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峰山长江大桥北锚碇沉井平面尺寸为100. 7m×72. 1m、高56m,平面尺寸位居世界第一。仅采用取土下沉、排水助沉、压重助沉等工艺,很难将沉井精准下沉到位。五峰山大桥沉井最后9m下沉,采取空气幕加取土下沉工艺。对空气幕布置、使用、设备布置及对土的侧摩阻力影响做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2.
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正桥工程水中2#主塔墩,采用锚墩方案进行大型钢围堰定位。同常规的定位船锚碇定位方案相比,锚墩方案定位精度高,通航水域大,施工周期短,施工方法简单,相同条件下成本低。  相似文献   

3.
五峰山长江大桥北锚碇沉井平面尺寸为100.7m×72.1m、高56m,平面尺寸位居世界第一。一般大型陆上沉井首次排水下沉开挖均采用由中间向四周扩散的方式取土下沉,施工期受力分析取"大锅底"状态计算初始下沉时应力。若采用传统方法施工,经验算,沉井底部混凝土应力将会超出抗拉强度。为防止沉井底部拉应力过大,通过理论分析研究,在本项目上创新性提出"十字槽同步开挖"、"分区开挖"、"预留核心土开挖"等工艺,降低了结构应力,保障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4.
五峰山长江大桥北锚碇基础采用陆地沉井结构,其平面尺寸为100.7m×72.1m,高56m,该尺寸为目前陆地沉井世界之最,在其施工过程中必须采用相应方法进行监测,主要监测项目有沉井几何姿态、挠度、结构应力、土压力、沉井内外水位及周边构筑物沉降等。首先对沉井进行计算分析,确定沉井施工过程中最不利受力位置,然后在这些位置布设监测仪器进行监测。由于仪器众多以及其结构的特殊性,针对性研发一套实时监控系统,提高监测效率,并能直观展示监测结果。监测结果表明,监测系统能够及时捕捉沉井姿态、挠度及应力等信息,正确指导施工。  相似文献   

5.
世界首座高速铁路悬索桥全线通车 中国中铁所属中铁大桥院设计、监理以及健康监测,中铁大桥局施工的中国首座公铁两用悬索桥、世界首座高速铁路悬索桥——五峰山长江大桥公路面通车,标志着五峰山长江大桥全线通车.大桥是连接连淮扬镇铁路和京沪高速公路南延的核心控制性工程.大桥全长6.409公里,主跨1092米,下层布置为4线高速铁路(预留两线),设计时速250公里,上层为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公里.  相似文献   

6.
朱培举 《江西建材》2015,(7):131-132,138
铜陵公铁两用长江大桥3#主塔墩为深水特大型沉井基础,墩位处水深、流急、地质气象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技术含量高。文章重点介绍了3#主墩特大型钢沉井下沉阶段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中铁所属中铁大桥院设计、监理以及健康监测,中铁大桥局施工的中国首座公铁两用悬索桥、世界首座高速铁路悬索桥——五峰山长江大桥公路面通车,标志着五峰山长江大桥全线通车。大桥是连接连淮扬镇铁路和京沪高速公路南延的核心控制性工程。大桥全长6.409公里,主跨1092米,下层布置为4线高速铁路(预留两线),设计时速250公里,上层为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公里。  相似文献   

8.
近期,福田雷萨泵车相继参与了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和云南向家坝水电站的建设工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臂架灵活布料范围广鹦鹉洲长江大桥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三塔四跨悬索桥,规模和施工难度居世界同类项目前列。日前,大桥北锚碇沉井已精确下沉到位并开始封底,标志着大桥的主体承重结构已经完成。此次北锚碇沉井封底分两次灌注,需要约3万m3混凝土,预计20天左右完成。承建方中铁大桥局选中福田雷萨14台混凝土搅拌车和4台混凝土泵车参与施工。作为中国桥梁业的领军者之一,中铁大桥局对施工机械的  相似文献   

9.
行业视窗     
正沪通长江大桥"巨无霸"主塔墩承台进行浇筑2017年11月6日起,世界上最大跨径的公铁两用斜拉桥沪通长江大桥29~#主塔墩承台开始浇筑。据介绍,沪通长江大桥的主航道桥共有2个主墩——28~#墩和29~#墩,高325?m的主塔将从这里拔地而起。本次浇筑的为大桥南侧的29~#主塔墩承台,是世界超级桥梁沉井基础承台。承台高度9?m,相当于3层楼房的高度。整个承台共需钢筋7?522?t,C45混凝土42?900?m~3。按施工工艺,承台分2次进行浇筑,施工  相似文献   

10.
由上海市基础公司承建的世界第一大沉井——江阴长江大桥北锚碇沉井工程已于最近下沉到位。江阴长江大桥采用一跨过江的钢悬索桥,桥长2888m,主跨1385m,是目前中国第一,世界第四大跨径悬索桥。 该桥主体工程由桥塔、锚碇、主缆和主梁四大构件组成,其中北锚碇的沉井长69m,宽51m,深58m,体积21万m~3,比美国最大的沉井要大5万m~3,是世界上第一大沉井,混凝土总量10.5万m~3。它是大桥北岸锚碇的基础,将承受从高度196m桥塔上传来的两根主缆  相似文献   

