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放式办公室在国内外已广泛使用,其声环境质量关系着其中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工作效率。本文从整体布局、噪声控制和语音私密度的保障三个方面论述了开放式办公室声环境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并提出了开放式办公室声环境设计要点,供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参考。  相似文献   

2.
语言清晰度对人员工作效率的影响一直是办公室声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尤其关于办公人员的短时记忆任务效率(如序列回忆任务效率等)受语言清晰度影响的实验研究在近年来更是层出不穷,是研究开放式办公室声环境(及其相关测评标准)的重要基础。本文尝试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序列回忆任务效率受开放式办公室声环境影响的实验研究进行综述和讨论,其中着重探讨了该任务效率受语言清晰度和掩蔽声信号的影响,并归纳了当前的主要研究结论以及对未来工作的若干建议,以期有助于该领域研究的继续深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为例,针对该校区开放式办公室病态建筑综合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结合室内环境参数的客观测量结果与主观评价,深入探讨了病态建筑综合症相关症状发生率、室内各环境因素及工作效率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声、光、热等多种室内环境因素及空气质量对病态建筑综合症相关症状的出现频率具有重要影响,这些因素的质量提升对降低开放式办公室病态建筑综合症问题具有积极作用。另外,个人特征和办公室类型等因素对开放式办公室病态建筑综合症相关症状的出现频率也会产生影响,在相关研究中值得关注。所用方法和研究结果,可为病态建筑综合症研究以及建筑(尤其是高校办公建筑)环境质量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2008年冬季期间在辽宁省沈阳市进行的冬季办公室室内热湿环境问卷调查与测试,通过对办公室人员的着装情况、办公人员对室内环境满意程度和其他主观感受等几个方面的调查分析,得到了沈阳地区冬季办公室室内热湿环境的主观感受和客观评价参数,分析了该地区人们由于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自身的适应性,其热舒适等感觉的不同.同时问卷还涉及到了办公室室内声环境、光环境和室内空气质量等的主观感受.  相似文献   

5.
根据绿色建筑对声环境质量的要求,首先分析了绿色建筑构筑中,尤其是声环境工程建设所依据的国家相关法律及设计所参照的标准及要求;其次阐明了从软件模拟预测、结构规划到工程声环境验收等方面的建筑优化设计;最后提出了建筑内部的楼板、门窗、墙体等提高室内声环境质量的措施,以期为绿色建筑中声环境的预测、设计、施工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无关语言噪声是开放式研究室的主要干扰源,通过引入掩蔽声可降低语言清晰度,从而降低无关语言噪声对人员工作的干扰.本文通过实验测试研究了3种掩蔽声源(伪语声、泉水声、类语言噪声)对高校开放式研究室科研人员专业文献阅读的影响,并将实验结果与2种无掩蔽声环境(即安静环境和纯语言噪声环境)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无关语言噪声环境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各个标准的室内外声环境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各标准之间关于声环境指标的差异,进而更好地为生态住宅小区声环境的评价提供指导。结果表明:关于室外声环境,《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的分类最为详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的规定最为严格,开窗条件下室内声环境指标以《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规程》CECS 179:2005的要求最为严格,关窗条件下室内声环境指标以《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的规定最为严格,建筑构件计权隔声量以新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的规定最为详细和严格。  相似文献   

