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9年,威廉逊放大器诞生。现代放大器可以说是以威廉逊放大器为蓝本而设计。它在世界上首先使用单环路20dB负反馈,使放大器的频率特性、失真等指标有了很大提高。威廉逊放大器的诞生,使得当时的厂商、技术工作者无不感到振奋。其后,以威廉逊放大器为起点,真空管放大器产生了飞跃性的发展。并且整个50年代完全成了真空管的天下。为弥补威廉逊放大器的缺陷,使放大器达至更高的水准,形形色色的放大器由此产生。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开始进入半导体时代。初期的半导体放大器多直接照搬真空管电路,状态非常混乱。不久运算放大器开发成功,一直沿用至今。威廉逊放大器诞生超过了半个世纪,半导体放大器30多年,从一般的特性与功能上判断,真空管放大器已是“古董”。可是真空管放大器仍然在很好的服役,因为真空管放  相似文献   

2.
时下,崇尚用半导体与电子管混装的音响放大器,可谓取其各自所长,充分改善音响设备的放音质量。威廉逊放大器也可用晶体管做前置级,组  相似文献   

3.
以前我们曾经对威廉逊高保真放大器(见《挑战名牌心自爽》一文)进行过介绍。但重点放在电路原理及性能方面。这里介绍的威廉逊300B单声道放大器,则着重放在300B的参数选择和制作工艺合理布线方面,给胆机动手派制作精品功放时,提供可借鉴的“范机”。  相似文献   

4.
《实用影音技术》2010,(12):79-88
值得一提的日本制放大器 在此期间.所谓“日本制放大器”,主要是指业余无线电发烧友的手制放大器。记忆中,“威廉逊”放大线路是在1950年,首先在3月号的日本《无线电技术》杂志公开发表。“麦景图”线路即在第二年(1951年)8月日本《电波科学》里首次公开,亦即在欧美发表两年后,才被日本人认识。虽然隔了两年时间,但当时的情形是令人没法不兴奋的!  相似文献   

5.
新产品介绍     
特点·完整、校准的单片式器件·5级直流耦合放大器和限幅器 每级10dB增益,350MHz带宽·直接耦合差分信号·在全部军品温度范围内对数 斜率、交点和交流响应稳定·双极性电流输出,1mA/Decade 电压斜率选择(1V/Decade)·低功耗(±5V时,典型值220mW)·可提供低价格塑料封装·封装形式20脚DIP,PLCC和LCC应用·雷达、声纳、超声和视频系统·直流至120MHz精密仪表·带绝对校准功率测量·宽范围高精度信号压缩·可替代分立或混合电路中频部分·可替代几个分立对数放大器  相似文献   

6.
1987年是著名的威廉逊放大器(Williamson Amplifier)电路公诸于世的40周年,当时曾写过一篇随笔(附后)。半个世纪过去了,如今的胆机市场,可谓繁花似锦,你娇我艳。胆机的鼎盛时期是二战结束后的四五十年代,若从产品的外貌来看,今昔相比,真有天壤之别。 从前有不少人都以为威廉逊放大器成功的关键仅仅在于输出变压器的缠绕技术,其实,整个机器的焊装工艺也是值得借鉴的。譬如说,两只1000Ω的电阻迳直焊在KT66电子管管座第5脚的焊片上,使功放管栅极与电阻之间的距离缩至最短程度;耦合电容(0.05μF和0.25μF)直接焊于相关的管脚,不用任何引线过渡,电容本身稳实地平躺在金属底盘上,避免了悬空跨接;灯丝供电线、直流高压线以及从输出变压器次级绕组引出  相似文献   

