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四川盆地安岳大气田震旦系—寒武系储层的发育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勘探揭示,四川盆地安岳大气田的3套工业气层分别发育在下寒武统龙王庙组、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和二段,为了给该区的持续勘探发现提供储层研究支撑,分析了储层的主要特征及其发育机制,取得以下3项成果认识:①依据沉积微相、岩性和孔隙三要素将上述储层分为龙王庙组颗粒滩白云岩裂缝—孔洞型储层、灯四段蓝细菌丘滩白云岩缝洞—洞穴型储层和灯二段蓝细菌丘滩白云岩裂缝—孔洞型储层。②龙王庙组储层的主要岩性是颗粒白云岩,储集空间为溶孔溶洞,平均孔隙度为4.24%,平均厚度为36m;灯四段储层的主要岩性是蓝细菌白云岩,溶孔溶洞和洞穴是其主要储集空间,平均孔隙度为3.22%,平均厚度为70 m;而灯二段储层的岩性为蓝细菌白云岩,主要储集空间为溶缝溶洞,平均孔隙度为3.34%,平均厚度为80 m。③储层的发育经历了孔隙形成、热液矿物充填、沥青充填等主要演化阶段,准同生溶蚀作用和表生岩溶作用是储集空间形成的关键,并建立了储层的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川北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储层特征和控制因素认识不清的问题,基于四川盆地北缘露头剖面及岩心观测,通过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包裹体、阴极发光、储层物性等研究,分析了灯四段储层岩石学、储集空间、成岩作用及物性等特征,并利用地震资料恢复古地貌,探讨了优质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川北地区灯四段储层的岩石类型以颗粒粘连白云岩、藻叠层白云岩及粉-细晶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以藻黏结格架孔、晶间溶孔及近顺层溶蚀孔洞为主,储层总体具有低孔、低渗特征,但局部地区仍具有发育中孔、中高渗优质储层的条件。受裂陷槽边缘古地貌高地控制发育的台缘丘滩、台内丘滩相带是优质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在中-深埋藏阶段与烃源岩热演化有关的埋藏溶蚀作用是控制灯四段储层大量溶蚀孔洞发育的关键,而表生岩溶作用的影响较弱。优质储层位于绵阳-长宁裂陷槽东缘的元坝西-阆中区块,为台缘丘滩与埋藏溶蚀作用叠加部位,它是川北地区灯四段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灯影组以一套碳酸盐岩沉积为主,优质储层发育普遍受岩溶作用影响。川北米仓山地区早古生代为一个范围相对稳定且露出水面的陆地,在桐湾期与川中古隆起具有很好的可对比性。通过重点剖面碳、氧同位素特征分析及镜下观察,对灯影组二段和灯影组四段(下文简称“灯二段”和“灯四段”)不整合岩溶特征进行了系统对比。灯二段储层表现为葡萄状白云岩发育顺层、穿层溶蚀洞缝;而灯四段则以砂糖状白云岩晶间孔、藻纹层白云岩针状溶孔和角砾间孔隙为主,与前者相比灯四段表现为更多类型且更为发育的储集空间。灯二段、灯四段不整合面附近碳、氧同位素值由底及顶有逐渐变低的趋势,且灯四段白云岩碳、氧同位素值比灯二段整体较低,在纵向分布上更为偏负。综合说明了桐湾二幕较桐湾一幕构造抬升更为强烈,灯四段较灯二段受表生岩溶剥蚀影响更深,反映了桐湾运动不整合对灯影组储层发育起着主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储层储集空间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震旦系灯影组是四川盆地最古老的含气层,过去的研究对其储集空间的认识还存在着一定的分歧。