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发酵菌种、发酵工艺等方面综述了发酵法生产D-乳酸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代谢工程在发酵产酸方面的应用,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木糖广泛存在于林业及农业废弃物中,利用木糖发酵生产L-乳酸可有效利用再生资源.本文综述了自然界中不同微生物的木糖代谢途径,分析了木糖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及其作用,并对木糖发酵L-乳酸过程中应用的代谢工程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啤酒酿造中双乙酰的微生物代谢工程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维宝  陆健 《啤酒科技》2005,(10):8-9,12
双乙酰是啤酒中的重要风味物质,也是影响啤酒成熟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以酵母细胞内双乙酰的代谢途径和微生物代谢工程为基础,通过分析细胞内双乙酰的代谢网络,设计合理的重组DNA——增加ILV5和ILV3基因拷贝数,提高缬氨酸生产通量;改变ILV2基因,降低双乙酰的前驱物质α-乙酰乳酸的生成;构建含α-乙酰乳酸脱羧酶(ALDC)基因的工程菌;在啤酒发酵过程中外加α-乙酰乳酸脱羧酶制剂——以此来降低或阻断双乙酰的生成,从而缩短啤酒的发酵周期。本文综述了啤酒酿造中双乙酰的微生物代谢工程调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乳酸酸菜保质期内乳酸含量的变化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酸酸菜在保质期内乳酸含量的稳定性是乳酸酸菜的重要指标,本文测定了大庆思源牌乳酸酸菜乳酸含量的变化情况。测定结果表明,发酵法生产的乳酸酸菜,在真空保存的条件下,乳酸的含量是稳定的,为乳酸酸菜的质量标准建立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5.
酱香型酒中的乳酸及乳酸乙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勇 《酿酒》2004,31(4):21-22
开放式操作是白酒的独有的生产方式,在潜入大量的微生物中,乳酸菌分布广、数量多,在窖内发酵,生成大量的乳酸和乳酸乙酯。在不同香型与厂际,乳酸及乳酸乙酯含量相差悬殊,这可能是产品形成不同风格的重要因素。乳酸、乳酸乙酯是白酒香气的重要成分,乳酸菌是白酒生产的重要功能菌。然而在白酒生产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卫生状况不  相似文献   

6.
石鹏  王永红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24):109-113
对5株凝结芽孢杆菌乳酸生产情况进行研究,并以凝结芽孢杆菌ATCC7050作为乳酸脱氢酶基因研究的对象,确定得出其乳酸生产关键的乳酸脱氢酶基因。结果表明:凝结芽孢杆菌生产的乳酸分两种类型:L型乳酸和D型乳酸,但主要以L型乳酸为主,其光学纯度达到97%以上。在凝结芽孢杆菌ATCC7050基因组中存在的ldhL1、ldhL2和ldhD三种乳酸脱氢酶基因中,ldhL2基因没有检测到转录信号,而ldhD转录水平很低,在生长对数期ldhL1基因的转录水平是ldhD基因转录水平的68倍,这说明ldhL1基因是凝结芽孢杆菌ATCC7050乳酸生产的关键性基因。本研究确定了凝结芽孢杆菌ATCC7050乳酸合成中最主要的乳酸脱氢酶基因,对凝结芽孢杆菌代谢研究和基因改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L-乳酸应用及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立梅  齐斌 《食品科学》2007,28(10):608-612
本文综述了目前L-乳酸的应用和及其生产研究的发展趋势。在应用方面,L-乳酸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农业、环保、医药、饲料、日用品、化工等领域,尤其是L-乳酸聚合物在生产可降解聚合物的研究方面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在生产研究方面,主要介绍了L-乳酸的菌种选育、发酵培养基原料和发酵新工艺的研究进展。随着聚乳酸作为生物可降解塑料的迅速发展,采用高新技术来开发光学纯度高、产量高、转化率高的L-乳酸生产技术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乳酸链球菌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李红  赵春燕 《食品科技》2006,31(1):75-78
乳酸链球菌素是某些乳链球菌产生的一种多肽物质,是一种高效、无毒副作用的天然生物防腐剂。综述了乳酸链球菌素的研究开发与生产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9.
乳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乳酸工业化生产主要有淀粉发酵法和化学合成法.用发酵法生产时,依所用乳酸菌种及发酵条件,可以得到L(+)、D(-)等光学异构体和一定比例的混合物或外消旋体,即DL型乳酸.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白酒生产现场分离纯化的芽孢杆菌属细菌产乳酸的状况及条件进行了研究,确认在白酒生产中,这些菌株是产生乳酸的重要菌类。菌株在以葡萄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于30~40℃静置培养时可得到多量乳酸。发现有机物C-Ⅱ以0.05%的加量添加到酒醅中时,白酒基酒中乳酸乙酯含量平均可降低21.9%。  相似文献   

