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前不久,冀东油田首批15口智能控制实验井已稳定运行半年,在日产液量不变的情况下,平均泵效提高14.2个百分点,系统效率提高5.4个百分点,单井平均节电率达32.3%。冀东油田机采井中低液量井的比例较高,产液波动大,对这类油井实时分析与调整控制的难度大。冀东油田钻采工艺研究院技术人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抽油机井智能控制技术攻关,制定基于井口实时量油和电机输出参数控  相似文献   

2.
油田在特高含水开发阶段,综合含水率逐渐上升、产液水平逐年上升的形势下,污水减排压力增大,采油厂用电负荷逐年增大,油井生产单耗居高不下,提高油井系统效率降电耗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文中结合孤东油田实际,分析了造成机采系统能耗高效率低的六个方面主要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开展高能耗油井专项治理、低效泵专项治理、高含水油井治理、电热杆油井治理、优化油井生产作业参数、机采拖动系统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和油井功率因数治理等七项提效降耗对策措施。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均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前影响胡庆油田抽油系统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地面设备、井筒条件、生产参数和管理四大因素。应该通过采取优化抽油机井参数、优化抽油机型、高沉没度井实施提液优化沉没度、优化采油方式、推广应用节能新工艺新技术及加强抽油井的科学管理等措施 ,来提高机采系统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游梁式抽油机作为主要的采油设备在各大油田广泛使用,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油井产量降低、含水上升,机采设备能耗上升。另外,游梁式抽油机生产参数调整困难,无法实现油井生产的供排协调,导致抽油泵效及机采系统效率总体偏低。长庆油田采用游梁式抽油机与"一拖多"转子变频调速技术相结合的措施,在36个井组200余口油井上进行了试验应用,降低了采油系统能耗,提高了机采系统效率。  相似文献   

5.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各行各业,同时也推动了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在油气田开发中也逐渐在应用该技术。加大物联网、大数据、5G技术、人工智能等在油气田开发上的研究应用力度,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油气田建设迈上新台阶。本文主要介绍基于电参数的物联网技术在机采井举升系统上的应用研究和探索,通过电参数的数字化采集、高效率传输、智能化分析和远程控制,最终达到数据集中处理、人员集中管理、运行集中控制的数字化管理模式,达到扁平化管理效果,实现多系统高效协调开展工作,提质提效、减员增效的目的,有力的推动油气田向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低产井、低效井逐年增多,管理工作愈发繁重,机采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是实现节能高效生产的必然选择。文章介绍了中国石油机采系统生产情况及数字化技术现状、机采物联网系统主要组成部分,梳理了当前重点建设的抽油机井示功图模式、抽油机井电参数模式、无杆泵井多参数模式,分析了机采系统优化设计技术及智能调控技术的进展及适用性。根据油田生产情况、机采方式等提出发展建议:(1)形成抽油机以电参数为主、无杆泵以多参数为主的机采井数字化建设模式;(2)形成以把控数据质量、深入挖掘数据价值为核心的机采数据深度应用方案;(3)加快形成机采井低成本智能控制体系等。机采系统数字化技术助力破解低产低效难题,有效提高了精细化生产水平和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7.
杏北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地面建设规模大、生产耗能设备体量多,地面系统围绕提质增效目标,需做好建设源头、运行过程和数字化提效挖潜。源头上加大优化简化力度,产能区域深化“三优一简”,非产能区域推进老系统区域优化调整,促进降本增效。运行中突出系统与节点相结合,完善集调气管网,优化集输和注水两大能耗系统运行,应用节能提效技术,实现多集气少耗能,促进提质提效。推进数智油田建设,完善大中型站库集中监控和数字化油田建设,探索智能化辅助技术,助力管理提效。结合油田新的发展形势,分析地面系统提质增效存在的区域低负荷、产能效益达标难、能耗控制难度大等问题,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的对策及措施,有效挖掘提质增效潜力,为油田高质量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8.
机采系统是油田开展提质增效和节能降耗工作的主阵地,建立机采系统节能示范区是提高机采系统运行效率,实现节能降耗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机采系统节能示范区油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取加强油井管理标准化建设、优化管柱结构提高油井井下效率、推广应用永磁同步电动机、合理匹配电动机功率、安装功率因数动态自动补偿控制柜和合理配置抽油机等六项技术和管理措施。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十分有效,机采系统节能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9.
榆树林油田属于特低渗透油田,为了提质增效,“十三五”以来,根据产能区块特点及生产情况,深入研究产能建设、节能降耗、数字化油田建设等方案、措施。通过实践应用,形成了经济有效的地面工程提质增效技术。在产能建设方面,规模较大的偏远区块应用混输接力集输,常规零散或小规模偏远区块应用提捞采油技术,致密油区块错峰投产,加密区块就近挂接已建系统,比选新老注水工艺,满足生产需求且经济可行、便于管理。在节能降耗方面,通过优化泵配置、机泵配变频、供电线路无功补偿、推行系统优化、加强管理等,可实现节气、节电。在数字化油田建设方面,通过油井“三件套”和低成本站、间数字化,提高了管理水平。榆树林油田地面工程提质增效技术可为低产、低渗油田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机采系统效率是油田生产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机采井的节能与经济效益以及油田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对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油田生产实际,着重分析了机械采油系统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井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使平均单井系统效率提高8.7个百分点,年累计节电673×104 kWh,该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十三五”期间,长庆油田累计实施6.4万井次油井间抽作业,抽油泵效、系统效率等关键机采指标保持了低渗透油田较好水平。为了适应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趋势,克服油井传统人工间抽方式的局限性,在已有完备的物联网配套基础上,探索形成适用于长庆油田的智能间抽技术模式,以较低成本对间抽井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研发油井间抽软件平台,实现油井生产制度确定、优化调整、启停控制、指标监控4个方面的智能化。间抽技术智能化促使间抽制度的制定依据更加合理,技术效果更加明显,同时降低了间抽作业对人工的依赖,降低了人力成本。  相似文献   

