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真三维环境下展示金属矿山工程,能够最终实现矿山经济效益最大化。目前我国逐渐进入实现数字矿山的第一阶段,即实现矿山数字化信息系统构建。通过分析国内外数字矿山建设情况,以大型三维矿业软件为平台是建设数字矿山的有效途径。从三维可视化技术应用基础、三维地质建模关键技术和三维工程设计方法等三方面,对矿山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介绍,为数字矿山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
数字矿山之三维可视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数字矿山和三维可视化技术的概念,阐述了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实现过程,最后对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发展和"数字矿山"的建设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三维可视化技术广泛地应用在矿业软件中,为解决计算机编制地下金属矿山生产计划的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分析了地下金属矿山生产计划的编制要求,指出其关键技术,主要论述了DIMINE矿业软件地下金属矿山生产计划编制模块的功能与原理,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系统性能.结果表明,该系统可行、有效,能够将矿山数字建模与生产计划编制真正结合,灵活适应不同矿山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露天矿山生产的基本特征及矿山对编制生产进度计划方面的要求,对计划编制的关键技术及三维可视化环境下的系统结构进行了研究。以三维可视化建模与设计技术作为基础构建3D数据库平台,将露天生产对象分解成任务单元,然后对任务进行属性赋值、分解、排序,再通过各种统计方法,生成各种计划进度表。最后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本技术的可行性及其优越的性能,结果表明三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矿山生产进度计划编制中是高效合理的,在三维环境下进行可视化编制,使复杂的生产进度计划编制变得清晰明了,极大降低了露天矿生产进度计划编制的复杂性和难度,同时也可以对我国矿山企业的数字化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节霞  邹毅 《矿山测量》2015,(2):3-5,40
文中结合西安煤航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近两年三维建模发展情况,阐述了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实现及在数字矿山中的应用,最后对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发展和数字矿山的建设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矿井生产管理数字化与三维可视化信息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了最新开发的可对生产矿井的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及安全监测等信息进行综合管理和查询的三维可视化信息系统及其技术要点。该系统突破了静态平面图形和数据图表不能反映矿井地质条件、生产条件和工作场所在时间、空间上变化的难题,实现了将矿井复杂的井巷工程、生产与安全系统、地测等综合动态信息通过三维立体图逼真地表现出来,为矿井的生产技术管理、调度指挥、安全监督检查提供了一种先进的信息管理和查询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地下矿山生产计划3D可视化编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柳青  王李管  毕林 《煤炭学报》2007,32(9):930-933
针对地下矿山生产的基本特征及矿山对编制生产计划方面的要求,对3D可视化环境下的计划编制系统结构及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目标自动优化技术解决方案以及用户自定义统计报表生成技术,从而解决了计划编制的瓶颈问题.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本系统的可行性及其优越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矿山三维可视化建模是由近些年计算机技术发展和矿业生产需求所产生的,在应用方面主要有探矿、井下测量以及采矿方面,能与其他软件能较完好的兼容交互运用,在矿山实际生产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利用三维模型,能够摆脱以往用二维纸质图件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比如储量的精准计算,传统使用二维图件对储量的计算是用面积计算出来的,而三维模型对储量的计算是用实体报告出来的,其精准度更接近于实际。矿山三维可视化将是矿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二维采矿设计方法的缺陷,研究了改变地下金属矿山采矿设计方式的基于三维可视化模型的采矿设计新方法。根据矿山开拓系统三维模型和矿体模型在三维可视化环境下对新盘区进行设计,并建立划分后的盘区三维模型。根据实测工程模型布置采切设计巷道并绘制出中心线,通过巷道建模方法建立600-40-I盘区采切工程模型。以600-40-I盘区采切模型和矿体模型为基础,根据爆破参数完成盘区的切割槽和矿房扇形中深孔设计,建立爆破模型计算爆破量。结果表明三维可视化的采矿设计能快速地确定巷道工程的位置,缩短了设计周期,提高了设计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0.
