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潜江凹陷潜南地区新沟嘴组构造复杂、储层发育且分布复杂,探明率较低,勘探程度远低于同凹陷的潜江组。针对其地质特征及研究难点,在潜江凹陷新沟嘴组开展了滚动勘探开发技术研究,目的是发现新储量保持油田稳产。利用空间"十字"交叉法解释断层,空间速度场取代综合速度量板进行时深转换等方法提高了马王庙等地区复杂构造带地震资料的解释精度;利用多条贯穿全区的任意剖面细分若干个单砂层进行对比,阐述了砂体展布规律;开展地层组合与地震波形特征对比应用,地震属性与沉积微相相关分析等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准确描述了隐蔽性圈闭,并通过转变思路,将寻找单一构造油藏向构造+岩性油藏转变,发现了26个"断层切香肠"式构造及构造-岩性圈闭,优选钻探7口滚动井,发现了4个含油区块,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28×104t,控制地质储量384×104t,建产能2.81×104t。  相似文献   

2.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岩性油藏勘探方向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潜江凹陷位于江汉盆地中部,是江汉盆地油气最为富集的富烃凹陷。潜江组勘探程度高,岩性油藏已成为主要的勘探对象与目标。该文通过对潜江组岩性油藏发育条件、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的分析,指出潜江凹陷构造斜坡带、构造反转区、断裂发育带及挠曲带是岩性油藏的有利勘探方向。发展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建立以相控砂体预测为核心的岩性圈闭识别与评价技术,推广薄油层改造技术是深化潜江盐湖岩性油藏勘探的主要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江汉油区不同油藏类型、不同储层类型油田的含水与采出程度的变化关系,结合油田开发工作实际情况,分别总结出潜江组、新沟嘴组油藏的含水变化规律。潜江组油藏含水上升曲线呈S型,控水调整效果好;新沟嘴组油藏含水上升曲线呈直线型,控水调整效果差,针对不同类型油藏的含水上升规律提出了分类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江汉盆地沔阳凹陷白垩系一下第三系的油气藏特征,总结了成藏模式。沔阳凹陷油藏类型以构造油藏为主,少量岩性油藏。新沟嘴组下段油气来源于自身的烃源岩,凹陷中北部以侧向排烃为主,潜江组沉积末期是其生排烃和油气运移的关键时刻,油气主要富集于距离成熟烃源体最近的鼻状隆起带内。白垩系为多源次生成藏,垂向排烃为主,油气主要富集于大断层上升盘的构造圈闭中。主要成藏模式有五种,自源一侧向排烃一封闭型是最有效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5.
岩性油藏是江汉盆地江陵凹陷未来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但其成藏控制因素尚未进行系统研究。基于多元统计方法开展了岩性油藏成藏控制因素筛选分析,提出储层条件是江陵凹陷古近系新沟嘴组岩性油藏成藏的关键因素。江陵凹陷新沟嘴组沉积期处于咸化湖盆沉积环境,硬石膏胶结物含量对新沟嘴组岩性油藏砂岩储层致密化起到主要控制作用。其中,硬石膏胶结物含量达7.5%是储层物性的临界值,当含量小于7.5%时物性好,当含量大于7.5%时储层物性变差明显,测井解释偏干。可利用古水深与硬石膏含量的关系,划分有利储层的分布。   相似文献   

6.
根据原油和烃源岩的生物标志物、碳同位素等资料 ,对江陵凹陷下第三系两个含油层系进行了油源分析。结果表明 ,第一含油层系新沟嘴组 -荆沙组的原油来自新沟嘴组下段成熟和高成熟烃源岩 ;第二含油层系潜江组的原油 ,一是来自本组未成熟烃源岩 ,二是来自下伏新沟嘴组下段烃源岩。江陵凹陷油气勘探可以在新沟嘴组和潜江组寻找自生自储的原生油藏 ,又可在荆沙组和潜江组寻找“古生新储”的次生油藏。  相似文献   