11.
乳酸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在食品、饲料和医药等领域广泛应用,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益生菌都是乳酸菌。近年来,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蓬勃发展,大大促进了乳酸菌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基于乳酸菌的全基因组信息可以系统且全面地了解菌株的代谢特征、潜在的益生功能与应用方向,可以更加准确地探究乳酸菌的遗传、进化和分类。乳酸菌安全性评价程序要求在基因组水平检索是否存在耐药、毒力和致病性相关基因,并判定相关基因是否可水平转移。应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比较不同代次菌株基因组中基因序列和结构差异,可高效、完整地判定乳酸菌在产业化应用过程中的遗传性和稳定性。在全基因组信息基础上,重构基因组规模代谢网络模型,可模拟并预测菌体细胞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能系统地指导菌株的代谢工程策略。本文对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乳酸菌代谢特性、遗传进化、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乳酸菌基因组学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王景川  庞广昌 《食品科学》2009,30(21):246-251
选取了8株嗜酸乳杆菌进行分批发酵培养,分别测定了它们对数生长期乳酸发酵途径中10种相关酶的活性,分析了乳酸的代谢通量,并首次引入数量遗传学方法利用通径分析研究了酶活性对乳酸通量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建立了类似于代谢控制系数的决定系数R2(i)。该系数实际上反映了酶对乳酸通量的控制程度,研究结果显示,丙酮酸激酶(R2(PK)=0.3705)、己糖激酶(R2(HK)=0.3053)、磷酸丙糖异构酶(R2(TPI)=0.2733)和乳酸脱氢酶(R2(LDH)=0.2601)对乳酸通量具有相对较高的决定系数,对乳酸通量起主要控制作用;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R2(GAPDH)= -0.1320)的决定系数为负值,对乳酸通量具有较为明显的负控制作用。本文首次应用数量遗传学方法研究相关酶对乳酸代谢通量的控制作用,这将为代谢控制分析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选用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KLDS1.8501、嗜酸乳杆菌KLDS1.0327、嗜酸乳杆菌ATCC11975、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CICC23168、干酪乳杆菌ATCC393、植物乳杆菌NAU322分别接种于大豆糖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酸的产生以及碳水化合物的利用情况,分析不同乳酸菌发酵大豆糖蜜生产乳酸能力及糖代谢能力。结果表明,在15 °Brix大豆糖蜜中,37?℃、pH?6.0条件下发酵24?h,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CICC23168的活细胞数达到6.66×109?CFU/mL,乳酸产生量为12.18?g/L,总糖消耗量为22.48?g/L,与其他菌株相比有明显优势。因此,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CICC23168是能利用大豆糖蜜发酵产乳酸的潜力菌株。  相似文献   

14.
基因组代谢网络模型(genome-scale metabolic models,GEMs/GSMM)是基因组规模的细胞生化反应网络,可以定量描述基因与表型的关系,广泛应用于系统生物学、代谢工程、环境科学等领域.微生物基因组代谢网络模型是基于微生物基因组构建的生理生化知识库,通过数学模型实现对目标微生物生理生化反应的模拟...  相似文献   

