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松辽盆地北部沙河子组地层含气性较好,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为了进一步加深地质认识,对储层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河子组地层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辫状河三角洲相及滨浅湖相三种典型的沉积相类型,构造上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箕状构造。根据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东部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构造落差较小,为缓坡状。西部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受到徐西大断裂控制,地势相对较陡,西部物源快速堆积搬运形成扇三角洲。中部相对较深,发育滨浅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2.
梁志凯 ' target='_blank'> 李卓 ' target='_blank'> 高凤琳 ' target='_blank'> 姜振学 ' target='_blank'> 刘冬冬 ' target='_blank'> 张瀛涵 ' target='_blank'> 于海龙 ' target='_blank'> 《中州煤炭》2019,(5):73-83
长岭断陷是松辽盆地规模最大的一个断陷,随着页岩气勘探的兴起,长岭断陷沙河子组被证实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潜力,然而前人对长岭断陷层的基础研究较少。以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南部地区沙河子组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对比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岩心、录井、测井以及地震资料对沙河子组的层序地层和沉积体系进行识别和划分,总结出3种不同构造样式的沉积充填模式。研究认为长岭断陷南部地区沙河子组可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3个三级层序,并在层序内部识别出高水位体系域(HST)、湖侵体系域(TST)、低水位体系域(LST),建立了该区层序地层格架。在沉积过程中,沙河子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水下扇、湖泊等多种沉积相类型,该时期无论是在陡坡带还是在缓坡带,均受到构造以及物源供给的影响较大,均以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为主,湖泊相发育比较有限。依据不同的构造、沉积特征,将长岭断陷南部地区的沉积充填总结为多米诺式半地堑型层序沉积充填样式、滚动半地堑型层序沉积充填样式、非对称地堑型层序沉积充填样式这3类。其中前2种均出现巨厚页岩的发育,第3种由于两边坡度较陡,沉积物容易垮塌充填到深洼陷部位,页岩不发育。 相似文献
3.
储层特征不明确是目前制约研究区沙河子组油气突破的关键难题,通过综合运用薄片观察、扫描电镜、物性测试等多种手段,系统开展了研究区沙河子组储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岩石类型以长石质岩屑砂岩、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不同区块存在差异;主要发育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铸膜孔等孔隙类型。其中,徐东、徐西以粒间溶孔、微裂缝为主,安达地区以粒内溶孔、铸膜孔为主;物性差,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发育受埋深、沉积相类型、岩性、成岩作用控制。不同因素控制作用存在差异,埋深、沉积相控制作用更强,扇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河口坝砂物性最好;凝灰质含砾砂岩、凝灰质砂岩、凝灰质含砾砂岩岩性孔隙度最高。建立研究区储层评价标准,优选Ⅰ类储层,该研究成果为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下部勘探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4.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徐深气田是重要的火山岩气田,营城组火山岩是徐深气田主要的储集岩,不仅分布范围广、地层厚度大,而且火山岩岩性复杂、种类多,研究表明,营城组火山岩分为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两大类,其中火山熔岩主要有玄武岩、安山岩、粗面岩、英安岩、流纹岩、珍珠岩等,火山碎屑岩主要有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流纹质角砾熔岩、流纹质凝灰熔岩、流纹质熔结火山集块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流纹质熔结角砾岩等;火山岩原生储集空间主要有气孔、粒间孔、粒内孔、杏仁体内残余孔、收缩缝和层间缝,次生储集空间有粒(砾)内溶孔、基质内溶孔、构造缝、缝合缝、风化缝和溶蚀缝,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5.
6.
对永丰藤田煤矿区石炭系下统梓山组中段灰岩的沉积特征的综合分析,有助于对本区早石炭世晚期(大塘期)中时古地理环境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大兴安岭乌奴尔地区裸河组地层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古生代陆缘增生带,是研究中亚造山带弧沟体系的重要窗口之一,为了解研究区裸河组的沉积特征及沉积物源性质,丰富中亚造山带弧沟体系中的沉积地层,利用沉积地质学及岩石地球化学方法,对裸河组地层沉积地质特征及物源进行研究,取得以下主要进展:①裸河组地层发育平行层理、水平层理,可见3种主要基本层序类型。②沉积物粒度分析结果显示,裸河组为浅海相沉积。③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指示,裸河组的沉积物源形成于大陆岛弧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煤系烃源岩评价中热解实验温度较低无法揭示高演化阶段生气特征这一现状,采用TG-MS(热重-质谱联用仪)高温热解仪研究煤岩热解产物特征,并结合化学动力学模型开展烃类气体生成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煤岩质量损失达40%,可分为3段,即水分及吸附气体的损失、大分子键断裂损失和芳香结构的缩聚反应损失。甲烷在300℃左右开始生成,480℃时生成速率最大,在850℃左右生甲烷结束,比生成其他烃类结束温度要高。苯析出曲线呈双峰特征,且芳香族类和脂肪族类产物生成受控于相同的化学反应。煤岩热降解生气化学动力学模型参数及应用结果表明:随着烃气分子量的降低,生成活化能依次增大,生成时间逐渐变晚。同时煤岩持续生气时间较长,无主生气期。 相似文献
9.
