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怀新十七标K75 920~K76 640软基处理施工为例,对全淤泥地质及夹淤泥地质,分别采取换填处理及碎石桩处理方法施工,其沉降在施工期间完成,从而保证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2.
赵亚洲  郎庆义 《四川建材》2023,(10):102-103+106
介绍中东国家两河流域沼泽软基的主要特点,并结合伊拉克示范学校建设工程阐述了多种材料组合换填在中东国家两河流域地区沼泽软基处理中的应用。通过研究地基在沼泽、淤泥软土等地质情况下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从基础处理方式、换填材料选择、基础的深度控制等措施为切入点,地基处理过程中从每道工序的质量控制入手,解决沼泽、淤泥、软基质土等在施工中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突破了沼泽、淤泥、软质黏土等不良土质的限制,证明多组材料组合换填在中东国家两河流域地区沼泽软基处理中具备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汪永平 《安徽建筑》2000,7(1):70-71
1.前言 在多层建筑设计施工中,常遇到地基土为软弱土,即: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它高压缩性土组成。这些地基土不宜做天然地基,须经人工处理方可成为承载地基。本文中,笔者将就处理此种地基土的简捷方法──砂石垫层(换填法之一)的使用,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滨海闸下移工程影响配套小型建筑物,基础下土质为淤泥质粘土,土壤含水率高、承载力低、土层厚,属不良地质条件,建造在该区段内的水工建筑物一般均需进行地基处理才能确保完建后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当前本地区常用的地基处理形式主要有:深层搅拌桩、粉喷桩、灌注桩、预制桩及换填水泥土等。在滨海闸下移工程的几个小型闸站及小型水闸施工中均采用了换填水泥土的地基处理方案。现以2006年度滨海闸下移工程响水县境内引卤工程外海堤上3m×3m挡潮引排闸为例简述换填水泥土地基处理的施工方法及其处理效果。1换填水泥土地基处理施工方法施工程序为…  相似文献   

5.
高原冻土区地质条件复杂,冻土地基的差异性冻胀和融沉变形威胁着工程的长期稳定性和服役性能。为满足工程基础的工后沉降与沉降差要求,同时减少对下部冻土的扰动,以多年冻融区过渡段某富水场地为例,开展地基处理现场试验,对比块石抛填和块石抛填+换填两种地基处理施工方案。结果表明,针对包括淤泥质泥岩、粉砂质土、中粗砂、冻融区过渡带四种工程地质条件,采用块石抛填方案均出现翻浆、冒泥等现象,无法碾压达成地基处理要求,而采用块石抛填+换填处理方案,经8~10遍碾压后,压实度均能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6.
地基处理换填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主要阐述了地基处理换填法的概念、适用范围和施工方法,分析了地基处理换填法的施工要点,全面介绍了地基处理换填法对于地基施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浩 《山西建筑》2024,(7):85-88+93
经过大量试验表明淤泥软土地基其结构受外力影响变化较大,在经过一段时间沉降后其结构可慢慢复原,由于淤泥软土地基产生的沉降为不均匀沉降,会导致建筑主体产生倾斜、结构破坏,所以淤泥软土地基不适合作天然地基。将淤泥软土地基作为工程主体的基础时必须进行处置,常见的有强夯挤压、加压密实、砂井排水、淤泥固结等施工处置措施。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如何处理好现有地基减少换填量,在保证工程质量的情况下,降本增效是一个值得我们技术人员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当浅层天然土质为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不宜作为建筑物基础的持力层或天然地基的承载力标准值达不到设计要求时,设计上常采用灰土、砂土、砂石等材料换填天然土层作为人工地基,设计上一般要求用换填材料的压实系数λc作为控制施工质量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于沿海城市的发展和填海再建设开发项目,如何处理淤泥质土质,保证后期建设的安全性,突显经济效益尤为重要.青岛伊甸园项目是世界第2座、亚洲首座以"水"为主题的工程,在青岛伊甸园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将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地基、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及碾压地基、换填垫层1.7 m(表层)+强夯地基和换填垫层5 m(表层)+强夯地基4种方案从经济效益、施工节奏、处理效果等多方面进行比选,最终确定采用了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在软地基基础处理的技术,达到了后续施工地基基础持力层强度要求,同时保证了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温州瓯飞一期围垦工程北闸双排钢板桩围堰设计、施工情况,着重研究了滨海超深厚淤泥地基双排钢板桩围堰施工中一些关键性施工技术,包括滨海淤泥地基吹砂换填加固技术、仓内平台法安全快速打设技术、梳齿槽导截流合龙技术、钢板桩墙合龙连接技术。  相似文献   

11.