为此,以露头剖面、钻井岩心样品的镜下岩石学特征研究为基础,以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实验技术为辅助手段,首先分析了该区灯影组白云岩储层的类型,其主要为蓝细菌叠层白云岩、蓝细菌砂屑白云岩、蓝细菌凝块白云岩、"葡萄花边"状白云岩、泥晶白云岩等。进一步根据储层的发育层位、控制因素、组构选择性以及有效性等多方面因素,将灯影组储集空间划分为6种类型,并探讨了其形成和演化的过程。结论认为:①灯二段储集空间以格架孔、粒内、粒间孔以及"葡萄花边"构造残留孔洞为主,沉积相带是灯二段储层形成的物质环境基础,海平面下降引起的表生岩溶作用是其发育的主要原因,而胶结作用则是破坏其储集空间的主要因素;②灯四段储集空间以角砾间溶孔、大规模溶孔溶洞为主,灯影期末构造抬升引起的岩溶作用是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而硅化作用则是导致储层变差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四川盆地安岳气田震旦系气藏岩溶储层发育特征和完钻气井测试产能综合分析,从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发育机制出发,提出叠合岩溶概念和发育模式,明确了叠合岩溶发育主控因素及其对完钻气井产能的控制作用。利用岩心、成像资料,考虑储集空间类型、大小以及缝洞搭配关系,将灯影组四段(灯四段)岩溶储层划分为缝洞型、孔洞型和孔隙型3种类型,缝洞型和孔洞型是灯四段优质储层。受原始沉积体岩性、物性及岩溶期古地貌特征差异影响,岩溶风化溶蚀深度、优质储层垂向发育位置及平面展布范围等特征存在差异。建立了"差异溶蚀"的叠合岩溶发育模式,指出丘滩体沉积特征、两期风化壳叠合程度、岩溶期断裂系统发育规模以及构造翻转的地质过程综合控制了叠合岩溶储层发育,同时叠合岩溶发育强度控制气井产能分布。叠合岩溶发育区是气藏开发优先目标,其储层发育模式与主控因素的研究对于安岳气田震旦系气藏开发评价、建产区筛选和井位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南堡凹陷西南端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具有非均质性强、岩溶储层控制因素复杂等特征,弄清其岩溶发育模式对油田勘探开发有重要意义。应用岩心、成像测井、薄片和地震等资料对潜山储层特征进行研究,认为该区域属于受断裂和岩性控制的岩溶储层,并非典型的风化壳型,岩性主要为泥-细晶白云岩,其基质孔隙物性较差,储集空间以裂缝和小型溶蚀孔洞为主,裂缝主要受古近系和新近系两次构造运动影响,一方面形成了大量的断裂系统,另一方面断裂沟通了地表水对储集空间进行充填。裂缝发育程度与岩性密切相关,粉-细晶白云岩层段孔洞缝密度相对泥晶白云岩层段更发育,裂缝开度更大,经充填作用改造后,仍见较多未充填或半充填的裂缝,以及沿裂缝溶蚀扩大的孔洞。结合钻井资料预测了该类岩性储层的纵向及平面分布范围,指明研究区勘探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间孔,平均孔隙度为4.24%,平均厚度为36m,属裂缝-孔洞型储层及裂缝-孔隙型储层。储层发育的岩相古地理背景为内缓坡相,发育的物质基础是颗粒碳酸盐岩,其纵向演化及横向展布受颗粒滩亚相的控制。龙王庙组优质储层形成的建设性因素包括:①颗粒碳酸盐岩的粒间孔奠定了储集空间形成的基础;②准同生期大气淡水的淋滤溶蚀作用形成了大规模发育的溶蚀孔洞;③同时或稍后发生的准同期白云岩化作用有利于早期孔隙的保存;④加里东期表生岩溶作用改善了储集性能;⑤构造破裂及埋藏溶蚀作用进一步改善了储集性能。储层经历的破坏性作用主要为胶结作用及压实作用,其次为热液矿物充填及沥青充填。沉积及成岩作用综合分析确认,龙王庙组优质储层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发育颗粒滩,准同生期大气淡水淋滤溶蚀作用、早期白云岩化作用和加里东期的表生岩溶作用分别决定了大面积分布孔洞型储层的形成、早期形成孔隙的保存和最优质孔洞型储层的形成。因此,龙王庙组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是“优势相带+准同生期大气淡水淋滤溶蚀作用+准同生期白云岩化+表生岩溶作用”。  相似文献   

8.
