含煤层气矿,矿区构造发育,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前景不明确,为进一步查明本区构造发育特征,利用Landmark软件对赵庄煤矿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精细解释。经地震剖面的构造精细解释,在剖面上共解释了4条断层,23个陷落柱并运用相干体技术直观地观察到该区域内断层和陷落柱的分布,对剖面解释进行了校正;运用地质构造控制理论煤层气富集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煤层气主要在向斜及背斜轴部、逆掩断层下降盘及埋深较大的区域富集,而陷落柱则沿逆掩断层、测区中部及西南角大量成片成带发育特征,且具有明显的分布不均特征,使得煤层的连续性较差,不利于煤层气的富集与保存。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大型煤矿建设、合理开发煤矿资源的需求,进一步查明地质构造,准格尔煤田唐家会煤矿决定对该矿首采区段开展三维地震勘探,主要目的是采用合理的技术方法,对三维地震数据进行精细处理解释,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对勘探区内4、6两个主要目的煤层的赋存条件和构造发育特征进一步分析研究,为该区下一步采煤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惠俊刚 《煤炭技术》2007,26(9):102-104
以徐州夹河煤矿三维地震勘探为例,讨论了在煤层埋藏较深条件下实施三维地震勘探的难点及对策。结果表明:野外采用"大井深、大药量、高覆盖次数"等采集技术,室内通过三维地震精细处理和综合解释,能够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1.
煤的微孔裂隙是控制煤层气赋存和运移最为关键的因素,为了实现对寺河矿3号煤的微孔裂隙精细定量表征,利用EVO MA15钨灯丝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了大量观测和分析。研究发现:寺河矿3号煤中可见气孔、摩擦孔、溶蚀孔、铸模孔4种不同成因类型微孔隙发育且孔隙的连通性较差,不同成因类型微孔隙的发育程度、形态、大小、充填情况及其连通性等有所不同;煤中张、剪裂隙较发育,裂隙多呈张开状态且部分被充填;剪裂隙仅发育于原生结构煤中,而碎裂煤中张、剪裂隙均有发育,它们的展布形态、裂隙面宽度、裂隙充填情况等各异。  相似文献   

12.
宁夏吴忠银星二号煤矿地处丘陵地貌,区内相对高差较大,且被厚沙土层覆盖。开展三维地震工作,特殊地形地貌障碍会导致部分炮、检点偏移,部分厚沙土分布区会导致震源激发能量被吸收、检波器与地面耦合不好等情况出现,不利于地震波的传播,浅表层地震地质条件不一致,低降速带变化十分剧烈,存在一定的静校正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应积极采取改善激发接收条件措施,依据试验确定技术参数的原始数据质量保证技术路线;加强数据处理和解释工作,采用层析静校正与剩余静校正二者相结合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三维地震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能较好地解释煤矿采区地质构造发育情况和主采煤层的厚度与顶底板岩性等。通过对鄂尔多斯地布尔台煤矿三盘区开展高精度三维地震测量,建立了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控制了4套主要可采煤层的宏观结构和厚度变化趋势,解释了2个宽缓褶曲构造、276条断层和3处煤层顶板异常区,并进行了勘探前后对比。研究为后期合理布置巷道及采掘工作面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
长治盆地霍尔辛赫煤矿位于长治盆地西侧,井田内断层和褶曲较发育,岩溶引起的陷落柱较多,需对其进行查明。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常用于井下勘探中,基于岩石的波阻抗差异,对地下地质构造进行推断、解释的物探方法。通过在此区开展此方法,详细查明区内新生界厚度、煤层底板起伏形态、断层、陷落柱的分布及其性质。研究得出,3号煤层达到查明程度,15号煤层为控制程度,共发现波幅≥10 m的褶曲7个;发现的6条断层中落差≥5 m的3条为逆断层,<5 m的3条为正断层;长轴直径>25 m的陷落柱6个,其中3个为控制可靠陷落柱,另3个为控制较可靠陷落柱;并圈定异常区3处。研究为后续煤矿开采设计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地球物理资料。  相似文献   

