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7,(9)
随着3D打印机价格的下降,3D打印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促使许多基础课程的教学发生了革新。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的重要课程,在其中引入3D打印技术,必将为教学增色不少。文章探讨了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3D打印技术的一些方法,以供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结合3D打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从课程教学、结构设计大赛和科学研究三方面,分析了3D打印技术应用于土木工程教学中的可行性,并总结了推广3D打印机会遇到的诸多困难,指出3D打印机可以应用于土建模型,同时能满足教学用具、结构设计大赛模型的建立等需求。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4)
3D打印技术是制造业领域迅速发展的新技术,是一项具有工业革命意义的制造技术。本文论述了将3D 打印技术融入数控专业教学的重要性。阐述了本校数控教学引入3D打印技术具体的实践方法:将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体验式教学、实训中用3D打印技术打印某些复杂零件、用数控技术对3D打印的产品进行后期处理、参加3D打印技术的培训和技能大赛。通过以上方法,让数控专业的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3D打印技术,提升就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3D打印技术特征,结合高等院校产品设计专业教学的课程、逻辑、体系等,优化两者之间的衔接与组合,特别是以内容分析的方式,综合课程设计和体系优化、工程实训(实践)与项目化实战、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创新创业与职业技能训练、建立3D打印高新技术产业联盟等模块,并集约各个内部要素单元,完成技能型知识结构模型设计,对高等院校3D打印高新技术人才培养有一定示范价值。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1)
3D打印技术发展迅速,但在事故致因理论教学方面还没有突破,传统教学存在不形象、不具体、不可拆分等问题;本文分析了事故致因链的发展过程和存在的教学问题,通过3D打印技术对事故致因链教24Model进行了设计、打印和效果测试,证明了采用3D打印技术教学可行且有良好的效果;同时提出了3D打印技术在事故致因理论应用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岩土工程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教学内容涉及边坡工程、地下工程、工程岩体等复杂“立体式”结构,传统“平面式”教学的效果往往不佳,学生难以具体且形象地掌握边坡或地下等复杂工程的结构特征。针对这一难题,探索结合虚拟场景和3D打印技术的“虚实结合”教学模式和平台建设,并在课程教学中结合岩土工程实例进行实践应用。实践表明:学生在虚拟场景学习岩土工程的复杂结构,有效解决了学生现场考察面临的成本高、周期长、潜在风险高等不利问题,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3D打印技术,将虚拟场景和数字模型实体化,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岩土工程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在新工科建设要求背景下,也为学生课外创新性试验等活动提供了平台,有利于教研相长和师生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朱飞  徐岩 《安徽建筑》2022,(2):127-128+130
文章研究STEAM核心内涵,根据“3D打印”课程的教学模式,选择该课程中公共空间设计里面的公共治安亭三维进行打印制作的课程内容,设计出STEAM教育理念的公共治安亭模块打印的教学设计,对教学设计课程进行教学实践。从学生对3D打印课程的学习兴趣、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团队合作和跨学科处理问题能力,分析学生经过STEAM教学教育理念的课程学习后,对课程学习的综合能力的显著提升,营造出高效的课堂。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3)
该文通过分析与3D打印技术相关的课程的特点,探究基于3D打印综合应用的产品设计专业课程群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建设要点,突出教学方法改革与课程的实训要求,将理论学习与完整的熔融层积增材制造技术通过课程实践融合在一起,通过专题设计实训、毕业实习等教学环节,最终提升产品设计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工程机械零部件3D打印探索 在工程机械制造和服务领域,被誉为新一代创新投资的3D打印,正在世界工程机械巨头卡特彼勒的投资视野内.2016年卡特彼勒率先成立了3D打印和创新加速器园区,旨在助力未来发展,推进更广泛的合作、创新和加速,完善了卡特彼勒技术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12)
3D打印实践平台是推广3D打印教育的有效途径。3D打印教育模式由教学团队(教师、工程师)、建模软件和3D打印机组成,其共同完成教学、科研和对外服务的任务。校企联合实践平台通过完成教育产品开发、教具设计和社会服务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参与项目,在学与做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