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林晨晔 《包装工程》2019,40(22):46-49
目的在明确的定位目标导向下,探索一种更为科学、准确与有效的色彩设计方法,通过产品色彩的定向设计提升用户情感体验。方法明确用户与产品间的色彩交互模式,产品色彩的定向设计基于用户情感层面的色彩交互,具有整体性、互动性与定向性特征,其本质是在色彩形象定位与用户感性需求相一致的前提下,实现色彩语义与用户感知间映射的一致性。建立一致性的定量基础,应用感性工学与量化色彩系统在映射两端完成匹配对象的量化研究,为定向建立一致性提供可行性。结论建立面向行业实际应用的"产品色彩定向设计方法体系",以"定位—定向—定案"为脉络逐层推进完成3个从用户端到设计端的定向研发,形成以提升用户情感体验为核心的产品色彩定向设计方法论。该方法在人工智能设计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陈国强  徐丽  于雷  涂伟龙  杨智文 《包装工程》2023,44(12):16-28, 117
目的 针对中国的设计现状,通过探索现有产品的设计评价体系是否适切于人工智能产品,能够为人工智能产品的设计及评价研究提供一个更完整的视角。方法 以对比分析为主要研究手段。探析产品和人工智能产品的核心理念,分析两者之间的区别,为研究主体定性;针对产品和人工智能产品的设计评价展开数据计量分析,了解2个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剖析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产品和人工智能产品设计评价的现存问题和发展演进,从历史角度梳理阶段性研究成果并展开热点评述,进一步定义人工智能产品的设计评价热点前沿与发展趋势;综合所有分析结果共同定位现有产品的设计评价体系对人工智能产品设计评价的适切度。结果 论述了人工智能产品设计评价的重要作用,梳理了现存理论与方法,定位了发展程度,预测了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为构建更加科学、客观且适切的人工智能产品的设计评价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把控生成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应用落地率,使之与研发投入保持相互平衡的状态,同时可反向助力于优化人工智能的算法和技术。结论 综合基本逻辑的区别探析、数据计量分析和发展演进研究的结果,论证了中国现有产品的设计评价体系与人工智能产品的设计评价体系是部分适切的关系,因此人工智能产品的设计评价体系研究与构建不能完全移植产品设计评价的研究成果,需要在部分借鉴与参考现有成果的基础之上展开以人工智能产品特殊性为核心的针对性研究,进而构建成熟的人工智能产品的设计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作为一种独特的设计材料正成为智能产品设计的新关注点,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分析人本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智能产品设计特点,总结人本智能产品设计的现状并预测其发展趋势,能够对智能产品设计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机器思维与设计思维的差异,以阐述人本人工智能背景下智能产品设计的特点。从设计方法和设计工具两个层面总结目前的研究现状,梳理以人为中心的智能产品设计的发展脉络。结论智能产品设计正逐渐从技术驱动转向以人为本,逐步整合机器思维与设计思维。然而,目前针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工具仍相对较少,智能产品的设计实践迫切需要符合人工智能技术特性的设计教育、设计方法与工具,以弥合机器思维与设计思维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兰玉琪  刘松洋  王婧 《包装工程》2019,40(16):14-21
目的 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体系的认知与研究,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产品交互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发现人工智能给产品交互设计带来的革新、产生的新交互方式,以及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在产品交互设计领域中的发展趋势。方法 以AI净饮机为主,小米智能家居和“小飞鱼”驾驶助手等设计案例为辅,全面剖析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的应用思考与表现。深入分析人工智能在产品交互设计中的实际应用。结论 根据目前人工智能应用在各行各业中的现状,经过调研及分析其应用的技术手段,总结出人工智能如何驱动产品交互设计的发展。另外,在产品交互设计流程和方法中,通过人工智能的介入,可以提高产品交互设计的效率与用户体验。最终提出对传统产品交互设计的方式、方法、界面及信息构架等多维度的产品设计概念的重新定义,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设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分析并明确人工智能产品及其服务体系的特征与价值,指出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设计、技术与应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从人工智能的概念出发,给出人工智能产品及其服务体系的定义;收集并分析典型的人工智能产品和相关研究,总结整理人工智能产品的关键特征和支撑技术;探索人工智能产品的典型服务场景,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基于前文分析对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进行预测。结论指明了人工智能产品具有情境感知、自适应学习、自主决策、主动交互与协同的典型特征;描绘了以数据和计算能力为基础、算法为核心、多种底层技术与通用技术为支持的场景应用的人工智能产品支撑技术框架;分析了人工智能产品的服务体系在不同场景中可以被赋予的价值;预测了由技术驱动向设计驱动转化、由单品视角向服务体系视角转变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唐黎  王安霞 《包装工程》2021,42(4):195-201