15.
童健活 《中州煤炭》2020,(12):85-88
太行山东麓奇胜煤矿2号煤层和9号煤层沉积厚度大且赋存稳定。在矿区构造、地层及含煤地层分布等地质特征背景下,研究了奇胜煤矿2号和9号煤层的煤岩特征、化学性质、工艺性能、可选性等。研究得出,2号主采煤层具有质量高、污染低、地理位置优越的开采优势,可用于炼焦配煤,也可作为动力或民用燃料用煤。  相似文献   

16.
三维地震勘探是一种旨在提高地下目标图像清晰度、位置预测精准性的综合性地球物理勘测技术,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全球油、气、煤等地下资源矿产的勘测中。以新疆玛纳斯县涝坝湾煤矿井田勘探为例,针对区内复杂地形、施工难度大、成孔困难等诸多难题,采用风钻成孔、加水压实等措施,有效提高地震勘探激发效果,获得了较好的原始资料。查明了研究区内各组煤层分布特征,各煤层底板形态基本相似,总体呈东西走向,倾向北的单斜构造,南部浅,北部深。全区可采煤层厚度稳定;查明了区内断层分布情况,新发现3条落差皆小于5 m断层。此次工作为浅层地震条件较为复杂的地区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7.
煤孔隙特征是煤储层物性特征的关键参数之一,控制着煤层气赋存、运移和煤层气开发效果。采用压汞法对成庄井田3号煤孔隙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成庄井田3号煤孔隙形态基本一致,以一端封闭的不透气性孔隙为主;煤中过渡孔和微孔最为发育且所占比例较高,煤总孔隙面积和比表面积较大;煤中有效孔隙不甚发育,煤的孔隙度较低;孔隙大小对孔容控制显著,孔隙越大煤的孔容越大,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8.
周伟 《煤质技术》2011,(3):31-33
通过对兴荣煤矿6号煤层的煤质特征及变化规律的分析,评价了该煤层煤的工艺性能和工业用途。  相似文献   

19.
张文炤  李欢 《中州煤炭》2021,(10):86-90,115
新疆沙吉海煤田位于新疆阿勒泰市西南部,其北部为准噶尔盆地,南部为谢米斯台山,具有典型的低山丘陵地貌。为了查明新疆沙吉海一号井田中主要煤层的赋存形态,以满足井田开拓的要求,为煤田采区设计、布置提供地质依据,对沙吉海一号井田开展三维地震勘探的研究工作。研究认为,利用三维地震时间剖面与反射波特征能较好地反映B213煤层、B12煤层、B10煤层、B6煤层、B1煤层的连续特征及赋存形态。通过对煤层反射波振幅与煤层厚度建立联系,反演了煤层厚度的变化特征,对B10煤层进行厚度的预测。通过对B10煤层水平展布特征及厚度的描述,为煤田的下步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瓦斯是地质作用的产物,从地质角度研究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及其控制因素是矿井瓦斯防治最为基础的工作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基于煤田地质勘查、矿井地质及相关瓦斯测试参数等资料,采用瓦斯地质理论和数理分析方法,对沙曲矿2号煤层瓦斯赋存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曲矿2号煤层瓦斯赋存规律主要受地质构造、地下水动力条件、煤层埋深、煤层围岩特征、煤变质作用等地质因素及其耦合作用控制。地质构造多具有封闭保存瓦斯性能,是控制煤层瓦斯赋存局部不均衡性的关键地质因素;地下水动力弱且具有承压性,对瓦斯保存起到良好的封堵效应;一定厚度的泥质岩是瓦斯保存的良好盖层,埋深与瓦斯含量关系显著,埋深越大,瓦斯含量越高,反之亦然;煤的变质程度相对较高,煤层生烃动力强,有利于煤层生烃和提高瓦斯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