12.
针对安塞王窑区人工裂缝预测难度大、剩余油分布难以描述等问题,以安塞王窑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岩石破裂力学及应力模拟恢复理论,通过岩石力学、测井及地应力综合研究,建立该区人工裂缝三维定量预测模型。模拟研究表明,该区人工裂缝受水平最大主应力控制,人工裂缝的不对称分布造成近井地带剩余油动用不均,利用该技术指导单井剖面剩余油措施挖潜12井次,有效率100%,指导平面上部署加密井62口,初期日产能保持在2t以上。  相似文献   

13.
张风顺 《石油仪器》2012,26(3):59-60
升平油田作为大庆油田13个水驱精细挖潜示范区之一,其范围内油井产液量较低,有的甚至不到1m3/d,因此如何提高示范区低产液井测试资料的精确性就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难题,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通过对特低产液井油流量仪在升平油田的应用效果分析,展示其在低产液井测试精度上的优势,从而促进该项低产液井测试技术的发展和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华北油田于20世纪90年代在古潜山油藏开展了注氮气重力驱提高采收率试验,在试验区形成了“气顶-富集油带-底水”的格局,先期采用裸眼完井利用旧井采油,只出气不出油,为此,进行了油藏工程、采油工艺一体化研究,提出“隔—控—分”采油工艺设计理念,通过克服重力分异、密度差影响的有效驻留承压堵漏,隔绝气相、水相与井筒直接沟通。借助火山熔岩喷发、岩浆冷凝堆积的自然原理,基于热敏树脂特殊的温敏流变性能,实现了“滞留温控闪凝”承压堵漏,解决了高角度大缝大洞发育储层恶性漏失的问题,提高了固井完井质量,结合人工举升控制生产压差,实现了有限厚度富集油的有效采出,坚定了古潜山发展注气重力驱的信心。  相似文献   

