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工气候室内,对不同送风状态下的碰撞射流通风和混合通风的供暖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送风速度和送风温度对2种通风模式供暖房间热环境的影响,并对室内热舒适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由于碰撞射流通风热风直接送入房间底部,室内温度梯度小于混合通风模式,并且室内温度分布对送风参数变化的敏感度亦小于混合通风,这对减小建筑供暖能耗有重要意义;尽管碰撞射流在送风口附近的近地面气流速度较大,造成人员吹风感的风险大于混合通风,但在本文研究的送风参数范围内,热环境参数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以长沙市某办公楼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类型办公室内及室外温湿度和空调末端能耗进行了现场实测,分析了室内热舒适性与办公建筑空调系统运行特点。结果表明:办公室室内热环境良好,室内温度日变化趋势相对稳定,湿度较大,室内热环境在突变环境和稳态环境下均能满足办公人员舒适度要求;在办公人员主观空调行为作用下,室内日平均温度约为25.1℃,受室外日平均温度影响较小,空调制冷时长与室外日平均温度显著线性相关;门厅空调开启概率最大,大办公室室内空调平均开启概率小于小办公室。  相似文献   

3.
王月梅 《建筑科学》2015,31(2):29-33
工位空调由于可提高吸入空气品质和热舒适度的同时节能而备受关注。本文提出胸部送风的工位空调方式,并通过人体热舒适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在背景温度为28℃,即略高于混合通风一般设定温度时,采用不同局部送风口面积、送风温度及风速的工位送风改变人体热感觉及提高人体热舒适度的可能性。实验采用主观投票方法调查人体的热感觉和热舒适。研究结果表明,人体的热感觉在所研究的胸部工位送风工况下比背景环境下更加偏中性或偏凉;相对于背景环境,胸部工位送风可以使人体的热舒适度显著升高,且热不满意度可降低至小于15%。进一步分析了可提高人体热舒适度的局部送风温度、风速和风口尺寸3个因素的合理范围,可为设计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体育馆进行有效的自然通风设计,不仅可以减少建筑能耗而且可以为使用者提高室内舒适性。本文利用CFD软件Airpak模拟不同通风窗位置下的观众在自然通风下的热舒适评价指标APMV及空气龄,以此来判断严寒地区小型体育馆中通风窗的最优化位置,为建筑师提供建筑节能优化设计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有低侧窗的体育馆,不论是风速还是APMV条件均较难完全实现,但区域内的空气龄较低;有中侧窗或高侧窗的体育馆,虽然可以较好地实现各个区域内的风速及人体舒适度条件,但区域内的空气龄较高。而高低双侧窗是最有利的通风窗位置,其原因在于上下通风窗的高度差使得高低侧窗自然通风效果最好。高低侧窗的开启方式还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室外即时风速,选择高低侧窗全开、低进高出或低出高进3种不同开窗方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火车站自然通风对候车厅和集散厅舒适性的影响,在当地夏季气候条件下,应用零方程湍流模型对室外风条件和通风窗形式对高大空间连通体热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研究表明,合理利用室外风向、风速以及通风窗开启角度能够改善室内的热环境,既可提高人体的舒适性,又可达到节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建造辐射微孔板实验室研究了室内空气流场分布特征及人员热舒适状态.通过改变微孔板的位置和数量共得到五种不同送风工况,对比分析了室内热源、 换气次数对不同送风工况下室内流场及人员热舒适度的影响.实验研究发现,热源的加入会影响室内平均流场和标准偏差,从而影响温度和速度分布的均匀性.耦合孔板送风室内各测点温度表现出不同...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对室内空气品质和节能的要求日益提高,置换通风、地板送风和碰撞射流通风等送风方式也逐步得到推广应用。本文利用实验方法实测了传统的混合通风与这三种送风方式下空调房间的室内温度和气流速度,对不同送风方式下室内温度分布、气流分布和热舒适性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8.
用CFD方法数值模拟了分体式空调器室内机在室内摆放位置不同时,在相同送风温度和送风速度下,对室内温度场、速度场以及热舒适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相同送风温度和送风速度情况下,不同的室内机位置产生了不同的室内温度场、速度场;与室内布局相适宜的室内机摆放位置可以改善室内舒适度.  相似文献   

