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用单流阀回收套管气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单流阀连接于出油管线和套管环形空间出口之间,以便回收套管气。用该方法后,井口平均套压会发生变化。文中分析了套压变化对泵效的影响。最后给出了实例,其中通过电算分析了五个沉没度、三个生产气油比下井口套压对泵效的影响(分析泵效时,只考虑了气体、冲程损失及漏失的影响),从而得出了可用单流阀回收套管气,且可获得可观数量的天然气以及可确定最大泵效下沉没度及下泵深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当油井生产流程中的原油回压高于定压阀的排气压力时,存在原油倒流回定压阀导致阀芯冻堵而无法使用现象,因此研制了气液分离式套管气回收装置。定压放气阀与单向阀通过快接插头连接,安装在油井井口生产流程中。定压放气阀将套管气输送至单向阀,进而混输到生产流程,通过单向阀阻止原油流向定压放气阀,原油不与定压阀阀体排气元件接触,从而实现了气液分离。单向阀借助现场原油热量伴热,完全解决了气体释放时吸热及冬季冻堵问题。现场应用1 100套,成功回收了油田井口套管气,对减少能源浪费,充分利用油气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油田多数抽油机井在冬季生产时套管放气阀易冻的实际情况,研制出一种简易新型井下套管气回收装置.经现场应用证明:该技术成功地解决了冬季油井地面套管放气阀冻后套管气无法回收,甚至影响机采井泵效的问题,对保证抽油机井冬季正常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推广应用前景较为广阔.  相似文献   

4.
为推广套管气定压回收工艺在长庆油田的应用,提高长庆油田采油井套管伴生气的回收利用,有必要探讨采油井套管气压对油井产量的影响。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采油井套管气压与油井产量的关系,分析认为采油井泵口压力为套压对油井产量影响的临界点。然后根据长庆油田抽油机井泵口压力的计算式,得到了长庆油田部分区块采油井的泵口压力和合理套压的设定值。合理套压的确定为套管气定压回收工艺在长庆油田的应用及其采油井套管伴生气的回收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泵示功图的抽油机井井口产量计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介绍功图量油的原理和抽油机井系统模型,引入了柱塞有效冲程的概念,建立了泵示功图曲线上各点曲率计算模型和阀开闭点位置的计算模型,提出了一套柱塞有效冲程的计算方法,并简述了关键计算步骤.依据辽河、吉林2个油田8口直井、15个井次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计算,这15个井次的计算产液量与实测产液量的平均相对误差为7.18%,80%以上的井次相对误差在10%以内,证明所提出的井口产量计算方法巳基本满足抽油机井产量计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油田抽油机井的整体开发水平 ,从实际技术研究出发 ,针对抽油机井配套工艺现状 ,进行大胆设想和技术革新创造 ,提出了双作用串联泵抽油技术先导性试验 ,并对该工艺原理、特点进行分析 ,从而提高泵效 ,延长检泵周期。1 工艺原理该工艺是大小两个不同级别的泵通过抽油杆联接而成的 (上部为大泵 ,下部为小泵 ,相差 1个级别为宜 )。上冲程时抽油杆带动活塞向上运动 ,上下泵活塞游动阀同时关闭 ,2个活塞一起将井下液体抽出地面 ,在活塞冲程相等的情况下 ,上部大泵排出的液体量总是大于下泵送给液体的量。下冲程时由于上部泵活塞排出的液…  相似文献   

7.
针对油田生产过程中油井套管气和储油罐挥发气影响油井正常生产和造成环境污染的情况,创新发明了防冻堵定压放气阀和定时定压的储油罐挥发气回收装置,充分回收了油井套管气和大罐挥发气。防冻堵定压放气阀利用油井产出液自身的热量为放气阀伴热,解决了套管气在回收过程中因气锁、节流、冻堵等影响生产的难题,使用后井口回压与套压明显下降,并提高了油井产量,将收集的套管气用于井口燃气加温装置,节约了为集油管线伴热的用电。采用定时定压的混输型储油罐抽气装置,解决了以往回收装置因橡胶气囊易老化和螺杆压缩机进入液体造成设备损坏及闪爆的技术难题,充分回收了大罐挥发气,消除了安全环保风险。同时利用天然气发电装置将回收的天然气用于站内外生产用电。伴生气的回收与利用,既保证了井站的正常生产,又提高了油井产量,降低了环境污染,实现了绿色低碳生产。  相似文献   