15.
人工举升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合  郝忠献  王连刚  曹刚 《石油学报》2015,36(11):1441-1448
人工举升是采油工程的关键技术环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抽油机、螺杆泵、电潜泵、气举等多项举升技术,满足了常规采油的需要,但同时也存在着效率低、能耗高、检泵周期短等系列问题。随着油井举升工况越来越复杂,采油成本不断上升,促使人工举升朝着更加高效、节能、环保、可靠的方向发展。结合不同的油井举升难题,应开展针对性技术研究:攻关同井注采技术,以解决高含水油井无效水循环难题;开发电潜往复柱塞泵等无杆举升技术,以解决油井杆管偏磨、能耗高难题;研发新材料和新工艺,以解决特殊流体举升难题等;研究油井举升优化配套技术,以提高举升工况监测和诊断水平、实现人工举升提效、降低采油成本。  相似文献   

16.
塔河油田超深超稠油油藏具有"两超五高"的特点,人工举升困难,目前存在深抽能力不足、杆断严重、井筒掺稀降黏成本高和井下抽油泵故障率高等难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攻关研究了大型皮带抽油机、大排量抽稠泵、减载深抽和高温抗稠油电动潜油泵等技术,形成了掺稀气举举升、稠油复合举升和稠油螺杆泵举升等工艺,并针对油藏开发的技术难点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和建议,为塔河油田超深超稠油油藏高效、经济开发指明了攻关方向。   相似文献   

17.
渤中34-2/4油田水驱开发生产后出现井筒结垢、储层污染、供液不足等问题造成产量大幅度下滑.普通酸化解堵对钡锶垢效果差,酸化后的残酸对海上平台油气水处理流程影响大,严重制约了常规酸化解堵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此研发了螯合酸解堵工艺技术,有效解除钙、镁、铁、钡、锶等多种无机垢的伤害,具有强烈抑制金属离子二次沉淀、反应时间长、...  相似文献   

18.
稠油油井幂律流体流动视黏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常规油井相比,稠油油井产出液黏度较高,致使生产过程中出现泵效较低、悬点载荷变化大和调参困难等问题。针对稠油抽油机井举升过程,选用胜利油田5口油井产出稠油,通过实验分析其在35~100℃温度下的流变性,用幂律模式回归稠油幂律指数与稠度系数随温度变化的经验计算公式。以非牛顿流体流变学理论和人工举升理论为基础,按照不同的流动规律,给出稠油油井从地层到井口垂直井筒流动的运动方程和边界条件,并对其进行求解,最终得到视黏度模型。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提高设计结果的精度,为稠油油井的优化设计及参数调整提供理论参考。图6表2参13  相似文献   

19.
物理法采油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吉林油田大部分区块低丰度低产低渗油藏,开发中后期近井地带解堵难题。采油院科研人员从解决油田生产实际问题出发,自1988~2003年经过十几年攻关研究,在物理法近井地带解堵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已形成了声、电、火药、机械、水力等领域十多项增产增注工艺技术。其中有六项技术获国家专利,二项技术获总公司二等奖,十三项技术获局科技进步奖。1996年物理法采油系列技术被总公司评为"形成工业生产能力"优秀科研项目。物理法采油技术在现场应用中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截止到2003年末,已累计应用2000多口油水井,增产原油14.3×104t,投入产出比为1∶3.6。按振源的频率和振幅分别介绍四种典型物理法采油技术工艺原理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随着轮古油气田地层能量逐渐衰竭,部分自喷井逐步发生井筒积液,特别是部分原油超高含蜡油井生产过程中,蜡质大量析出堵塞井筒,加快油井停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室内研究与现场试验,进行柱塞结构改良和举升工艺设计,研发出一套“柱塞内部中空带拉杆结构+柱塞外部旋转带螺纹刮刀结构”的一体化柱塞气举新工艺。该工艺解决了处于临界停喷状态下的原油超高含蜡油井举升困难的问题,实现了井筒高效清蜡和油气井连续生产的目的,现场应用4井次,累计增油7 810t,累计增气290.5×104m3。旋转清蜡柱塞连续气举新工艺现场应用效果明显,已在油田进行推广,实现临界停喷高凝油井高效连续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