7.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建新地区新生界地层自上而下依次第四系平原组,上第三系广华寺组,下第三系荆河镇组、潜江组、荆沙组、新沟嘴组、沙市组。主要目的层新沟嘴组岩性为棕紫色、棕红色、灰色泥岩与石膏质泥岩呈不等厚互层间夹灰色粉砂岩。在对建新地区地层层序和构造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地质、气测、测井、试油等多项井筒技术资料综合分析了该地区的生储盖组合及油气显示,提出建新地区新沟嘴组下段Ⅰ、Ⅱ、Ⅲ油组均可发育有含油圈闭,油质以轻质油为主。  相似文献   

8.
江汉油田经过50余年的勘探,勘探难度不断加大。但科技人员仍然通过深化盐湖地质认识、开展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储层预测等技术攻关,在潜江凹陷潜江组岩性油藏勘探上取得重要进展,相继钻探严7、黄17、广43—1等井均获成功。目前,已呈现出以王场油田为中心,向四周的黄场、严河、广华三个油田叠合含油连片的分布趋势,揭开了江汉盆地岩性油藏勘探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9.
江汉盆地新沟嘴组的油气勘探已到岩性油藏勘探阶段。新沟嘴组油藏特点决定了岩性圈闭识别难度很大。近几年勘探实践,通过加强结构及构造演化分析,精确刻画古地貌及沉积充填模式,刻画古地貌控制下的新下段各砂组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范围,结合多方法的地震储层预测技术,总结出一套提高岩性圈闭识别精度和勘探成功率的较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0.
新沟嘴组油藏是江汉油田增储上产的主要潜力区,如何提高新沟嘴组油藏的开发效果也一直是广大油田工作者重点攻关的对象。分析总结了新沟嘴组油藏注水开发特征,并深入分析开发特征的形成原因,提出了新沟嘴组油藏剩余油分布有利区域,结合目前现状,认为注水调整是下步工作的重点,油井适时压裂是挖潜的主要途径,而酸化工艺在新沟嘴组的运用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东陵凹陷下第三系两个含油层系的油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原油和烃源岩的生物标志物,碳同位素等资料,对江陵凹陷下第三系两个含油层系进行了油源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含油层系新沟嘴组一荆沙组的原油来自新沟嘴组下段成熟和高成熟烃源岩,第二含油层系潜江组的原油,一是来自本组未成熟烃源岩,二是来自下伏新沟嘴组下段烃源岩,江陵凹陵油气勘探可以在新沟嘴组和潜江组寻找自生自储的原生油藏,又可在荆沙组和潜江组寻找“古生新储”的次生油藏。  相似文献   

