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野外地质工作及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勘查区总体构造的分析研究,大致查明了勘查区内的构造特征、含煤地层的分布,探讨了构造对煤系地层的影响,其主要表现为缓倾角断层的影响、侵入岩对煤层的破环以及褶曲、正逆断层对煤系地层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煤矿机械》2017,(6):71-73
从马儿庄勘查区的区域地质背景入手,对勘查区含煤地层、构造、岩浆岩和含煤性等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借助于该区开展的钻探、地震等工作,对勘查区煤炭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马儿庄勘查区主要含煤地层为延安组,该组地层共含煤37余层,可采10层,可采煤层平均总厚度17.34 m,可采含煤系数4.02%。勘查区煤层开采常会引起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但对生态环境、地表水及潜水的水质的影响较小。煤及煤矸石中含有一定量的硫、磷、氯、砷等金属或硫化物以及一定量的放射性元素,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应做好相关防范,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根据汶上县南旺地区所处的区域构造位置,结合邻近次邱勘查区、红旗煤矿和梁宝寺煤矿等地质资料,进一步分析该区地层、含煤地层及主要可采煤层和构造形态,预测区内煤炭资源储量可达3.17亿t,对下一步找煤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煤》2016,(1):56-59
合水东部勘查区位于陇东煤田,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延安组,共发育5层煤,其中3层可采。根据岩性特征延安组可分为三段,可采煤层主要分布在第二段,煤层厚度变化小。可采煤层煤质特征为低灰、中-低硫、中高挥发分、高发热量弱粘煤,可作动力用煤和民用煤。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河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以河南省宜洛煤田为例,分析了深部煤勘探区煤层特征,主要分析了煤层的含煤性、可采煤层以及煤岩层对比。研究得出,勘探区可采煤层共有7层。二1煤层平均厚度5.72 m,煤层结构较简单,属基本全区可采的较稳定煤层。一8、四1、四2、四3、五1和七1煤层为层位较稳定,结构简单,煤厚变化大,属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可采范围主要分布于勘查区中、西部。采用综合对比方法进行了煤岩层对比,主要含煤地层、二1煤层对比可靠,一8、四1、四2、四3、五1和七1煤层对比基本可靠,二1煤适宜动力及民用。研究可以作为宜阳煤矿建设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关春荣 《煤炭技术》2012,31(6):158-159
论述了黑龙江省四海盆地含煤地层情况,构造特征。重点分析了主要含煤地层城子河组的含煤情况、煤层发育情况和煤质特征,阐述了四海盆地的含煤特征。  相似文献   

7.
焦宇颉 《西部探矿工程》2024,(2):177-179+182
从苏村勘查区的煤层展布形态、岩性特征、煤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煤岩特征等方面,论述了苏村勘查区的可采煤层的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煤层形成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龙潭组B煤组勘查工作近况、含煤地层与煤层特征,预测了埋深300m以浅煤炭资源的分布和资源量,提出了煤炭资源勘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麟北矿区中深部煤层气的专门研究成果甚少。本文试图利用以往煤田勘查资料,对矿区中深部含煤地层、主要可采煤层的分布与厚度变化等进行分析,借助于园子沟矿井含煤地层受三叠系基底形态控制等因素,对煤层气的赋存进行讨论,以期找到侏罗纪低变质烟煤煤层气局部富集的地质规律,从而为煤层气的进一步勘查、开发以及矿井生产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侯万武 《江西煤炭科技》2022,(1):122-124,129
广西罗城煤田南平勘查区位于罗城煤田的中部,勘查区为一单斜构造,呈北东方向展布,倾向南东,含煤地层为寺门组,寺门组Ⅰ煤层为本区可采煤层.通过对罗城煤田南平勘查区施工钻孔资料的分析,采用宏观煤岩特征、标志层、层间距、测井曲线特征、煤岩性组合特征及物化性特征等方法对勘查区寺门组各煤层进行系统划分、对比和研究,其结论可对本区及...  相似文献   

11.
蔡兰花  袁燕 《中州煤炭》2022,(6):160-166
煤矿是豫北安阳地区重要的优质矿产资源,为进一步做好煤炭建设远景规划,需对该区煤炭资源的经济意义及开发建设可行性进行评价。豫北内黄煤矿位于华北板块内西南端内黄隆起与东明凹陷的交汇北部。区内地质构造复杂,主要表现为褶曲多、断层较发育、煤层连续性差,煤矿勘查评价难度较大。采用单一的钻探方式难以查明煤层分布情况,通过二维地震连续剖面勘探,对煤层进行追踪、确定断裂位置、圈定煤层分布区块等,并进行钻探验证。快速、高效查明该区新生界覆盖层的厚度、地层构造大致情况,二1煤底板埋深埋深2 000 m以浅的面积共有232.22 km2,资源潜力巨大。研究为豫北矿产资源规划提供内黄煤矿的详细资料。  相似文献   