7.
OFC2000简介     
20 0 0年 3月 5~ 1 0日在美国巴尔的摩会议中心举办的这次光纤通信会议 ( OFC)是第 2 5次年会 ,对 2 5年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举行了庆祝活动。6天会议安排的报告有 6 9个之多 ,内容涉及光纤通信的各个方面。现选择几条如下 :  ·低于 1 0 0 0美元的光放大器·光网络中的全光信号处理·大容量海底光缆传输网·喇曼与宽带放大器·色散管理·光纤布喇格光栅·密波复用·光网络设计与规划·激光器与可调谐光源· WDM网的交叉连接·色散管理的光孤子·光传输系统中的 PMD· L-带 ( 1 5 6 5~ 1 6 1 0 nm) EDFA·接入网·新颖的波导结构·…  相似文献   

8.
当VIOLA的Cadenza前级放大器+Symphonyy单声道后级放大器搬入《视听前线》听音室,我从资料中得知它的中文名字叫中提琴的时候,脑海里马上想起20世纪的演奏家包括威廉·普利姆罗斯、昂内尔·特帝斯、保尔·欣德米特、拉费尔·西礼尔、米尔顿·卡蒂姆斯、塞西尔·阿洛诺维茨和瓦尔特·特拉普勒一连串的名字。特别是近代著名的中提琴演奏家包括平夏斯·祖克曼、于里·巴什梅特、金卡·什卡茜安、萧红梅就更为亲切。  相似文献   

9.
英国50年代公布的威廉逊放大器,曾在世界上引起发烧友一阵“啧啧”声。其声誉持续到60年代末还不减当年。在老一代发烧友中,均以组装“威廉逊”为自己的发烧顶级。现在重新公布这一“古董”,虽为“古董”,在目前看来仍不失可取之处。为了使之焕发青春,特地为此老名牌配以先进的光电耦合器隔离取样的开关电源,使其优点更显突出。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有线电视》2 0 0 1年第 6期《放大器外壳带电故障排除》一文拜读后 ,根据曾经处理过此类故障得出的结论 ,笔者浅述如下观点 :原文没有附图 ,从字里行间分析 ,外壳带电放大器(末级 )工作电压由前级放大器输出口经电缆传输提供 ,属 60V自供电 (自上而下 )工作形式 ,如图 1所示。“感到放大器外壳带电 ,而放大器外壳是接地的 ,不应该带电” ,“问题出在前一级放大器的输出接头上”。很显然放大器外壳带电的因果关系不能成立。既然放大器外壳接地 ,又为何带电 ?外壳接地良好的自供电放大器即使芯线 (相线 )与外壳相碰 (不考虑供电器过载…  相似文献   

11.
前级是音响发烧友经常接触到的一类电子器材。所谓“前级”,又称“前级放大器”,在某些场合,也有叫做“控制放大器”的。说到前级,就不能不提与前级相关的另外两种放大器,它们是“后级放大器”(简称“后级”,也称“功率放大器”)和“合并式放大器”。前级放大器,就是与后级放大器协同工作的一种放大器。  相似文献   

12.
《实用影音技术》2010,(11):77-91
欧美胆机的黄金时期 威廉逊放大电路(图47)是当时Hi—Fi放大器的代名词。英国Hi—Fi杂志就在1947年的四五月号一期刊登过。虽然现在的放大器加入负反馈(晶体管机有些加入40dB之负反馈)是众所周知,  相似文献   

13.
在测量一个放大器的噪声系数时,往往需要在被测器件与衰减器之间插入一放大级。因此,测得的噪声系数是两个放大器级联的总噪声系数。当第一级放大器的增益和第二级放大器的噪声系数为已知值时,利用图1的列线图便可确定第一级放大器的噪声系数。列线图的使用步骤1.将F_(1-2)(测得的总噪声系数) 和G_1(第一级的增益)相连并与a相交于一点;  相似文献   

14.
利用研制中的硅双极晶体管设计制作了4~5千兆赫频段低噪声晶体管混合集成放大器。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这种晶体管制作C波段放大器其性能可满足一定的使用要求。初步结果为:4千兆赫频段两级放大器噪声系数4.5分贝左右,增益10分贝(±1分贝),带宽>500兆赫;5千兆赫频段两级放大器噪声系数6分贝左右。增益10分贝±1分贝),带宽>400兆赫。实验分别是在氧化铝陶瓷衬底和聚四氟乙烯玻璃纤维敷铜板上采用微带电路制作的。  相似文献   