8.
随着LED照明及其调光调色功能的普及,提高办公人员对室内不同光环境空间的主观体验已成为可能.本文对北京、上海现有办公建筑的办公室、会议室、走廊等光环境空间进行实测,结合对室内人员的主观调研,提出一种面向办公建筑LED照明环境质量提升的客观指标识别方法.在满足现有标准的样本中,以办公室为例,通过主客观数据分析发现,工作面...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某办公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在其正常运营状态下,选择典型办公室进行室内基本环境参数的现场测试,分析测试结果的标准符合性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地问卷调查了解使用者对该办公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0.
对上海市两处代表性办公建筑进行实地调研。采用主观问卷调查了建筑内人员对室内环境的总体感觉,各项人的因素及室内环境质量因素对人员工作效率的影响程度,病态建筑综合症症状等,并客观调查了空调系统运行能源消耗费用及人员薪酬等支出情况,同时对室内的空气温度、湿度、风速、噪声、甲醛和二氧化碳浓度等物理参数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尽管建筑室内各项物理参数都在标准范围内,接近50%的人员抱怨有病态建筑综合症,且大多数人希望增加室内新风量,(尤其是开放式办公室)降低室内噪音水平。热环境、空气品质和噪音是影响人员工作效率的主要环境质量因素。因此,办公建筑可优先考虑改善这些环境质量因素以提高人员的健康舒适水平和工作效率。在调查的两幢建筑中,人员薪酬与建筑运行能耗(电费)支出之比也达到100倍之多。这表明在中国,尤其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的办公建筑中,提高人员工作效率有获得巨大经济效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声环境质量是影响园林整体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以拙政园为例,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声景观进行评价与研究。通过调查人员的实地感受、物理参数测量以及对园中游客的主观问卷调查,以获得典型古典园林的声环境现状数据,并深入探索古典园林的声景构成、人们对各声景元素的喜好度评价以及声环境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等问题。相关结论可以为我国园林环境质量改善,尤其是古典园林声景观设计和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某铁路站房进行场测试。通过测试得到的数据,分析大空间建筑的场环境质量,对人员活动区域的热舒适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室内热舒适性不满足舒适性要求,声环境质量超出了标准,光环境良好,室内空气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居住区声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交通、工业、施工和社会生活等噪声;研究了居住区声环境质量是居住区室外声环境质量和室内声环境质量的综合影响反映;构建了基于居住区室外声环境质量和住宅室内声环境质量影响因子的居住区声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居住区声环境质量分级控制标准;从规划、技术和管理的等方面提出了居住区声环境质量的控制措施和改善方案;建立了基于灰色聚类分析方法的居住区声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实证评价应用。  相似文献   

14.
胡泊  刘冰 《河南建材》2021,(6):23-25
室内声环境是影响人们健康舒适生活的重要因素,而绿色建筑对于室内声环境的标准要高于其他传统建筑,因此,通过对绿色建筑和传统建筑声环境评价标准的比较分析,得到了居住空间针对声环境的限定水平.人们可以通过该标准来评判所处声环境是否符合居住要求,同时,可以为房屋建造中有关声环境的控制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结合室内空气环境与热环境因素,基于时间损失量化室内环境质量对室内人员的影响,并通过对室内环境进行评分分级来评价室内环境的优劣。通过案例计算,将评价模型计算结果与文献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新装修办公室普遍较旧装修办公室污染更严重,而且可进一步得出各环境因素对室内人员长期影响造成的时间损失。通过对该时间损失值的控制,反过来可为决策者制定室内环境优化措施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开放式办公室的发展及其所带来的声环境方面的弊端,并通过现场实验和问卷调查的数据和结果对中国开放式办公室的声环境现状加以研究,最后总结了相应的声学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7.
高若飞 《中国园林》2010,(2):104-104
<正>由株式会社内田洋行和Suntory Midorie株式会社共同开发的绿化产品"GreenRail"从2009年12月21日开始发售。该产品以提高办公室等室内环境质量为目的,可以轻易实现工作环境的室内绿化,并可以在任何室内场所随意设置。该产品采用Suntory  相似文献   

18.
有关建筑人员行为的研究主要分为人员位移与人员动作2个层面,研究与应用该领域成果的前提为相关行为数据的获取。人员位移为实时的室内人员在室情况。针对该研究领域的相关需求,认为人员在室情况的数据获取应具有动态地、自动地识别室内人员数量及位置的功能,并有效保障室内人员的隐私。基于图像分类技术及骨骼追踪技术,开发了连接Kinect体感传感器的动态室内人员在室情况识别程序(DIOIK),并通过4 h的视频验证,得到其平均识别准确率为93.57%。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绿色建筑在全国范围内的大力推广,居住建筑的室内声环境质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室内环境章节中,控制项要求绿色住宅建筑的主要功能房间的外墙、楼板和门窗需满足现行国家标准GB 5011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中的低限要求。通过对温和地区居住建筑中常规使用的外墙、楼板、门窗的构件隔声进行对比分析,为温和地区绿色居住建筑室内声环境控制提供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教室声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关于教室声环境的研究一直是建筑声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相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本文对近年来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着重探讨了教室噪声和混响时间这两个教室声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并归纳了当前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趋势以及提出对未来工作的若干建议,以期有助于工程人员的设计工作和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