12.
童健活 《中州煤炭》2020,(12):85-88
太行山东麓奇胜煤矿2号煤层和9号煤层沉积厚度大且赋存稳定。在矿区构造、地层及含煤地层分布等地质特征背景下,研究了奇胜煤矿2号和9号煤层的煤岩特征、化学性质、工艺性能、可选性等。研究得出,2号主采煤层具有质量高、污染低、地理位置优越的开采优势,可用于炼焦配煤,也可作为动力或民用燃料用煤。  相似文献   

13.
言圣 《山西煤炭》2012,32(3):63-65
红花尔基煤田东区含煤地层为伊敏组和大磨拐河组,在煤组和煤层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物探测井曲线特征,对其煤田东区煤层进行综合对比,以供类似地区煤岩层对比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河东煤田明珠一号普查区含煤地层主要为山西组和太原组,共含煤14层,主要可采煤层为2煤、9煤和10煤,因此煤层对比非常重要,煤层对比必须在正确地层对比的前提下进行,对比的依据、方法主要为标志层对比、地层组合特征对比、煤层自身特征对比、物性特征对比和综合对比,另外煤层对比的可靠性评价也是对比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综合利用钻井、岩心及地震等资料,结合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相关方法和理论,对公婆泉勘查区老树窝群聚煤沉积环境及含煤性进行研究。公婆泉勘查区老树窝群煤层主要见于湖泊三角洲相的粉砂岩、泥炭沼泽相的炭质泥岩,位于老树窝群的下岩组。聚煤沉积环境方面,考虑到古构造的影响,总结出公婆泉勘查区的聚煤模式:泥炭沼泽相为主要的聚煤环境。从含煤性看,勘查区含煤性沿东西方向西部较好、东部变差,南北方向中部较好,两端变差。  相似文献   

16.
高亮 《中州煤炭》2016,(9):125-129
为了研究邢台含煤区2号煤层厚度变化的特点,基于以往煤田地质勘查孔及生产矿井资料,对2号煤层厚度、含煤面积及2煤灰分等分别进行了统计,并分析了沉积环境、地壳不均衡沉降、古河流冲刷、后期构造及岩浆岩等因素对煤层厚度的影响。研究认为: 区内2号煤层平均厚度为2.20 m,层位赋存稳定,其不可采范围小,主要集中在隆东、尧山和显德汪一带;区内2号煤层厚度总体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即:隆尧南断层以北为薄煤区;隆尧南断层至葛泉矿之间为厚煤区;葛泉矿以南为中厚煤区。诸多因素控制了区内煤层厚度的分布变化,其中沉积环境起着主导作用,古河流冲刷和后期构造仅影响局部地段,章村、显德汪一带受岩浆岩侵入影响较大,地壳不均衡沉降对该区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李恩花  陈卓利 《中州煤炭》2021,(4):87-90,99
研究了陈四楼井田岩浆岩分布特征,主要有岩浆岩发育时期及产状、岩浆岩分布特征、岩性特征等,得出矿井内岩浆一般顺煤层及软弱层侵入,产状多为岩床或岩墙;三22煤层受岩浆岩侵入面积约占控制面积的1/10;岩浆岩的种类较多,代表性的有辉绿岩类、闪长岩类、煌斑岩类、细晶岩类及花岗岩类。分析了岩浆岩对矿床开采的影响,主要为对煤层、煤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岩浆常沿煤层底板软弱部位或顺煤层侵入,使煤层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或变质为天然焦。  相似文献   

18.
煤炭资源作为我国传统能源,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煤炭资源开采技术的日趋成熟,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煤层的开采深度不断的向深部发展。煤系地层中的构造,尤其是滑动构造的发育对煤层的赋存及煤田地质构造有较大的影响。济源郭沟煤矿区HF1滑动构造是在本次勘查期间首次发现的。该滑动构造的存在,破坏了该区原有的沉积格局,使部分煤岩地层缺失或重复,导致煤层变浅或变深。另外受滑动构造的影响,该矿区二1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煤体结构破碎松软;滑体前后缘瓦斯成分和含量变化大,应该注意煤矿开采时滑体后缘瓦斯的危害。在济源郭沟煤矿区的施工过程中,通过建立煤岩标志层,综合研究对比发现了勘查区内HF1滑动构造的存在,分析了该滑动构造的形成原因及滑动面特征,以及滑动体的运动方向和滑移距离、形成原因。研究成果对本勘查区地质勘查工作的开展和取得后期成果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对后期煤田开采安全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贵州省织金县四季春煤矿勘查区标志层、沉积特征、古生物特征、煤层物性特征、层间距等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及研究,针对煤炭资源在地勘时期岩煤层对比方法的选择及运用,建立了岩煤层对比方法的有效模式,为做好煤矿地勘时期的基础地质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对今后煤矿地勘时期岩煤层对比方法措施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