9.
孙波  武紫涵  季翔 《华中建筑》2020,38(2):48-52
住宅室内存在不同的通风方式,对室内风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研究寒冷地区一梯三户中户住宅室内不同通风方式的特点以及效果,探索不同通风方式对住宅室内风速场、空气品质和热舒适度的影响。引用CFD流体力学的原理,运用Airpak3.0软件对住宅室内自然通风、侧送风、置换通风进行模拟计算,模拟三种通风方式室内风速场、温度场、空气平均年龄、PMV、PPD参数值分布,对比分析不同通风方式下室内风速、温度、空气平均年龄、PMV值,得出采用置换通风的寒冷地区一梯三户中户住宅室内通风利用气流上升,提高了室内新鲜空气,满足室内热舒适环境,创造良好的住宅室内环境,是一种舒适高效的通风方式,为寒冷地区一梯三户中户住宅室内通风设计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送风速度下碰撞射流通风房间内的热环境分布特征,并对室内的热舒适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碰撞射流通风用于供暖时,送风能量能够被人员活动空间充分利用,并且增大送风速度能够缓解碰撞射流供暖房间内的温度分层现象。虽然碰撞射流通风近送风口附近的近地面处气流速度较大,但热舒适分析表明,在本文研究的送风参数范围内,热舒适参数均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1.
置换通风系统室内温度分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置换通风系统送风参数和环境参数对室内温度场分布特性的影响.测量了不同送风量、送风温度和夹层空气温度下室内不同测点及人体不同部位上的竖直温度分布,并将实验值与CFD模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二者吻合较好.不同参数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送风量的增大,热分层高度相应提高,但送风量达到一定值后,其对竖直温度梯度的影响明显减小;送风温度的变化只对室内整体温度产生影响,而几乎不影响室内温度梯度;夹层空气温度的升高对室内下部温度影响不大,而上部区域温度升高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在回水温度分别为12℃(出厂默认值)、14℃、16℃、18℃四种工况下,对室内送风温差变化,相对湿度及空调系统的节能性进行测试分析,得出提高回水温度可以减少电动二通阀的启停次数,回水温度越高室内送风温度越稳定.在回水温度18℃时,电动二通阀一直维持开启状态,室内送风温差保持在5.5~6.5℃之间,温度均匀,湿度扰动小,舒适度更高.同时在相同的室外环境温度之下,回水温度越高室外机的制冷能效比EER越高,回水温度为18℃时比回水温度12℃时值能效提升33%,因此对于住宅建筑实际使用中,建议提高空调系统回水温度运行,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通过PHOENICS分别对辐射地板与置换通风(DV),层式通风(SV)和混合通风(MV)相结合的复合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得出不同地板温度,送风方式以及送风参数的室内速度和温度分布.结果 表明在不考虑室内污染物的情况下,通过改变送风温度,速度以及地板温度时,置换通风中由垂直温差引起的竖直不满意率略高于其他通风方式.地辐射与不同通风方式相结合的复合系统均可以达到较好的热舒适.  相似文献   

14.
随着建筑能耗形势愈加严重,体育馆作为特殊的能耗类型,越来越受到关注。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可开闭屋顶形式的体育馆对于气候的适应性,进而探讨其能否有效达到节能的目的。本文基于上海嘉定同济体育馆,利用CFD数字模拟的方法,采用airpak流体力学软件对体育馆在开闭屋顶2种工况条件下进行模拟分析,以体感温度以及热舒适度作为衡量条件,对室内的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屋顶的开闭可以有效的影响室内环境,屋顶开启时室内通风增加,温度降低约2℃,且热舒适度从温暖变为舒适。屋顶关闭时,通风减弱,温度升高,在夏季不利于节约空调能耗。由此可知,在夏季,开闭屋顶体育馆可以有效的根据气候调节内部环境,改变室内热舒适度,有利于节约能耗。  相似文献   