15.
乳酸菌对人类生活大有裨益,是工商业生产中极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乳酸菌高密度培养是其工业化应用的重要步骤。乳酸菌高密度培养可以较低的培养体积和较短的培养周期获得较高的菌体密度,提高发酵速度和发酵效果,应用于生产实践中能够减少后续发酵剂的使用量,并控制设备投资,降低生产成本。乳酸菌高密度培养受到生产菌株、培养基成分、发酵条件以及发酵模式等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乳酸菌高密度培养的营养消耗模式、培养基、培养条件、培养技术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乳酸菌发酵剂的高效制备及工业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的研究工业乳酸发酵中的分解代谢物阻遏效应,在实验室规模反应器对凝结芽孢杆菌混合碳源乳酸发酵进行不同通气量、p H、中和剂等条件的发酵特性研究,并研究了不同金属离子、渗透压等条件对饥饿状态下凝结芽孢杆菌自溶的影响。结果表明:凝结芽孢杆菌葡萄糖+海藻糖混合碳源乳酸发酵呈现明显的分解代谢物阻遏效应,且发酵可分为葡萄糖消耗阶段、有机酸消耗阶段和海藻糖消耗阶段。不同发酵条件在葡萄糖消耗阶段对菌体生长和乳酸生成影响较小,但对发酵后期海藻糖利用阶段菌体生长和乳酸合成有明显影响。在海藻糖消耗阶段,通气量为7.2 L/h时有较高的底物消耗速率和产酸速率;用NaOH作为中和剂在p H6.5时海藻糖消耗速率和乳酸生成速率均高于pH6.0,而p H5.5时不利用海藻糖且不生产乳酸;与NaOH作为中和剂相比,在p H6.5条件下Ca(OH)2作为中和剂使海藻糖消耗速率和乳酸生成速率分别提高21.0%和28.3%。发现Ca2+、Mg2+等二价离子确实对菌体自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且Na+能在饥饿状态下维持菌体的活性,为研...  相似文献   

17.
于立芹  庞广昌  戴懿 《食品科学》2007,28(12):439-442
目的:通过不同给药途径观察及评价了乳酸对小鼠血清中IL-6、IFN-γ、IL-1β、TNF-α、IL-10、IL-4水平的影响,进而研究了乳酸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灌胃、腹腔注射、尾静脉注射三种途径给小鼠乳酸,分别在给药4、3、3h后取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IFN-γ、IL-1β、TNF-α、IL-10、IL-4的含量。结果:实验组三种给药途径对小鼠血清中IL-6、IFN-γ、IL-1β、TNF-α、IL-10、IL-4与对照组相比都有显著性变化,给药组小鼠血清中IL-6、IFN-γ、TNF-α、IL-10、IL-4含量明显高于相应的对照组,IL-1β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三种给药途径中腹腔注射的效果最为明显,静脉注射及灌胃组次之。乳酸菌发酵产物的免疫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其代谢产物--乳酸发挥作用,乳酸通过对肠粘膜系统细胞细胞因子网络和信号传递系统的调节发挥免疫调节和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8.
乳酸菌在肉品安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师江 《肉类研究》2010,(2):46-48
乳酸菌在肉品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食品安全的关注及对乳酸菌研究的深入,其运用越普遍,成为重要的生物防腐剂和发酵菌种。文章就乳酸菌在肉品安全中的应用进行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9.
真菌毒素是由多种真菌产生的有毒次生代谢产物,它们对食品和饲料的污染已经给人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危害。乳酸菌作为去除真菌毒素的一种替代策略,在大规模、低成本的食品减毒方面显示出良好的潜力。本文总结了食品中几种主要真菌毒素的特征,从乳酸菌对真菌毒素产生的抑制、体外吸附、体内毒性缓解等方面概述相关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关注乳酸菌减毒在食品体系中的应用,以期为乳酸菌在食品和饲料中作为真菌毒素天然清除剂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