12.
谢凤桥油田位于江汉盆地江陵凹陷万城断裂带的南部,油藏圈闭被万城断层分割为复Ⅰ断块和谢凤桥断鼻2个不同类型的构造圈闭,早期认为该油田由谢凤桥断鼻油藏和复Ⅰ断块油藏2个不同类型的独立油气藏组成。根据最新的开发信息和对油藏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两者具有统一油气藏的特征。谢凤桥油田膏盐岩层发育,具良好塑性特征的膏盐岩在万城断层两侧对接,形成统一的盖层,在垂向上对油藏进行了封堵。同时,对谢凤桥断鼻古近系新沟嘴组油藏和复Ⅰ断块白垩系渔洋组油藏的原油气相色谱分析以及试油、试采数据表明,复Ⅰ断块渔洋组油藏和谢凤桥断鼻新沟嘴组油藏在横向上是连通的,其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属于同一个压力系统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13.
江汉盆地新沟嘴组为三角洲—盐湖沉积环境,其下段发育了一套泥岩、砂岩和碳酸盐岩互层的岩性组合体。其有机质丰度好,有机质类型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分布,有机质成熟度以未熟-成熟为主,新沟嘴组下段Ⅱ油组的主力烃源岩,表现为自然伽马(GR)值中等;岩性主要为泥质白云岩或白云质泥岩;纵向上,主力烃源岩主要发育于Ⅱ3,Ⅱ1次之,Ⅱ2最少,平面上,主要发育于潜江、江陵、陈沱口和沔阳凹陷等四个生烃中心,其中以陈沱口地区烃源条件最优越,其次为潜南和沔阳地区,江陵凹陷最差,本文所述泥质白云岩烃源岩特征,为泥质白云岩油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建立江陵凹陷白垩系—下第三系层序序列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目的层新沟嘴组的旋回结构,建立了新沟嘴组浅水湖盆层序地层充填模式,进行了沉积相分析和砂体展布研究.提出了岩性油藏勘探的有利区带.对该凹陷新沟嘴组的油气勘探.尤其是岩性油藏的勘探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潜江凹陷隐蔽油藏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潜江盐湖潜江组-荆河镇组沉积时期,经历了断陷期、断坳期和隆升剥蚀定型期3个构造演化阶段,各阶段古构造面貌各不相同。受古构造面貌、物源、古气候、水体条件等因素控制,潜江凹陷潜江组沉积时期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盐湖两大沉积体系和断坡带、弯折带、盐湖密度流、南部缓坡膏盐4种盐湖沉积充填模式。潜江凹陷潜江组古构造面貌控制了沉积充填,今构造背景控制了油气成藏,水介质条件影响了砂体延伸及展布,砂体成因类型控制了油藏类型和规模。凹陷中部是构造-岩性油藏,东部斜坡带是区域上倾尖灭型岩性油藏,向斜周缘是局部上倾尖灭型岩性油藏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6.
在对潜江凹陷建新断鼻地层层序和构造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地质、气测、测井、试油等多项井筒技术资料综合评价了该构造的生储盖组合及油气显示,提出建新断鼻新沟嘴组下段Ⅰ、Ⅱ、Ⅲ油组均发育有含油岩性圈闭,油质以轻质油为主。  相似文献   

17.
<正>《江汉盆地新沟嘴组成藏主控因素与油气富集规律研究》项目是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下达的,由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张士万、陈长江等完成的,获2009年度江汉油田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18.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内潜江组潜二段油层,局部分布在王场油田、钟市油田、习家口油田和浩口油田,纵向剖面上处在潜一段油层之下和潜三段、潜四段油层之上,由于储层岩性物性变化大,增加了认识油藏潜力和开发方式的复杂性。在油田详探开发过程中并未把潜二段油层列为独立目的层段,只是单井、局部开采或作为附属层段与其它层段合采。本文提出对潜二段油藏潜力的新认识,阐述了单采井产油能力和区块储量潜力,建议在老井复查调整和新井详探试采过程中积极保护潜二段油层工业产能,重新评价潜二段油藏储量潜力,为江汉油区新发展提供挖潜增产和增储上产的后备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叙述了江汉盆地内首批油田的发现史。江汉盆地的油气勘探经历了区域勘探、选凹、定带、重点突破几个阶段.选凹:经历了勘探重点从潜江凹陷转向周缘凸起,又转回潜江凹陷的过程;定带:江汉盆地最好的生油层是下第三系潜江组(Eq),潜江组生油最有利的地区是潜江凹陷,潜江凹陷生储油相带配置最良好的地区是凹陷北部.一旦选凹定带部署正确,油田便接连被发现。 1965年发现江汉盆地首批油田——王场油田和钟市油田,盆地第一口工业油流井为王场油田王2件;第一口自喷油井为钟市油田钟11井。  相似文献   

20.
王场构造位于潜江凹陷北部张港、浩口断裂隆起带,为断层切割的岩性构造油藏。储油层为下第三系潜江组,自上而下分为潜一段、潜三段、潜四段三套油层。潜一段为断鼻油藏;潜三段为背斜构造油藏,被车挡大断层切割成南北两个断块;潜四段4~1、4~2油组为构造油藏,4~0、4~3油组为岩性油藏。地下情况比较复杂:构造陡而窄(倾角50~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