目的 以传统益智类玩具包装的情感体验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包装融入情感体验的设计方式及重要意义.方法 通过解读"情感体验",以及传统益智类玩具包装设计的概念与特征,并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查阅、分析、归纳与总结,从用户心理认知消费需求的演变,研究传统益智类玩具包装情感体验设计架构.结论 基于情感体验的传统益智类玩具包装设计,需要充分利用包装设计中情感体验的三个层次,从包装的非物质文化特征,文化内涵、文字、图形、色彩、结构、材料等情感构成要素,建立起用户、产品与包装三者之间的情感联系,引发用户的情感共鸣,提升文化意识与审美水平,在实现民族优秀文化传播的同时,带动新兴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曹祥哲 《包装工程》2022,43(18):32-38
目的 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背景、起源、现状和未来发展路径为脉络,探讨人工智能技术为产品设计的构成要素带来的新特征。基于产品设计的新特征,提出智能产品情感交互设计的重要性和设计方法。方法 通过文献梳理法和案例分析法,提出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下,产品设计从传统的物质表达进入到虚拟沉浸体验阶段,产品的传统功能也进阶到智慧功能的扩展,传统人机系统呈现出更加友好互动的交互趋势。在这种互动趋势的影响下,产品设计需要建立智能情感交互方式,以此加强用户和机器的友好沟通。最终通过智能厨房调料盒设计案例来分析智能情感交互设计的方法。结论 提出建立多维度综合智能交互系统和联想隐喻动态图形交互的设计方法,以此增强产品情感交互的新体验,为产品的智能化创新设计提供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林丽  郭主恩  阳明庆 《包装工程》2023,44(16):22-31
目的 对情感化智能设计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面临的挑战及问题,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方法 通过情感化设计和智能设计相关概念及特点的分析,归纳了情感化设计和智能设计融合的价值,并从情感需求获取、产品方案生成及设计评价三个方面阐述了情感化智能设计的研究现状。结果 定义了情感化智能设计概念,总结了情感化智能设计当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梳理出情感化智能设计的发展趋势。结论 情感化智能设计的发展,推动着情感化设计效率的提升、设计品质提高及在智能设计中对用户情感的关注。虽然目前情感化智能设计仍面临众多挑战,但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会在设计研究及应用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徐悬  刘键  严扬  杨建明 《包装工程》2020,41(4):10-19
目的对人工智能在产品创意设计方法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性地介绍,从定义、理论研究与传统设计方法的比较加以了系统阐述,对现有的设计理论与技术有所增值。方法利用文献综述的方法,从传统设计方法、基于程序的设计方法、基于数据驱动的生成设计在产品创意设计研究中的成果进行了回顾与总结,比较了不同设计方法的核心思想、优缺点以及设计应用,并分析了基于人工智能的设计方法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结论通过智能化设计水平将设计方法分为3类,其研究结论有助于设计研究者选择合适的研究途径与合理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0.
李云 《包装工程》2021,42(14):318-320, 328
目的 探索产品设计中对情感的多种表达诉求及表达策略.方法 首先基于当下人们对精神层面的多样化需求,分析产品设计在这一需求下所表现出的全新设计方向,并具体到情感设计层面去迎合人们的情感化需求,分析情感化设计的内涵及其在形态、色彩、材料、技巧等方面的设计思路.再分别结合趣味性、互动性、技巧性、文化性等层面展开U盘、纸杯、灯具、首饰等设计领域的具体设计探索,以具体的设计实例为依据总结深层的设计策略.结论 产品设计应从形、色、质、技等层面展开情感化尝试,将产品的外在形式与内涵情感进行科学融合与升华,让产品更富实用性和审美性,以此求得人们在情感上的广泛认同,打动人心,刺激人们潜在的购买欲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以彩色化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从人工智能结合设计的角度重点阐述了彩色化研究的技术特点及适用场景,结合人工智能背景对智能设计发展趋势进行思考和总结。方法 首先,对人工智能彩色化研究的技术需求、应用场景进行融合分析,推导人工智能与设计创作结合的可能性;其次,对彩色化传统方法与人工智能基础技术进行调研,以交互设计的理念为灵感启发,将人工智能的彩色化方法分为显式交互彩色化和隐式交互彩色化并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讨论研究彩色化技术的应用对象、预处理步骤和实践体验。结果 总结概括彩色化技术结合人工智能设计的发展趋势与未来技术重点。结论 “AI+设计”的趋势背景下,以彩色化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正成为设计师的辅助工具,在科技、艺术、影视、人文等领域展现出交叉融合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2.
