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众用电》2021,36(4):7-9
正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储能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对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应对极端事件、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新型储能(除抽水蓄能外的新型电储能技术)快速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2.
《电力勘测设计》2021,(3):80-80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为加快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将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制定更加积极的新能源发展目标,推进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全面实现平价无补贴上网;因地制宜开发水电;在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加快推进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调节性电源建设,进一步优化完善电网建设,推动电网智慧化升级,大力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提高电力系统灵活调节水平。与此同时,着力升级能源消费方式。坚持和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强化全社会节能,加快推进低碳技术应用,提高重点行业和领域能源利用效率;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部门和行业电能替代,提升全社会电气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大众用电》2021,36(6):32-3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提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以湖南电力系统为例,本文分析了电力系统的特点以及统筹解决湖南能源电力发展的关键问题,从而强调以新型储能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4.
《供用电》2021,(6)
正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能源目标建议,我国将继续致力于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进一步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向绿色化、低碳化转型,助力中国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储能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装备基础和关键支撑技术。储能作为优质的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资源,其并网与运行控制技术是充分发挥保供电、保安全、促消纳三方面重要作用的前提,成为了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研究多类型储能系统控制、储能电站并网运行与调度管理、储能系统状态感知与评估、储能系统安全管控与可靠性分析等,可为储能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经济性、灵活性等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全面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配电网是联系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关键枢纽,是服务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基础平台.推进配电网高质量发展,对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电力低碳转型,全面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跨区域、大规模的新能源电力输送是应对国内风光资源与负荷中心逆向分布特点与实现碳中和的必然要求,而风光出力固有的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给新能源打捆稳定输送带来了挑战。水电具有的“电源+储能”的双重身份为平抑新能源波动、提升-风-光-水混合能源系统灵活性,以及促进新能源打捆外送提供了解决思路。以抽水蓄能为例,针对风-光-抽水蓄能混合能源系统,提出一种计及抽水蓄能电站运行功率约束、库容约束、进出水量约束的容量配置优化方法,旨在量化抽水蓄能对新能源打捆外送的助力效果,即确定单位抽水蓄能可支撑的新能源外送容量,构建并求解以最小化抽水蓄能投资成本为目标且满足各典型运行场景的容量规划模型。  相似文献   

7.
<正>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近年来,我国电气工业积极服务“双碳”目标和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持续推动低碳转型升级,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为我国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坚实基础。首先是行业清洁低碳转型有力推进。随着我国新能源建设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8.
<正>大力发展新型储能,对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实现“双碳”目标及建立新型电力体系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指出,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催生国内能源新业态、抢占国际战略新高地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9.
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全球能源发展趋势,也是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选取大渡河瀑深枕水风光清洁能源互补基地作为研究对象,以源荷匹配度最大和清洁能源总发电量最大为目标构建水风光日内优化调度模型,通过分层解耦降低模型复杂度,分别采用基于Sigmoid函数的PSO算法和MSPOA算法进行求解。研究结果表明,梯级水电的调蓄能力能够有效平抑风光出力波动,为电网提供稳定的高质量电力。研究对于促进建设瀑布沟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消纳周边风光资源具有指导价值,有利于我国能源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风能与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迅猛发展,解决其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亟需配套建设储能设施。本文将“以水为介质”的重力储能定义为“水储能”,并从技术原理、经济性、环境影响和设施安全等方面,对当前主要储能形式进行综合比较,研究表明“水储能”是当前和未来支撑新能源发展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最佳储能方式。同时,本文还对抽水蓄能、水电扩机和梯级水电储能的规划思路、调节计算、评价方法和发展模式等关键技术及相关政策进行探索,展望其发展前景,可为新能源开发和新型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协调各机组月度合约电量的完成,研究并建立包含风、光、梯级水电和火电的多源混合电力系统周优化调度模型,提出含月合约电量分解、周优化调度和日前优化调度的滚动协调调度模式,分析影响周优化调度的来水因素和滚动模式因素。算例结果表明,在蓄水期来水较丰时,引入周优化调度可以合理分配梯级水电站的水资源,提高梯级水电站综合运行效益,协调各机组月度合约电量的完成。  相似文献   