15.
放音系统中前级放大器的重要作用是众所周知的。一般合并式功率放大器输入端的电压放大级,又称前置放大级,此级的位置虽然很重要,但在合并式放大器中,设计者往往注意力多集中到功率放大级上,而前置电压放大级就显得不重要了,所以对前置放大级的投入也较少。并且,因功放级的影响,B 电压也不够稳定(有的合并机前置放大级有简单的稳压电路),所以前置放大级就比较薄弱。故此,放音系统要想有出色的表现,还需要一台前级放大器。前级放大器不仅是为了增加几分贝的增益,以补充传输过程中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增加了音乐的动态、细节、密度,以及音  相似文献   

16.
一种低电压全摆幅CMOS运算放大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凯  邵丙铣 《微电子学》2002,32(1):51-53
提出了一种工作于 3 V电压、输入输出均为全摆幅的两级 CMOS运算放大器。为使放大器有较小的静态功耗 ,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级被偏置在弱反型区 ;输出级采用甲乙类共源输出级 ,以达到输出电压的全摆幅。模拟结果显示 ,在 1 0 kΩ负载下 ,运算放大器的直流开环增益为 81 d B,共模抑制比 91 d B;在 3 p F电容负载下 ,其单位增益带宽为 1 .8MHz,相位裕度 5 9°  相似文献   

17.
放音系统中前级放大器的重要作用是众所周知的。一般合并式功率放大器输入端的电压放大级,又称前置放大级,此级的位置虽然很重要,但在合并式放大器中,设计者往往注意力多集中到功率放大级上,而前置电压放大级就显得不重要了,所以对前置放大级的投入也较少。并且,因功放级的影响,B 电压也不够稳定(有  相似文献   

18.
互导型放大器(又称跨导型放大器)的输入信号是电压量,输出信号是电流量,其增益称为互导Gm。互导型放大器是一种电压/电流模式混合电路,由于其内部只有电压——电流变换级和电流传输级,而没有电压传输级,因此没有大摆幅电压信号和密勒倍增效应,从而具有频带宽、高频性能好及大信号转换速度高等特性。互导型放大器的电路结构简单,电源电压和功耗均得到了降低。  相似文献   

19.
级联型单级分布放大器CSSDA是一种新的宽带放大器电路结构,不但具有带宽大、驻波特性好的特点,更具有增益高、易级联的优点。文章在对CSSDA特点分析及其与传统分布式放大器CDA 比较的基础上,讨论了此种电路用于功率放大器设计时的难点与解决办法。在此基础上完成的一种 MMIC pHEMT中功率宽带放大器的设计,使用两个栅长0.25μm、栅宽分别为200μm和600μm 的pHEMT,在6~18 GHz频带内,两级CSSDA型功率放大器的小信号增益14±0.5dB,输入输出驻波比小于2:1,1dB压缩点输出功率400mW。从放大器末级600μm栅宽的器件饱和输出功率为 500mW的能力看,功率密度达到800mW·mm-1,证明了级联型单级分布放大器实现宽带功率放大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附录     
《微波学报》1994,10(2)
低噪声放大器(FrequencyfMHzJ1200·1800I曲J25MMICl Noise Figure T.0fdBJ1 4fdBmJ25VddfV)1200+3000 24 1 6 ’25Frequency Pout 酣 Vdd Vgo Gaini堕盟(dBm) I%) 【v1 (Vl ld B】100-1000200·3500 16 3 5 6 50100—2000MHz放大器FrequencyfMHzJGain(dBINoiseFigureIP3(dam5-500 16 0 l 9 2210·1000 28 520-300 10 5ii:;面………1丽 2 9 22 ’5 3B4 0 44线性功率放大器 Average OotpuIFrequency Power Gain OperatingIMHzl IdBm)MIn{dB}Min.Mode LInearltySupplyVoltagelV)869-894 43 0 18 0869·894 47 0 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