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脑迷》2015,(12)
智能手表是将手表内置智能化系统而实现对网络应用的支持,并且用户可借助应用程序实现短信、邮件查看、网络浏览、音乐播放等诸多应用功能。通常智能手表可根据是否支持通话功能分为两类,不带通话功能的智能手表依托连接智能手机而实现多功能,能同步操作手机中的电话、短信、邮件、照片、音乐等。支持通话功能的智能手表则可插入SIM卡,可看作手表形态的智能手机。从横空出世的Google Glass到引爆穿戴式智能设备的智能手表,穿戴式智能设备领域在过往两年里给人们带来精彩缤纷的科技世界。相比遥不可及的Google Glass,触手可及的智能手表能够让更多人体验穿戴式智能设备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微电脑世界》2014,(8):15-16
面向谷歌眼镜的一款新应用程序似乎毫不起眼,但它俨然就是可穿戴计算未来的化身。如果我们关注一下可穿戴设备,比如谷歌眼镜(Google Glass)等智能眼镜和Pebble等智能手表,就往往会想到以某种方式连接到我们人体或服饰上的小型移动计算装置。我们认为,可穿戴计算的两大特性就是小型化和便利。  相似文献   

3.
智能手表是一种新型的可穿戴式设备,其中蕴含了大量的新颖的设计理念,包括传感器的实时监测生命体征,无线通信将实时的监控数据向其他设备发送。它的出现体现了可穿戴式设备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体现出可穿戴式设备的应用将一步一步走向人们的生活。而其智能手机客户端,在保证智能手表的基础功能的前提下,同时优化了智能手表的用户体验,并收集来自智能手表的数据,向服务器传输,达到云端监控的目的。设计将主要阐述构建基础可穿戴设备的几项关键技术,如可穿戴技术、无线通讯技术(BLE传输、Socket传输)、相关传感器技术、单片机系统、以及iOS的应用开发,其中还会对新型的TI CC2540 BLE技术以及iOS BLE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GoogleGlass智能眼镜的备受关注,穿戴式智能设备也开始慢慢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且被看做是下一代改变人们生活的产品。除了GoogleGlass智能眼镜外,智能手表也是当下火热的穿戴式智能设备,三星与索尼均相继发布了自家的智能手表。而在国内,发布首款智能手表的便是盛大GeakWatch。  相似文献   

5.
可穿戴智能产品仿佛是一个亟待开发的“油井”,里面不仅有着数不尽的次时代价值,同时更是未来交互的门户之一,为此各大科技厂商纷纷入局可穿戴智能设备的领域,推出了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耳机、智能鞋以及智能眼镜等诸多可穿戴产品。而从游戏外设领域出发的雷蛇也一直在布局智能设备,除了此前上市的纳布天神智能手环之外,它于最近推出天隼智能眼镜。那么雷蛇天隼智能眼镜的表现到底如何呢?  相似文献   

6.
看起来很美     
《新电脑》2013,(10):11-11
经历多年高速发展之后,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恼在内的移动终端增速逐渐趋缓,市场饱和、单价下降,因而智能终端厂商成为如今最热门的可穿戴设备的主力军。可穿戴设备概念广阔,按使用功能可分为筛测型、感官数字化型和信息输出型,运动监控手环、Google Glass和智能手表分别是这3种类型的代表。  相似文献   

7.
应用速递     
夏雨沛 《大众软件》2013,(19):45-46
可穿戴的智能设备是当今时代的一个热点.除了之前一经发布就赚足了大众眼球的谷歌眼镜,另一种备受人们关注的设备或许就是新一代智能手表了。关于三大IT巨头(苹果、谷歌、三星)开发智能手表的消息在坊间也是不绝于耳.各种概念图更是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8.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激战正酣,移动互联大战的下一个战场——可穿戴智能设备领域已是风生水起。谷歌、苹果、微软、三星等国际巨头纷纷涉足可穿戴式设备。而在前不久闭幕的2013数字世界亚洲博览会(MacWorld iWorld Asia,以下简称"MIA")上,可穿戴智能设备也成为一大亮点。智能手表成手机第二屏在许多科幻电影或漫画中,手表被演绎成千奇百怪的功能,如地理定位、呼叫联络、变声工具、测血压仪、武器  相似文献   

9.
《电脑时空》2013,(10):37-37
可穿戴设备成为2013年最火的关键词之一,而智能手机也成为用户关注的重点,但是各个厂家对智能手表的都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果壳电子给用户带来自己对智能手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李柏松 《Internet》2014,(10):16-17
目前智能穿戴设备的用户规模相对较小,仍然集中于极客范畴,但随着AppleWatch发布,智能手表乃至智能穿戴设备很有可能赢得大众亲睐,那这些智能穿戴设备在为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还会带来哪些潜在安全威胁?  相似文献   

