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开展小层沉积微相判别及对单砂体的精细刻画是油气藏精细开发的重要内容。基于岩心、薄片及测井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张天赐油区延9油层组的岩石类型、颜色、沉积结构、沉积构造及测井相特征等沉积相标志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延9储层以灰色、浅灰色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分选及磨圆均较好。研究认为,延9油层组主要为河流沉积,属网状河亚相,具体可划分为网状河道、河间洼地和决口扇沉积微相;延9油层组砂体的垂向叠置类型可归纳为独立型、叠加型、切叠型,横向叠置类型可归纳为间隔型、搭接型、切割型和取代型。  相似文献   

2.
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鞍塘组-小塘子组、须三段、须五段是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中较好的烃源岩发育层段,通过一系列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该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演化程度进行了研究,发现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为0.59%~5.25%,平均为2.16%;基本属于腐殖型有机质,绝大多数已达成熟一高成熟阶段,少数为过成熟;以Ⅲ型千酪根为主;沉积环境以还原为主,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  相似文献   

3.
环庆区块侏罗系延10段—延8段是高效建产主力层系,目前存在沉积特征不明确问题。基于对其岩芯结构和沉积构造的分析,结合测井曲线特征开展环庆区块侏罗系延10—延8段沉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延10段发育北西—南东向河流沉积体系,发育河床和河漫两种亚相,沉积微相包括河床滞留沉积、边滩、心滩;延9—延8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微相包括分流河道、分流间洼地。沉积作用控制着砂体分布,侏罗系延安组延10期砂体分布受古地貌控制,呈北西—南东向展布,砂体厚度在0~85m,垂向上多期砂体叠置出现,砂体在区块内分布广泛,仅局部高地缺少。延9、延8分流河道平面上砂体展布为北东—南西向,总体形态为条带状,不同期河流规模不同,沉积砂体厚度变化大。一般河道砂体宽0.5~5km,沉积砂体厚5~35m。河道横向迁移摆动频繁,纵向上表现为多期河道叠置出现,单砂体厚2~10m,砂体叠加厚度5~35m。该研究成果为环庆区块侏罗系延10—延8段勘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沉积物中的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能够很好地记录和反映古环境性质及其演化信息的特性。通过全稀土元素、主量元素及Sr/Ba、V/Cr、Ni/Co、U/Th和V/(V+Ni)等微量元素指标,综合分析还原了塔西南二叠系棋盘组沉积环境特征。另外,通过较真实反映氧化还原条件的TOC-SFe关系进一步佐证了V/Cr、Ni/Co和U/Th指标的指示结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聚煤古构造的研究,分析了影响挠力河坳陷第三系富锦组含煤岩系形成时的控制作用,探讨了煤田构造形态与聚煤古构造的关系,最佳聚煤环境是湖泊淤浅聚煤环境。对周边煤炭资源勘查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煤炭技术》2017,(11):114-115
通过充分利用济阳坳陷博兴洼陷南部孔店组的地质、钻井、录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以沉积学、石油地质学理论为指导,经研究发现研究区孔店组储层较为发育,分为h3、h4、h5 3个砂组。但该区孔店组勘探程度较低,勘探潜力巨大,故对该区孔店组储层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巴州坳陷是民和盆地的次一级构造单元,它又划分出4个二级构造单元,区内的3个主要断裂对构造单元和地层沉积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通过对这些构造特征的分析,就该区构造单元的成因和断裂活动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陇煤田早中侏罗统延安组砂岩的粒度研究,根据各种粒度参数和基础图件,结合沉积构造、矿物成分等成因标志,解释各砂体的沉积环境和水动力作用的强度,判别出河流成因的各种砂体以及湖成三角洲、湖坪和砂坝等砂体特征,为煤层对比和成煤规律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钻井岩芯资料,通过岩芯描述、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和储层物性测试等方法,对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房身泡组玄武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探讨了其油气勘探潜力。辽河坳陷房身泡组玄武岩共发育2大类6种基本岩石类型,划分为4种岩相10种亚相,反映为陆上溢流式喷发形成。识别出4类8种储集空间类型,有效孔隙主要为气孔充填残余-溶蚀孔、节理缝和构造缝。玄武岩孔隙度介于2.9%~21.8%之间,渗透率介于0.01~9.0×10-3μm2之间,总体上为中-高孔、低渗储层,气孔-裂缝分带性和界面溶蚀改造作用与储层物性密切相关。房身泡组顶面以下30m范围内为含油显示的有利层段,溢流相复合熔岩流亚相和爆发相火山碎屑流亚相含油性相对较好,构成房身泡组玄武岩油气勘探的优势相带。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向斜南端含盐地层沉积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天环向斜南端,根据分析含盐地层为下白垩统志丹群,所含岩盐为石盐,是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在闭流湖泊环境中经蒸发、浓缩、沉淀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刘伟伟  杨辰雨 《煤炭技术》2014,33(12):104-105
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太原组-山西组含煤地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钻井岩芯观察及测井曲线识别性,分析煤层的发育特征及环境对煤层的控制作用。太原组T1小层顶部和山西组S1-3小层顶部煤层发育好,厚度大,连片性好,具工业开采价值。潮坪-泻湖中的泥炭沼泽和三角洲平原洼地中的泥炭沼泽都是聚煤的有利场所,其中潮坪-泻湖中的泥炭沼泽是煤层发育的最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12.
虎林盆地七虎林河坳陷为一小型的中新生代断坳叠合型坳陷,构造演化过程十分复杂,通过对七虎林河坳陷新地震资料进行精细解释,编制了各时期的构造图,分析了断裂的性质、期次和展布特征,七虎林河坳陷主体共发育拉张或张扭性正断层和挤压反转断层2类断层,主干断层以北东东向为主。七虎林河坳陷共经历了早白垩世断坳阶段、早白垩世末至晚白垩世挤压反转阶段、始—渐新世早期伸展断陷阶段、始—渐新世中后期整体沉降阶段、中新世差异沉降阶段、中新世末构造反转阶段和上新世以来弱伸展7个构造演化阶段。构造演化对油气的成藏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马井-什邡气田的主力勘探层位是上侏罗统蓬莱镇组,天然气藏集中在蓬莱镇组中上部。蓬莱镇组天然气属于典型的煤型气,气体组分中甲烷含量占绝对优势,其他重烃及非烃气体组分含量较少,干燥系数基本在0.95以上,为典型的干气特征。气源对比结果表明,蓬莱镇组天然气主要来自于下伏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C1/C1-5、CO2/CH4、N2/C2H6及流体包裹体组成特征等多组示踪参数综合显示,天然气以燕山晚期形成的深大断裂带为运移通道,由须家河组垂向运移至蓬莱镇组砂岩储层,并沿输导砂体由高势区向低势区侧向运移,至适当圈闭中聚集成藏,天然气大规模运移时期为白垩纪末至古近纪早期,主成藏期为晚白垩世晚期至古近纪晚期。  相似文献   