大港南皮地区目的层石盒子组碎屑岩砂体分布广泛、厚度大,但沉积展布及有利储集相分析并不完善。为此,以沉积环境研究为基础,依据测井沉积学理论,利用测井曲线形态特征与岩性剖面的对应关系,对研究区单井沉积微相精细解释与划分。运用均方根振幅属性切片技术,分析了沉积相空间展布规律。研究表明,石盒子组曲流河相沉积体系主要有3种亚相7种微相,砂体由北东向南西展布。其中,河床滞留沉积相与边滩相主要以陆源砾石为主且粒度较粗,孔隙连通性好,在研究区是砂岩和储油物性最发育的层段。泛滥平原泥质含量高,孔隙喉道较窄,沉积颗粒细,储油性差。该区研究能为油气藏的合理高效开发和其他地区沉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钻孔揭露了松辽盆地双山地区青山口组二、三段地层,以盆地沉积学方法为基础,从沉积层物源、地层、碎屑物沉积方式(沉积相)、古流向等方面对青山口组二、三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山口组二、三段在双山地区沉积相序上经历了冲积扇相-河流相的演化过程,且砂体较为发育,具有稳定的泥-砂-泥结构,为铀成矿流体提供了有利的运移及存储空间。结合青山口组二、三段砾石成分、砂岩组分和古水流等分析,确定主要物源供给区,并结合本地区的沉积特点,对青山口组研究区铀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了加深对桩海地区馆陶组上段沉积相的认识,根据测井资料、地震剖面资料、等时地层切片资料等,通过古地貌及砂岩百分含量等值线图,分析馆陶组上段物源供应特征和沉积特征,对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进行刻画,并对储层有利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来自西南和东南两个方向的物源;馆陶组上段早期发育了三角洲相,三角洲平原不发育,三角洲前缘较发育,以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和支流间湾等微相为主;有利区位于发育河口砂坝和水下分流河道的中部和南部区域。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浅埋深厚煤层直接顶板砂岩含水层富水性特征,在对含水层沉积特征、沉积体系、层序地层等分析的基础上,将沉积相分布规律作为影响含水层富水性主控因素之一,并根据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进一步利用沉积相指数、风化程度指数、含水层厚度、岩心采取率等因素构建富水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基于GIS的层次分析法最终获得富水性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富水性较强区域主要位于研究区的西南部,多为古河道流经的区域;富水性较弱区域主要位于研究区的东北部,表现为河漫滩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14.
15.
沉积相研究对控制储集砂体的空间展布有重要意义。为了对白25井区的沉积相类型进行有效的研究,在前人关于白25井区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白25井区的岩心资料、测录井资料,分析化验数据等相关资料后,认为白25井区上乌尔禾组发育的主要岩石相类型有:下部主要是红褐色、红色砂砾岩,发育块状构造;中部发育灰色、灰绿色砂砾岩,可见一定的粒序性,发育平行层理或交错层理。上部发育灰色、灰绿色砂岩以及泥岩,泥岩中可见水平层理。自下而上沉积物粒度逐渐变细,在垂向上反映了一个砂体不断向岸退积的沉积序列。白25井区上乌尔禾组发育的沉积相类型为扇三角洲,而不是冲积扇,可以识别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三个亚相以及扇面河道,水下分流河道等9个微相。 相似文献
16.
华北南缘中元古界熊耳群大古石组为华北克拉通形成后的第一套陆源碎屑岩层,对了解熊耳裂谷盆地早期的沉积环境与熊耳群构造背景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济源大古石组典型剖面进行详细实测和采样的基础上,运用沉积学和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对豫西济源中元古界大古石组进行沉积环境、物源特征及构造背景研究。结果表明,大古石组为一套由粗碎屑砂岩和泥质碎屑岩组成的河流—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相的淡水沉积层;沉积物离物源较近,具有短距离搬运、快速堆积的特点;物源以长英质为主,岩性为花岗岩类并伴有长英质火山岩成分的参与。通过分析大古石组沉积环境演化及物源示踪,可为研究中元古代早期华北克拉通伸展—裂解事件及与哥伦比亚超大陆聚合—裂解事件响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阜东斜坡韭菜园子组为研究对象,利用岩性观察、岩石薄片镜下鉴定等岩石实验分析手段,对韭菜园子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岩石岩屑含量高,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斜长石,局部地区沸石、方解石含量较高;韭一段及韭二段主要发育冲积扇,以辫状水道沉积为主,物源来自南部的博格达山及北部克拉美丽山,沉积具有南北混源特征;... 相似文献
18.
大杨树盆地煤层赋存状态复杂,煤田勘探一直没有突破。为了确定有利找煤区域,应用沉积学基本原理,结合钻孔资料,沉积构造及组合,并编绘砾岩、砂岩、泥岩厚度等值线,对大杨树盆地中部九峰山组上段的沉积环境和聚煤模式进行分析。认为研究区内沉积环境主要为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泊。研究发现,煤层主要分布于扇三角洲平原和滨浅湖沉积环境内并围绕半深湖-深湖沉积区呈带状分布,并且区域内发育有两种类型的聚煤模式:大杨树-达尔滨含煤区属于进积型聚煤模式,马尾山-春林沟含煤区为退积型聚煤模式。虽然两含煤区具有不同的聚煤模式,但发育有类似的聚煤环境,综合煤层的聚集模式与分布规律认为马尾山-春林沟含煤区是理想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