8.
两种新型抽油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作者访俄期间所收集到的两种新型抽油装置——钢绳式长冲程抽油装置和液力杆式抽油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这两种新型抽油装置都是由莫斯科石油和天然气科技大学的石油和天然气矿场机器和设备教研室所开发和研制的。钢绳式长冲程抽油装置是由机械传动式长冲程抽油机、长冲程抽油泵和特殊结构的钢绳作为抽油杆柱所组成。液力杆式抽油装置综合了液压有杆抽油装置和水力活塞泵装置各自的优点,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9.
抽油机井的泵效主要受到杆柱冲程损失、泵内自由气、漏失等因素的影响,要准确计算抽油机井的泵效,必须对油藏供液能力、油藏流体物性以及抽油机抽汲参数等进行全面的计算.在应用新泵的前提下,深井泵泵效可以主要考虑杆柱冲程损失和泵充满程度两方面的影响.为验证筛选软件的计算结果,并分析在不同油井条件下溶解气收集装置对泵效的影响,在所有筛选的油井上都安装了溶解气泵下收集装置,测定油井的泵效.统计59口井装置安装前、后效果,安装后套压降为0,平均液量、泵效略有提高,气量明显加大,采用回收气加温,计量站液量温度升高2℃.  相似文献   

10.
<正> 目前,我国各油田的油井普遍采用CY250型井口。当油井由自喷转抽以后,原井口的总闸门和清蜡闸门失去作用,却占据一定的空间,妨碍抽油机井采用长冲程抽油,因此需要更换井口,并对井口流程作相应的修改。若由抽油机转为水力活塞泵、螺杆泵、潜油电泵等采油,  相似文献   

11.
克拉2气田作为西气东输的主力气田,因地质原因部分气井已经出水,严重影响气井产能和最终采收率,亟需采取排水采气工艺措施以维持气井稳定生产和边底水均匀推进。对常用排水采气工艺适应性进行了对比,指出克拉2气田目前最合适的排水采气工艺为井口增压和优选管柱,并对其开展了应用效果评价。结果表明:优选管柱和井口增压两种工艺可作为克拉2气田的排水采气工艺;对于出水气井而言,下入油管最优尺寸为62 mm,可有效携液生产并延长自喷生产时间;井口增压工艺可有效降低井口压力,释放地层能量,在井口压力降低6 MPa的情况下,自喷结束对应地层压力降低幅度可达10 MPa左右,大幅度延长了气井自喷周期。研究结果表明,井口增压可作为克拉2气田首选排水采气工艺,优选管柱可作为备选工艺。  相似文献   

12.
粟超  魏磊  吴甦伟 《天然气工业》2019,39(11):81-85
为了提高目前常用的排水采气工艺的适应性,同时降低由排采工艺调整带来的额外的成本开销,利用空心抽油杆对机抽工艺进行了改进,结合应用所研发的空心防气排水采气专用泵,形成了机抽—速度管复合排水采气工艺,并在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某产水气井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工艺实现了机抽与速度管柱、气举、泡排等多种排采工艺的自由组合,并且可根据气井产水特点灵活调整适合的排采工艺,提高了工艺的适应性;②采用的游动阀及固定阀均依靠抽油机动力和空心抽油杆重力实现强制启闭,避免了气锁和砂卡引起的机抽失效;③该工艺的选井原则为气井初期产气量较高(大于1×10~4m~3/d)、产水量相对较高(介于3~30 m~3/d),且井口到液面的距离小于2500m;④针对产气量分别为2×10~4m~3/d、1×10~4m~3/d的气井,需采用外径为36 mm、壁厚为6 mm或外径为38 mm、壁厚为6 mm的空心抽油杆进行速度管排水采气,针对产气量为0.6×10~4m~3/d的气井,需采用外径为34 mm、壁厚为5.5 mm的空心抽油杆进行速度管排水采气。结论认为,该工艺可以明显提高产水气井的稳产气量,实现产水气井的连续、稳定生产,应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气田开发后期挖潜生产阶段,一般采取增压的方法延长生产期,提高采收率。目前依靠增压方式生产的气井越来越多,随着生产的继续,气井压力还将进一步降低,现有的增压采气设备(以活塞式增压机为主)难以满足气井不断降低的井口压力的需要。为此,有必要寻找或开发适合气井较低压力生产的低压或负压采气设备,所介绍的湿式工艺螺杆压缩机以其较低的吸气压力和中等处理量的特性,可作为选用的设备之一。  相似文献   