花斑白云岩是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最主要的储集岩类,储集性能良好,发育广泛,不同岩石组分之间储集性能及含油气性具有明显差异。基于岩心观察、薄片鉴定、荧光反应、阴极发光与扫描电镜观察及地球化学特征等,对川中地区龙王庙组花斑白云岩储层特征及成因机理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川中龙王庙组花斑白云岩呈暗色斑块(暗斑)与浅色基岩(白斑)不规则交错分布,暗斑部分孔隙发育但被沥青充填,白斑部分岩性致密孔隙不发育。川中地区龙王庙组花斑白云岩储层中识别出2类沥青,结合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埋藏史与热演化史可知,固体沥青主要来源于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烃源岩,油质沥青主要来源于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烃源岩。川中地区龙王庙组储层根据花斑形态及孔隙发育情况,划分为花斑孔隙型、花斑孔洞型、花斑岩溶型3种储层类型,不同储层类型具有不同的特征和成因:花斑孔隙型储层主要发育在晶粒白云岩中,储集空间以晶间溶孔为主,由大气淡水沿生物潜穴选择性溶蚀所形成;花斑孔洞型储层是由颗粒白云岩差异性溶蚀作用所形成,储集空间主要为粒(晶)间溶孔及溶蚀扩大孔、洞;花斑岩溶型储层主要发育在泥晶(砂屑)白云岩中,储集空间以溶缝和溶洞为主,成因与表生岩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和田古隆起区下古生界发育灰岩、白云岩两类储层。灰岩储层类型有灰岩溶蚀孔隙(孔洞)型储层、灰岩岩溶缝孔洞型储层和构造裂隙型储层。灰岩溶蚀孔隙(孔洞)型储层发育与加里东期、海西期不整合面没有密切的关系; 储渗空间发育受组构控制; 属低孔低渗、储集性较差的储层。灰岩岩溶缝孔洞型储层发育分布与加里东期、海西期不整合侵蚀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发育分布非均质性强。灰岩构造裂隙型储层可发育高角度斜交或垂直层面的部分充填和未充填构造裂隙。白云岩内发育晶间孔及晶间溶孔、溶蚀孔洞、大型洞穴、风化裂隙、构造裂隙等5种储渗空间,它们构成白云岩岩溶缝孔洞型、白云岩溶蚀孔洞型两类储层。白云岩岩溶缝孔洞型储层发育与加里东期、海西期不整合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涉及厚度较小。白云岩溶蚀孔洞型储层的发育具有普遍性; 与加里东期、海西期不整合面关系不密切; 非均质性明显。白云岩溶蚀孔洞型储层在寒武系及下奥陶统广泛发育, 孔隙度较高, 渗透率较低,是该区最值得勘探的储层类型。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一类准同生期云化叠合早期暴露岩溶成因的深层—超深层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基于区内露头与钻井资料,开展了岩石学、储层地质学及地球化学研究,发现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发育泥晶灰岩—生屑泥晶灰岩—泥亮晶颗粒灰岩的向上变粗型和亮晶颗粒云岩—中晶云岩—细粉晶藻云岩的向上变细型两类向上变浅序列。两类序列早期高频暴露岩溶具有如下特征:①旋回顶部存在暴露不整合面,并见下一旋回初始海泛沉积物充填于先期岩溶系统和向微地貌高地超覆现象。②旋回上部的多孔基岩受优势岩溶通道切割形成近原地角砾。③部分旋回顶部发育斑块状岩溶系统,其内为陆源黏土、粉屑和少量角砾充填。④少数旋回内部发育岩溶洞穴角砾岩,角砾间多为碳酸盐岩渗流粉砂充填。⑤暴露面之下稳定碳、氧同位素存在一定负偏现象。进一步开展储层物性分析发现,岩溶作用强度较强时,优质储层主要发育于旋回的下部,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基岩保留的粒间孔经过云化与溶扩而形成的小型孔洞;岩溶作用强度较弱时,优质储层主要发育于旋回的中上部,储层储集空间为基岩保留的粒间孔经过云化与溶扩而形成的小型孔洞;岩溶作用强度适中时,优质储层主要发育于旋回的中部,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洞穴垮塌角砾间的残余孔洞。这些叠合准同生期云化作用的白云岩为基岩的早期暴露岩溶作用形成的孔洞至今仍然被保留下来,并作为有效储集空间。因此认为不同强度的早期高频暴露岩溶作用是栖霞组储层储集空间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对于鄂尔多斯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宏观分布规律和有利区带的认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难以满足区带评价和目标优选的需求。为此,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和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并结合实验分析数据,深入探讨了该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并指出了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鄂尔多斯盆地海相碳酸盐岩主要发育岩溶型和颗粒滩型两类白云岩储层,前者发育于蒸发台地的含膏云岩和膏质云岩坪微相,主要分布在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马五段上组合及马一段和马三段,后者主要发育于台地边缘颗粒滩和台内颗粒滩微相,分布在中寒武统张夏组、上寒武统三山子组、马四段和马五段中组合;②颗粒滩型储层岩性为鲕粒云岩、砂屑云岩、晶粒云岩及微生物云岩,储集空间以残余粒间(溶)孔、微生物格架(溶)孔、晶间(溶)孔和溶洞为主,少量裂缝,孔隙度介于2.00%~18.03%,平均孔隙度为6.16%,机械沉积和微生物造丘是原生孔隙形成的重要机制,准同生溶蚀和裸露期风化壳岩溶作用是溶孔溶洞形成的主控因素,早期白云石化和封闭体系有利于孔隙的保持;③岩溶型储层岩性为(含)膏模孔细粉晶云岩和粉晶云岩,储集空间为膏模孔、溶洞及微裂缝,孔隙度介于2.00%~16.36%,平均孔隙度为5.98%,同生期层间岩溶和裸露期风化壳岩溶是膏模孔形成的主要机制,而膏模孔的保存受矿物充填和封闭体系两大因素的控制。结论认为,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该盆地鄂托克前旗—定边—上韩、桃利庙—吴起和榆林—志丹一带,其中桃利庙—吴起和榆林—志丹一带是深层碳酸盐岩气藏勘探最有利的区带。  相似文献   

12.