15.
(接8月刊71页)3)通风系统的连接工业与公用建筑物的通风是热网的重要用户,其连接形式如图59所示。在冬季,将室外冷空气通过空气加热器加热之后送入室内。空气加热器一般安装在采暖系统之前,以免降低热介质的温度。空气加热器可布置在阁楼上,当有汽化危险时可安装在喷射器(水泵)之后。通过流量调节阀调节送风温度。当流速小或室外气温较低时,空气加热器排管内的水可能会冻结。为了避免冻结,应使流体从上至下流动并采取防冻措施。为此,在送风道内安装温度传感器,当送风温度低于给定值时,借助挡板关闭室外空气通往空气加热器的通道。3.蒸汽供热…  相似文献   

16.
热空气上浮使得供暖房间的温度梯度较大,对人体热舒适和热风能量利用率都产生了不利影响。在具有大面积落地窗的房间内,近窗处空气通过对流换热被冷却后下沉,使得温度梯度大的问题尤为严重。在人工气候室对这类房间的热风供暖效果进行了实测,分析比较了不同送风参数时,贴附和非贴附射流送风形成的室内温度、气流和热舒适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指出混合通风供暖房间的热舒适满意度不随着送风参数单调改善,存在着最佳送风参数。  相似文献   

17.
地铁站的通风空调系统能耗占比较高,温和地区地铁站设备与管理用房通风空调系统装机容量大,为节能重点。地铁站设备与管理用房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呈现“模块化”特点,其设计、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尚不清晰。2018年11月,对昆明市3座地下车站设备与管理用房室内热环境开展实测,测试参数包括各房间的送、排风量,空调送风温度,通风送风温度,通风排风温度。实测数据表明:各房间送、排风量,换气次数与设计值差异较大;空调房间的换气次数普遍远高于规范规定的最小值;新风井处的新风温度不能代表各房间的送风温度,送风机及风管传热导致的温升不可忽略;房间室内温度普遍偏低,其中,有人员常驻的房间室内温度集中分布在20~24℃,无人员常驻的空调房间室内温度最低,且存在较多低于规范规定范围下限的情况,非空调房间室内温度受室内发热量、换气次数、室外气象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8.
针对供暖房间有明显室外冷风侵入的情况,实测研究了碰撞射流通风和混合通风2种送风方式的供暖效果。结果表明,供暖房间近地面的温度均因为室外冷风侵入而明显下降,但碰撞射流通风热风供暖房间所受影响范围远小于混合通风房间。尽管提高送风速度可减小混合通风热风供暖房间的温度梯度,并缩小冷风对房间热环境的影响范围,但依然没有较低送风速度的碰撞射流通风热风供暖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为认识住宅室内PM2.5实际的通风净化状况,对北京地区15户住宅客厅和卧室的室内PM2.5浓度、空气净化器和机械新风系统的运行功率及外窗开关状态进行了连续测试记录。基于不同室外PM2.5污染等级下室内PM2.5质量浓度低于35μg/m~3的相对时长,提出了室内PM2.5净化时间达标率的概念,由此分析了室外PM2.5污染等级、房间通风净化方式等对室内PM2.5净化时间达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现有以开窗率和净化开启率描述的通风净化策略并不理想;对于室外PM2.5污染等级为轻度至重度的情况,通过优化通风净化策略可改善室内PM2.5环境。  相似文献   

20.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分析了办公建筑碰撞射流通风的室内温度分布,热舒适性和能耗等热环境特征.结果 表明,碰撞射流送风参数Lm从1.73减小至0.76时,室内温度分布存在从均匀分布到温度分层的变化过程,且Lm越小,温度分层现象更加明显.送风口附近的人员具有较强吹风感,人员工位布置应避免正对送风口,并尽量保证1.2 m以上的送风口距离.此外,本文建立了能量利用率η的拟合公式,可用于评估不同送风参数下办公建筑碰撞射流通风系统的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