《煤矿开采》2013,(5):80-82
我国绝大多数的矿山土地复垦规划还处于二维阶段,受传统二维矿山复垦规划图单一信息表达方式,以及昂贵商用软件的限制,亟需一款能快速展示土地复垦规划三维效果的软件。提出了采用Sketchup软件进行矿区土地复垦规划三维可视化的技术。对Sketchup实践应用表明,该软件易于上手操作,是解决目前土地复垦规划快速三维可视化方案的较好选择。在建立矿区土地复垦规划三维模型过程中,还可进行地下采矿工作面、巷道模型的建立,能形成矿区井上下对照的整体效果。利用Sketchup建立的三维模型还可与ArcGIS体系中的ArcScene完美结合,实现基于GIS的空间信息-属性查询、三维可视化展示与应用发布,使公众能看懂复垦规划,参与规划。  相似文献   

11.
陈岩  奚砚涛 《金属矿山》2012,41(5):149-151
以非连续介质模型-概率积分法为原理,结合自主开发的矿山开采沉陷预计系统(MSPS)对六安市某铁矿开采沉陷进行预测研究。通过接口调用Surfer系统,绘制矿区地表盆地等值线图,实现开采沉陷三维可视化表达,验证开采沉陷对该矿及周围地表的影响程度,指导矿山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2.
三维建模技术在各领域应用广泛。矿业领域中,采矿方法三维建模技术是矿山数字化的基础。一个兼容性良好的采矿方法三维模型能够满足教学演示、三维仿真场景搭建及物理模型输出等多方面要求。工业领域建模技术发展较为完善,矿业领域复杂地质体等矿业领域的建模技术也早有学者涉略,但完整的采矿方法三维建模却缺少一套系统的方法。本文依托三维建模软件,基于工程实践二维图纸,结合工业领域建模经验,就采矿方法三维建模技术进行研究,提出基于三视图的三维模型重构法,采用B-Rep模型和CSG模型组合的方式,实现采矿方法三维模型的快速构建。重构的三维模型能够满足教学演示、三维仿真场景搭建与物理模型输出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三维真实感的图形技术是科学计算可视化、电脑动画和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三维G IS是G IS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而它最基本的技术便是三维可视化技术。结合应用实例,讨论了JAVA 3D技术的一些概念,及其在三维图形制作上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文明进展速度的加快,陆地资源日趋短缺和枯竭。为此,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始把目光投向丰富的海洋矿产资源,并且把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深海资源开采技术及装备已成为各先进工业国家的重要研究对象。1991年3月5日,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COMRA)在联合国登记为国际海底开发先驱投资者,1999年3月中国已在东太平洋海底最终圈定了一块7.5万km^2的“战略金属资源基地”。  相似文献   

15.
地下矿生产计划三维编制技术及动态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地下矿山生产的基本特征及矿山对生产计划编制需求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地下矿山三维可视化生产计划编制的核心技术出发,全面阐述了地下矿生产计划三维可视化编制的基本原理、平台基础、优化技术及其实现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际工程应用情况,系统的介绍了地下矿生产计划三维可视化编制技术及其动态管理的过程,进一步说明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论地下矿山无废料开采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针对国内大量尾砂堆置地面污染环境,占有土地等问题,结合国内外采矿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提出了地下矿山无废料开采技术的研究方向,最终实现矿山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亚静  王建佳 《金属矿山》2014,43(4):139-142
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采矿工业是矿山发展的必然趋势。虚拟矿山是数字矿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矿山的一种新型表达方式,在矿山信息化建设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分析了国内外数字矿山研究及应用现状的基础之上,讨论金属矿山地下开采工程三维动态推演系统的架构,阐述了如何以3D图形渲染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依托,完成自然实体、人工实体和三维地质数据的精确地表达,将矿区工业广场以及地层、巷道、工作面的空间位置关系直观地展现出来。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金属矿山井下工程数据资料的有效整合以及科学的分析,实现采矿方法的优选,并结合采矿设计的标准和采矿设计工程师的设计理念对地下开采过程进行动态推演,从而为采矿设计者的决策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车仁浦 《中国煤炭》2012,38(7):54-58
神华新街矿区是神华集团公司“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亿吨级现代化矿区,新街矿区数字化矿山的建设是神华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街现代化矿区的特色之一.神华新街矿区三维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建设是新街矿区实施数字化矿山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进新街矿区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建设进程,促进高水平数字化矿区的建设,在煤炭企业升级和行业发展方面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