14.
裂谷盆地的储层沉积模式主要分为断陷式和坳陷式,他们的沉积分异无论是在主动裂谷或是被动裂谷中都有充分体现 ,区别只在于沉积旋回上的差异,主动裂谷储层沉积为双模式单旋回;被动裂谷储层沉积为双模式多旋回。并且,储集层的岩石学结构和储集物性与裂谷盆地的断-坳分异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断陷期发育储集物性差的局部性储层,坳陷期发育储集物性好的区域性储层。  相似文献   

15.
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利用各种资料,建立了准噶尔盆地腹部石南地区Ⅳ级层序地层格架。在Ⅳ级层序地层格架内,通过沉积相研究,针对不同的层序地层特征,总结出坳陷湖盆缓坡层序的三种沉积充填模式,即:坳陷湖盆扩张期缓坡层序沉积充填模式、坳陷湖盆构造间歇期缓坡层序沉积充填模式、坳陷湖盆重构期缓坡层序沉积充填模式。还总结出不同的沉积充填模式下,各种类型圈闭的分布特征,用以指导坳陷湖盆的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  相似文献   

16.
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烃源岩在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发生多次生烃演化,有机质具有阶段性成熟演化特征和多次生烃过程,其中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是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烃源岩最重要的生烃期。采用煤岩学和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石炭-二叠系源岩进行总体评价,就主要有效烃源岩太原组从埋藏史、成熟生烃史进行了重点剖析,判定太原组有效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沾化凹陷、东营凹陷和惠民凹陷,而且生烃强度较大,有可能形成"小而肥"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加深对桩海地区馆陶组上段沉积相的认识,根据测井资料、地震剖面资料、等时地层切片资料等,通过古地貌及砂岩百分含量等值线图,分析馆陶组上段物源供应特征和沉积特征,对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进行刻画,并对储层有利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来自西南和东南两个方向的物源;馆陶组上段早期发育了三角洲相,三角洲平原不发育,三角洲前缘较发育,以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和支流间湾等微相为主;有利区位于发育河口砂坝和水下分流河道的中部和南部区域。  相似文献   

18.
为摸清萍乐坳陷带乐平组页岩气成藏条件,从烃源岩条件、储层物性、构造保存条件展开研究。通过分析,认为萍乐坳陷中部地区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有利区段。  相似文献   

19.
马井—什邡气田的主力勘探层位是上侏罗统蓬莱镇组,天然气藏集中在蓬莱镇组中上部。蓬莱镇组天然气属于典型的煤型气,气体组分中甲烷含量占绝对优势,其他重烃及非烃气体组分含量较少,干燥系数基本在0.95以上,为典型的干气特征。气源对比结果表明,蓬莱镇组天然气主要来自于下伏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C1/C1-5、CO2/CH4、N2/ C2H6及流体包裹体组成特征等多组示踪参数综合显示,天然气以燕山晚期形成的深大断裂带为运移通道,由须家河组垂向运移至蓬莱镇组砂岩储层,并沿输导砂体由高势区向低势区侧向运移,至适当圈闭中聚集成藏,天然气大规模运移时期为白垩纪末至古近纪早期,主成藏期为晚白垩世晚期至古近纪晚期。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淮北煤田勘探时期揭露太原组灰岩的钻孔统计分析及采样测试,详细研究了淮北煤田太原组灰岩的厚度、层数、岩性及化学成分等沉积学特征,并分矿区进行了对比,揭示了太灰在研究区内的沉积学特征。研究表明:太原组地层在研究区内自西向东厚度增大且灰岩层数增多,自南向北厚度减小且层数也减少,沉积环境多形成于水动力条件较弱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