卢杨  吴玥  刘长奥  罗仕鉴 《包装工程》2023,44(16):67-78
目的 研究面向用户情感体验的产品美学智能评估方法。方法 从情感与美学的概念及内涵出发,梳理了产品情感化设计理论及产品美学评估研究的发展。针对现有的情感化设计方法模型局限性较大,产品美学评估研究范围狭窄,未充分考虑用户情感体验及缺乏完善系统的理论框架与方法模型等问题,重新梳理了用户情感与产品美学之间的关系,从形式美、技术美、体验美三个层次研究用户情感体验,基于用户情感分析重新设定产品美学评估规则,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产品情感美学数据库的构建方法及产品情感美学的计算方法与流程。结果 提出产品情感美学三层次评估模型与面向用户情感体验的产品美学智能评估系统的构建方法,并对系统构建方法进行了设计实践验证。结论 帮助设计师、制造商、营销商与用户等多种角色更好地理解产品情感与产品美学的关系,促进高效精准的设计决策。为情感化设计领域及美学评估领域的研究提供新见解与新思路,为构建高效精准的产品情感分析与产品美学评估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产品触觉体验是情感化设计的重要方面,通过整理、归纳目前较为零散的触觉体验研究成果,为同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讨论了触觉体验概念及其现有研究角度。首先,从用户期待视角,解析期待及期待效应的内涵,阐述期待理论及其在触觉体验中的研究现状。然后,从材质设计视角,归纳两类材质触觉体验设计研究类型,即单触觉模态与跨模态下的材质设计,并阐述层次化研究方法,以及现有研究中相应的情感与情绪层、感知维度层、物理属性层的研究内容。结论总结产品设计中触觉体验的研究现状和国内外文献。在此基础上,提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趋势,为产品设计领域中的触觉体验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在新一代人机共融技术发展背景下,通过分析和明确人机共融产品及其服务体系的特征与价值,指出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设计、技术与应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从人机共融的概念出发,给出人机共融产品及其服务体系的定义;收集并分析典型的人机共融产品和相关研究,总结整理人机共融产品的关键特征和支撑技术;探索人机共融产品的典型服务场景,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结论 指明了人机共融产品具有情境感知、自适应学习、自主决策的典型特征;分析了人机共融产品的服务体系在不同场景中可以被赋予的价值;预测了由技术驱动向设计驱动转化、由单品视角向服务体系视角转变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李宏刚 《包装工程》2022,43(10):343-345
目的 探索女性视角影响下的文创产品设计策略。方法 “她经济”时代的产品发展越来越倾向于女性的审美情感和使用需求,女性消费者是文创产品的消费主力,但真正为女性消费者而设计的文创产品仍存在多方面的不足,首先对女性消费者的主观心理进行分析,然后对女性文创产品在各方面的现实问题展开探究,基于现实条件提出丰富种类和内涵、拓展增值空间等的发展方向与实践标准,最后借助色彩、材质和更高层次的情感进行深入论述,总结相关的设计思路与具体策略。结论 面向女性消费者视角的文创产品,符合女性对色彩、外形、材质等方面的审美倾向,能够提高目标人群的满意度,也会在无形中拓宽现有的产品市场,从而成功打造未来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产品形式。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智能设计背景下的交互设计与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随先  刘行  康慧  李晴 《包装工程》2019,40(16):1-13
目的 随着智能技术不断发展,用户对使用体验的要求不断提高,交互设计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探索智能互联网+智能设计对交互设计与体验的影响,分析现阶段的各种交互形式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希望对交互设计学科的未来发展和相关智能产品的交互设计、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总结互联网+智能设计背景下的交互设计主要研究方向的最新成果和研究动态,从产品应用层面和技术层面出发,针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结论 归纳、整理出现代交互设计的主要研究领域,推导出交互设计与交互设计研究前沿的问题与趋势。基于触摸、智能语音、体感、眼动和生理信号五种交互形式的现状进行研究,总结出影响可用性及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基于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指出自然、人性化、结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的交互形式,多通道融合的人机交互,以及关注服务与体验的交互设计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马进  张彤彤  钱晓松  胡洁 《包装工程》2023,44(8):1-14, 36
目的 对当下人工智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归纳和分析,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 详细解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中华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论述了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库构建、分类检索、创新设计三方面国内外发展的现状,归纳并阐述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工业设计的特点;总结并分析了智能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发展趋势,对未来智能化的研究方向及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结论 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方面所占的比例也会逐渐增加,而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并不是对传统技术的否定,而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多方面的需求,充分发挥传统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互补作用,未来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是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