12.
吉瓦级电化学储能电站研究综述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大规模电化学储能应用的日渐成熟以及未来新能源渗透率提高带来的储能资源缺额,吉瓦级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发展已迫在眉睫.针对吉瓦级电化学储能电站的主要问题及技术难点,总结了吉瓦级电化学储能电站发展的历程.在此基础上,对吉瓦级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关键技术指标、集成结构及应用场景进行分析.最后,对未来吉瓦级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建设发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3.
就地平衡为主的电力发展方式与我国能源资源格局及未来能源和电力需求趋势已不相适应,需要研究新的电力发展方式。通过分析现状及其根源,兼顾电力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论证了以发展特高压电网,建设大型煤电基地、大型水电基地和大型核电基地为主要内容的"一特三大"电力工业发展战略是合理和必要的,进而提出了"一特三大"电力发展战略的主要目标。分析表明,"一特三大"电力发展战略可以实现电力工业与能源资源、环境、运输、区域经济等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储能电站在电网中的广泛应用,由于储能电站的能量搬迁作用,大规模储能电站对电网购电特性的影响越来越重要。本文采用基于数学优化的生产模拟仿真程序,考虑了机组启停、水电跨周调节、抽蓄跨日调节、光热电站跨日调节,比较了储能电站对减少电网购电量、最大购电功率和新能源弃电的影响。研究分两个部分:(1)研究购电曲线对购电量的影响,确定外购电方式;(2)在确定的购电方式后,分析储能电站对购电特性的影响。西北某实际电网的仿真案例的计算结果表明,相比于直线购电方式,阶梯式购电方式可减少电网外购电量和新能源弃电率,但最大购电功率增加;在阶梯式购电基础上,建设储能电站,可进一步降低电网外购电量、新能源弃电率和最大购电功率,建议采用阶梯式购电方式并建设1200MW储能电站。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为我国高比例新能源系统电网侧储能电站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中国抽水蓄能电站发展定位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路  白建华 《电力技术》2013,(11):155-159
论述了中国抽水蓄能发展现状,对抽水蓄能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总结.在清洁能源大规模发展、电力输送规模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下,探讨了抽水蓄能在不同区域电网中的定位.依据国家相关规划,结合中长期电力增长形势、资源条件、前期进展、发展政策等,对未来20年抽水蓄能的发展前景做出了展望.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分布式储能以其优良的系统灵活性和电力一致性,对推动电力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针对用户侧分布式储能,以并网型“分布式光伏+储能”为主要应用模式,以前置运行优化的用户侧分布式储能全寿命周期成本收益分析为基础,提出了基于双粒度储能优化运行策略的分布式储能价值评估模型。以中国某省一般工商业和大工业用户为案例,对负荷特性、电价政策、储能成本和储能技术特性对用户侧分布式储能价值的影响进行敏感性分析,研判用户侧分布式储能未来发展潜力和趋势。  相似文献   

17.
储能技术是应对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安全问题的关键技术之一。现阶段,成本因素制约了储能规模化商业应用。为此,针对不同类型储能电站广义成本问题,考虑不同类型储能效率、寿命的差异,以等效能折算为前提,分析储能全寿命周期进程中建设与运行特性的差异,构建基于等效能折算的储能全寿命周期成本模型与平准化电力成本模型;比较分析近年来投运/规划的抽水蓄能、锂离子电池储能、铅炭电池储能、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项目建设周期、征地成本等参量;对4种类型储能广义成本进行纵向、横向评估,讨论储能电站年充放电循环次数、充电电价、投资成本的变化对广义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储能系统的选型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东北电网实际,介绍了二部制电价及峰谷丰枯电价的算法,通过对2005年东北电网电价结构分析,说明只有改革电价结构,调峰水电才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针对梯级水电站 “汛期弃水保防洪、枯期少水发电少”、不能最大化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问题,提出新增混合式抽水蓄能机组的梯级水电站中长期优化调度策略。建立在丰平枯分期电价下,以年发电效益最大为目标函数的模型,用自适应水位廊道法解耦梯级复杂联系的约束条件,逐步优化算法求解。通过仿真验证得到,新增抽水蓄能机组能提高梯级的整体发电收益,丰水年减少弃水,增加枯期电量,为最大化利用水资源改善梯级水量分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启动现货市场的目的是建立电力中长期交易和现货交易相结合的市场化电力电量平衡机制,而在市场运营机制不完善的建设初期,以日为结算期的短期考核机制有利于市场公平交易,稳定现货市场中的电力电量波动。为了更直观地体现短期偏差电量考核对售电公司收益及经营策略的影响,构建了计及日偏差电量考核机制的售电公司日前市场收益模型。基于实时市场购电和与储能电站电量交易,建立了以售电公司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日偏差电量考核优化模型。基于广东省2017年交易数据模拟典型日现货交易和实际用电情况,对比分析模型优化效果,并对统一出清价和单位考核成本及与储能电站的交易电价、正、负偏差量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该优化策略可明显提高售电公司收益;统一出清价、单位考核成本和向储能电站购电电价对额外成本影响最大,向储能电站售电电价对额外收益影响最大,正、负偏差量对售电公司整体收益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