14.
张强  符达良 《石油机械》1996,24(3):47-50
套管泵由压力检测装置、减速装置和密封皮碗等组成。将泵投入油井套管中,靠泵自重下落,由减速装置调节下落速度。当泵落入液面以下预定深度后,由于井内压力增加推动活塞上行关闭阀门,在泵上、下压差作用下将泵和泵上液柱举升到井口。应用套管泵时,应计算确定泵的最大举升液柱高度、实际举升液柱高度、活塞行程和流道阻力。通过控制活塞行程及泵内流道阻力,从而控制泵举升液柱的高度和泵的运行速度,取得理想的举升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宴滨  曾静  高德利 《天然气工业》2021,40(12):116-123
海洋深水油气井测试过程中,高温产液上返时会加热周围套管及多层套管环空内的液体,引起液体在密闭井筒环空中膨胀,产生环空带压。环空带压的存在会改变水下井口疲劳热点处的应力状态,进而对水下井口疲劳损伤产生不利影响,制约了深水油气井长期安全高效运行。为了给深水油气井的长期安全运行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考虑环空液体物性参数、井筒环空液体热膨胀和环空体积变化的耦合影响,建立了水下井筒环空带压计算模型,采用迭代法对环空带压进行了求解,将获得的环空带压施加到水下井口有限元模型上,然后以高压井口头与表层套管的焊缝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环空带压条件下水下井口疲劳热点处的应力状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环空带压、水泥浆返高和高压井口头出泥高度对水下井口疲劳损伤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环空带压的存在会加剧水下井口的疲劳损伤,压力越高,疲劳损伤越严重;②表层套管外水泥浆返高与泥线的距离越大,水下井口的疲劳损伤越小;③高压井口头出泥高度越大,水下井口疲劳损伤越大。结论认为,有效地控制水下井口的环空带压与合理地设计井身结构,有助于减少水下井口的疲劳损伤。  相似文献   

16.
王四凤 《钻采工艺》1999,22(2):28-30
根据川南地区排水找气井的现状,分析产层井口压力、气水产量变化等生产特征,指出要解决川南地区地层压力下降快,自喷期短等矛盾,可以采取在产层距气水界面较近的井,控制井口生产量,建立稳定生产制度;对远离气水界面较远的井,采用油套环空强排水,气井出现异常情况,可增加外力助排措施等方法。  相似文献   

17.
柱塞气举排水采气技术自动化程度高、滑脱损失小,能有效排除低产、间歇生产气井的积液,在苏里格气田应用200余口井效果良好。但是,在现场应用中发现该技术需要人工到井口进行制度调参,管理强度比较大。针对此问题,在气田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上,开展了柱塞气举排水采气远程控制的技术研究,开发出了可以远程控制、智能诊断与分析的柱塞气举排水采气远程控制系统,有效提高了气井生产的管理水平,节省了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18.
针对稠油热采层位连通的井在注汽过程中井口高温高压蒸汽刺喷造成频繁作业、停抽时间长、注汽成本高的问题,研制了一种耐高温、高压的不动管柱热采井口光杆密封装置。采用该装置不需动力设备,也不用起出油井管柱、拆装井口和移动抽油机,便可实施安全注汽,井口更换盘根时无需排空放压,同时还能起到二级盘根密封和自润滑的作用。该装置在胜利油田应用20余套,成功率100%。因作业造成的占产时间由原来的3.9 d缩短为19 m in,并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9.
多管柱热应力模型预测采气井口装置的抬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井口装置抬升现象常见于稠油热采井、注采井,生产气井却十分罕见。由于高产气井在生产过程中井口温度高,大温差使得井口附近自由段套管产生热应力变化,进而导致井口装置抬升,破坏气井完整性、损坏地面流程,引发灾难性的后果。为此,分析了因大温差导致套管热应变而引起井口装置抬升的机理,建立了气井井口装置抬升的多管柱热应力模型,并对井口装置的抬升高度进行了实例计算,其预测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十分接近,预测结果可靠。研究认为:随着气井产量的增加,井口温度逐渐升高,井口装置抬升高度将不断升高;而表层套管自由段长度对井口装置的抬升高度最为敏感,多层套管固井质量差时对井口装置抬升高度影响较大。最后指出了气井井口装置抬升带来的安全风险,并提出大产量气井应以保证固井质量、合理配产以及加强气井环空压力监测等3项技术措施来预防、监测采气井口装置抬升。  相似文献   

20.
要重新恢复不规则封堵的老井或长停井时,现场施工中需要一种配套设备对油井进行泄压、压井,然后安装井口装置。为此,研制了可控型循环压井钻孔装置。该钻孔装置用卡箍与套管固定,用简易手动泵推动活塞向钻头加压,在油井套管钻孔建立压井通道后,可对油井进行有控制的泄压、压井施工。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可控型循环压井钻孔装置是一套安全、可靠、实用的工具,具有耐压高、操作简便和井口压力可控的特点,设计强度满足高压井口的要求,成功解决了老井和长停井恢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