11.
手机可穿戴     
《互联网周刊》2015,(7):15-17
TAG Heuer与谷歌、英特尔合作即将发布智能手表隶属于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团LVMH旗下的瑞士腕表品牌TAG Heuer宣布即将发布智能手表。LVMH钟表业务主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款智能手表的硬件和软件均来自硅谷。而外壳、指针、设计和旋钮则来自瑞士。值得一提的是,有消息称TAG Heuer将在即将开幕的巴塞尔钟表展上宣布与Google、Intel合作的消息。看来在智能穿戴的浪潮之下,一向高冷的奢饰品品牌也不能免俗。  相似文献   

12.
正如三星Galaxy Gear智能手表广告中指出的那样,人们渴望拥有一款可以佩戴在手腕上的智能装置,这种渴望跟电子行业本身一样古老。对于智能手表爱好者来说,2013年无疑是个好年头:Kickstarter众筹项目Pebble获得了成功,三星和索尼也在努力把这类产品变成民用商品,智能手表买主的选择余地从来没有这么广泛过。而且这股潮流趋势只会越演越烈,因为诺基亚、谷歌、苹果和微软等全球顶尖科技企业都目光热切地盯上了可穿戴设备这块大蛋糕。  相似文献   

13.
序言     
眼下,智能穿戴市场再起新风,一众手机厂商频频推出智能手表。作为在智能穿戴行业里的两大巨头,无论是小米在去年年末推出的Mi Watch,还是在3月26日华为发布的新款Watch GT 2e,都不足为奇。倒是OPPO最近推出的新品OPPO Watch,惊起不少波澜。智能穿戴行业龙盘虎踞,在智能手表市场,Apple Watch的龙头地位难以超越,而在国内小米、华为的表现也是日趋强势。以OPPO Watch作为进一步建构OPPO IoT的切入点,OPPO选择在此时入场,或许是基于时代大势之下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朱子丹 《程序员》2013,(7):61-63
2013年创客潮袭来,可穿戴式电子设备争相涌现,如SmartWallit智能钱夹、Yeelink智能灯泡以及DIGwatch智能手表等,这些创意科技产品的出现让人心动,在购买了很多这类产品之后,我决定尝试当一名“创客”。  相似文献   

15.
《数码时代》2014,(6):84-87
智能手表不断冒出,各大消费电子公司纷纷出击。当然,该品类尚未成熟,市面上的设备基本上都是第一代产品的水平,不过从中还是可以了解到可穿戴技术未来的发展。虽然这些设备的受众主要还是尝鲜者或者科技爱好者,但市面上并不乏富有吸引力且值得入手的智能手表产品。不如来看看即将过去的2014年中最好的10款智能手表,透过这一榜单,大概就可以了解当前的智能手表市场有哪些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手表式计算     
近期,随着谷歌眼镜、智能手表等智能消费终端的推出,又有人说,一股由可穿戴设备掀起的科技浪潮正试图开启时代的大门。其实不然,没有一家公司不是服务消费的,消费没有变,消费是永恒的。所以,也没有什么时代的大门需要开启。伴随谷歌公司发布的智能眼镜Google  相似文献   

17.
目前智能手表都不算成熟,包括2013g上市的三星GALAXYGear和索尼SmartWatch。智器推出的这款售价699元的智能手表ZWatch,没有时尚的外观,也没有多少可用的应用,所以目测成不了能在市场上引领智能穿戴式设备潮流的手表。智器生产智能手表的目的其实和GoogleG1ass一样,先投放到市场上看看反映,在智能手表市场上卡住位后,再迭代慢慢改进,直至推出消费者心目中满意的手表。据智器厂商反映,ZWatch是目前国内出货最多的智能手表。  相似文献   

18.
万众瞩目的Moto360已在京东上架,这款圆形设计的智能手表从_开始就吸引了不少人的注目,产品设计堪称在目前智能手表当中登峰造极。不过,本刊专栏作者贾敬华认为,Moto360虽然优秀,但是仍难以引领整个穿戴设备领域。  相似文献   

19.
和其他科技产品一样,在一波又一波的超前概念狂轰乱炸之后,智能穿戴设备终于开始开花结果。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甚至智能鞋子和衣服,都开始粉墨登场。这其中,智能手表最为火热。  相似文献   

20.
正在Google Glass(谷歌眼镜)、Jawbone Up(卓棒智能手环)、Fitbit Flex(无线智能手环)以及三星Galaxy Gear智能手表的"光环效应"下,智能可穿戴设备2013年一炮打响,火速窜红,持续发酵,至今已发展成2014年最火爆的行业之一。一、可穿戴技术愈具人性化,钱景潮涌若说2013年以前,智能设备是"死"的,冷冰冰,没有触觉、味觉和视觉,按下一个按钮,输入一个命令,它才知道人们要做什么,而今历经漫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