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土综合整治是提升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调适人与国土关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工具和平台。通过梳理土地整治的历史脉络、明晰国土综合整治的主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上海探索国土综合整治的典型模式——郊野公园进行全面剖析,对其发展历程、功能定位、实施机制与配套政策进行总结,并就其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提升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郊野公园在资源系统、环境系统和社会系统3个方面综合提升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郊野公园在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城乡统筹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2)
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方式方法。这充分说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背景下,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养成,对提高全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建设生态文明环境,推进生态文明改革,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针对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教育方式方法研究,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体现,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对于高校的要求。本文以当下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实践和"美丽中国"对于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新要求为切入点,提出针对于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正>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11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会议认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应有之义,《总体方案》是生态文明领域改革的顶层设计。专家认为,《方案》的制定落实了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的决定。2012年,"美丽中国"第一次被写进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在党的十八大报告里,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  相似文献   

4.
<正>刚刚闭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目标。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高级形态,生态文明以把握自然规律、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以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着眼点。当下,中央政府力求通过推进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5.
臧亭  李晓策  张浪 《园林》2021,(2):25-30
从城市绿地系统到城市生态系统是当代生态文明思想在城市规划建设领域最重要的演进。伴随着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思想的探索、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演进,上海生态空间建设立足当下,克服土地资源极缺等主要困难,艰难起步、跨越发展、转型升级,从城市绿地系统到城市生态系统,探索出一种高效集约、统筹兼顾的韧性城市生态系统发展模式。展望中国两个百年目标及上海2035卓越全球城市目标,上海生态空间建设将以建设韧性生态之城为目标,努力营造更加"人民"、更加"生态"、更加"上海"的城市环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6.
正10月11日~1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在第17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暨建筑工业化产品与设备博览会现场——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了"城乡舒适宜居环境建设技术成果展"。舒适宜居环境建设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具体措施,有利于促进绿色生活生产空间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本次技术成果展以"舒适、宜居、绿色、生态"为主题,分设舒适家居和宜居住区两个展区,通过对"十二五"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凸显。党的十八大站在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作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作出了"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大决策,提出了"强化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健全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及实施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晓晶  孙婷  赵迎雪 《规划师》2013,29(1):15-19
21世纪是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时代,对于处于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是重要的战略途径。深圳市作为我国第一个"低碳生态示范市",试图通过建立量化目标导向下的规划管理执行机制,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渐进常态化"方面做出有益探索,由此开展"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研究。研究综合采用比较分析、空间分析、统计分析、部门走访、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多种方法,着眼于与部门事权相对接,构建起了一套兼顾通用性与地方特性、先进性与可操作性的目标指标体系,为深圳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量化标准和考核依据。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2)
建设"三型社会"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相关。从"三型社会"新概念出发探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认识与实践生态文明的新视角与新思路。本文深入解读了"三型社会"新概念及其内在联系,分析了"三型社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揭示了"三型社会"新概念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制定并实施"三型社会"战略、加大"三型社会"建设力度、协调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推动科技教育发展绿色化、完善人口资源环境制度,以促进并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有机结合,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全面论述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提出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宏伟目标,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大计、上升为国家意志。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城市建设的龙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次总体规划紧紧结合生态文明的建设理念,从克拉玛依市特殊的生态资源条件入手,将生态本底及资源承载力分析作为确定城市容量的前置条件。并通过对风、水等自然因素的分析合理引导城市结构,为城市建设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产资源开发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同时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重要国家战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和"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下,探索矿山生态修复及转型发展路径成为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国外对于生态保护与修复理论主要基于恢复生态学1,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土地复垦、环境生态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如何破解"三农"问题,既是国家面对的重大挑战,也是专业人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近年来,建筑学界、城乡规划学界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乡村的发展建设中,从建成环境改造、乡村产业帮扶到社会组织改进多有涉及。在推动"新乡村建设"运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诸多新问题。为此,笔者与中国"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教授进行了一次对话,分别探讨了乡村建设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困境、现代国家构建与乡村治理、土地流转与人口流动以及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温教授的论述有助于理清问题,以便更加踏实、有效地介入乡村的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13.
马林 《城乡建设》2021,(15):60-63
"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扎实推进国家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美丽中国,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对于环保工作者来说,对于环境产业发展来讲,既要把"绿水青山"作为环保事业发展的使命,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也要努力创造"金山银山"的业绩,发展壮大,为美丽中国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4.
地理国情是空间化、可视化的国情信息."十三五"期间,武汉市按年度持续开展了地理国情监测工作,针对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性发展等问题,围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服务自然资源管理等工作,结合环保、气象等监测成果开展了城市资源环境监测实践,初步构建了以生态城市、低碳城市、海绵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为主体的监测体系,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与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25)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环境问题越来越让人堪忧,尤其是受到土地沙漠化危害。环境的破坏体现了人与大自然的道德关系。目前,随着我国土地沙漠化形势的加剧,本文从生态文明的理念和伦理研究角度分析了内蒙古地区沙漠化的现状及其危害,并针对内蒙古土地沙漠化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的治理方案及其伦理思考。本文以内蒙古地区土地沙漠化为例,谱写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伦理思考序曲,并注入了生态文明理念为全人类发展树立了新的生态文明发展中的"绿色风向标"。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13)
<正>现代林业的发展离不开"生态"二字,林业建设的生态化有助于改善当地环境,降低水土流失率,达到涵养水源的目的。为了抓好林业发展的生态建设问题,首先要缕清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而采取相应对策,建设美丽新中国。一、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新时代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美丽中国梦的必然选择,同样也是完善生态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需求,是可持续理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文化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其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崇明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和中国第三大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拥有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土地资源、岸线条件四大优势占上海陆域面积近五分之一,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对于长三角、长江流域乃至全国  相似文献   

18.
3月19日,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京津冀发展报告(2013)——承载力测度与对策》新闻发布会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纳楼5楼第7会议室举行。来自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天津行政学院及北京社会科学院的多位专家学者发表了多项京津冀地区承载力的研究结论。京津冀作为中国首都所处地域、中国三大城市群集聚区域之一,区域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究竟有多大?最大极限能承载多少人口?什么是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最突出的"短板"?怎样突破瓶颈、建设生态宜居家园?这些都是区域发展急需回答的现实问题。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9.
李祥龙 《规划师》2012,28(11):63-70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各项建设都需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木色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在分析上位规划的不足和现状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基于生态文明理念,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宗旨,估算规划区环境承载力,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灵活划分总体空间格局;以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为宗旨,合理进行土地利用,分期实施建设;以人与人的和谐共生为宗旨,对搬迁农民进行妥善安置,提供就业,打造了独具热带山地湖泊景观特点,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健康运动等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风景名胜区,实现了社会、生态和经济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建设信息》2013,(5):40-4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等重要论述,为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指明了方向。作为东部沿海省份,江苏人口密集、经济密集、城镇密集的省情特征决定了江苏土地紧张、发展空间有限、资源环境约束大,因此,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命题在江苏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