11.
黄峰 《门窗》2013,(3):125-127
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三塔四跨悬索桥,其北锚碇设计采用超大圆形重力式沉井基础。该沉井位于中心城区内,周边紧邻密集民房建筑、高层住宅楼和长江防洪大堤等重要构造物,施工环境非常复杂,施工安全风险防控要求很高。施工通过设置地下连续墙防护结构,因地制宜、总结和运用沉井下沉的一些关键技术和控制手段,成功实现了沉井安全、平稳、快速、精确下沉到位。  相似文献   

12.
付文宣  袁灿  张克  刘鸽  黄修平 《施工技术》2022,(6):19-23,35
随着悬索桥跨度的增大,其主塔高度、塔柱受力变大,随之横梁轮廓及体积变大,浇筑方量变大,增加了塔柱和横梁高空施工风险.连镇铁路五峰山长江大桥主桥主跨为1092m,是我国内陆第1座公铁两用悬索桥,主塔为钢混式框架结构,高191.5m.以该大桥主塔横梁施工为例,介绍了横梁施工难点,横梁施工支架选择、支架的结构特点及施工流程等...  相似文献   

13.
《钢结构》2008,23(11):99-99
2008年9月10日上午10时,经过近4年的努力,号称世界最大的公路铁路两用长江大桥——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主桥顺利实现精确合龙,这是武汉第二座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位于武汉长江大桥下游15km、长江二桥下游9.5km处的天兴洲分汊河段上,主跨全长504m,在当前世界公铁两用斜拉桥中跨度第一。  相似文献   

14.
《混凝土》2020,(2):128-128
2月18日,世界最大跨度的公铁两用钢桁梁斜拉桥——常泰长江大桥主桥的两个钢沉井,于当天开始进行首次夹壁混凝土浇筑。沉井是长江大桥塔墩的水下基础。常泰长江大桥主航道桥主塔沉井基础主要采用钢沉井结构,两个沉井分别位于长江扬中河段12.5 m深水航道两侧,首创采用“上小下大”的台阶式造型,可降低沉井重量,有效阻挡下潜水流,减少冲刷和埋置深度。为满足疫情防控和项目建设的双重要求,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常泰大桥指挥部针对现场湖北参建单位和参建人员较为集中的实际情况,第一时间成立了各级防控领导小组,做好防控宣传,保障口罩、体测仪和消毒液等防控物资。  相似文献   

15.
根据锚碇区水文地质和工程特点,提出沉井崁岩桩复合锚碇基础形式,建立模型对基础结构进行分析,并从总体方案、施工流程、主要设备及工期几个方面介绍了锚碇基础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大型沉井在桥梁的深水基础和悬索桥锚碇基础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对沉井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沉井的下沉和施工控制,计算偏保守的采用平面简化计算,造成设计的浪费。本文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了沉井基础的平面和空间实体有限元计算模型,对某锚碇沉井基础施工关键技术进行平面和空间受力分析,得到沉井的隔墙与井壁在施工阶段的受力特征,对沉井基础的设计和施工均具有较大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北锚碇采用特大圆形沉井,沉井立面尺寸为66 m×43 m,沉井的下沉控制和结构应力的监测是施工过程中的难点。在沉井施工过程中,在沉井侧壁的不同高度和第2节沉井底部分别安装了大量的侧壁土压力计和钢筋计,用于监测沉井下沉过程中侧壁土压力和沉井底部应力的变化;同时还使用空气幕助沉系统来克服沉井后期下沉的阻力。监测结果表明:沉井侧壁土压力随沉井的下沉逐渐增大,同时沉井的下沉速度降低,其底部结构的应力减小;沉井的最大拉应力与最大压应力均出现在其初次下沉过程中,在随后的两次下沉过程中沉井结构的应力分布较为均衡。由此可见,对沉井的第1次下沉进行结构应力监测和控制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8.
沪通长江大桥全长11.076 km,通行4线铁路和6车道高速公路。其中,大桥主航道桥为目前世界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主跨1 092 m)。工程建设规模宏大,技术含量高,施工工期紧、施工安全风险高,施工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回顾总结了近5年来的施工监理工作实践,详细论述了在沪通长江大桥建设施工监理工作中如何开展现场管理,供业内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位于江苏省南通市的沪通长江大桥天生港航道桥钢拱肋拼装施工正式启动。拱肋共19个节间,预计8月底完成钢拱肋合龙。沪通长江大桥是新建沪通铁路全线的控制性工程,是世界最大跨度的公铁两用斜拉桥,也是世界首座跨度超过千米的公铁两用桥梁。大桥建成后,对于加快我国沿海铁路快速通道建设,促进长三角城市群经济一体化进程和"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5月初,在中国桥梁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全面建成,开始进入通车试验阶段。据悉,这是继建成“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之后,武汉修建的第2座公铁两用长江大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