黄太耋 《建筑技术》1991,18(3):43-45
淤泥质土换砂垫层“同步”施工法,是对地下水位高,土的渗透特性差的大面积软弱地基,应用大型机械边挖边填,以天然砾砂置换全部软弱土层,经过碾压密实,形成人工加固垫层。其中降水、挖土、填砂、碾压各工序同步施工,是多种换填法中施工较简便、工期较短的经济有效的施工方法,特别适用于浅层分布有淤泥、淤泥质土和杂填土等局部高压缩性、高水位土层的地基处理,处理深度可达6 m左右。换砂垫层“同步”施工,从70年代起已在太原市河西区的工业建筑、民用住宅和市政工程中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地基是建筑工程最重要的承载结构之一,其强度和稳定性会对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性产生直接影响,而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些软土地基强度、荷载力不足的现象,为了能在软土地基上顺利地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就需要施工人员采取有效的地基加固处理施工工艺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换填法是一种操作便捷、适应性较广的地基加固处理技术,也是现代建筑工程地基加固施工中最常用的加固处理技术之一.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仍有不少施工人员对该项加固技术了解不足,基于此,先对建筑工程地基加固处理及换填法相关内容进行了简单概述,然后分析了建筑工程中换填法地基加固处理施工工艺流程,并总结了建筑工程中换填法地基加固处理施工工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软弱地基处理,工程界积累的成熟方法有:人工挖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静力压桩、软基换填、CFG桩、高压旋喷桩等。地基为淤泥、淤泥质土、砂土、黄土、软弱黏土等软弱土层时,采用高压旋喷桩加固处理地基,成桩效率高,成本低[1]。针对漱玉花园小区天然地基砂土、粉质黄土特征,研究高压旋喷桩工艺流程、加固效果检测。施工和研究结果表明砂土、粉质黄土软弱地基,采用高压旋喷桩加固技术,大大提高了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4.
结合中新天津生态城中生大道上跨蓟运河故道桥梁工程实例,介绍软土地基条件下支架基础处理措施.根据淤泥深度不同,分别采用钻孔桩、贝雷梁和“清淤换填、戗灰处理”2种方式对支架基础进行处理.经过施工检验,基础沉降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青海西宁某电厂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地基处理方案,进行了换填垫层现场原体试验,研究分析了换填材料、施工工艺、施工参数及施工检测方案,并通过平板载荷试验对换填后的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量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以天然级配的砂卵石作为换填材料进行换填垫层的处理方案可满足要求,可作为该工程重要建筑物的地基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6.
蔡传远  田鑫柳 《城市住宅》2021,28(9):187-188
地基的质量和安全与其本身的强度以及土质稳定程度密切相关,影响地基承载建筑物的能力.换填法在高层建筑地基加固施工中应用广泛且成效明显,地基含水率明显降低,密实度得到明显增强,使地基的牢固性、稳定性及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研究从地基换填加固施工技术及高层建筑地基加固入手,提出地基换填加固处理施工质量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施伟 《江西建材》2016,(5):74-75
软土地基处理是目前研究比较热点的问题。首先分析了软土地基的发展历程,以及软土地基处理的特点,然后介绍了换填砂石施工工艺流程,最后,通过一个实例的介绍,把换填砂石施工工艺应用在软地基处理中,结果表明在软地基处理中,换填砂石施工工艺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以宁德核电进厂公路桥台路段软基处理为例,对在近海滞洪区浮淤较厚、软弱淤泥厚度41m、地基承载力低的条件下建筑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PTC桩)网复合地基支承路堤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桩体荷载分担比为0.85的高值用于设计,对相应条件进行了研究,提出路基填料内摩擦角和压实度双控的施工方法,减小了桩间土应力;综合应用表层淤泥换填+真空预压快速预加固地基技术和桩网复合地基处理技术,通过观测数据验证了工程实施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阮虹  张平  成笑宇 《建造师》2010,(7):108-110
本文对地基处理中换填和强夯的设计和施工情况进行了分析介绍,对地基处理措施和适用方式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列举了换填和强夯在工程应用中各自的优缺点,为地基处理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地基换填工艺优化公路路基施工技术,首先阐述了地基换填工艺的相关内涵,对地基换填工艺在公路路基施工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其主要包括地基换填工艺施工流程、路槽的开挖、换填、回填摊铺、压实检测等几个方面,以期提高公路路基的稳固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地基换填工艺对公路路基有积极作用。地基换填工艺在公路路基施工过程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增加公路路基的承载力,故提升地基换填工艺的应用水平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