对于四川盆地北部(以下简称川北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四段储层特征和发育规律的研究大多数都基于全盆地灯影组沉积模式再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加以推测,且在储层发育规律及控制因素方面尚未达成共识。为了给川北地区的油气勘探提供支持,利用岩心、常规及铸体薄片、物性、压汞等资料,研究了该区灯四段储层的特征及分布规律,分析了灯四段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及模式,并与川中地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川北地区灯四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藻凝块云岩、藻叠层云岩、藻屑云岩与砂屑云岩,储集空间主要为藻格架孔和粒内溶孔,储层类型包括丘核相孔洞型储层、丘坪相裂缝—孔隙型储层和浅滩相孔隙型储层;(2)储层主要发育在灯四段各亚段的中上部,一亚段以浅滩相孔隙型储层为主,二亚段以丘核相孔洞型储层和丘坪相裂缝—孔隙型储层为主;(3)灯四段储层主要受控于沉积相和成岩作用,丘核、颗粒滩和丘坪微相有利于储层的发育,岩溶作用和重结晶作用有利于孔隙的形成,早成岩期岩溶作用是丘滩相储层孔隙大规模增加的关键因素;(4)灯四段储层的形成与演化可划分为沉积—同生—准同生期原生孔隙形成、浅埋藏期原始孔隙减少、早成岩期次生孔隙大规模形成、中—深埋藏期次生孔隙调整等4个阶段;(5)对比川北地区与川中地区的灯四段储层,二者具有相似性但控制因素不同,前者为相控储层,而后者则受控于沉积相与岩溶作用。结论认为,阆中—元坝—广元—胡家坝一带为川北地区灯四段储层发育最有利区,南江—巴中一带为较有利区。  相似文献   

13.
四川盆地高石梯区块震旦系灯影组四段气藏以丘滩复合体沉积和表生岩溶作用为主控因素,具有多因素叠加成因,依据现有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对灯影组四段进行储层表征存在一定局限。基于岩心观察、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资料分析,结合配套CT扫描和薄片鉴定,利用储渗空间的搭配关系可将高石梯区块内灯影组四段的岩溶储层划分为孔隙型、孔隙-溶洞型和裂缝-孔洞型3类。其中,裂缝-孔洞型和孔隙-溶洞型储层具有物性好、开采动用较容易、试采效果好的特点,为灯影组四段的优质储层类型。在单井储层类型精细划分的基础上,运用常规地震剖面的储层预测技术、"蚂蚁体"追踪技术,结合典型井的试井曲线、生产曲线和无阻流量等动态资料,建立高石梯区块灯影组四段气井产能划分方案,可将气井产能模式分为3类(Ⅰ、Ⅱ和Ⅲ类)。其中,Ⅰ类井产能模式和Ⅱ类井产能模式的优质储层占比高,其地震剖面上显示灯影组四段上亚段呈宽波谷,"蚂蚁体"属性显示缝洞体较发育,具有较好的试采效果。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成藏模式与勘探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国齐  杨威  谢武仁  金惠  苏楠  孙爱  沈珏红  郝翠果 《石油学报》2018,39(12):1317-1327
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成藏条件好、天然气勘探领域多、资源潜力大,发育寒武系筇竹寺组、震旦系灯影组三段和陡山陀组优质泥岩以及震旦系灯影组泥质碳酸盐岩4套烃源岩,震旦系灯影组四段丘滩体白云岩、灯影组二段丘滩体白云岩、下寒武统龙王庙组颗粒滩白云岩和中寒武统洗象池组岩溶白云岩4套规模储层,震旦系灯影组三段泥岩、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泥岩和中寒武统高台组膏盐岩3套直接盖层,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根据不同区域成藏条件和成藏主控因素的不同,建立了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的4种成藏模式:裂陷两侧台缘带构造-岩性气藏成藏模式、裂陷内岩性气藏成藏模式、川中台内构造岩性气藏成藏模式和川东川南构造气藏成藏模式。