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油是社会生产活动中不能缺少能源,我国经济发展中对石油能源需求极大,为了满足要求,减轻能源危机,必须提高石油开采质量。大数据分析技术在采油工程管理运用,有利于发现其中规律,优化采油过程,最终实现采油工程效益最大化。重点对大数据分析在采油工程管理中应用优势进行分析,并且对实际运用情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前,注水井检管周期摸索的方式为:人工记录正作业注水井的油管、封隔器、配水器等井下工具损坏情况,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摸索合理的检管周期。由于注水井平均作业次数只有397井次/年,这种采集方式得到的数据虽然比较准确,但采集数据所用时间较长,采集的数据量较少。本文提出,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数据库进行整合,采集注水井检管周期摸索所需要的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挖掘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到影响检管周期的关系曲线,对技术人员分析得出的检管结论进行验证,为注水井检管周期摸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采油工程管理中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实现科学的工程管理,同时根据采油过程中的需要以及生产和科研的发展要求,定制一系列的方案,最终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各项问题。大数据分析对于我国油田的高产值以及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主要对大数据分析在采油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对于注水井检管周期摸索方式而言,主要指的就是借助人工方式对井下工具的损坏状况进行记录,并整理分析数据信息,对检管周期展开合理地探索。但因为注水井的平均作业次数每年仅397次,虽然获取的数据准确性较高,但需要花费大量的数据采集时间,且实际采集数据量不多。基于此,文章将信息化技术引入采油工程管理当中,有机整合数据库,对注水井检管周期探索所需数据加以采集并分析处理,获取数据间存在的关系,获取对检管周期产生影响的关系曲线,以期为注水井检管周期探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现在时代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各种各样的领域都在出现科技的技术,在我国的采油工程中,高新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好也越来越重要,高新技术的应用可以让采油工作变得更加的方便,工作效率和采油的质量都能够得到提高。应用高新技术可以减少一些不需要的浪费,还能够推进油田的开采。高新技术的发展也受到了人们的很多关注,一些相关的工作人员也越来越重视高新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所以高新技术在很多的地方也都能应用得到,并且得到了推广。在采油工程中使用高新技术能够让采油工程发展得越来越好,实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高新技术还会考虑到生态环境,让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让企业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以来,得益于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影响,使得各种各样的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出来,并且得到了公众的极大关注与重视,其中很多技术已经应用到不同的行业领域当中。比如,常见的新能源与新材料技术、海洋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及信息化技术等等。对于石油开采行业来说,为了提升采油工程施工管理的效率,增强市场效益影响,应该将更多的新兴技术运用到采油工程当中,发挥出其良好的作用。本文通过阐述采油工程的相关情况,说明了新技术在采油工程当中应用的价值,提出了新技术在采油工程当中的有效应用措施,从而有效提升新技术在采油工程当中应用的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高新技术不断得到应用,对于推动采油工程的有效性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石油生产行业要实现长远发展,需要依靠科技的力量。在石油工业中,采油工程的发展影响着整个行业的发展过程,因此有必要应用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来加快采油工程的发展效率。在石油开采中,无论是提高开采效率,还是提高开采质量,都应借助高新技术,从而为采油工作提供可靠的有效性的技术支持。本文分析了采油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高新技术的应用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采油工程对于各种高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采油工作效率和质量,有助于实现采油工作的智能化和科学化,从而从整体上提高采油水平。近年来多种高新技术被用于采油工程中,具体包括微生物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纳米技术等。针对这些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并展望高新技术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分流开关又名桥式阀,油管打压时凡尔球自动关闭分流短节侧向进液孔,实现压力在垂向上的传递作用;在生产时,泵的抽吸作用将凡尔球打开,液体通过分流短节侧向进液孔进入油管,液体中的砂则通过分流短节的垂向通道沉入尾管。本文介绍了分流开关在封隔器封层管柱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分流开关在优化封层管柱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立忠 《化工之友》2007,(17):28-29
分流开关又名桥式阀,油管打压时凡尔球自动关闭分流短节侧向进液孔,实现压力在垂向上的传递作用;在生产时,泵的抽吸作用将凡尔球打开,液体通过分流短节侧向进液孔进入油管,液体中的砂则通过分流短节的垂向通道沉入尾管。本文介绍了分流开关在封隔器封层管柱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分流开关在优化封层管柱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数据库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调用数据困难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方向。认为,动态管理和井筒调查工作中,数据统计上仍费时费力,数据源头问题仍旧突出,应进一步明确数据标准,分离可用字段,在技术上和管理上双管齐下,实现数据统计工作的可操作和可复制性。该成果为一线油田数据统计和开发提供了方向,对提升数据使用质量具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我国是石油消费大国,同时又是世界排名第五的石油生产大国。石油工业作为一种基础工业,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石油生产领域具有科技含量高、技术性强的特点,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石油企业人员的不断更新,在采油工程管理方面,不仅需要大量的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同时也需要相应的专业的管理人才对采油工程管理系统进行认真的思考与探索。本文旨在针对采油工程管理的系统进行分析探讨,为采油工程管理人员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由于石油资源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供应之一,经济的发展对石油能源的需求也在逐步地提升,传统的石油开采方法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要求,因此需要加快研发石油工程新型采油技术来应对未来需求量越来越大的局面,以此来保障我国的石油能源供应的安全,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采油工程成为石油能源得到保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对这项技术高度重视。我国采油工程技术的进步是非常大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高新技术为主要代表,通过对其进行有效应用,可以更好地进行采油工程。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很多采油工程中已经使用了高新技术,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采油工程效率,但是也会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不足之处,因此有关部门应该不断创新高新技术,充分发挥出高新技术的应用优势,在不断提升采油工作效率的同时,为采油工程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本文首先分析高新技术在采油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其次探讨采油工程中使用高新技术的应用趋势,以期对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采油工程涉及诸多领域内容,并且采油工程较为复杂化,对于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尤其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采油工程要想实现信息化发展,则需要注重高新技术的推广及应用,但在高新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由于该技术在国内发展较晚,还有些技术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克服高新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因此,要做好技术方面的创新,最大限度发挥高新技术的优势,提高采油效率的基础上,为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鉴于此情况下,本文主要对采油工程中高新技术的应用进行了阐述,重点对采油工程中该技术的主要应用趋势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进入信息化时代,很多高新技术不断涌现。而石油工业作为重要的传统工业,也不断与高新技术产业接轨,运用各种高新技术提高采油效率,帮助采油工程工作顺利开展。基于此,笔者对目前高新技术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并进行现状分析,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高新技术和采油工程两个领域结合的发展前景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促进新时代背景下采油工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高新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采油工程中,切实提升了采油质量与效率,帮助企业获得了更高经济效益。但由于高新技术内容复杂,对企业人员综合素质、设备运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管理部门加强高新技术实际应用期间的管理力度。本文就针对此,分析高新技术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现状,提出采油工程高新技术未来发展前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数据挖掘技术在采油工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采油工程中的生产数据都具有复杂数据的特征,常规的数据分析不能深入挖掘出生产规律,因此需要先进的数据挖掘工具。本文结合IOS智能优化系统软件在采油工程中的几个应用实例,分析了数据挖掘技术在采油工程中应用的可能性,为数据挖掘技术进一步在油田生产中应用做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采油工程中,需要应用水平井、多级压裂、二氧化碳驱油、微生物驱油等新方法,优化作业程序,既能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又能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减轻环境污染,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其中,水平钻井技术能够将井眼深入到地面,获得更多的原油;多级压裂能够增大油气层的渗透率,改善油井产能;利用微生物驱油,可以有效降低油田开发费用。基于此,本文对新型采油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