评价了全盆地的4个勘探领域:①裂陷两侧台缘丘滩体的储层品质和源-储配置好,勘探的关键在于优选构造稳定且保存条件好的目标;②裂陷内孤立丘滩体发育岩溶储层,且被烃源岩包围,精细刻画孤立丘滩体是勘探的关键;③川中台地内的储层和烃源岩大面积叠置,构造稳定,但资源相对分散,寻找富集区是勘探的关键;④川东-川南构造带发育成排成带的构造圈闭,寻找保存条件好的圈闭是勘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岩心、薄片和分析化验资料,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奥陶系马五1+2亚段的储层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马五1+2亚段具有多样性的储集岩类和储集空间类型。储集岩类包括含膏模孔泥粉晶云岩、颗粒云岩、砂糖状中-粗晶白云岩、微生物碳酸盐岩和溶洞充填砂质角砾云岩。相应的储集空间有膏模孔、渗流物间微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溶)孔、窗格孔和砾间残余孔洞。研究区储集层整体表现为低孔、低渗孔隙型。其中,储集性能以含膏模孔泥粉晶云岩最佳,但发育频率及规模一般;而颗粒云岩和溶洞充填砂质角砾云岩储、渗性能略低于前者,但分布频率及发育规模更大。储层成因分析发现,研究区储层发育主要受沉积微相、多期叠合型岩溶的控制,为典型的相控岩溶型储层。砂屑滩和膏云坪是储层发育和后期岩溶叠加改造的物质基础,未成熟期表生岩溶对膏质团块的溶蚀以及岩溶水沿早期砂屑滩孔渗层顺层流动溶蚀是储集层形成的关键,而成熟期表生岩溶叠加改造未成熟期表生岩溶及其混合充填作用则使得先期储集层遭到破坏或消失。  相似文献   

16.
针对以往定性或半定量研究白云岩储集层形成过程所取得的认识存在争议的问题,以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为例,应用激光U-Pb原位定年技术,并结合碳氧同位素组成等分析测试数据,对马家沟组风化壳岩溶型和丘滩型两类白云岩储集层形成过程进行研究.结果如下:①8个储集层样品定年测试显示马家沟组主要经历了 5期成岩作用,第1期为基质...  相似文献   

17.
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储层经历了多种类型的流体溶蚀作用,与构造演化相结合,从构造-流体耦合角度能够更好地研究白云岩储层流体改造过程和机理。对四川盆地野外和钻井岩心灯影组白云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矿物学观测、流体包裹体和微区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灯影组白云岩依次遭受了地表岩溶、环边放射状白云石胶结、晶粒状白云石胶结、方解石胶结、石英充填、油气充注、埋藏溶蚀和黄铁矿充填等成岩改造作用。晶粒状白云石主峰温度区间为190.0~200.0℃及220.0~230.0℃;石英中流体包裹体主峰温度区间为150.0~160.0℃。晶粒状白云石δ18OVPDB值均低于-10‰,具有热液白云石的特征。构造-流体耦合改造作用制约着灯影组白云岩储层的发育过程和机制,依次为,桐湾期构造抬升环境的大气降水岩溶作用,灯影末期构造沉降环境海水充填作用,早寒武世兴凯期以及二叠纪峨嵋期构造拉张环境下富Ca-Mg和富Si质热液流体溶蚀及相关晶粒状白云石和石英的充填作用,志留纪末期开始油气流体充注、埋藏溶蚀作用及黄铁矿充填作用,直至燕山-喜马拉雅阶段天然气的充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